具有柱的汽车运载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131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柱的汽车运载拖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运送车辆的汽车运载拖车,具体地说涉及具有柱的汽车 运载拖车,可以折叠在运载拖车的拖车部设置的柱。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为了将从汽车制造厂出库的新造车辆运送给远处的购买者, 往往将多台车辆装载于一辆汽车运载拖车上进行运输。
如图1所示,上述汽车运载拖车由装载车辆的拖车部2以及与该拖车部 2可拆卸地连接且牵引拖车部2的牵引车1组成。
通常,上述拖车部2为了装载多台车辆,都具有通过液压缸或汽缸进行 升降的升降床3。因此,只要提升升降床3,拖车部2就可以变成2层结构, 可以分别在升降床3上部和拖车部2底面装载多台车辆。
此外,上述拖车部2的底面设置有固定装载车辆的固定装置(没有图示), 在运行中确保装载的车辆不会脱落,而且沿拖车部2的底面两侧边缘位置, 以一定间隔垂直设置有柱10 (post)。图1所示实施例中,只在上述拖车部2 的最前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上述柱10。
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上述汽车运载拖车除车辆外还可以装载集装箱, 以多种形态用于各种目的。
但是,上述以往的汽车运载拖车在将车辆运送给消费者之后,需要牵引 处于空车状态的拖车部2返回远处的汽车制造厂,因此,货物运输效率非常 低。这是因为,上述牵引车l将车辆运送给消费者后,需要牵引处于空车状 态的拖车部2返回汽车制造厂,因此无法在目的地装载其它货物。
为解决上述问题,曾经提出了依次层叠拖车部2后,由牵引车l一次性 将其拉回汽车制造厂的方案,但是,层叠拖车部2时,下方拖车部2上设置
的柱10与上方拖车部2的下面相互干扰,因此不仅层叠状态很不稳定,而
且进行层叠时还会受到道路交通法规的限制,不能超高。
现行道路交通法规规定,装载运输车辆的状态下,车辆高度不得超过
4199mm,在得到车辆限制许可的情况下也不得超过4399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能够在不超过道路交通法 规规定的高度的情况下多层层叠拖车部的汽车运载拖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柱的汽车运载拖车,在拖车部底部 设置有升降床,能够运载多台车辆,并沿拖车部两侧边缘垂直设置有柱的汽 车运载拖车,其特征是,上述柱的组成包括沿拖车部底部两侧边缘固定的 支架;通过铰链与上述支架上部结合,并且向拖车部内侧方向可转动的柱本 体;设置于上述柱本体和支架上,并选择性地向上述柱本体提供旋转力的转 动装置。


图1是以往汽车运载拖车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组成本发明涉及的具有柱的汽车运载拖车的拖车部正面示意图, 图中柱处于直立状态。
图3是图2所示柱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具有柱的汽车运载拖车的侧面示意图,图中柱处于 折叠状态。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具有柱的汽车运载拖车的使用状态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牵引车,2:拖车部,3:液压缸或汽缸,4:升降床,100:柱,110: 支架,111、 121:铰链部,112、 122:销栓孔,120:柱本体,130、 140: 转动连杆,150:负载汽缸。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加清楚地表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 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此之前,需要声明的是,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 使用的用语或单词,是发明人为了以最佳方法说明本发明而适当定义的,应 该理解为复合本发明技术思想的意思和概念。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之前,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汽车运载拖车具有用于
装载多台车辆的在拖车部2底面设置的升降床3,以及沿拖车两侧边缘位置 垂直设置的柱100。
本实施例中对在拖车部2最前方左右两侧分别仅设置一对柱100的情形 进行图示和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上述柱100的组成包括沿拖车部2底部两侧边缘 位置固定的支架110;通过铰链与支架110上部结合,并且向拖车部2内侧 方向转动的柱本体120;设置于上述柱本体120和支架110上,并选择性地 向柱本体120提供旋转力的转动装置。
上述支架110在拖车部2底面两侧边缘位置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坚固地 与拖车部2的底面结合。上述支架110的上部沿拖车部2的长度方向形成有 销栓孔112,用于通过铰链与柱本体120结合,而且朝向拖车部2内侧形成 有铰链部111,用于通过铰链与柱本体120结合。
上述柱本体120为长度长于支架110的长直棒,具有与支架110的销栓 孔112和铰链部111对应的销栓孔122和铰链部121。
此外,在上述柱本体120垂直竖立的状态下,柱本体120的下面和支架 110的上面相接,而上述支架110和柱本体120的各铰链部111、 121都朝向 拖车部2内侧设置,从而确保柱100被垂直支撑的状态下,柱本体120不会 继续向拖车部2外侧转动。
在柱本体120被折叠的情况下,为了使其不与对面的柱100相干扰,使 柱本体120的长度小于拖车部2的宽度。
上述转动装置的组成包括 一端分别通过铰链与支架110和柱100的一 侧结合,另一端通过铰链相互结合的一对转动连杆130、 140;下端可旋转地 固定于拖车部2底部,上端通过铰链与转动连杆130、 140的另一端结合的 负载汽缸150。
艮口,上述转动连杆130、 140和负载汽缸150的一侧分别通过铰链与相 应部件结合,另一侧通过铰链相互连接,上述负载汽缸150在朝向拖车部2 内侧倾斜设置的状态下,向下旋转使柱本体120位于拖车部2底部,或向上 旋转使其在支架110上方保持直立状态。
利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涉及的具有柱的汽车运载拖车,可以在不超 过道路交通法规规定高度的情况下,多层层叠拖车部2。
首先,装载运输车辆时如图2所示,将气缸圆筒从汽缸本体最大限度拉 出,使柱100在支架110上方保持直立状态,并适当升降拖车部2上设置的 升降床4,装载车辆。
当拖车抵达目的地,将装载的车辆全部卸下后,操作液压缸或汽缸3, 使升降床4全部紧贴于拖车部2底面。然后,操作负载汽缸150,使柱IOO 的汽缸圆筒回归汽缸本体。这样,负载汽缸150向底面侧转动,拉动连接的 转动连杆130、 140,而转动连杆130、 140则随负载汽缸150以支架110和 柱本体120的铰链部111、 121为中心向下转动,从而将柱本体120紧贴于 底面。这里,柱IOO必须相隔一定时间进行折叠,以保证相对的柱本体120不会相互干扰。最后,如图3及图4所示,相对的柱100被折叠后紧贴于底 面。
这种状态下,拖车部2的底面将成为一平面,因此如图5所示,可以在 拖车部2底面稳定地层叠其它拖车部2。层叠的拖车部2通过以往拖车部2 上设置的固定装置(没有图示)牢固地固定,确保运输中途不会出现松动或 脱落现象。
因此,利用本发明涉及的汽车运载拖车,可以在不超过道路交通法规规 定高度的情况下,多层层叠拖车部2。
这样,在目的地向消费者交付车辆后,无需所有牵引车1都返回出发地 返还空的拖车部2,不仅大大减少了物流费用,而且使回收拖车部2变得迅 速、容易。
特别是,交付车辆后,回收了拖车部2的牵引车1可以在目的地运输其 它货物,从而使得货物运输更加弹性化、合理化。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汽车运载拖车,可以折叠拖车部上方设置的柱, 能够在不超过道路交通法规规定高度的范围内多层层叠拖车部,从而不仅能 够迅速而容易地回收拖车部,而且多台牵引车无需返回出发地返还拖车部, 因此大大减少了物流费用。
此外,完成车辆运输后,回收了拖车部的牵引车还可以在目的地进行其 它货物的运输,从而使货物运输更加弹性化、合理化。
虽然本发明根据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在不脱离权利要求 书所述的本发明技术思想和领域的限度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造和变 形,这仍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柱的汽车运载拖车,该拖车在拖车部底部设置有升降床,能够运载多台车辆,并沿拖车部两侧边缘位置垂直设置有柱;其特征是,所述柱的组成包括沿拖车部底部两侧边缘位置固定的支架;通过铰链与所述支架上部结合,并且向拖车部内侧方向可转动的柱本体;设置于所述柱本体和支架上,并选择性地向柱本体提供旋转力的转动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运载拖车,其特征是,所述转动装置的 组成包括 一端分别通过铰链与所述支架和柱的一侧结合,另一端通过铰链 相互结合的一对转动连杆;下端可旋转地固定于拖车底部,上端通过铰链与 所述转动连杆的另一端结合的负载汽缸。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运载拖车,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和柱本 体的铰链部位于拖车内侧,在垂直支撑所述柱的状态下,使柱本体无法进一 步向拖车外侧转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运输车辆的汽车运载拖车,具体说明为涉及可以折叠在运载拖车的拖车部设置的柱的具有柱的汽车运载拖车。本发明涉及在拖车部(2)底部设置有升降床(3),能够运载多台车辆,并沿拖车部(2)两侧边缘位置垂直设置有柱(100)的汽车运载拖车,其中,所述柱(100)的组成包括沿拖车部(2)底部两侧边缘位置固定的支架(110);通过铰链与支架(110)上部结合,并且向拖车部(2)内侧方向可转动的柱本体(120);设置于柱本体(120)和支架(110)上,并选择性地向柱本体(120)提供旋转力的转动装置。这样,能够多层层叠拖车部,迅速、容易地回收拖车部,而且多台牵引车无需返回出发地,返还拖车部,从而大大减少了物流费用。
文档编号B60P3/06GK101200174SQ200710089518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1日
发明者金镇一 申请人:(株)海宇Gl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