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覆盖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682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底部覆盖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覆盖车身底面的底部覆盖件。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U-18851 (=JP2001018851)公开了一 种传统的前底部覆盖件4,其用于覆盖发动机舱的前部下侧。
所述传统的前底部覆盖件4采用扁平的板状部件制成。该板状 部件具有下表面,该下表面包括多个以某一间隔设置的突起7。在俯 视图中,每个突起7都具有基本为炮弹形状的轮廓,还有环形的前侧 和矩形的后侧。此外,该突起7调节前底部覆盖件4的下表面下方的 空气流动。
然而,该底部覆盖件4具有位于突起7之间的平面。因此,突 起7和平面在它们的边界处形成角度。该边界可能是弯曲的,并因此 变得对破坏性输入(例如路面碰撞等)敏感。此外,平面降低了底部 覆盖件4的刚度,从而导致例如行进的风引起底部覆盖件4振动等麻 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部覆盖件,其能抵抗例如 路面碰撞等破坏性输入,并且不会由行进的风引起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覆盖车身底面的底部覆 盖件,包括1)凹陷部分;以及2)突起部分,在至少车辆的前后 方向上,所述凹陷部分和突起部分交替地连续形成在所述底部覆盖件 的下表面上。所述凹陷部分和突起部分具有形成连续曲面的横截面。
从以下参考附图的说明中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车身的示意仰视图2为沿着图i中的线n-n的剖视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部覆盖件的透视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沿着图3中的线W-IV的剖视
图5为底部覆盖件相对于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底部覆盖件的透视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沿着图6中的线vn-vn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车身的底部覆盖件。 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以下的描述将会包括各种方向术语,例
如左、右、上、下、向前、向后等等。然而,应仅关于示出相应部分
的一个或多个附图来理解这种术语。
第一实施例
在图1和图2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 i)底
部覆盖件10 (也称为"地板底部覆盖件"),其用于覆盖地板面板2, 该地板面板为车身的底面;ii)发动机底部覆盖件3; iii)油箱4; iv)传动轴5; v)悬架连杆6;以及vi)消声器7。相对于路面15, 该底部覆盖件10位于与发动机底部覆盖件3和悬架连杆6基本等高 的位置上。
在下文中,图l和图2同样适用于后面将要说明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底部覆盖件IO形成有扁平板体11。如图3和图4 所示,凹陷部分12和突起部分13在车辆100的前后方向(X方向)
上交替形成在板体11上。
凹陷部分12向上凹陷(前侧),而突起部分13向下(路面15 一侧)突起。此外,凹陷部分12的内表面12a基本形成为半球形。
此外,突起部分13具有弯曲的横截面。因此,如图4所示,凹陷部
分12和突起部分13是连续地逐渐形成的,从而形成了波浪形横截面 (连续曲面)。相对于路面15,突起部分13的下表面位于与发动机 底部覆盖件3基本等高的位置上。
采用上述结构,减小了行驶阻力(也称为"空气阻力")。 相对于发动机底部覆盖件3的不规则性(突起部分和凹陷部分), 底部覆盖件IO (即,前底部覆盖件或地板底部覆盖件)的不规则性 (突起部分和凹陷部分)更小,从而进一步减小行驶阻力。
这里,突起部分13的下表面可以位于比发动机底部覆盖件3高 的位置上。
同样,在车辆100的横向(Y方向)上交替形成凹陷部分12和 突起部分14。该突起部分14向下(路面15—侧)突起,并且具有 弯曲的横截面。从而,如图3所示,凹陷部分12和突起部分14是连 续地逐渐形成的。相对于路面15,突起部分14的下表面位于与发动 机底部覆盖件3基本等高的位置上。
这里,突起部分14的下表面可以位于比发动机底部覆盖件3高 的位置上。
此外,板体11在其前端和后端分别具有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分 10a和弯曲部分10b。
如图5所示,对于根据第一实施例具有上述结构的底部覆盖件 10,在凹陷部分12的内部出现小的紊流Rl,并且基本上在底部覆盖 件10的下表面10X的整个下方形成了由紊流Rl造成的紊流层Sl。 紊流层Sl使得全部气流与底部覆盖件10的下表面10X隔开。因此, 进一步减小了底部覆盖件10的下表面10X附近的行驶阻力,从而增 大了气流的速度。
也就是,减小了底部覆盖件10的空气阻力,换句话说,减小了 施加给底部覆盖件10的载荷,从而防止行进的风引起底部覆盖件10 振动。
此外,全部气流与底部覆盖件10的下表面IOX隔开,防止了行 进的风直接紧靠悬架连杆6,从而降低了车辆100的空气阻力。
此外,底部覆盖件10的凹陷部分12和突起部分13是连续地逐
渐形成的,减小了在所述连续方向上刚度的变化,从而保证了高的表
面刚度。此外,即使当路面与底部覆盖件IO发生碰撞的时候,连续 地逐渐形成的凹陷部分12和突起部分13也能够防止底部覆盖件10 的变形。也就是,底部覆盖件io能抵抗由路面碰撞等产生的破坏性 输入。
此外,具有半球形构造的内表面12a增大了凹陷部分12的刚度, 从而进一步防止行进的风引起底部覆盖件10振动。这防止了由传递 到车身1的振动导致的乘坐舒适性的降低。
此外,由此增大了表面刚度的底部覆盖件10的厚度为具有相同 表面刚度的普通底部覆盖件的厚度的大约1/2到3/4。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车辆100的横向(Y向)上交替的形成凹陷 部分12和突起部分14,从而获得了抵抗侧向风(侧风或横风)的类 似效果。
第二实施例
图6和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底部覆盖件20。该 底部覆盖件20设置成从车辆100的前轮FR的一侧覆盖到油箱4的底
板(参考图1)。
底部覆盖件20具有在车辆IOO前后方向(X方向)上交替形成 的单排凹陷部分21An和突起部分22Bn。
在底部覆盖件20中,在凹陷部分21A3和突起部分22B3之间存 在的阶梯差(即最小阶梯差)Hl为大约5mm,而在凹陷部分21A6和 突起部分22B6之间存在的阶梯差(即最大阶梯差)H2为大约30mm。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凹陷部分21A7的内表面的倾角61优选为 10°到20°。然而,根据第二实施例,5°到45°的倾角ei也能获得与
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本发明应用于用于覆盖地板面板2的底部覆盖件。然而,本发
明并不限于上述应用。例如,设置在车身l下方的发动机底部覆盖件 3等(如图l所示)也可以具有本发明的结构。此外,在不脱离本发
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各个底部覆盖件10、 20的设计。
本申请基于在先日本专利申请P2006-195858 (于2006年7月 18在日本提交)。被要求优先权的日本专利申请P2006-195858的全 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以防止翻译错误或遗漏。 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下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覆盖车身底面的底部覆盖件,包括1)凹陷部分;以及2)突起部分,在至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凹陷部分和突起部分交替地连续形成在所述底部覆盖件的下表面上,所述凹陷部分和突起部分具有形成连续曲面的横截面。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相对于路面,所述突起部分位于与底部覆盖件后方的悬架连杆 基本等高的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 所述凹陷部分具有基本形成为半球形的内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相对于路面,所述突起部分位于与另一个底部覆盖件基本等高 的位置,所述另一个底部覆盖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底部覆盖 件的前方。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相对于路面,所述突起部分位于比另一个底部覆盖件高的位置, 所述另一个底部覆盖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底部覆盖件的前 方。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所述凹陷部分和突起部分交替形成在基本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 的横向上。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 所述底部覆盖件为设置在车身底面下方的地板底部覆盖件,所 述车身底面为车身的地板面板。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所述底部覆盖件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位于前方位置的发动机底 部覆盖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所述底部覆盖件形成为板体,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板体 在其前端和后端分别具有向上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 所述底部覆盖件构造成使得当凹陷部分的内部出现小的紊流,并 且基本上在所述底部覆盖件的下表面的整个下方形成由所述紊流造成的紊流层时,所述紊流层使得全部气流与所述底部覆盖件的下表面隔开。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 所述底部覆盖件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交替形成的单排凹陷部分和突起部分。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在一个凹陷部分和一个突起部分之间的最小的阶梯差为大约5mm,以及在另一个凹陷部分和另一个突起部分之间的最大的阶梯差为大 约30mm。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 再一个凹陷部分的内表面的倾角为5°到4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底部覆盖件,其中, 所述再一个凹陷部分的内表面的倾角为10°到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覆盖车身底面的底部覆盖件,包括1)凹陷部分;以及2)突起部分。在至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凹陷部分和突起部分交替地连续形成在所述底部覆盖件的下表面上。所述凹陷部分和突起部分具有形成连续曲面的横截面。
文档编号B60R19/00GK101108603SQ20071013057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8日
发明者山崎昭仁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