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用次级单元和控制用主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357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用次级单元和控制用主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特别是适用于为车辆构筑集成式系统的控 制用次级单元和控制用主单元。
背景技术
如特开2004-136816号公报所示,车辆用控制系统是由从属于主单 元的多个次级单元和主单元构成。借助于这种结构,主单元能够有效地 进行次级单元的异常检测。另外,借助于这种系统结构也可以减少通信 数据量。这里,上述车辆用控制系统利用多个次级单元分别执行来自主 单元的指令,由此达到主单元的目的。主单元决定发给次级单元的指 令,以便达到主单元的目的。这时,有可能出现主单元发出的指令是次 级单元一侧未预料到的内容的情况。[专利文献l]特开2004-24"8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CH-136816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2-67833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3-191 774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05-1"951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平4-238745号公报[专利文献7]特开平4-131561号公报发明内容在上述现有的车辆用控制系统中,当次级单元发生了偏离理想状态的异常时,主单元在事后意识到上述异常。亦即,具备上述主单元和次级单元的系统对于次级单元的异常发生不具备防患于未然的功能。发生 这类异常的一个原因是,次级单元无论能否保持上述理想状态,都会执行来自主单元的指令。这样,在上述现有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是,对主单元发出的指令不加选择地全部执行,导致次级单元偏离理想状态的异常发生。另外,具备主单元和次级单元的车辆用控制系统通常在意识到次级单元的异常时通过切断相应次级单元的电源来应对。通过切断电源来应 对实现了车辆控制中的安全停止的目的。但是,就系统整体而言,其问 题在于,无法获得电源被切断的次级单元的输出,也就无法实现期望的 输出。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具备以下特征的控制用次级单元和控制用主单元,即对于次级单元预料之外的指令不 予执行,从而保护次级单元;另外,使次级单元在可能的范围内持续动 作,从而达到主单元的目的输出或者与此相近的输出。本发明的次级单元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包含指令接收部件,用于接收主单元发出的指令;执行可否判断部件,用于判断主单元发出的指令是否能够由次级单元执行;指令执行部件,当主单元发出的指令经执行可否判断部件判断为可 执行时用于执行该指令;可执行方案通知部件,当主单元发出的指令经执行可否判断部件判 断为不可执行时向主单元发送可执行的方案。本发明的主单元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包含 指令部件,用于针对多个次级单元分别发出指令; 可执行方案识别部件,用于判断上述多个次级单元是否发送了可执 行方案的通知;指令变更部件,当上述可执行方案识别部件识别出可执行方案时, 基于识别出来的可执行方案变更发给上述多个次级单元的指令。 本发明的次级单元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指令接收部件,用于接收外部单元发过来的多个指令; 多个指令执行可否判断部件,用于判断上述多个指令接收部件接收 到的多个指令各自是否可执行;执行部件,用于执行经上述多个指令执行可否判断部件判断为可执 行的指令。本发明的次级单元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包含 指令接收部件,用于接收外部单元发过来的指令; 执行可否判断部件,用于判断上述指令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指令可否执行;指令变更部件,当上述执行可否判断部件判断为不可执行时将上述指令接收部件接收到的指令变更为可执行的指令;可执行的指令的部件。、、';、、。、y本发明的次级单元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包含 指令接收部件,用于接收外部单元发过来的指令; 最大值计算部件,用于计算可输出的最大值; 请求值决定部件,基于上述最大值和上述指令的差值决定对其他控制用次级单元的请求值;请求值发送部件,用于将上述请求值发送给其他控制用次级单元; 请求值接收部件,用于接收其他控制用次级单元发过来的请求值; 执行判断部件,用于从上述最大值和上述请求值接收部件接收到的请求值之中选出值较小的 一个;选择值执行部件,执行用于生成由上述执行判断部件选出的值的处理。本发明的次级单元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包含 待机消耗(off-leak)测定部件,用于测定功率半导体的待机消耗 电流;分类部件,用于根据功率半导体的上迷待机消耗电流量进行分类;驱动条件变更部件,用于根据上述分类部件的分类结果变更功率半 导体的驱动条件;驱动条件通知部件,用于将使用上述驱动条件变更部件而产生的被 变更的驱动条件通知给控制用主单元。发明的效果借助于本发明能够保护次级单元,实现系统整体的持续运转。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汽车控制系统的图。图2是用于从概念上说明次级单元的结构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半导体驱动装置20的电机用驱动器电路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开关电路60的外观的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L 13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主单元10为进行扭矩控制而执 行的例程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主单元IO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主单元10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中的主单元IO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图13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中的主单元IO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6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第6实施方式中的主单元IO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用于决定优先顺序的神经回路网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7实施方式的变换器(converter) 30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IGBT的开关波形的图。图19是用于说明第7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l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图20是用于说明第8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图21是用于说明第8实施方式中的负荷比的图。图22是用于说明第9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图23是用于说明第9实施方式中决定可通电时间的方法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第10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501的结构的图。 图25是用于说明第10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501所具备的半导体 诊断装置506所执行的例程的图。图26是用于说明第10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501所执行的例程的图。符号说明10主单元 13次级单元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图l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汽车控制系铳的图。上述汽车控制 系统具备控制用主单元10 (以下称为"主单元10")和控制用次级单元13、 14、 16、 18、 19(以下称为"次级单元13、 14、 16、 18、 19,,)。主 单元10上连接着通信线12。该通信线12将主单元10和次级单元13、14、 16、 18、 19连接起来,可以进行双向通信。次级单元13、 14、 16、 18、 19是例如电机控制装置、A / TECU( Automatic Transmission Electric ControlUnit:自动传输电子控制单元)、引擎ECU等。在本实施方式中, 次级单元13是电机控制装置。次级单元13内部具有功率半导体15。上 述次级单元13在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car)中进行电机控制,以便与 汽油发动才几(gasoline engine)并用。图2是用于从概念上说明图1所记栽的次级单元13的结构的图。 次级单元13具备温度传感器22、电流传感器24、电压传感器26。上述 3个传感器与半导体驱动装置20相连。半导体驱动装置20具有通信用 设备、电机用驱动器电路、控制电路、模拟器。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半导体驱动装置20的电机用驱动器电 路的结构的图。上述电机用驱动器电路具有进行升降压的变换器30。变 换器30具有电抗器(reactor) 36。电抗器是使用了绕组的无源元件。在 电抗器36的后级存在着具有电源设备和二极管的开关电路60、 62。开 关电路60、 62分别在其内部具备电流计40、 42。开关电路60、 62的后 级并联配置有电容器38和电压计34。利用上述电压计34测定变换器30 生成的电压。变换器30的后级搭栽了 3相交流逆变器(inverter) 32。 3相交流逆 变器32具备开关电路64、 65、 66、 67、 68、 69。开关电路64、 65、 66、 67、 68、 69与上述开关电路60、 62同样地具备电源设备和二极管。另 外,上述开关电路64、 65、 66、 67、 68、 69分别在其内部具有电流计 44、 45、 46、 47、 48、 49。由上述3相交流逆变器控制传输给电机41 的电流和频率。借助于上迷结构,电压、电流、频率受到控制的输出被传输到电机41,对电机41进行控制。另外,借助于这种结构,开关电路60、 62、 64、 65、 66、 67、 68、 69能够检测出各个开关电路的电流值。进而,通 过电压计34也能够检测出施加到上述各开关电路的电压。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开关电路60的外观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 开关电路60构成了一个芯片。另外,上述芯片的封装外壁上搭栽有温 度传感器70。开关电路62、 64、 65、 66、 67、 68、 69也与开关电路60 同样地在芯片外壁上具有温度传感器。在具备主单元和次级单元的汽车控制系统中,次级单元通过从自身 具有的传感器接收信息来识别其自身次级单元的状态。进而,次级单元 执行主单元发过来的指令。此时,来自主单元的指令是在不考虑次级单 元的状态的前提下决定的指令。即,主单元发送指令时并不考虑次级单 元的状态。在这种系统中,对主单元发出的指令的执行有时候会妨碍次 级单元的理想状态。这里所说的理想状态指的是从次级单元内部的传感 器获取的值不超过考虑次级单元的正常运转等而确定的"标准值"的情 况下的运转状态。更具体地,对于温度、电流、电压来说,从高温、过 电流、耐压的角度出发确定上述"标准值",从而使次级单元安全地运 转。当次级单元偏离了上述理想状态时,可以考虑采取的措施是借助于 次级单元内部的控制电路的判断来切断电源、停止供电。该判断是考虑 系统的安全性等而做出的。其结果是,无法从供电停止后的次级单元荻 得输出,因此有时候系统整体的输出减少或者停止运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次级单元13、 14、 16、 18、 19在接 受了主单元IO发过来的指令时,能够暂不执行该指令而向主单元10发 出可执行方案的通知。当次级单元在把握自身状态的基础上判断认为如 果直接执行主单元发出的指令就会偏离上述理想状态时发出该可执行 方案的通知。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 14、 16、 18、 19借助于上 述手法就能够避免执行导致偏离上述理想状态的指令。其结果是,次级 单元13、 14、 16、 l8、 l9能够维持上述理想状态。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单元10在接受上述可执行方案时,在保留 该可执行方案的前提下再次向次级单元13、 14、 16、 18、 19发出指令。 这里,在仅有次级单元13发出了可执行方案通知的情况下,在发送给次级单元13以外的指令中添加当初发给次级单元13的指令与可执行方 案的输出的差值后再次发送出去。借助于这种手法,本实施方式的主单 元10就能够在保留可执行方案的前提下再次发出指令,实现系统整体 所期望的输出。利用这种手段使系统持续保持通电,特别是在寒冷地带 或沙漠等严酷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搭栽了控制用主单元和控制用次级单 元的车辆时具有重要意义。亦即,变更目标扭矩值使系统持续运转,就 能够将驾乘人员从车辆停止(immobile)的孤立境地中挽救出来。图5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这里 说明的是次级单元13,其他次级单元也执行与次级单元13同样的处 理。首先,次级单元13判断是否从主单元IO接受了输出扭矩的指令(步 骤100)。该扭矩指令的接受借助于图1的通信线12进行。当次级单元 13判断发现接受了输出扭矩指令的情况下,次级单元U把握自身次级 单元的状态(步骤102)。自身次级单元的状态的把握通过荻取图2的 22、 24、 26所示的传感器的信息来进行。接着,模拟执行主单元发出的 指令(步骤104)。上述模拟通过图2的半导体驱动装置20所具有的模 拟器进行。上述模拟器所进行的模拟以步骤102中把握的状态为基础数 据,对执行了指令后的状态进行检验。继而,判断步骤104所做的模拟的结果、执行指令所产生的发热值、 电流值、电压值是否预测超过了预定的标准值(步骤106、 108、 110)。 这里所说的标准值指的是如上所述的为使系统安全运转而设定的值。该 标准值设定在图2的半导体驱动装置20内部。在步骤106、 108、 110 的任意一个中,当判断发现超过了标准值时,向主单元发出可执行方案 的通知(步骤112)。上迷可执行方案是次级单元13在考虑自身状态的 基础上判断为可以满足上述标准值进行输出的扭矩值信息。次级单元13 向主单元10发出可执行方案通知后,主单元在保留上述可执行方案的 前提下发出指令。接受指令的次级单元13再次执行从步骤100开始的 流程。次级单元13在判断发现所接受的指令在步骤106、 108、 110中没 有超出温度、电流、电压的标准值时,向主单元IO发出能够执行该指 令的通知(步骤U4)。接着,次级单元13接受主单元发出的指令。该 指令可以有两种内容。这里将其作为指令A、指令B进行说明。指令A 是在主单元从次级单元13和其他全部次级单元接受图5的步骤114所记栽的通知的情况下发出的。指令A是允许执行步骤114通知的指令的 指令。该指令称为最终指令。最终指令与针对其他次级单元的最终指令 同时发出。接受最终指令后,次级单元13执行在步骤114发出了可执 行的通知的指令(步骤116)。指令B是在次级单元13以外的次级单元 发出了可执行方案通知、由此导致次级单元13的指令被变更的情况下 发出的。指令B是与目前为止次级单元13通过模拟判断了执行可否的 指令不同的新指令。在发出了指令B的情况下,次级单元13再次执行 从图5的步骤100开始的例程。这样一来,次级单元13对指令的执行进行模拟,仅执行判断为能 够使自身安全运转的指令,由此能够避免偏离理想状态,从而继续保持 理想状态。图6是用于说明主单元10为进行扭矩控制而执行的例程的图。在 本实施方式中,次级单元13、 14、 16、 18、 19中包含多个与扭矩相关 的部分。首先,主单元10决定系统整体应该达到的目标输出扭矩值(步 骤120)。接着探讨指令各个次级单元的输出扭矩的分配(步骤122)。 上述输出扭矩分配的探讨是考虑燃料效率映射(fuel efficiency map )而 进行的。燃料效率映射指的是为了提高燃料效率而判断应该怎样指令次 级单元时的数椐。由上述燃料效率映射决定的扭矩值的指令分别通报给 与扭矩相关的各个次级单元(步骤124)。通过步骤124接受指令的与扭矩相关的次级单元分别按照图5的流 程进行响应。主单元接受该响应后辨别有无可执行方案(步骤126)。主 单元10在接受与扭矩相关的次级单元的任一个或多个发出的可执行方 案时,再次发出指令,保留该可执行方案(步骤128)。再次指令的内容 以该可执行方案的保留为前提。此外,将当初的指令与上述可执行方案 的差值添加到没有发出可执行方案通知的次级单元上。在实施上述添加 处理时,考虑上述燃料效率映射。依照此种方式,即使存在发出了可执 行方案通知的次级单元,通过其他次级单元对可执行方案和当初的指令 的差值进行补偿,就可以保持系统的持续通电。如果次级单元对主单元10所发出的指令的响应全部都表示能够执 行上述指令,主单元IO则向次级单元发出最终指令(步骤130)。如上 所述,最终指令是允许次级单元执行指令的指令。通知最终指令后,图 6中的主单元所执行的例程即告结束。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主单元10能够保留来自次级单元的可执行方案而进行再次指令。在本实施方式中,次级单元所控制的对象示例为输出扭矩,但本发 明并不限于此。只要具备主单元和次级单元、多个次级单元能够相互补 充功能,就能够利用本发明。例如,在具备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和车辆姿势控制系统这样的次级单元对转向系 统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将第1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控制用主单元进行控制决 定所需的时间缩短后的控制用主单元。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第1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主单元10已经识别出可执行方案时, 仍然保留图6的步骤120中决定的目标扭矩进行再次指令。在重复发出 保留了目标扭矩的指令的情况下,次级单元连续发出可执行方案,这样 就会导致最终指令的发出时间被延迟。在需要迅速作出控制判断的系统 中,最终指令通知的延迟成为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单元能够变更目标扭矩。该变更是在主单元接 受可执行方案达到预先规定的次数后进行的。这里,变更后的目标扭矩 的指令是全部次级单元都可以立即执行的。因此,接受变更后的目标扭 矩的指令的次级单元向主单元发出可执行通知,迅速执行现实控制。由 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最终的控制判断的延迟。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主单元IO所执行的例程的图。在 图7中,步骤120、 122、 124、 126、 128、 130与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 图6说明的内容相同,因此简化其说明。首先,在步骤140中,计数器 的计数值N重置为O。这里,计数器的计数值N表示主单元IO接受可 执行方案的次数。亦即,计数器的计数值N是表示任一个次级单元拒绝 接受指令的次数的值。接着,按照目标扭矩的决定、发送给次级单元的 指令内容的探讨、向次级单元发送控制指令这样的顺序推进处理(步骤 120、 122、 124)。接着,主单元10判断有无可执行方案(步骤!26)。 在步骤126中,当主单元10从所有次级单元都接受可执行的通知时,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最终指令,结束一系列例程(步骤130)。另一方面,当在步骤126中识别出可执行方案时,上述计数器的计数值N从0开始增1 (步骤142)。接着,在步骤144中判断在步骤142 中增量后的计数器的计数值N是否小于设定值。设定值是预先规定的 值。在步骤144中如果判断发现计数器的计数值N小于设定值,就保留 在步骤126中接受的可执行方案进行再次指令,重复上述流程(步骤 128)。另一方面,在步骤144中如果识别出计数器的计数值N大于等于 设定值,则进入步骤146。在步骤146中,变更主单元试图达到的目标 扭矩值。该变更是以可执行方案的保留为前提的,次级单元能够立即执 行。因此,步骤146作出的目标变更有助于控制判断的迅速实现和系统 的持续运转。这里,如上述对目标值作出变更的有利点的一个实例如 下。在寒冷地带或沙漠等严酷的环境条件下,有时候必须使系统持续运 转而不惜由主单元将当初的目标扭矩值修改为较低值。在这种情况下, 如步骤146所示那样变更目标值从而使系统持续运转,这样有助于保护 驾乘人员的安全。在步骤146中,进一步将基于上述变更后的目标扭矩 值而确定的指令发送给次级单元。继而,由于上述指令保留了可执行方 案,因此次级单元发出能够迅速执行指令的通知。主单元接受该通知后 在步骤130中进行最终指令。其结果是,全部次级单元都根据可执行方 案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设置设定值来限制主单元和次级 单元的控制调整次数。借助于这种限制,能够避免多余的控制调整的重 复,进行迅速的最终指令。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设定值为5。这是与 次级单元的总数相同的数值。设定值采用与次级单元的总数相同的5, 就会获得以下有利点。亦即,当不同的次级单元针对主单元发出的指令 各自返回了 一个可执行方案的情况下,从全部次级单元接受可执行方案 所需要的指令次数是5次。即,全部次级单元返回可执行方案所需要的 指令次数的最大值是5。在全部次级单元都返回了可执行方案的状况 下,即使保持当初的目标持续发送指令超过5次,原则上也不会达到最 终指令。因此,通过将设定值规定为与次级单元的数量相同的数值,就 能够尽可能地贯彻当初的控制目标,又能够防止多余的指令,迅速地完 成控制判断。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值为5,但设定值也可以是比5小的值。在把 握上述设定值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控制判断所需的迅速性程度适当地 决定设定值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利用设定值对主单元、次级单元之间的控制调整 次数进行限制,但也可以在全部次级单元返回了可执行方案的时候变更 控制目标值。由此,在例如全部次级单元针对主单元发出的第1次指令都返回可执行方案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计数器的计数值N达到设定值为 止的多余的重复指令。 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控制用次级单元和控制用主单元,能够借助于对多 个指令的处理而迅速地进行控制判断。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第1实施方式中,主单元发出一个指令,次级单元判断这一个指 令是否可执行,然后向主单元返回通知。这里,对指令进行逐个探讨的 做法有时候会增加主单元、次级单元之间的通信次数。这样一来,在作 出适当的控制判断之前需要多次通信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妨碍实现迅速 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单元一次向次级单元发送多个指令。次级单元 对接受的多个指令进行探讨后,向主单元通知判断为能够安全地实施的 指令(以后称为可执行指令)。主单元从各个次级单元接受上述可执行 指令后,在可执行指令的范围内计算出最优化组合。上述最优化组合是 考虑耗油量等因素计算出来的。继而,将最优化组合作为最终指令通知 给次级单元。其后,次级单元执行接受的最终指令。这样,借助于本实 施方式,由次级单元对多个方案的执行可否进行判断,就能够减少主单 元、次级单元之间的通信次数。由此可能作出迅速的控制判断。另外, 由次级单元对上述最优化组合进行执行,在耗油量和控制状态的安全性 角度也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首先,次级单元13从主单元IO接受多个指令(步骤"0)。接受多个指 令后,次级单元13对传感器22、 24、 26进行读入,把握自身状态(步 骤152)。接着,根据这里所把握的状态模拟执行上述多个指令(步骤 154)。模拟是由半导体驱动装置20内置的模拟器执行。继而,根据上 迷模拟的结果识别出能够安全执行的指令(可执行指令)(步骤156 )。 进而,将步骤156选择出来的可执行指令通知给主单元(步骤l58)。继 而,主单元IO发出表示允许特定的1个可执行指令的执行的最终指令。继而,次级单元13识别执行最终指令,结束例程(步骤160、 161)。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主单元10所执行的例程的图。主 单元10向各次级单元发送多个指令(步骤162)。接着,判断是否接受 了由图8步骤150 ~ 158所决定的可执行指令(步骤164 )。当步骤168 识别出执行指令的接受时,从这些可执行指令中选择最优化组合(步骤 16"。这种选择是以实现高燃料效率、安全运转等为目的而进行的。上 述选择结果作为最终指令通知给次级单元(步骤170)。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单元和次级单元构成的系统对多个指令进行处 理,减少了主单元、次级单元之间的通信次数,从而能够迅速地作出控 制判断。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单元在接受的可执行指令的范围 内决定最优化组合,因此能够迅速地完成控制判断。此外,主单元10 在决定组合时如果判断发现不能保持当初的扭矩目标值,就通过变更目 标值加以应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通过步骤158向主单元通知可执行指令, 但也可以不进行上述通知。在不进行上述通知的情况下,次级单元执4亍 可执行指令。依照此种方式,当省略步骤158中的通知时,能够实现迅速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单元在步骤168—定要选择组合,但也可以不 选择组合而再次通知多个指令。借助于这种处理,通过再次发出多个指 令就能够实现更好的控制状态。第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控制用次级单元、控制用主单元,通过指令变更来 进行安全而迅速的控制。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实施方式1~3中的次级单元的控制执行原则上是在接受指令的次 级单元针对主单元一度作出某种回答后进行的。这样,接受指令的次级 单元在执行现实的控制之前要向主单元返回一次回答,这会妨碍作出迅 速的控制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次级单元接受指令后,不向主单元返回回答而执 行指令或制定控制计划后执行指令。继而,次级单元在上述控制执行后 向主单元通知控制状态。接受该通知的主单元必要时向次级单元再次发 出指令。依照此种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执行之前不向主单元发出通知,因此能够迅速地作出现实的控制。进一步,次级单元能够从 安全运转的角度出发制定控制计划,因此也可以确保次级单元的安全运 转。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次级单元13对在步骤180中从主单元的指令接受进行识别。接着,对 传感器值进行读取,以便把握状态。继而,根据读取的传感器值模拟执 行指令(步骤182)。其后,判断根据上述模拟结果所预测的发热值是否 超过标准值(步骤184)。这里所说的标准值与图5的步骤106、 108、 110中定义的值相同。在步骤184中,当判断发现通过模拟所得的发热 值没有超过标准值时,保留指令进入步骤186。另一方面,在步骤184 中,当判断发现上述发热值超过了标准值时,将扭矩指令变更为所得结 杲在标准值以内的指令(步骤185)。这种情况下,在步骤185中将指令 变更后进入步骤186。在步骤186中执行将上述发热值置换为电流值的 处理。亦即,当根据上述模拟结果判断发现电流值没有超过标准值时进 入步骤188,而当判断发现超过了标准值时则进入步骤l87,变更为将 电流控制在标准内的指令。进一步,在步骤188中执行将步骤184的发 热值置换为电压值的处理。亦即,当根据上述模拟结果判断发现电压值 没有超过标准值时进入步骤190,而当判断发现超过了标准值时则进入 步骤189,变更为将电压值控制在标准内的指令后进入步骤190。按照这种方式决定的扭矩指令在步骤190中执行。在步骤190中执 行的指令经过步骤184 ~ 189的处理成为对于次级单元来说能够安全执 行的指令。经步骤190执行控制之后,将所执行的内容通知给主单元(步 骤192)。图1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主单元IO所执行的例程的图。主 单元IO决定目标扭矩(步骤194)。接着,将该内容指示给各次级单元 (步骤196)。继而,对各次级单元中实际执行的扭矩值的接收进行识别 (步骤198)。在步骤198中判断为已经识别出接收之后,判断步骤196 中执行的扭矩值指令与步骤198中识别出来的扭矩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以下称为"偏差,,)(步骤200)。针对各个次级单元执行这种有无偏差 的判断。在步骤200中判断发现所有次级单元的偏差都是0的情况下, 步骤196中执行的指令可以由各个次级单元原样执行,因此结束例程。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200中识别出偏差不为0的次级单元,则任一个次级单元不能执行当初的指令。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提取偏差为o的次级单元(步骤202)。接着,将步骤200中识别出来的偏差分配到步骤 202中提取的偏差为0的次级单元,进行再次指令(步骤204)。此后就 以该再次指令为对象执行步骤198以后的处理。如使用图IO和图11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次级单元 接受指令时并不等待从主单元再次发出的指令而执行控制。这样能够省 略与主单元进行通信等所需的时间,因此可以实现迅速的控制执行。另 外,当主单元发出的指令对于次级单元来说不能安全地实施时,通过自 主式变更指令内容实现安全的持续运转。进一步,主单元在必要时进行 再次指令,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实现当初的目标扭矩。第5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通过自主式决定并执行控制从而降低主单元负荷 的控制用次级单元和与这种次级单元一起使用的控制用主单元。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实施方式1-4中,次级单元所执行的控制是基于来自主单&的 指令决定的。这种控制机制称为"主从型(master-slave type)"。在主 从型控制机制中,次级单元的数量增加时,主单元必须发送接收更多指 令等,主单元的负担会变得过大。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和主单元构成的系统采用"自主分散型" 控制机制来取代上述主从型控制机制。自主分散型的特征在于,在把握 系统整体应达到的输出值(以下称为整体目标扭矩)的基础上由多个次 级单元自主式决定控制方针。因此,在自主分散型控制机制中,主单元 不向各个次级单元通知各个次级单元应达成的目标扭矩(以下称为个体 目标扭矩),因此能够抑制主单元的负担。图1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首先,次级单元13判断主单元10是否发出了整体目标扭矩(步骤300)。 当整体目标扭矩的接收得到确认时,读取温度传感器22、电流传感器 24、电压传感器26的值(步骤302)。接着,根据所读取的传感器值的 结果进行计算,以便决定可执行的值(步骤304)。上述可执行的值指的 是次级单元13能够安全地执行的扭矩值的最大值。继而,根据在步骤 300接受的整体目标扭矩值和上述可执行值的差值决定并输出请求值 (步骤306 )。这里所说的请求值指的是将上述差值分配给其他各个次级单元的值。次级单元13具备用于决定上述分配的映射(map),根据该 映射决定上述分配。上述例程也在次级单元13以外的其他次级单元中执行。因此,次 级单元13接受来自其他次级单元的请求值(以下称为其他次级单元请 求值)。在步骤308中判断是否接收了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当判断发 现接收了其他次级单元的请求值时,处理进入步骤310。在步骤310中 判断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与可执行值的大小。如果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 小于可执行值,则执行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步骤312)。这种情况下,只要所有的次级单元都执行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就能够实现整体目标 扭矩。另一方面,如果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超过了可执行值,则执行可 执行值(步骤314)。依照此种方式,当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超过可执行 值时执行可执行值,这样就能够继续保持次级单元13的安全运转。继 而,将步骤312或步骤314中执行的内容通知主单元10 (步骤316)。图1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主单元10所执行的例程的图。首 先,主单元10决定目标扭矩(步骤318)。接着识别从各个次级单元接 受与所实施的控制相关的信息(步骤320 )。根据步骤320中接受的信息 计算出系统整体达成的扭矩值(以下称为实扭矩)(步骤322 )。接着, 判断步骤318中决定的目标扭矩与上述实扭矩之间有无偏差,并计算偏 差量(步骤324)。在步骤326中判断上述偏差是否为0。如果判断发现 偏差为0,则目标扭矩已经达成,因此结束例程。另一方面,如果判断 发现偏差不为0,则表示目标指令未能达成。这种情况下,将调整目标 扭矩输出到各个次级单元(步骤328 )。这里,调整目标扭矩指的是为了 使次级单元达成当初的目标扭矩而由主单元10进行调整后的目标扭 矩。调整目标扭矩按照以下方式决定。亦即,将调整目标扭矩设定为高 于目标扭矩的值,以致预期能够达成目标扭矩。依照此种方式决定调整 目标扭矩,其结果是能够达成目标扭矩。经过步骤328输出了调整目标 扭矩之后,再次返回步骤320,再次重复上述处理。如使用图12、 13所说明的那样,借助于本实施方式,主单元将整 体目标扭矩发送给次级单元,实际的控制决定由次级单元自主式进行。 由此能够降低主单元的负担。另外,主单元计算实扭矩与整体目标扭矩 的差值并发出调整目标扭矩的指令,由此能够实现目标扭矩。进一步, 本实施方式的次级单元通过相互发送和接收请求值就能够尽可能地达成次级单元整体的整体目标扭矩,并且继续保持安全运转。第6实施方式值从而2高准:角度实i整体目标扭矩的控制用次级单元和与这种次2 单元一起使用的控制用主单元。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除了用于决定上述优先顺序的装置即神经回路 网内置于各个次级单元之外,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在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次级单元将一个其他的次级单元请求值与可执行值进行比较并执行。即,第5实施方式的次级单元无法从多个其他次级单元的请求值之中选择最适合于达成整体目标扭矩的其他次级 单元请求值。可以认为,这种情况下,次级单元不能执行适当的其他次 级单元请求值,因此无法达成整体目标扭矩。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按照所决定的优先顺序从多个其他次级值进行执行。、上述优先顺序是次级单元为了、达成整体目标扭矩而决定il行多个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之中的哪一个请求值时所需的信息。优先顺 序由次级单元各自内置的神经回路网决定。由此,次级单元就能够执行 达成整体目标扭矩的请求值。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单元输出为 了达成整体目标扭矩而对上述神经回路网的演算方法进行修正的信号 (以下称为强制信号)。利用强制信号使神经回路网处于能够为了达成 整体目标扭矩而作出适当选择的状态。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高准确度达成整体目标扭矩。图1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在图14中,步骤300、 302、 304、 306、 314、 316与第5实施方式所说 明的相同,因此简化其说明。首先,次级单元13判断是否从主单元10 接受了整体目标扭矩的信息(步骤300 )。当判断发现接受了整体目标扭 矩时,读取传感器值(步骤302),决定可执行值(步骤304)。继而决 定对其他各个次级单元的请求值,输出到其他次级单元(步骤350 )。其 后,判断是否接受了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和车辆信息信号(步骤350)。 车辆信息信号是用于决定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之中应该优先执行的其 他次级单元请求值的参数信息。上述参数包含与车辆状态相关的信息, 即车速、转向角度、电源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度等信息。在步骤350中判断发现已经接受了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和车辆信息 信号时,将车辆信息信号输入到图16所示的神经回路网的输入层。接 着,根据上述车辆信息信号决定优先顺序处在第一位的其他次级单元请 求值(步骤352)。优先顺序处在第一位的请求值由图16所示的神经回 路网决定。神经回路网具备输入层、中间层、输出层。在输入层中,各 个车辆信息表示为黑圆点。在从输入层向中间层传输车辆信息时,各个 车辆信息上相乘(multiplied)加权函数(以下称为函数W1 )。此外,在 图16中连接输入层-中间层之间和中间层-输出层之间的线段表示相乘 了加权函数。函数Wl和后述的函数W2是相应于车辆信息,从达成整 体目标扭矩的角度出发,为决定应该优先执行的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而 确定的。接着,中间层的值在经过函数W2相乘后传输到输出层。输出 层的值为O或l, O表示保留执行,l表示优先执行。另外,输出层的黑 圆点分别表示与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相对应的输出。因此,次级单元13 判断认为在输出层中显示为1的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是优先顺序为第1 位的请求值。在步骤352中决定了优先顺序为第l位的请求值之后,对优先顺序 为第1位的请求值和可执行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步骤354)。当比较结果是优先顺序第1位的请求值小于可执行值时,执行优先顺序为第l位的 请求值(步骤356 )。通过执行优先顺序为第1位的请求值,系统就能够 以高准确度达成整体目标扭矩。另一方面,当优先顺序为第l位的请求 值大于可执行值时,执行可执行值(步骤34)。这种情况下,通过执行 可执行值来确保安全运转。最后,将执行内容通知主单元10,结束例程 (步骤316)。图1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主单元IO所执行的例程的图。图 15中的步骤318、 320、 322、 324与图13的内容相同,因此简化其记述。 首先,主单元IO决定整体目标扭矩(步骤318)。接着,当判断发现从 各次级单元接受了实施值后,计算出实扭矩(步骤320、 322 )。接着, 计算出整体目标扭矩和实扭矩的偏差(步骤324)。在下一个步骤360中 判断是否存在偏差超过了规定值的次级单元(以下称为大偏差次级单 元)。规定值是预先规定的值,用作判断偏差大小的基准。在步骤360中如果判断发现没有大偏差次级单元,就表示整体目标 扭矩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结束例程。另一方面,在步骤360中如果判断发现存在大偏差次级单元,则可以认为未能适当地决定优先 顺序,因此执行重新制定大偏差次级单元的优先顺序决定方法的处理。这种情况下,执行步骤362的处理。在步骤362中读入上述大偏差次级定的优先顺序信息。继而,根据在步骤362中把握的内容判断i否需要 向大偏差次级单元发送强制信号(步骤364)。在步骤364中,如果判断 发现大偏差次级单元决定的优先顺序适宜于整体目标扭矩的达成,就不 需要变更函数W1、 W2,因此不输出强制信号,而结束例程。另一方面, 如果主单元10判断发现大偏差次级单元决定的优先顺序不适宜于达成 整体目标,则向大偏差次级单元发送强制信号(步骤366 )。强制信号是 表示主单元判断认为适当的优先顺序的信号。这里,大偏差次级单元决 定优先顺序时,将输入到神经回路网的输入层的值称为大偏差输入。另 外,将与上述大偏差输入相对应的输出层的值称为大偏差输出。大偏差 次级单元的神经回路网接受强制信号后,将函数W1、 W2变更为输出强 制信号的内容而不是相对于上述大偏差输入的大偏差输出。因此,大偏 差次级单元接收强制信号后,当存在与大偏差输入等价的输入时会作出 与强制信号相同的输出。如上所述,借助于强制信号使神经回路网处于 为了达成整体目标扭矩而决定适当的优先顺序的状态。借助于本实施方式,次级单元基于车辆信息决定优先顺序为第l位的其他次级单元请求值并优先加以执行,由此就能够以高准确度达成整 体目标扭矩。进一步,通过变更函数W1、 W2使主单元发送强制信号、 神经回路网作出适当的判断,就能够提高整体目标扭矩达成的准确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决定优先顺序而使用了神经回路网,但本发 明并不限于此。决定优先顺序的手段只要能够基于输入状态决定优先顺 序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GA (genetic algorithm:遗传算法)决定优 先顺序。第7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不过,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图3的变换器30(以下称为升压系统),在图17中表示出用于说明该部 分的图。在图17中,为便于说明而搭栽电池370。开关电路60、 62分 别具备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才册双才及晶体管)374、376。 IGBT374、 376上分别并联连接续流二极管(FwDi (Free Wheeling Diode)) 378、 380。由此使电路受到保护。在上述升压系统中,升压后的电压由IGBT376的ON / OFF时间比 (以下称为负荷比)决定。图18 (A)是IGBT376的开关波形。图l8 (B)与图18 ( A)的负荷比相等,是以比图18 (A)短的ON/OFF周 期进行开关切换时的波形。将IGBT376置为ON的时间越长,所生成的 电压越高。在使用IGBT进行开关时,不同于机械开关,会产生电流I 与电压V之积不为O的期间(以下称为交越(cross)期间)。交越期间 表现为图18(A)、 (B)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功率损耗。因此,如 图18(B)所示,如果以短周期进行开关,功率损耗恐怕会增大。本实施方式的次级单元模拟了 IGBT376的功率损耗量。当根据模拟 的结果判断发现功率损耗超过了规定量时,保持负荷比、延长开关周 期。由此能够达成预期的升压,同时降低功率损耗。图1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首先决定应执行的指令(步骤400)。接着,利用次级单元l3内置的模 拟器模拟上述指令的执行(步骤402 )。该模拟是为了估测功率损耗而进 行的。接着,将按照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功率损耗与判定值进行比较(步 骤404)。判定值是系统能够容许的功率损耗的最大值,是预先规定的 值。当在步骤404中判断发现功率损耗超过了判定值时,保持负荷比、 延长开关周期。即,当以图18 (B)所示的短周期进行开关时,保持图 18(A)所示的负荷比,延长开关周期。借助于这样的周期延长,能够 降低功率损耗。另一方面,当判断发现功率损耗没有超过判定值时,保 持步骤400中决定的指令。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降低 升压系统的功率损耗,就能够避免伴随着功率损耗的弊病。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升压系统,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改变 脉冲的负荷比进行控制就能够达成本发明的效果即降低功率损耗。第8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自主式保持在元件耐压以下运转的控制用次级单元。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7实施方式相同。与第7实施方式相同,本 发明的特征在于升压系统。在具有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次级单元中,在试图输出目标扭矩时,要生成的电压有时候会超过耐压。本实施方式的次级单元在由升压系统升压时判断有无产生高压损 伤的可能性。继而,当预测会受到高压损伤时,降低负荷比。这里的负荷比指的是图17中的IGBT376的驱动信号的负荷比。通过降低负荷比 来降低升压系统产生的电压,从而能够保护升压系统。图2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首先决定应执行的指令(步骤400)。接着,利用次级单元13内置的模 拟器模拟上述指令的执行(步骤410)。该模拟计算出执行了在步骤400 中决定的指令时的到达电压。所谓的到达电压指的是升压系统产生的电 压。接着,将按照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到达电压与耐压进行比较(步骤 412)。耐压是元件能够容许的电压的最大值,是预先规定的值。当在步 骤412中判断发现到达电压超过了耐压时,降低负荷比(步骤414)。负 荷比降低后,图17的电抗器36中蓄积的电压下降,因此生成电压下降。 如图21 ( A)、 (B)所示,负荷比的降低是通过将图21 (A)的ON期 间缩短为图21 (B)所示的期间来实现的。由此使负荷比降低,从而使 到达电压下降。另一方面,当判断发现到达电压没有超过耐压时,保留 步骤400中决定的指令。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降低负荷比 将升压系统的到达电压限制在耐压以下。由此,能够避免次级单元13 受到上述高压损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升压系统,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改变 脉冲的负荷比进行控制就能够达成本发明的效果,即达成在功率半导体 的耐压以下的运转。第9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通过自主式抑制通电时间实现在容许温度以下运 转的控制用次级单元。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表示次级单元13的结 构的图3中,如果3相交流逆变器32增加其通电时间,就会引起芯片 温度上升。从次级单元的安全运转的角度出发,必须避免芯片温度上升 达到容许温度以上。本实施方式的次级单元向3相交流逆变器32进行预定通电时间的 通电,由此判断芯片温度是否超过了容许温度。当判断发现芯片温度超 过了容许温度时,将通电时间减少到使芯片温度不超过容许温度的程度。容许温度指的是为了保障次级单元的安全运转而预先规定的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次级单元在容许温度以下持续运转,因此可以实现安 全运转。图2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13所执行的例程的图。 首先决定应执行的指令(步骤400)。接着,利用次级单元13内置的模 拟器进行模拟(步骤416)。该模拟是为了决定可通电时间而进行的。可 通电时间指的是在芯片温度不超过上述容许温度的范围内能够持续通 电的最长时间。在图23 (A)、 (B)中表示可通电时间的决定方法的概 略。图23 (A)、 (B)的横轴表示时间。在图23 (A)、 (B)中所表示的 是,开始出现通电电流后,芯片温度上升,在经过了一定时间后的某个 时刻,芯片温度达到容许温度。如图23(B)所示,从通电开始直到芯 片温度达到容许温度为止的时间就是可通电时间。在本步骤416中,具 体地是以当前的芯片温度为前提实施模拟从而决定可通电时间。接着,将在步骤416中计算出来的可通电时间与在步骤400中决定的指令中包含的通电时间(以下称为指令通电时间)进行比较(步骤 48)。如果比较结果是可通电时间大于指令通电时间,则保留指令通电 时间。这种情况下,只在指令通电时间内通电,也能够在容许温度以下 运转。另一方面,如果可通电时间小于指令通电时间,则选择可通电时 间(步骤420),由此减少通电时间,次级单元可以安全运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 3相交流逆变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 要是通过通电时间进行控制的装置就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第10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可通过减少功率半导体的通电时间等或者停止通 电来实现功率半导体的安全运转的控制用次级单元和与这种次级单元 一起使用的控制用主单元。.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如图l所示,由主单元和多个次级单元构成。本 实施方式中,具备如图24所示的次级单元501。次级单元501具有多个 串联连接的功率半导体和继电器。亦即,功率半导体500和继电器504 串联连接,功率半导体502和继电器508也是串联连接。另外,功率半 导体500、继电器504和功率半导体502、继电器508并联连接。通过 将功率半导体并联连接,能够判断出各个功率半导体是否需要断开,并 在必要时进行断开。这里所说的断开是将功率半导体置为不通电的状态。功率半导体500和功率半导体502由半导体控制装置510控制。进 一步,次级单元501内部具备半导体诊断装置506。半导体诊断装置506 对功率半导体500、 502的诊断是基于OFF时的泄漏电流量(以下称为 泄漏量)进行的。可以认为,在具有功率半导体的次级单元中,功率半导体的泄漏量 的增加会导致短路。功率半导体一旦短路,功率半导体的通电控制就无 法实施了。另外,即使在某个功率半导体已经不能进行通电控制的情况 下,为了达成系统整体的目标扭矩,需要使主单元认识到该功率半导体 已经不能控制。本实施方式的次级单元能够基于功率半导体的泄漏量执行对功率 半导体的通电抑制或通电中止。泄漏量的把握是借助于次级单元所具备 的半导体诊断装置进行的。由此,功率半导体就能够安全运转。进一步,知主单元。由此,主单元能够切实地制订控制计划,从而达成系统整体 的目标扭矩。图2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501所具备的半导体诊 断装置506所执行的例程的图。首先,半导体诊断装置506读取功率半 导体500的泄漏量(步骤600)。接着,将所读取的泄漏量与规定1进行 比较(步骤602)。规定1是用于判断可否将泄漏量看作"无异常"的泄 漏量的值,是预先规定的值。如果泄漏量小于规定1,则将功率半导体 500的泄漏量看作是"无异常",结束例程(步骤604 )。另一方面,如 果功率半导体500的泄漏量超过了规定1,则将上述泄漏量与规定2进 行比较(步骤606 )。规定2是在判断是否需要切断功率半导体的通电时 作为基准的泄漏量,是预先规定的值。当判断发现功率半导体500的泄 漏量小于规定2时,判断为恶化状态1 (步骤608)。另一方面,当判断 发现功率半导体500的泄漏量大于规定2时,判断为恶化状态2 (步骤 610)。这样,半导体诊断装置506基于功率半导体500的泄漏量将功率 半导体500归类为"无异常"、"恶化状态l"、"恶化状态2"的任一个。 次级单元501根据这种分类决定对功率半导体的处置。上述的一系列例 程也针对功率半导体502执行。图2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次级单元501所执行的例程的 图。首先,次级单元501从半导体诊断装置506读取功率半导体的泄漏量的分类(步骤612)。如上所述,该分类包含功率半导体500、 502的 每一个的泄漏量是"无异常"、"恶化状态1"、"恶化状态2"的哪一个 的信息。接着,判断在步骤612中读取的分类是否是"无异常"(步骤 614)。这里,如果判断为"无异常"则表示针对主单元没有请求的事项, 因此结束例程。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不是"无异常",则进入步骤616 的处理。在步骤616中判断上述分类内容是否是"恶化状态1"。这里, 如果判断发现分类内容是"恶化状态1",则使用第7到第9实施方式中 描述的手法执行减少通电时间等的控制。由此,次级单元能够安全地持 续运转。上述的减少通电时间等的控制内容被通知到主单元(步骤 618)。借助于该通知,主单元使用第1到第6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手法再 次发出指令,以便达成目标扭矩。另一方面,当在步骤616中判断发现 不是"恶化状态1"的分类时,处理进入步骤620。这种情况下,在步 骤612读取的分类是"恶化状态2"。"恶化状态2"表示的是判断发现功率半导体的泄漏量超过了上述 规定值2,应切断通电。这种情况下,次级单元501针对被诊断为"恶 化状态2"的功率半导体,通过向继电器提供信号来进行断开(步骤 620)。如上所述,功率半导体分别并联连接,因此可以对各个功率半导 体进行断开。进一步,在步骤622中将断开的执行以及与此相伴的通电 量的减少通知给主单元。借助于该通知,主单元使用第1到第6实施方 式中描述的手法再次发出指令,以便达成目标扭矩。如使用图25、 26所说明的那样,借助于本实施方式,能够根据功 率半导体的泄漏量减少或中止功率半导体的通电。由此,能够在尽可能 地达成目标扭矩的同时实现功率半导体的保护和安全运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 2个功率半导体,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 要功率半导体并联连接,无论功率半导体的个数是多少,都能够获得本 发明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用次级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指令接收部件,用于接收外部单元发过来的指令;执行可否判断部件,判断上述指令接收部件接收的指令可否执行;指令执行部件,用于执行经上述执行可否判断部件判断为可执行的指令;可执行方案发送部件,当上述执行可否判断部件判断为无法执行上述指令时,向外部单元发送可执行方案。
2. —种控制用主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指令部件,用于针对多个次级单元分别发出指令; 可执行方案识别部件,用于识别从上述多个次级单元是否有上述可执行方案返回;指令变更部件,当上述可执行方案识别部件识别出可执行方案时, 基于上述可执行方案变更发给上述多个次级单元的指令。
3. 如权利请求2所述的控制用主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指令变更部件具备用于确定出发送了上述可执行方案的次级单元的次级单元识别部件;保留上述可执行方案并变更向没有发送上述可执行方案的次级单 元所发出的指令的部件。
4. 如权利请求2、 3所述的控制用主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计数器部件,对上述可执行方案识别部件识别出可执行方案的次数进行计数;次数识别单元,当由上述计数器部件计数所得的次数达到预先规定 的次数时对此进行识别;目标变更单元,当上述次数识别单元识别到预先规定的次数时,将 目标变更为对于次级单元来说可以实现的目标值并发出指令。
5. —种控制用次级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指令接收部件,用于接收外部单元发过来的多个指令; 多个指令执行可否判断部件,用于判断上述多个指令接收部件接收的多个指令各自是否可执行;执行部件,用于执行经上述多个指令执行可否判断部件判断为可执行的指令。
6. 如权利请求5所述的控制用次级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知部件,将经上述多个指令执行可否判断部件判断为可执行的指令通知给外部单元;选择指令接收部件,基于上述通知部件发来的通知接收外部单元所 选择的指令;选择指令执行部件,对上述选择指令接收部件接收的指令加以执行。
7. —种控制用次级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指令接收部件,用于接收外部单元发过来的指令; 执行可否判断部件,判断上述指令接收部件接收的指令可否执行; 指令变更部件,当上述执行可否判断部件判断为不可执行时,将上述指令接收部件接收的指令变更为可执行的指令;可执行的指令的部件。
8. —种控制用次级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指令接收部件,用于接收外部单元发过来的指令; 最大值计算部件,用于计算可输出的最大值; 请求值决定部件,基于上述最大值和上述指令的差,决定对其他控制用次级单元的请求值;请求值发送部件,用于将上述请求值发送给其他控制用次级单元; 请求值接收部件,用于接受其他控制用次级单元发过来的请求值; 执行判断部件,用于从上述最大值和上述请求值接收部件接收的请求值之中选出值较小的 一个;选择值执行部件,执行用于生成由上述执行判断部件选出的值的处理。
9. 如权利请求8所述的控制用次级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优先顺序决定部件,用于决定由上述请求值接收部件接收的请求值之中应优先执行的请求值;上述执行判断部件在选择执行内容时,选择上述应优先执行的请求 值和上述最大值之中值较小的 一 方。
10. 如权利请求9所述的控制用次级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规则变更部件,用于根据外部单元的请求变更上述优先顺序决定部 件在决定应优先执行的请求值时的规则。
11.如权利请求8到10所述的控制用次级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负荷决定部件,用于决定驱动功率半导体的负荷比,上述选择值执 行部件包含被负荷控制的上述功率半导体;功率损耗计算部件,用于计算上述功率半导体在预定频率和上述负 荷比控制下的功率损耗;功率损耗判断部件,用于判断上述功率半导体的上述功率损耗是否 超过了规定的值;频率降低部件,当上述功率损耗判断部件判断发现功率损耗超过了 规定的值时,降低上述负荷控制的频率。
12. 如权利请求8到10所述的控制用次级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负荷决定部件,用于决定驱动功率半导体的负荷比,上述选择值执 行部件包含被负荷控制的上述功率半导体;到达电压计算部件,用于计算上述功率半导体在预定频率和上迷负 荷比控制下的到达电压;到达电压判断部件,用于判断上述功率半导体的上述到达电压是否 超过了规定的值;负荷比降低部件,当上述到达电压计算部件判断发现到达电压超过 了规定的值时,降低上述负荷控制的负荷比。
13. 如权利请求8到10所述的控制用次级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通电时间决定部件,用于决定功率半导体的指令通电时间,上述选 择值执行部件包含通电时间上被控制的上述功率半导体;可通电时间计算部件,用于计算出上述功率半导体达到容许温度为 止的可通电时间;通电判断部件,用于判断上述指令通电时间是否超过了上述可通电 时间;当上述通电判断部件判断发现上述指令通电时间超过了上述可通 电时间时,用于减少上述指令通电时间的部件。
14. 一种控制用次级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待机消耗测定部件,用于测定功率半导体的待机消耗电流;分类部件,用于根据功率半导体的上述待机消耗电流量进行分类; 驱动条件变更部件,用于根据上述分类部件的分类结果变更功率半 导体的驱动条件;驱动条件通知部件,用于将使用上述驱动条件变更部件而产生的被 变更的驱动条件通知给控制用主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适宜在车辆中使用的控制用次级单元和控制用主单元,目的是达成控制用次级单元的迅速的控制判断决定和安全运转,并降低控制用主单元的负担。在本发明中,次级单元判断从外部单元接受的指令是否可执行。如果判断为可执行,则执行该指令。如果判断为不可执行,则将可执行方案通知给外部单元。
文档编号B60R16/02GK101264763SQ20071019329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2日
发明者宫本升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