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792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顶篷部分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公开的有以夹住车辆室内的顶篷板 的方式对设置在室内侧的设计部和设置在室外侧的功能部进行卡合的 结构(参照特开2005-319923号公报)。在所述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 设置有设在设计部侧的侧面且侧向突出的卡止爪。此外,在功能部侧 设置有架设在与顶篷板平行的方向且具有回弹性的被卡止部。并且, 设置成卡止爪可与被卡止部卡合。具体为,被卡止部在翘曲状态下越 过卡止爪,越过卡止爪的被卡止部通过回弹性而从翘曲状态恢复的方 式卡合卡止爪和被卡止部。
但是,功能部侧的被卡止部在例如随着帘式气嚢等的动作时受到 强冲击时,可能会导致被卡止部翘曲、设计部和功能部的结合解除。 由此会发生设计部下落和飞散到车室内等故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不足,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在受到强冲击时也不 会导致设计部和功能部结合的脱离、设计部下落和飞散到室内的车载 用室内照明装置为目的。
本发明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本发明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包括
设计部,设置在车辆顶篷板的下侧;
功能部,设置在所述顶篷板的上侧,通过形成在所述顶篷板的安
装孔与所述设计部结合而以夹持所述顶篷板的状态组装;
卡止爪,设置在所述设计部的侧板且侧向突出;
操作板,设置在所述功能部,具有可与所述卡止爪卡止的被卡止 部,且可弹性变形;
定位部,与所述操作板的面抵接,所述面是所述操作部与所述侧 板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从而阻止所述被卡止部从所述卡止爪解除。
并且,所述定位部包括防脱落用卡合部。
并且,所述定位部包括防脱落用卡合部,所述防脱落用卡合部设 置在所述定位部的向着设计部侧的末端。
并且,所述功能部形成所述被卡止部成型用的脱模孔,并且所述 定位部覆盖所述脱模孔。
并且,所述功能部包括接地母线,所述定位部包括接触端子部, 所述接触端子部以导电性材料形成且与所述功能部的接地母线接触。
并且,所述定位部通过螺钉直接固定在车体。
根据本发明,可防止操作板由于未想到情况而翘曲、设计部下落 和飞散到室内。
根据本发明,可防止定位部的脱离,也可防止由于未想到的情况 而设计部和功能部的结合被解除。
根据本发明,因防脱落用卡合部设置在定位部的向着设计部侧的 末端,可容易进行从设计部侧脱离防脱落用卡合部,容易进行修补等 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因通过定位部覆盖卡止爪形成用脱模孔,从而可防 止功能部侧发生光泄漏。从而可减少为塞住脱模孔而对功能部进行特 别加工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因将定位部用作向着车体的接地通道,从而可省略 使用接地线。


图l是表示从顶篷板下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载用室内照明
装置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2是表示从顶篷板上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载用室内照明 装置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的分解剖视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安装定位部 之前状态的剖视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安装定位部 时状态的剖视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安装定位部 之后状态的剖视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的脱离方法 的剖视图8是表示从顶篷板下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载用室内照明 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9是表示从顶篷板上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载用室内照明 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10是表示从顶篷板下方往上观察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栽用室内 照明装置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11是表示从顶篷板上方往下观察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载用室内 照明装置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12是表示从顶篷板上面侧观察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载用室内照 明装置的定位部的立体图13是表示从顶篷板下面侧观察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载用室内照 明装置的定位部的立体图14是图9的XIV - XIV向剖视图15是图14的XV部的扩大示意图16是表示从顶篷板下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3的车载用室内照明 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17是表示从顶篷板上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3的车载用室内照明
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18是表示从顶篷板下方往上观察本发明实施例3的车载用室内 照明装置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19是表示从顶篷板上方往下观察本发明实施例3的车载用室内 照明装置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的剖视图21A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的定位部的立 体图,图21B是从与图21A相反侧观察定位部的立体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车栽用室内照明装置的,在安装车 载用室内照明装置过程中在将定位部插入之前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进行详细 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1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1大致包括 设计部2、功能部3、定位部4。设计部2设置在形成车辆顶篷的顶篷 板5的下侧。并且,功能部3设置在顶篷板5的上侧。通过结合设计 部2和功能部3,顶篷板5被这些设计部2和功能部3所夹持。为结 合这些设计部2和功能部3,在顶篷板5设置有大致呈矩形的安装孔 51。
设计部2包括基壳21、可分离地设置在该基壳21下面侧的透明 或半透明的透镜盖22。基壳21包括在车辆的室内侧露出的矩形的框 架板部23、沿框架板部23的上面周围形成且向上上升的突出部24, 即侧板。
并且,框架板部23的一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长度方向的一端 部)设置有开关收容部25。在开关收容部25收容功能部(后述)3 的开关34,所述功能部3设置成相对框架板部23的可上下升降的结 构。从而,可通过开关收容部25进行该开关34的按压操作。
如图2所示,基壳21的突出部24为突设在框架板部23的上面侧
而可大致包围透镜盖22的壁部。在突出部24的一对相对设置的两侧 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框架板部2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形 成有向着外侧的两对卡止爪26。如图3所示,卡止爪26,在突出部 24的突出方向形成锥形面26a,在与所述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形成与 突出部24的侧面呈直角的卡止面26b。
如图1所示,功能部3包括以合成树脂一体成型的壳体31。在壳 体31设置有可在其下面侧设置光源32的光源设置空间33、可使开关 34向下突出的开关设置空间35。并且,通过顶篷板5组装了设计部2 和功能部3的情况下,光源设置空间33和透镜盖22相对而使得透镜 盖22覆盖光源设置空间33的同时,开关34收容于开关收容部25, 从而可进行开关34的操作。
并且,如图1及图2所示,在功能部3的上部设置有连接部36。 在连接部36连接有布置在顶篷板5上的束线6。在连接部36,束线6 的电线通过束线压配合于连接光源32及开关34的母线(未图示)的 接点而实现电连接。
在壳体31的两侧下面形成有夹持板部37。夹持板部37,与顶篷 板5的安装孔51的两侧周围部抵接,其长度与安装孔51的长度方向 的长度相同。
并且,在壳体31的两侧,在比夹持板部37更内侧的位置分别设 置有两对操作板38。操作板38为大致呈U字形的板,包括以横向架 设在操作板38下部的被卡止部38a、分别从被卡止部38a的两端部上 升且上端部与壳体31 —体设置的一对垂下部38b。操作板38,在其内 侧具有突出部插入空间38C。并且,可向突出部插入空间38C内部插 入上述设计部2的形成卡止爪26的部分的突出部24。并且,操作板 38的被卡止部38a设置在与上述设计部2的卡止爪26对应的位置。
并且,在壳体31的光源设置空间33的两侧一体形成有定位部保 持壁37a、加强肋37b。定位部保持壁37a,设置成隔着用于在操作板 38外侧插入定位部4而设置的定位部插入空间39,从上述夹持板部 37上升的结构。并且,在壳体31的设置开关34的部分的两侧附近形
成的操作板38的外侧,也设置有近似于上述定位部保持壁37a或加强 肋37b的结构。
如图4所示,间隙尺寸tl表示定位部插入空间39的操作板38和 定位部保持壁37a之间的距离。该间隙尺寸tl设置成稍微大于定位部 (后述)4的插入板部41的末端部分的厚度t2。
如图1、图2及图4~图7所示,定位部4为大致呈U字形的部 件。定位部4包括插入形成在功能部3两侧的定位部插入空间39的一 对平行的插入板部41、 一体连接这些插入板部41上端之间的连接板 部42。在这些一对插入板部41的末端部,设置有彼此向内侧稍微突 出的防脱落用卡合部43。在将插入板部41插入到功能部3的定位部 插入空间39内时,防脱落用卡止部43卡止于4皮卡止部38a的下端。 间隙尺寸tl设置成,插入板部41可插入定位部插入空间39,且可防 止在防脱落用卡合部43卡止于被卡止部38a的下端时由于被卡止部 38a翘曲而卡止爪26脱离。
如图1所示,顶篷板5,具有使安装孔51的开口周围附近以遍及 周向地向上稍微上升后向内侧翘曲,之后向上凹进的结构。由此可防 止在设计部2安装于顶篷板5时设计部2从顶篷板5向下方突出,使 得在安装设计部2时的外观良好。
其次,对实施例1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1的安装顺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从顶篷板5的安装孔51的下方嵌入设计部2 的突出部24。从顶篷板5的安装孔51的上方被覆盖有功能部3,从而 使得设计部2与功能部3对应。由此,功能部3的光源32与设计部2 的透镜盖22面对,功能部3的开关34收容于设计部2的开关收容部 25内。
在突出部插入空间38c可插入设计部2的突出部24。此时,卡止 爪26的锥形面26a使操作板38的被卡止部38a向外侧弹性变形的同 时将突出部插入空间38c向里推进。在卡止爪26通过神皮卡止爪38a 时、在被卡止爪38a复位到原始状态时、如图4所示,卡止爪26的卡 止面26b与被卡止部38a的上面抵接。从而即使向设计部2和功能部3的结合分离的方向施加负荷时,该结合状态也不会解除。
其次,如图4及图5所示,定位部4的插入板部41插入功能部3 的定位部插入空间39内。从而,突设于定位部插入空间39的末端部 内侧的防脱落用卡合部43,滑过卡止爪26的锥形面26a而以稍微向 外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向定位部插入空间39内推进,在防脱落用卡合部 43超过被卡止部38a时进入被卡止部38a的下侧,从而定位部4保持 在功能部3(参照图6)。通过如上所述,完成相对顶篷板5的车载用 室内照明装置1的安装。
并且,对通过上述方法安装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进行脱离时, 如图7所示,框架板部23的透镜盖22将被脱离。此后,利用夹具(未 图示)将防脱落用卡合部43从被卡止部38a向外侧操作而实现定位部 4的脱离操作。其次,通过夹具使被卡止部38a向外侧翘曲,解除卡 止爪26和被卡止部38a的卡合,由此可解除设计部2和功能部3的结 合。另外,卡止爪26和被卡止部38a的卡合的解除,可以是同时脱离 4个位置,也可以单独地逐一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1,通过将定位部4插入定 位部插入空间39来阻止被卡止部38a向从卡止爪29脱离的方向翘曲 或变形。例如通过随着帘式气嚢等的动作而导致未想到的负荷施加到 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1的情况下也可阻止翘曲或变形。从而,可防止 设计部2和功能部3的结合被解除而设计部2落到车室内。
并且,因在定位部4突设有防脱落用卡合部43,可防止定位部4 从功能部3脱离。从而可稳定地确保设计部2和功能部3的结合状态。
并且,因防脱落用卡合部43设在定位部4的向着设计部2侧的末 端,具有容易从设计部2侧脱离防脱落用卡合部43、容易进行修补等 操作的效果。
并且,因通过大致呈U字形的定位部4覆盖用于成型功能部3的 被卡止部38a的脱模孔的结构,可防止光从光源设置空间33侧漏到功 能部3上。从而可省略为塞住脱模孔而对功能部3进行特别加工的工 序。
实施例2
图8 ~图1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
实施例2的车栽用室内照明装置1A,在与所述实施例1的车载用 室内照明装置1比较的情况下,如图8~图11所示,车载用室内照明 装置1 A,在定位部4A的结构不同的同时在功能部3的电路设置有 接地通道。
如图12及图13所示,定位部4A是以导电性材料所形成。定位 部4A为大致呈U字形的部件。定位部4A, 一体设置有在末端具有防 脱落用卡合部43A的一对插入板部41A、连接这些的连接板部42A、 从连接板部42A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一对安装板部44A。在各安装板部 44A分别设置有螺钉插入孔44a。插入该一对螺钉插入孔44a的螺钉 46螺紋连接到作为车体的导电性金属的车顶板45,如此,定位部4A 固定于车顶板45。
连接板部42A,在与所述实施例1的比较时,其尺寸设置成可覆 盖连接部36A的大尺寸。在覆盖连接板部42A的连接部36A的位置, 向着沿定位部4A的定位部安装方向突设有接触端子部47。接触端子 部47包括母线压配合槽47a (在图14、图15中赋予符号)。
一方面,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功能部3的连接部36A,通过 对束线6的电源用及控制用的共计3个电线6a进行压配合来电连接。 在连接部36A通过插入形成而设置接地母线48。接地母线48的末端 部,从连接部36A的面向着定位部被安装方向突出。该突出的接地母 线48的末端部压配合于定位部4A的接触端子部47的母线压配合槽 47a,接地母线48与定位部4A电连接。即,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1A 的接地通道,通过接地母线48、定位部4A、螺钉46、车顶板45所形 成。
由于其他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从而省略重复i兌明。如图8~图 15所示,为更明确说明,对与实施例l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
实施例2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1A,也与实施例l相同地,因通 过将定位部4A插入到操作板38外侧的定位部插入空间39,从而通过
例如随着帘式气嚢等的动作而导致未想到的负荷施加到车载用室内照
明装置1A的情况下也可阻止被卡止部38a向着从卡止爪26脱离的方 向翘曲或变形。从而,可防止设计部2和功能部3的结合被解除而设 计部2落到车室内。
并且,因在定位部4A突设有防脱落用卡合部43A,可防止定位 部4A从功能部3脱离。从而可稳定地确保设计部2和功能部3的结 合状态。
并且,因防脱落用卡合部43A设在定位部4A的向着设计部2侧 的末端,具有容易从设计部2侧脱离防脱落用卡合部43A、容易进行 修补等操作的效果。
并且,因通过大致呈U字形的定位部4A覆盖用于成型功能部3 的被卡止部38a的脱模孔的结构,可防止光从光源设置空间33侧漏到 功能部3上。从而可省略为塞住脱模孔而对功能部3进行特别加工的 工序。
在此基础上,实施例2中,定位器4A由导电性部件所形成,且 包括与功能部3的接地母线48接触的接触端子部47。从而,如实施 例2所示,定位部4A用作向着车体侧的接地通道,可省略使用束线6 的接地线。
在实施例2中,定位部4A直接通过螺钉46固定于车顶板45。从 而可通过接地母线48将热释放到车体侧。特别是,如果以热传导性高 的材料形成定位部4A的情况下,接地母线48可有效地将热释放到车 体侧。并且,因通过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1A和定位部4A,顶篷板5 被车顶板45所支持,从而实际上提高了顶篷板5的刚性。
在实施例2中,在定位部4A设置有向定位部安装方向突出的接 触端子部47,在功能部3的连接部36A设置有向定位部安装方向突出 的接地母线48。从而,因定位部4A的安装过程中接触端子部47和接 地母线48电接触,从而操作人员无需另行进行电接触工序。
在实施例2中,在接触端子部47设置有母线压配合槽47a,因接 地母线48通过压配合而与母线压配合槽47a电连接,从而使得接触端
子部47和接地母线48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高。 实施例3
图16~图2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
如图16 图20所示,实施例3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1B,在与 所述实施例1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1比较,仅其定位部4B的结构 相异。
即,所述实施例1中设置成可通过一个定位部4阻止左右一对被 卡止部38a的解除方向的移位,在实施例3中设置成可通过具有相同 结构的2个定位部4B阻止左右一对被卡止部38a的解除方向的移位。
如图21A、 21B所示,各定位部4B包括插入板部60、从插入板 部60插入方向的后端的侧向突设的停止部61、在与停止部61相反面 的插入板部60沿插入方向突设的突壁部62。在比插入板部60的突壁 部62更接近插入末端侧设置有凹部63。
定位部4B以外的结构,因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而省略重 复说明。在图16~图20、图22中,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赋予 相同符号。
以下,对实施例3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1B的安装顺序进行说 明。对于与实施例l相同的结构进行简单说明。如图22所示,通过顶 篷板5的上下方向组装设计部2和功能部3,设计部2的卡止爪26卡 止于功能部3的被卡止部38a。在此状态下,各定位部4B的插入板部 60分别插入功能部3的左右的定位部插入空间39内。在将插入板部 60插入定位部插入空间39时,突壁部62插入一对垂下部38b之间。 并且,如图20所示,停止部61插入到抵接于停止部保持壁37a的位 置时完成安装。在此插入完成位置,插入板部60的末端部抵接于被卡 止部38a而阻止净皮卡止部38a的解除方向的移动。并且,因插入板部 60的凹部63与卡止爪26相对配置,从而卡止爪26不会因插入板部 60而存在解除方向的移位。
在实施例3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1B,也与实施例l相同地,通 过定位部4B插入到操作板38外侧的定位部插入空间39,从而通过例
如随着帘式气囊等的动作而导致未想到的负荷施加到车栽用室内照明
装置IB的情况下也可阻止被卡止部38a向着从卡止爪26脱离的方向 翘曲或变形。从而,可防止设计部2和功能部3的结合被解除而设计 部2落到车室内。
在实施例3中,定位部4B是由相同结构的2个部件构成,从而 可实现定位部4B的小型、轻量化的同时降低成本。
其他实施方式
本范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形成揭示上述实施例的一部分的论述 及附图。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利用本发明所进行的多种改良实施方 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虽然被卡止部38a设置成架设在垂下 部38b之间的下端之间的结构,也可以是与卡止爪26卡止和脱离的其 他任何结构。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虽然定位部4、 4A大致呈U字形或者 是2个定位部4B而可防止左右2个位置的被卡止部38a和卡止爪26 的卡合被脱离的结构,在可防止至少一个位置的被卡止部38a和卡止 爪26的卡合脱离的情况下并不限于上述结构。
权利要求
1、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包括设计部,设置在车辆顶篷板的下侧;功能部,设置在所述顶篷板的上侧,通过形成在所述顶篷板的安装孔与所述设计部结合而以夹持所述顶篷板的状态组装;卡止爪,设置在所述设计部的侧板且侧向突出;操作板,设置在所述功能部,具有可与所述卡止爪卡止的被卡止部,且可弹性变形;定位部,与所述操作板的面抵接,所述面是所述操作部与所述侧板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从而阻止所述被卡止部从所述卡止爪解除。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所述定位部包括 防脱落用卡合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所述定位部包括 防脱落用卡合部,所述防脱落用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定位部的向着所述 i殳计部侧的末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所述功能部形成 所述被卡止部成型用的脱模孔,并且所述定位部覆盖所述脱模孔。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所述功能部包括 接地母线,所述定位部包括接触端子部,所述接触端子部以导电性材 料形成且与所述功能部的接地母线接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所述定位部通过 螺钉直接固定在车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载用室内照明装置,包括设计部,设置在车辆顶篷板的下侧;功能部,设置在车辆顶篷板的上侧,与所述设计部结合;其中,通过在所述功能部的操作板外侧设置定位部插入空间、在定位部插入空间插入定位部的插入板部,可阻止由于冲击引起的卡止爪和被卡止部的卡合的解除。
文档编号B60Q3/02GK101386280SQ20081014911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4日
发明者中山祐辅, 益子宜士, 长井健太郎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