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拆卸复合材料辐条的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452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拆卸复合材料辐条的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图6示出了图4a到图4c所示的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 [39图7a到图7c示出了按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第二种变型。 [40图8a到图8c示出了按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第三种变型;和

图15是轮的下桥(pont inf6rieur)处的平面局部剖视图,所述 轮包括图11所示的辐条。
46图16是沿图15的线XVI-XVI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8a到图8c示出了所述轮毂5与所述辐条7的中央部分ll之 间连接用的连接部件的另一种变型。所述连接部件是光滑管55的端头,其 以和所述销49相同的方式插入所述辐条内。图8a是所述辐条7的中央部 分ll的局部纵剖面图。图8b是所述中央部分11的俯视图。图8a示出了 管55如何借助螺钉57实现所述辐条7到所述轮毂5的盘17上的旋柠式 可逆连接,其中盘17具有螺紋孔17a。与所述销49相同的是,碳纤维没 有被管55阻断,而是覆罩于所述管的周围,从而形成了凸起59。[65最后,图9a到图9d仍然示出了连接部件的另一种变型。这次, 连接部件是一种带有柱销63的椭圆板件61。这种椭圆形状保证了所述板 件61与所述辐条7之间具有很大的粘接表面。柱销63可以实现与所述轮 毂5的连接。
66
图9a到图9c分别是所述辐条7的中央部分11的侧视图、俯视 视图和仰视图。图9d示出了所述板件61如何实现所述辐条7到所述轮毂 5的盘17上的可逆连接。
67在图9a和图9b上可观察到所述板件61的上表面65和下表面 67分别配设有纵向凹槽65a、 67a,从而以与图4a到图4c的板件13相类 似的方式承接复合材料层。以与销49和螺旋管55类似的方式,碳纤维覆 罩于所述柱销63的周围(参见图9c )。 所迷辐条7的总体外形呈棒形,截面基本呈矩形,其宽度和厚度 基本是恒定的。然而,作为选择,例如为了赋予所述辐条7以空气动力学 特性,也可以设置宽度变化或者厚度变化。因此,所述辐条7的拉长主体 的截面可以为任何形状如方形、矩形、长条形、椭圆形或者其它。
76根据本发明,如借助图10和图11所示的,每个连接装置70均 包括承接在一环圏71中的一插入件72、与所述插入件72连接的一杆73, 所述杆73沿所述纵向方向L取向且形成有所述杆的第一旋拧部分74。在 这种情况下,所述旋柠部分74制成为杆73的端螺紋部的形状。
[77所述旋拧部分74横向地并沿所述厚度方向定中心在所述插入件 72中,从而避免其遭受有损于其拉伸强度的弯曲。
78所述旋柠部分或者螺杆74,可以实现所述辐条7与所述轮辋3 之间的力的直接传递。实际上,螺杆74旋拧在螺母中,所述螺母本身保持 在所述轮辋1(未在图上示出)的内部。
79当然,第一杆73还连接到所述插入件72。所述插入件在所述两 侧表面72a之间横向延伸。这些表面72a例如基本是平的,且沿所述纵向 方向L取向。在所述侧表面72a之间,所述插入件72具有连接表面72b。 所述连接表面是弯曲的。所述连接表面与辐条7的纤维接触,从而在所述 插入件72与带同时放置于所述模具中的情况下,赋予辐条的相关端部以其 环圏的形状。在所述连接平面72b的相对面,插入件72的端部72c是平的 且垂直于所述辐条的纵向方向L。在此,设计思想在于尽可能减小插入 件72的体积以减小其质量。这减轻了所述连接装置70。
[801 插入件72构成水滴状的接合件,所述接合件适配辐条7的相关 端部的环圏的内部。
[81根据所述第一种实施方式,杆73通过旋拧连接到所述插入件72。
[82为了平衡靠连接装置70传递的纵向力的分布,第一杆73与所述 辐条7的中心纵轴线基本对齐。这是杆73基本位于所述插入件72的侧向 表面72e之间的一半位置的原因。非限定性地,通过制造时构成环圏的纤
维的分开可允许杆73穿过环圏71。实际上,所述制造方法的另一步骤在 于分开纤维并使杆73在所述环圏71中通过,然后将包括辐条7、第一 插入件72和杆73的组件安放在所述模具中。当然,所述杆可以在其定位 于所述环圏71中之前或者之后旋拧于所述插入件中。
[83所述连接装置13与前面所述的装置相同,之后将不再赘述。841图12到图16示出了在辐条的环圏71处的可逆连接装置170的 其它实施方式,其无需旋紧在轮辋中。相对图10和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 唯一不同在于这里标为172的插入件相对辐条7的主体和其环圏71侧向 地突起。
85
因此,所述插入件172和所述插入件72的形状相同,基本呈水 滴状,但还具有两侧向突起部173,所述突起部的形状也是圆形的。所述 插入件172可以如图12所示是整体式的,或者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制成 多个部分。
[86
在图13所示的情况下,插入件172包括局部呈圆柱形状的第一 部分173、和基本呈棱锥形的部分174,所述部分174用于填充所述部分 173与所述环圏其余部分之间的空间,这可以保证最佳的粘接。
871 在图14所示的情况下,插入件172包括呈圆柱形状的第一部分 173和基本呈棱锥形的第二部分174。
[88
图15和图16示出了在单辐条的情况下插入件172和轮辋3的配合。
[89在这种情况下,轮辋3在每个辐条7的挂接处具有一孔3a,所述 孔的沿周长方向的宽度对应于所述辐条的宽度l。插入件172因此被嵌入, 其侧向突起部173支撑在轮辋的底部3b上,因此通过插入件172止挡于 轮辋的底部而实现辐条到轮辋上的可拆卸和可卸装的联接。在这种情况下, 辐条的另一端部配设有结合图10和图ll所描述的螺紋卡入件(entrant) 或者螺紋插入件72,所述螺紋卡入件或者螺紋插入件因此在所述轮毂处通 过旋拧固定。
[90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刚描述过的实施方式,而包括所有可能 包括在后续权利要求的框架内的等同技术。
权利要求
1.轮,所述轮包括轮辋(3)、轮毂(5)、至少一辐条(7),所述辐条连接所述轮辋到所述轮毂,所述辐条由复合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7)具有连接装置(13、49、55、61),所述连接装置允许与轮(1)的轮毂(5)进行可逆连接;并且,所述连接装置(13、49、55、61)通过包覆成型至少部分地并入所述辐条(7)的内部。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3、 49、 55、 61)被插入并保持在所述辐条(7)的两纵向外表面(33、 35; 51、 53) 之间。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是插入 所述辐条(7)的复合材料层(23、 25、 27)之间的板件(13、 61)。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两复合材料层(25、 27) 叠置在所^件(13、 61)的一表面(37、 65)上。
5. 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所i^il件(13、 61) 具有纵向的凹槽(29、 31),以承接所述辐条(7)的至少一复合材料层(21 25、 27)。
6. 按照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被叠置的所述复合材 料层(25、 27)承接于所述板件(13、 61)的较深的第一凹槽(29)中, 第三复合材料层(23)承接于较浅的第二凹槽(31)中。
7. 按照权利要求3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件 (13、 61)附近的复合材料层(23、 25、 27)被箍扎件(47)缠绕,以便避免这些复合材料层起鳞。
8. 按照权利要求3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件 (13、 61)与所述复合材料层(23、 25、 27)之间具有过渡区域(43)。
9. 按照权利要求3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13、 61)是平面的,或者所述板件包括两个部分(19、 21),其中一部分相对 于另一部分按一定角度倾斜。
10. 按照权利要求3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所i^l件 (61)的形状为椭圆状,且所述板件(16)包括柱销(63)以确保与所述轮毂(5)的连接。
11.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是带 有挡肩的销(49 )。
12.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是螺 紋管(55)。
13. 按照权利要求10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 合材料的纤维从两侧围绕所述连接装置(49、 55、 61)。
14.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 置(13、 49、 55、 61)具有粗糙的表面,所述粗糙的表面例如是通过喷砂 实现的,从而改善所述连接装置(13、 49、 55、 61)与所述辐条(7)之间 的联接。
15.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其特征在于,通过止挡与 所述轮的相关部分(轮辋、轮毂)连接用的连接装置(13、 173)来实现所 述可逆连接。
16. 辐条,其用于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
17. 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为双辐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包括轮,所述轮包括轮辋(3)、轮毂(5)、至少一辐条(7),所述辐条连接所述轮辋到所述轮毂,所述辐条由复合材料制成。所述轮的特征在于,所述辐条(7)具有连接装置(13),所述连接装置允许与轮(1)的轮毂(5)进行可逆连接,所述连接装置(13)通过包覆成型至少部分地并入所述辐条(7)的内部。
文档编号B60B1/04GK101352995SQ20081021470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5日
发明者B·萨耶, K·塔伊布, P·勒纳尔 申请人:萨洛蒙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