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耗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299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量耗散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吸收设备,具体涉及用于耗散与外部冲击力相关 的能量的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包括在例如儿童约束系统的儿 童产品中的能量耗散系统。
背景技术
安置于轿车或货车座椅上的童车座椅在受到外部冲击力的作用时 会加速移动到轿车或卡车驾驶室中的新位置。而在该移动的童车座椅 中的儿童也会随着童车座椅在驾驶室内移动而加速移动。
g载荷是以g作为单位对物体加速度的度量。g是非国际单位制单 位,其等于在海平面处的、因地球上的重力作用而产生的标称加速度。 坐在突然移动的童车座椅(或任何其它儿童座椅)中的儿童所承受的 短时加速度称为沖击,并且以g来度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能量耗散系统包括在受到外部沖击力作用的设备 中。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能量耗散系统与童车座椅连接以提供儿童 约束系统。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能量耗散系统包括緩冲垫,所述緩冲垫包 括容纳 一 定体积的空气的第 一 力耗散装置,当第 一 力耗散装置受到外 部冲击力时,所述一定体积的空气以经过调整的速度排出。所述第一 力耗散装置因而配置成用于吸收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能量。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力耗散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用于在气室中保留空气或其它流体,直到容器受到外部沖击力作用时发生 变形为止。由于在容器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后,空气从容器的气室中 排出,因而外部能量得以吸收。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形成为包括通向气室内的排气口 。 当容器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时,存留在气室中的空气通过排气口排出。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排气口由形成于容器中的狭缝或者形成于容器 中的 一对十字形交叉狭缝限定。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容器是由可变形材料制成的袋,所述袋形 成为包括排气口。例如,所述袋能够由如聚氯乙烯或尼龙的塑料材料 制成。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緩沖垫中的第 一 力耗散装置包括位于容器 的气室中的可变形的支承架。可变形的支承架实现了对容器的支承, 从而在气室中至少保留预定体积的空气,直到容器受到外部冲击力作 用时发生变形,因而容器不会过快地变形,并以允许其吸收与外部沖 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的速度发生变形。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可变形 的支承架是衬垫,该衬垫的尺寸使其填充对应的容器的气室中的大部 分空间。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能量耗散系统的緩沖垫还包括第二力耗散 装置,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布置成位于第一力耗散装置旁,从而形成 力耗散装置的叠层。第一力耗散装置与童车座椅连接,第二力耗散装 置布置成与童车座椅隔开,从而使第一力耗散装置位于第二力耗散装 置与童车座椅之间。第一和第二力耗散装置共同限定了多级緩冲垫。 在第一阶段,外部沖击力撞击第二力耗散装置,并使其发生变形,因 而在第二阶段,第一力耗散装置发生变形,从而吸收与外部冲击力相 关的外部能量,并将坐在童车座椅中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最小化。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緩沖垫套件包括第一容器和 各种不同的可变形支承架,所述第一容器形成为包括第一气室,所述 可变形支承架的尺寸使其适合装在第一气室中。可变形支承架中的每 一个的特征在于不同的变形特性。通过使用所述套件,緩沖垫设计者 能够从已有的可变形支承架中选择需要的可变形支承架,并将其置入量吸收特性和緩沖时 间的第 一力耗散装置。緩沖垫套件还能包括第二容器和各种不同的可 变形支承架,所述第二容器形成为包括第二气室,所述可变形支承架 的尺寸使其适合装在第二气室中。
通过考虑以目前所认识到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为示例的说明 性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会显而易见。


以下的详细描述具体地参照以下附图
图1是儿童约束系统的立体图,所述儿童约束系统包括童车座椅 和能量耗散系统,所述童车座椅包括坐垫和从坐垫向上延伸的椅背, 所述能量耗散系统与椅背连接,所述儿童约束系统根据本发明的第一 实施方式制成,图中的某些部分被除去,所述椅背包括与椅垫连接的 靠背、和与靠背连接的头枕,所述能量耗散系统包括左侧緩沖垫和右 侧緩冲垫,所述左侧緩冲垫安装在头枕所包括的第一侧翼板上,所述
右侧緩沖垫安装在头枕所包括的相对的第二侧翼板上;
图2是图1所示的左侧緩冲垫和头枕的第 一侧翼板的放大立体图, 其中的某些部分被除去,图中还示出了撞击所述左侧緩沖垫的外侧部
分的外部沖击力;
图3是图2的左侧緩沖垫的分解立体图,其中,所述緩沖垫是多 级单元,其包括(1)第一 (内侧)力耗散装置,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 包括第一容器(例如,袋)和第一可变形支承架(例如,衬垫),所述 第一容器形成为包括第一气室、和通向第一气室内的朝向前方的第一
排气口 ,所述第一可变形支承架的尺寸使其位于第一气室内,以及(2) 第二(外侧)力耗散装置,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包括第二容器(例如, 袋)和第二可变形支承架(例如,村垫),所述第二容器形成为包括第 二气室、和通向第二气室内的朝向前方的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可变 形支承架的尺寸使其位于第二气室内;
图4是图l的童车座椅的侧视图,其中某些部分被除去,从而将 左侧緩沖垫显露出来;图5是左侧緩沖垫所包括的第一 (内侧)和第二 (外侧)力耗散 装置的立体图,其中,两个力耗散装置彼此分离,且尚未安装在图1
所示的童车座椅上;
图6是沿图2和6的线6-6得到的放大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左 侧緩冲垫在头枕的第 一 侧翼板的外壁上的布置,以及内垫在头枕的第 一侧翼板的内壁上的布置;
图7至9的序列图示出了在外部沖击力突然作用在第二 (外侧) 力耗散装置上后,左侧緩沖垫发生变形的各个阶段,这种变形将作用 于坐在童车座椅中的儿童上的最终作用力的幅值最小化,从而将由最 终作用力产生并由坐在座椅中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加速度)最小 化;
图7是处于时刻to的儿童的示意图,其中时刻to在外部冲击力作 用在安装在童车座椅上的左侧緩沖垫上之前;
图8是与图7类似的示意图,其处于较晚的时刻tp时刻t,在外 部冲击力使第二(外侧)力耗散装置所包括的第二袋和第二村垫发生 变形之后;
图9是与图7和8类似的示意图,其处于再晚的时刻t2,时刻t2 在外部沖击力使第一 (内侧)力耗散装置所包括的第一袋和第一衬垫 发生变形之后;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緩沖垫套件的分解立体图,所述套件包括与 第一袋相关的四个衬垫和与第二袋相关的四个衬垫,每个衬垫在对应 的袋的气室中设置了支承架,并且在受到外部沖击力作用时具有不同 的变形特性,通过以下方式能够对每个力耗散装置的变形性进行改变, 即,从四个已有的村垫中选择需要的衬垫,并将选择的衬垫置于对应 的袋中以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力耗散装置;
图11是儿童约束系统的立体图,所述儿童约束系统包括儿童座椅 和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能量耗散系统;
图12是图11所示的左侧緩冲塾和头枕的第一侧翼板的放大的立 体图,其中的某些部分被除去;
图13是图12的左侧緩冲垫的分解立体图,其中,所述緩冲垫从右向左依序地包括内侧壳体、第一衬垫、隔板、第二衬垫、和外侧壳 体,所述内侧壳体形成为包括朝向前方的第一排气口 ,所述外侧壳体 形成为包括朝向后方的第二排气口 ,内侧壳体和隔板共同形成第一气 室,所述第一气室的尺寸使其在其中容纳第一衬垫,外侧壳体和隔板
共同形成第二气室,所述第二气室的尺寸使其在其中容纳第二村垫;
图14至16的序列图示出了在外部沖击力作用在第二 (外侧)力 耗散装置上后,左侧緩冲垫发生变形的各个阶段,这种变形将作用于 坐在带有左侧緩沖垫的童车座椅中的儿童上的最终作用力的幅值最小 化,从而将由最终作用力产生并由坐在座椅中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 (加速度)最小化;
图14是处于时刻to的儿童的示意图,其中时刻to在外部冲击力作 用在安装在童车座椅上的左侧緩冲垫上之前;
图15是与图14类似的示意图,其处于较晚的时刻ti,时刻t,在 外部沖击力使第二 (外侧)力耗散装置所包括的第二壳体和第二衬垫 发生变形之后,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包括在图11至13所示的能量耗 散系统中;
图16是与图14和15类似的示意图,其处于再晚的时刻t2,时刻 t2在外部沖击力使第一 (内侧)力耗散装置所包括的第一袋和第一衬 垫发生变形之后,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包括在图11至13所示的能量 耗散系统中;
图17是与图12类似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第二 (外侧)力耗散 装置相对于第一 (内部)力耗散装置的第一排气口的另一个位置,其 中,第一与第二排气口之间的角距的特征在于,二者形成大约为72° 的中心角;
图18是与图17类似的立体图,其中,第一和第二排气口中的每 一个是由一对十字形的交叉狭缝限定的十字形开口;
图19示出了由一对十字形交叉狭缝彼此分离的四个相邻的角形 片,所述十字形交叉狭缝展开,从而当外力作用在第二 (外侧)力耗 散装置上时,将留存在对应气室中的空气排出;
图20是沿图19的线20-20得到的放大视图;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儿童约束系统的立体图,
其示出了多级左侧和右侧緩冲垫,其中,左侧緩冲垫与头枕的第一侧
翼板的内壁连接,右侧緩冲垫与头枕的第二右侧片的内壁连接;以及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儿童约束系统的立体图, 其示出了四个多级緩冲垫,其中,头枕的第一侧翼板的外壁和内壁中 的每一个上均有带有緩冲垫,头枕的相对的第二侧翼板的内侧和外壁 中的每一个上也均带有緩沖垫。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 一个说明性儿童约束系统11包括童车座椅10,和 与童车座椅10连接的能量耗散系统16。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童车 座椅10包括椅垫12、和从椅垫12向上延伸的椅背14。如图1所示, 第一说明性能量耗散系统16与童车座椅10的椅背14连接。如图11 所示,第二说明性能量耗散系统116与童车座椅110的椅背14连接, 从而形成说明性儿童约束系统111。图17至22示出了其它的说明性 能量耗散系统616、 716、 816和916及其零件。以下方案在本发明的 范围内,即,将儿童约束系统的能量耗散系统16或116安装在儿童座 椅或其它装置上,以便将通过作用在座椅或装置上的外部沖击力传递 给该座椅或装置的能量耗散。
每个能量耗散系统16、 116、 616、 716、 816、 916都包括緩冲垫, 该緩冲垫设计成在座椅10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的过程中,将坐在童车 座椅IO的椅垫12上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最小化。图1至9示出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级緩沖垫21、 22。图IO示出了用于 制作说明性緩沖垫的说明性套件11。图ll至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 第二实施方式的多级緩冲垫121、 122。图21和22示出了其它的实施 方式。将所述单级緩沖垫用于例如图1、 11、 21和22所示的设计中的 任一个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能量耗散系统16包括左侧緩冲垫21、右侧緩冲垫 22和单独的内垫23。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能量耗散系统16与童车 座椅10的椅背14连接,并且尤其是与椅背14所包括的头枕26连接。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l和ll所示,能量耗散系统16安装
在童车座椅10的外侧部分。以下方案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即,将能 量耗散系统16所包括的緩沖垫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与童车座椅10或其 它儿童座椅或装置的其它部分连接,以便吸收由作用在所述座椅或装 置上的外部沖击力所产生的能量。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童车座椅10的椅背12包括布置成从椅垫 12向上延伸的靠背24、和与靠背24连接的头枕26。左侧緩冲垫21 与头枕26所包括的第 一侧翼板31的外壁连接。右侧緩沖垫22则与头 枕26所包括的第二侧翼板32的外壁连接。近似于C形的内垫23与 第一侧翼板31和第二侧翼板32的内壁连接。如图1所示,内垫23 还与后板30的内壁连接,而后板30位于第一和第二侧翼板31、 32 之间并将二者互相连接起来。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内垫23布置成部 分地围绕坐在童车座椅10中的儿童的头部,从而为儿童头部提供了可 变形护垫。
以下方案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即,将类似于緩沖垫21、 22的緩沖 垫(或在此公开的其它垫)安装在童车座椅IO上的其它位置(例如, 躯干区域之外、头部区域之内、背部区域之外),或者其它装置上受到 外部沖击力作用的区域中。如图2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緩沖垫321、 322安装在头枕326的第一和第二侧翼板331、 332中的每一个的内壁 上,而头枕326则位于具有能量耗散系统816的说明性儿童约束装置 311中。如图22所示,緩冲垫421、 422安装在头枕426的第一和第 二侧翼板431、 432的外壁上,而头枕426位于说明性儿童约束装置 411中,同时緩沖垫441、 442也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翼板431、 432的内壁上,从而提供了能量耗散系统916。
如图2所示,在发生碰撞或其它事故的过程中,作用在左侧緩冲 垫21上的外部冲击力20使能量从冲击物体(未示出)传递至左侧緩 冲垫21。如图7至9示意性地示出的,緩沖垫21对所传递的能量进 行吸收,从而使碰撞过程中作用于坐在童车座椅10中的儿童100上的 最终作用力200的幅值最小化。如图7至9所示,緩冲垫21的作用是 在座椅10受到外部沖击力20作用时,使坐在童车座椅10的椅垫12上的儿童100所承受的g载荷(加速度)最小化。緩冲垫21还具有的 作用是,将冲击物体撞击在緩沖垫21上以施加外部沖击力的时刻与最 终作用力200变为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即,緩冲时间)最大化。
如图6至9所示,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内垫23与左侧緩沖垫 21共同使例如在碰撞过程中作用在儿童100上的最终作用力200的幅 值最小化。内垫23的部分23P定位成位于左侧緩冲垫21与儿童100 之间的空间中。第一侧翼板31的部分31P定位成位于左侧緩冲垫21 与内垫23的部分23P之间的空间中。
如图3所示,左侧緩冲垫21是包括第一 (内侧)力耗散装置41 和第二 (外侧)力耗散装置42的多级緩沖垫。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 第一和第二力耗散装置41、 42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容纳可变形支承架 (如衬垫)的容器(如袋)。第一和第二力耗散装置41、 42依序地叠放, 从而使第一力耗散装置41位于第二力耗散装置42与头枕26的第 一侧 翼板31之间的内侧位置,第二力耗散装置42位于与第一侧翼板31 隔开的外侧位置。将左侧緩冲垫21配置成仅包括第一力耗散装置41 的单级緩冲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图2和3所示,第一 (内侧)力耗散装置41包括第一袋51和 第一衬垫61。第一袋51构造成包括第一气室50和通向第一气室50 内的第一排气口 53。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衬垫61 的尺寸使其适合装在第一气室54内,从而在将第一衬垫61置于第一 气室50内后在第一气室50中留出了一定的未占用空间。
能够采用任何适合的材料、以任何适合的方法形成第一袋51。在 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IO所示,第一袋51包括壳体511和封盖512, 壳体511构造成包括第一排气口 53,封盖512设置成与壳体511所包 括的凸缘513连接,从而限定出壳体511与封盖512之间的第一气室 50。尽管第一排气口 53是如图2所示的孔,而第一排气口 212是如图 12所示的孔,但是设置由狭缝、或者如图18至20所示的一对十字形 交叉狭缝501 、 502所限定的第 一排气口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图2和3所示,第二 (外侧)力耗散装置42包括第二袋72和 第二村垫62。第二袋72构造成包括第二气室70和通向第二气室70内的第二排气口73。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图6所示,第二村垫 62的尺寸使其适合装在第一气室70内,从而在将第二衬垫62置于第 二气室70内后在第二气室70中留出了一定的未占用空间。
能够采用任何适合的方法以任何适合的材料形成第二袋72。在说 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二袋72包括壳体721和封盖722, 壳体721构造成包括第一排气口 73,封盖722设置成与壳体721所包 括的凸缘723连接,从而限定出壳体721与封盖722之间的第一气室 70。尽管第二排气口是如图2所示的孔,而第二排气口 224是如图12 所示的孔,但是设置由狭缝、或者如图18至20所示的一对十字形交 叉狭缝501、 502所限定的第二排气口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衬垫61、 62是位于根据本发明在袋51、 72或者其它容器中形成 的气室内的可变形支承架的说明性示例。在此公开的可变形支承架实 现了对容器(例如,袋)的支承,从而在气室中保持了至少部分预定 体积的空气(或其它流体),直到容器在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时发生变 形。因而容器由可变形支承架支承,从而容器不会过快地变形,并以 容器可以吸收与外部沖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的速度发生变形。在说明 性实施方式中,可变形支架是这种一种衬垫,其尺寸使其填充对应容 器中的气室的大部分空间。
图7至9说明性且示意性地依序示出了由左侧緩冲塾21结合内垫 23对外部沖击力20进行吸收。当外部冲击力撞击右侧緩沖垫22时, 右侧緩冲垫22与内垫23则以类似的方式共同对外部冲击力进行吸收。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在吸收外部沖击力20的过程中,内垫23起到 的是配合作用;然而,可以单独使用每个緩沖垫21、 22来吸收外部冲 击力20。将緩沖垫21、 22中的一个安装在儿童座椅或其它装置的冲 击撞击区域内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而将緩沖垫安装在座椅或装置的外 侧或内壁(或外壁和内壁)上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图7示意性地示出的,在发生影响童车座椅10的任何碰撞前的 时刻t。,左侧緩冲垫21所包括的力耗散装置41、 42中的每一个基本 上没有变形。内垫23在时刻t。也基本上没有变形。
如图8示意性地示出的,在碰撞过程中,外部冲击力20撞击第二(外侧)力耗散装置42中的第二袋72,从而至少使第二袋72、和形成 于第二气袋72中的第二气室70的第二衬垫62发生变形。在该变形过 程中,在较晚的时刻^,部分存留于第二气室70中的空气作为排出的 空气75通过第二排气口 73排出至第二袋72周围的大气中。在时刻tP 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第二袋72和第二衬垫62的变形,以及空气穿过第 二排气口 73从第二气室70排出,因而部分与外部沖击力20相关的传 递能量已经得到了消耗。
如图9示意性地示出的,外部沖击力20的作用使第一袋51和第 一 (内侧)力耗散装置41所包括的第一衬垫61发生变形。如图9所 示,部分存留于第一气室50中的空气作为排出的空气55穿过第一排 气口 53排出。在较晚的时刻t2,童车座椅10已经相对于儿童IOO发 生移动,/人而^f吏儿童100的某一部位(例如头部)与内垫23的部分 23P接触并使其变形。这种能量吸收特性将儿童IOO所承受的g载荷 (加速度)最小化,并且还将沖击物体对左侧緩冲垫21的第二(外侧) 力耗散装置42进行第 一次撞击的时刻、与最终作用力200变为零的时 刻之间的緩沖时间最大化。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3所示,第一(内侧)和第二(外 侧)力耗散装置41、 42相对于彼此定向,从而使第一力耗散装置41 的第一排气口 53 (例如,向前)朝向第一方向101,并使第二力耗散 装置42的第二排气口 73(例如,向后)朝向相反的方向102。在说明 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 3和6所示,排气口 53、 73以大约180。的有 效中心角4皮此分离。
在如图17所示的另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中,能量耗散系统616 所包括的第一 (内侧)和第二 (外侧)力耗散装置641、 642相对于彼 此定向,从而使第一力耗散装置41的第一排气口 53 (例如,向前) 朝向第一方向101,并使第二力耗散装置42的第二排气口 73 (例如, 向后)朝向相反的方向102。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 3和6所 示,排气口 53、 73以大约180。的有效中心角^皮此分离。
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装置将第一和第二力耗散装置41 、 42保持在 图2、 4和6所示的安装位置。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6所示,使用了 (例如,搭扣)紧固件44和46。如图6所示,当与第一和第 二力耗散装置41、 42二者均连接时,紧固件44将第二 (外侧)力耗 散装置42保持在相对于第一 (内侧)力耗散装置41的固定位置。如 图6所示,当与第一力耗散装置41和第一侧翼板31 二者均连接时, 紧固件46将第 一 (内侧)力耗散装置41保持在相对于头枕26的第一 侧翼板31的固定位置。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气袋51、 72中的每一个均由如聚氯乙烯 (PVC)或尼龙的塑料材料制成。在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每个袋 51、 72均由一张PVC或尼龙制成,且其标称厚度为大约0.030英寸 (0.076厘米)。在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每个气袋51、 72的容积是 大约28.27立方英寸(463.33立方厘米),且每个圆形排气口的直径是 大约十六分之三英寸(0.476厘米)。以下方案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即, 通过改变排气口的形状、尺寸和数量来调节从每个气室50、 70排出的 气流,从而使气流具有这样的速度,在这种速度下,袋51、 72依据排 气口的数量和用于形成衬垫61、 62的材料在一到十毫秒之间放气。例 如,两个或更多较小的、并排或相邻的排气口 (未示出)具有大致等 于单一圓形排气口 53面积的组合面积,并可以取代单一圆形排气口 53。釆用各种孔的形状和尺寸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图18至20所 示的十字形。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排气口 53、 73的数量依据用于形 成衬垫61、 62的材料而在每个袋两个到四个之间变化。
第一和第二衬垫61、 62和内垫23中的每一个设置成受到预定的 外部冲击力时大致以预定的速度变形。通过对根据本发明的每个衬垫 61、 62和每个袋51、 72的变形特性进行校准,能够为每个力耗散装 置41、 42和緩冲垫21、 22建立选择的能量吸收特性以及与特定幅值 的外部冲击力相关的緩沖时间。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包括緩冲垫21 和内垫23的能量耗散系统16是可设定的,从而在緩沖垫21承受特定 的外部冲击力20时,使作用在座椅10中的儿童上的g载荷在特定的 緩沖时间内减小。用以下材料制作衬垫61、 62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液 态泡沫、微珠、凝胶、液体、可压碎材料、泡沫(例如,挤出复合材 料(EPP)、胞外聚合物(EPS)、聚氨酯(PU)、热塑性弹性体(TPE)、聚丙烯(PP)等)、聚苯乙烯(PS)、粘弹性聚合物、流态化空气、空 气、或者上述材料的组合。
如图1、 3和4所示,外包覆材料48与头枕26连接,并布置成覆 盖左侧和右侧緩冲垫21、 22中的每一个。外包覆材料48还具有的作 用是消耗与外部沖击力20相关的能量,并保护第一和第二力耗散装置 41、 42以防止其受到损伤。
例如图10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緩冲垫套件11。在套件11中, 可将各种可变形支承架(例如,衬垫61、 610、 611、 612)中的任意 一个放置在与第一力耗散装置41相关的第一气室50中,从而改变第 一力耗散装置41的能量耗散(即,变形)率。同样地,可将衬垫61、 610、 611、 612中的任意一个放置在与第二力耗散装置42相关的第二 气室70中,从而改变第二力耗散装置42的能量耗散(即,变形)率。 每个衬垫设置成随特定的外部沖击力而具有特有的变形率。改变置于 气室中的衬垫的数量和种类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能量耗散系统116包 括左侧緩冲垫121、右侧緩冲垫122和单独的内垫23。在说明性实施 方式中,能量耗散系统116与椅背14连接,并且尤其是与童车座椅 110的椅背14所包括的头枕26连接。
如图12所示,在发生碰撞或其它事故的过程中,作用在左侧缓冲 垫121上的外部冲击力20使能量从沖击物体(未示出)传递至左侧緩 沖垫121。如图14至16示意性地示出的,緩沖垫121吸收或消耗所 述传递的能量,从而将碰撞过程中作用于坐在童车座椅110中的儿童 IOO上的最终作用力200的幅值最小化。緩冲垫121的作用是在儿童 约束装置受到外部沖击力20作用时,将坐在童车座椅110的椅垫12 上的儿童100承受的g载荷(加速度)最小化。緩冲垫121还具有的 作用是,将沖击对象撞击在緩冲垫121上以施加外部沖击力的时刻与 最终作用力200变为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即,緩沖时间)最大 化。
如图13所示,左侧緩沖垫121从右向左依序地包括内侧壳体210、 第一村垫214、隔板216、第二衬垫218、以及外侧壳体222,内侧壳体210构造成包括第一排气口 212,外侧壳体222构造成包括第二排 气口 224。右侧緩沖垫122具有类似的构造。
如图12和13所示,隔4反216的内侧面216i与内侧壳体210配接, 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第一气室226。第一衬垫214位于第一气室226 中,从而与内侧壳体210和隔板216的内侧面216i共同形成左侧緩冲 垫121所包括的第一 (内侧)力耗散装置141。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 如图13所示,内侧壳体210包括圆形盒211以及与圓形盒211的周缘 连接的凸缘213。凸缘213与隔板216的内表面216i配接从而形成第 一 (内侧)袋。
如图12和13所示,隔板216的外侧面216o与外侧壳体222配接 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第二气室228。第二衬垫218位于第二气室228 中,从而与外侧壳体222和隔板216的外侧面216o共同形成左侧緩沖 垫121所包括的第二 (外侧)力耗散装置142。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 如图12和13所示,外侧壳体222包括圓形盒223以及与圆形盒223 的周缘连接的凸缘225。凸缘225与隔板216的外表面216o配接从而 形成第二 (外侧)袋。
图14至16说明性且示意性地依序示出了左侧緩沖垫121结合内 垫23对外部冲击力20进行吸收。右侧緩沖垫122与内垫23则共同以 类似的方式对外部沖击力进行吸收。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在吸收外 部冲击力20的过程中,内垫23起到的是配合作用;然而,可以单独 使用每个緩沖垫121、 122对外部沖击力20进行吸收。将緩沖垫21、 22中的一个安装在儿童座椅或其它装置的沖击撞击区域内也在本发 明的范围内。而将緩沖垫安装在座椅或装置的外侧或内壁(或外壁和 内壁)上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图14示意性地示出的,在发生影响童车座椅110的任何碰撞前 的时刻tQ,左侧緩沖垫121所包括的力耗散装置141、 142中的每一个 基本上没有变形。内垫23在时刻to也基本上没有变形。
如图15示意性地所示,在碰撞过程中,外部冲击力20撞击第二 (外侧)消耗装置142中的外侧壳体222,从而至少使外侧壳体222和 形成于第二气室228中的第二衬垫218变形。在该变形过程中,在较晚的时刻ti,部分存留于第二气室228中的空气作为排出的空气232穿过第二排气口 224排出至第二壳体222周围的大气中。在较晚的时刻t,,由于第二力耗散装置142的变形,以及空气穿过第二排气口 224从第二气室228排出,部分与外部冲击力20相关的传递能量已经得到了消耗。
如图16示意性地示出的,外部冲击力20的作用使隔板216、内侧壳体210和第一衬垫214发生变形。如图16所示,部分存留于第一气室226中的空气作为排出的空气230穿过第一排气口 212而排出。在较晚的时刻t2,童车座椅110已经相对于儿童100发生移动,从而使儿童100的某一部位(例如头部)与内垫23的部分23P接触并使其变形。第一 (内侧)和第二 (外侧)力耗散装置141、 142与内垫23共同吸收通过外部冲击力20传递的能量,从而将作用于坐在童车座椅110中的儿童IOO上的最终作用力200最小化。这种能量吸收特性将儿童IOO所承受的g载荷(加速度)最小化,还将沖击物体对左侧緩冲垫121的第二 (外侧)力耗散装置142进行第一次撞击的时刻、与最终作用力200变为零的时刻之间的緩沖时间最大化。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13所示,第一(内侧)和第二(外侧)力耗散装置141、 142相对于彼此定向,从而使第一力耗散装置141的第一排气口 212 (例如,向前)朝向第一方向101,并使第二力耗散装置142的第二排气口 224(例如,向后)朝向相反的方向102。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13所示,排气口 212、 224以大约180。的有效中心角彼此分离。
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装置将第一和第二力耗散装置141、 142保持在图11至16所示的安装位置。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使用连接件251、 252和253来将第一和第二力耗散装置141、 142保持在头枕26的第一侧翼板31上的固定位置。如图12和13所示,每个连接件251 、252和253穿过形成于隔板216的外围部分中的三个连接件容纳孔中的一个,并与头枕26的第一侧翼板31配接。
如图11和图13至16所示,外包覆材料48与头枕26连接,并设置成覆盖左侧和右侧緩冲垫121、 122中的每一个。外包覆材料48还具有的作用是消耗与外部冲击力20相关的能量,并保护第 一和第二力耗散装置41、 42以防止其受到损伤。
如图18至20所示,第一 (内侧)力耗散装置741包括第一排气口 753,并且第二(外侧)力耗散装置742包括第二排气口 773。排气口 753、 773中的每一个包括狭缝501或502。在i兌明性实施方式中,排气口 753、 773中的每一个是由一对正交的相交狭缝501、 502形成的十字形限定的十字形开口。如图18和19所示,四个相邻的角形片401、 402、 403、 404共同限定了排气口 753的狭缝501、 502,其它四个相邻的角形片411、 412、 413、 414共同限定了排气口 773的狭缝501、 502。四个相邻的角形片411、 412、 413、 414由一对十字形相交狭缝501、 502 ^L此分离,并如图19所示地展开, 〃久而在外部力20作用在第二 (外侧)力耗散装置742的袋上时,将存留于对应气室内的空气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儿童约束系统,包括童车座椅;以及能量耗散系统,所述能量耗散系统与所述童车座椅连接并包括第一力耗散装置,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包括第一袋和第一支承架,所述第一袋形成为包括第一气室和通向所述第一气室内的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支承架位于所述第一气室内,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并且设置成对所述第一袋进行支承,以便在所述第一气室内至少保持预定体积的空气,直到所述第一袋和所述第一支承架在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时发生变形,其中,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成当所述第一袋受到所述外部冲击力时,将空气以计量的速度从所述第一气室排出至周围环境中,从而使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吸收与所述外部冲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以将坐在所述童车座椅中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最小化。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能量耗散系统 还包括第二力耗散装置,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形成为包括第二气室, 并布置成与所述童车座椅隔开,从而使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位于所述 第二力耗散装置与所述童车座椅之间,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与所述第 一力耗散装置相互配合以吸收作用于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上并通过所 述第一力耗散装置传递至所述童车座椅的外部能量,从而将坐在所述 童车座椅中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最小化。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力耗散装 置包括第二袋和第二支承架,所述第二袋形成为包括所述第二气室和 通向所述第二气室内的第二排气口 ,所述第二支承架位于所述第二气 室内,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并且设置成对所述第二袋进行支承从而在 所述第二气室中至少保持预定体积的空气,直到所述第二袋和所述第 二支承架在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时发生变形,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成当所述第二袋受到所述外部冲击力作用时将空气以计量的速度从所述 第二气室排出至周围环境中,使得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吸收与所述外 部沖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从而将坐在所述童车座椅中的儿童所承受 的g载荷最小化。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袋 相对于彼此定向,以使所述第一袋的所述第一排气口朝向第一方向, 并使所述第二袋的所述第二排气口朝向第二方向,从而使所述第一和 第二排气口以大约72。的有效中心角^C此分离。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袋 相对于彼此定向,以使所述第 一袋的所述第 一排气口朝向第 一方向, 并使所述第二排气口朝向相反的第二方向。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支承架设 置成在受到预定的外部沖击力作用时与所述第一袋相互配合而大致以 预定的变形率发生变形,从而形成了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的预定的变 形率,所述第二支承架设置成在受到预定外部冲击力作用时与所述第 二袋相互配合而大致以预定的变形率变形,从而形成了所述第二力耗 散装置的预定的变形率。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气 室具有大致相同的容积,所述第 一和第二排气口具有大致相同的面积, 而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架具有大致相同的弹性特性,从而使所述第一 和第二力耗散装置的所述预定的变形率大致相同。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袋包括第 一壳体和第一封盖,所述第一壳体形成为包括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 第一封盖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以在二者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气室,所述 第二袋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封盖,所述第二壳体形成为包括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封盖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以在二者之间形成所述第 二气室,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封盖布置成彼此面对。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袋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为包括所述第一排气口和与所述童车座椅 隔开的隔板的第一表面,所述隔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配 接,从而形成所述隔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所述第一气室,所述第二袋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为包括所述第 二排气口和所述隔板的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隔板的所述相对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配接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气室。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童车座椅包 括椅垫和从所述椅垫向上延伸的椅背,所述第 一 力耗散装置与所述椅 背连接,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布置成与所述椅背隔开,从而使所述第 一力耗散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与所述椅背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椅背包括头 枕和与所述头枕相连的靠背,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与所述头枕连接。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头枕包括内 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形成为包括用于容纳坐在所述坐垫上的儿童的头 部的头部容纳装置,所述外壁布置成朝向远离所述头部容纳装置的方 向,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与所述头枕的所述外壁连接,并布置成位于 所述头部容纳装置的外部。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头枕包括第 一和第二側翼板,以及将所述第一和第二侧翼板连接起来的后板,所述童车座椅还包括外包覆材料,所述外包覆材料与所述头枕连接,并 布置成覆盖所述第一侧翼板的外壁,从而在所述外包覆材料与所述第 一侧翼板的所述外壁之间限定出耗散装置容纳空间,所述第 一 力耗散装置与所述第一侧翼板的所述外壁连接,并位于所述耗散装置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定位成位于所述耗散装置容纳空间中所述外包覆材料与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之间的位置。
14. 如权利要求U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头枕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形成为包括用于容纳坐在所述椅垫上的儿童的头部的头部容纳装置,所述外壁布置成朝向远离所述头部容纳装置的方向,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与所述头枕的所述内壁连接,并布置成位于所述头部容纳装置的内部。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头枕包括第一和第二侧翼板,以及将所述第一和第二侧翼板互相连接起来的后板,所述童车座椅还包括外包覆材料,所述外包覆材料与所述头枕连接,并布置成覆盖所述第一侧翼板的内壁,从而在所述外包覆材料与所述第 一侧翼板的所述内壁之间限定出耗散装置容纳空间,所述第 一 力耗散装置与所述第 一侧翼板的所述内壁连接并位于所述耗散装置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定位成位.于所述耗散装置容纳空间中所述外包覆材料与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之间的位置。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支承架是这样一种衬垫,该衬垫的尺寸使其适合装在所述第一气室内,从而在所述第一衬垫位于所述第一气室内且在其中保持未变形状态后,在所述第 一气室中留出 一定的未占用空间。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袋和所述第一支承架相互配合,以便部分地由于所述第一袋和所述第一支承架的变形,以及存留于所述第一气室中的空气穿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而将与作用在所述第一袋上的外部冲击力相关的能量的传递最小化。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能量耗散系统还包括第二力耗散装置,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包括第二袋和第二支承架,所述第二袋布置成与所述童车座椅隔开,从而使所述第一袋位于所述第二袋与所述童车座椅之间。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袋形成为包括第二气室和通向所述第二气室内的第二排气口 ,所述第二支承架位于所述第二气室内,并且其尺寸使其适合装在所述第二气室内,从而在所述第二支承架置于所述第二气室内且在其中保持未变形状态后,在所述第二气室中留出一定的未占用空间。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排气口布置成朝向不同的方向,以使所述第 一和第二排气口以大约72°的有效中心角^f皮此分离。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排气口布置成朝向相反的方向。
22. 如;f又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童车座^"包括第一侧翼板和第二侧翼板,所述第二侧翼板布置成与所述第一侧翼板隔开,从而在所述第二侧翼板与所述第 一侧翼板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由所述童车座椅约束的儿童的儿童容纳空间;所述能量耗散系统包括左侧緩冲垫和右侧緩沖垫,所述左侧緩沖垫与所述第 一 侧翼板的外壁连接,从而位于所述儿童容纳空间的外部,所述右侧緩沖垫与所述第二侧翼板的外壁连接,从而位于所述儿童容纳空间的外部,所述左侧緩冲垫包括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所述右侧緩沖垫包括第三力耗散装置,所述第三力耗散装置包括第三袋和第三支承架,所述第三袋形成为包括第三气室和通向所述第三气室内的第三排气口 ,所述第三支承架位于所述第三气室内,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并且设置成对所述第三袋进行支承,从而在所述第三气室内至少保持预定体积的空气,直到所述第三袋和所述第三支承架在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时发生变形;所述第三排气口设置成当所述第三袋受到所述外部冲击力时,将空气从所述第三气室以计量的速度排出到周围环境中,使得所述第三力耗散装置吸收与所述外部冲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从而将坐在所述童车座椅中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最小化。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侧翼板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布置成位于所述儿童容纳空间内部的内壁,所述能量耗散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翼板的所述内壁中的每一个均连接的内垫。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童车座椅还包括布置成将所述第一和第二侧翼板互连的后板,所述内侧板也与布置成位于所述儿童容纳空间内部的所述后板的内壁连接。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童车座椅包括从所述椅垫向上延伸的椅背,所述椅背包括所述后板、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侧翼板。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椅背包括头枕和与所述头枕相连的靠背,所述头枕包括所述后板、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侧翼板。
27.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左侧緩沖垫还包括第二力耗散装置,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布置成与所述第一侧翼板的所述外壁隔开,以使所述第一力耗散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与所述第一侧翼板的所述外壁之间。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包括第二袋和第二支承架,所述第二袋形成为包括第二气室和通向所述第二气室内的第二排气口 ,所述第二支承架位于所述第二气室内,且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并且设置成对所述第二袋进行支承,以便在所述第二气室内至少保持预定体积的空气,直到所述第二袋和所述第二支承架在受到外部沖击力作用时发生变形;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成当所述第二袋受到所述外部沖击力时,将空气从所述第二气室以计量的速度排出到周围环境中,使得所述第二力耗散装置吸收与所述外部沖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从而将坐在所述童车座椅中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最小化。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右侧緩冲垫还包括第四力耗散装置,所述第四力耗散装置布置成与所述第二侧翼板的所述外壁隔开,从而使所述第三力耗散装置位于二者之间,所述第四力耗散装置包括第四袋和第四支承架,所述第四袋包括第四气室和通向所述第四气室内的第四排气口 ,所述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气室内,且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并且设置成对所述第四袋进行支承,以便在所述第四气室内至少保持预定体积的空气,直到所述第四袋和所述第四支承架在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时发生变形;所述第四排气口设置成当所述第四袋受到所述外部沖击力时,将空气从所述第四气室以计量的速度排出到周围环境中,使得所述第四力耗散装置吸收与所述外部沖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从而将坐在所述童车座椅中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最小化。
30.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童车座椅还包括外包覆材料,所迷外包覆材料与所述第一侧翼板连接,从而在所述外包覆材料与所述第一侧翼板之间形成容纳所述左侧緩沖垫的所述第 一和第二力耗散装置的空间。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外包覆材料设置成用于耗散与作用,在所述外包覆材料上的外部冲击力相关的能量,以及依序经由所述第二和第一力耗散装置将耗散的能量向所述第一侧翼板传递。
32. —种儿童约束系统,包括童车座椅,其包括椅垫和从所述椅垫向上延伸的椅背,所述椅背包括头枕和在所述椅垫及所述头枕之间延伸的靠背,所述头枕包括第一侧翼板和与所述第 一侧翼板隔开的第二侧翼板,从而在所述第二侧翼板与所述第 一侧翼板之间限定出儿童容纳空间;以及能量耗散系统,所述能量耗散系统与所述头枕连接,并包括与所述第 一侧翼板连接的第 一緩冲垫、以及与所述第二侧翼板连接的第二緩冲垫,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緩冲垫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第一可变形气袋,所述第一可变形气袋包括用于存储预定体积的空气的第一气室和第一排气口 ,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成当所述第一可变形气袋受到外部沖击力作用时,将计量体积的空气从所述第一气室排出,使与所述外部冲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被吸收,从而将坐在所述童车座椅的所述椅垫上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最小化。
33.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侧翼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侧翼板的内壁、和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侧翼板的方向的外壁,所述第二侧翼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侧翼板的内壁、和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翼板的外壁,所述第一緩沖垫与所述第一侧翼板的所述外壁连接,所迷第二緩沖垫与所述第二侧翼板的所述外壁连接。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緩冲垫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二可变形气袋,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形成为包括用于存储预定体积的空气的第二气室、以及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成当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受到外部沖击力作用时,将计量体积的空气从所述第二气室排出,使得与所述外部沖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得到吸收,从而将坐在所述童车座椅的所述椅垫上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最小化。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緩冲垫的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布置成与所述第一侧翼板的所述外壁隔开,以使所述第一緩沖垫的所述第一可变形气袋位于二者之间,所述第二緩冲垫的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布置成与所述第二侧翼板的所述外壁隔开,以使所述第二緩沖垫的所述第一可变形气袋位于二者之间。
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緩冲垫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和第二可变形气袋相对于彼此定向,以使所述第一可变形气袋的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的所述第二排气口以大约72。的有效中心角分离。
37.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緩冲垫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和第二可变形气袋相对于彼此定向,以使所述第一可变形气袋的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的第二排气口朝向相反的方向。
38.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侧翼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侧翼板的内壁和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侧翼板的方向的外壁,所述第二侧翼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侧翼板的内壁和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翼板的方向的外壁,所述第一緩冲垫与所述第一侧翼板的所述内壁连接,所述第二緩冲垫与所述第二侧翼板的所述内壁连接。
39.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緩沖垫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二可变形气袋,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形成为包括用于存储预定体积的空气的第二气室、以及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成当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时,将计量体积的空气从所述第二气室排出,以使与所述外部冲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得到吸收,从而将坐在所述童车座椅的所述椅垫上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最小化。
40.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緩沖垫的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布置成与所述第一侧翼板的所述内壁隔开,以使所述第一緩冲垫的所述第一可变形气袋位于二者之间,所述第二緩沖垫的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布置成与所述第二侧翼板的所述内壁隔开,以使所述第二緩冲垫的所述第一可变形气袋位于二者之间。
41.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緩冲垫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和第二可变形气袋相对于彼此定向,以使所述第一可变形气袋的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的第二排气口以大约72°的有效中心角彼此分离。
42.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緩冲垫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变形气袋相对彼此定向,以使所述第一可变形气袋的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的所述第二排气口朝向相反的方向。
43.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緩冲垫中的每一个还包括可变形的第 一支承架,所述可变形的第 一支承架位于所述第一气室中,并设置成对所述第一气袋进行支承,从而在所述第一气室中至少保持所述预定体积的空气,直到所述第一气袋受到所述外部沖击力作用时发生变形为止,这样,所述第一气袋以允许其吸收与所述外部冲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的速度发生变形。
44.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每个可变形的第一支承架为弹性衬垫,所述弹性衬垫的尺寸使其基本上填充所述第一气室。
45. —种儿童约束系统,包括童车座椅;以及能量耗散系统,所述能量耗散系统与所述童车座椅连接并包括第 一緩冲垫,所述第一緩冲垫与所述童车座椅连接,并设置成吸收与作 用在所述第一缓冲垫上的外部沖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从而将坐在所 述童车座椅上的儿童所承受的g载荷最小化,其中,所述第一緩冲垫包括第一可变形气袋和第二可变形气袋, 所述第一可变形气袋形成为包括第一气室,所述第一气室容纳预定体 积的空气并与所述童车座椅连接,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形成为包括容 纳预定体积的空气的第二气室,并布置成与所述童车座椅隔开,从而 使所述第一气袋位于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与所述童车座椅之间。
46.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 气袋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包括排气口 ,所述排气口设置成当所述外部冲 击力作用在所述第一緩沖垫上时,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气室中对应的一 个中排出计量体积的空气。
47.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 緩冲垫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和第二可变形气袋相对于彼此定向,以使所 述第一可变形气袋的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的所述第 二排气口以大约72。的有效中心角分离。
48.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 緩冲垫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和第二可变形气袋相对于彼此定向,以使所 述第一可变形气袋的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可变形气袋的所述第 二排气口朝向相反的方向。
49.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緩冲垫 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气室中的可变形的第一支架和位于所述第二气室 中的可变形的第二支架。
50. 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可变形的第一支架设置成对所述第一气袋进行支承,从而在所述第一气室中至少 保持所述预定体积的空气,直到所述第一气袋在所述外部冲击力作用 在所述第一緩沖垫上时发生变形为止,所述可变形的第二支架设置成 对所述第二气袋进行支承,以便在所述第二气室中至少保持所述预定 体积的空气,直到所述第二气袋在所述外部沖击力作用在所述第一緩 沖垫上时发生变形为止。
51.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垫 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气室中的可变形的第一支架和位于所述第二气室 中的可变形的第二支架,所述可变形的第一支架设置成对所述第一气 袋进行支承,从而在所述第一气室中至少保持所述预定体积的空气, 直到所述第一气袋在所述外部沖击力作用在所述第一緩冲垫上时发生 变形为止,所述可变形的第二支架设置成对所述第二气袋进行支承, 从而在所述第二气室中至少保持所述预定体积的空气,直到所述第二 气袋在所述外部冲击力作用在所述第一緩冲垫上时发生变形。
全文摘要
儿童约束系统包括童车座椅和与童车座椅连接的能量耗散装置。能量耗散装置设置成吸收与作用在能量耗散装置上的外部冲击力相关的外部能量。
文档编号B60N2/28GK101638065SQ200910000150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0日
发明者乔·兰利, 史蒂夫·列普科, 大卫·艾米罗特, 安德鲁·W·马斯邓, 沃尔特·S·贝赞纽克, 沃德·弗里兹 申请人:克斯克管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