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物的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452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棒状物的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棒状物的保持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安装于车厢的杂物箱或 仪表板等上、保持伞等的棒状物的棒状物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车辆的车厢内用于保持伞的伞架,有人曽提出如下的方案具备可 以伸出或没入地设置于形成在助手席座位背面的角部的凹部的把持主体,把持 主体通过具备固定爪和被弹性施力了的可动爪,从而能够在两爪之间把持伞 (参照专利文献l:曰本特开2004-203284号公报)。如果利用这种伞架,则在 不使用时能够将把持主体收纳于凹部内,因此,可以广泛地利用车厢室内空间。
在这种伞架中,施力机构在收放把持主体时向没入方向施力,并且,在4吏 用时向突出方向施力,把持主体通过一个施力机构配置于收放时的角度和使用 时的角度。另外,在该文献中也公开了如下的结构为了缩小设置空间,而使 固定爪可以折叠,减小容纳把持主体的壳体。
然而,在专利文献l的伞架中,由于需要在把持主体上设置可动爪,所以 部件件数多、构造复杂。另外,例如即使使固定爪可以折叠,由于把持主体具 备可动爪,因此在缩小设置空间方面也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削减了部件件数、 做成了简洁的构造,并且,可以缩小设置空间的保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保持装置构成为,用于在车辆用内装部件上
保持棒状物,具备在收放于上述车辆用内装部件的状态下的第1角度和从该 车辆用内装部件突出的状态下的第2角度之间摆动自如地被轴支撑,且具有爪 部的摆动体;对上述摆动体向上述第1角度侧施力的施力机构;以及在将上述 摆动体收放于上述车辆用内装部件的状态下,可以解除地卡定的卡定机构,上 述摆动体在以上述爪部挂住上述棒状物的同时,在与上述车辆用内装部件之间进行夹持。
在上述保持装置中,如下构成为宜,上述施力机构对上述摆动体向上述第
1角度和第2角度之间的第3角度施力,上述摆动体在位于上述第2角度和上 述第3角度之间时,在与上述车辆用内装部件之间夹持上述棒状物。另外,构 成为上述卡定机构以与上述车辆用内装部件大致拉平的角度卡定上述摆动体, 或者,使上述卡定机构为通过上述摆动体向上述第1角度侧按压,从而交替反 复该摆动体的卡定和该摆动体的卡定解除的按锁装置为宜。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由于采用在车辆用内装部件与摆动体上夹持棒状物的结构, 因此,在摆动体上不需要^L置可动爪等其它部件,部件件凄K艮少即可。另夕卜, 如果确保仅摆动体收放于车辆用内装部件的空间,则能够收放摆动体,因此通 过使摆动体的形状薄型而可以缩小保持装置的设置空间。而且,在摆动体^i文 于车辆用内装部件的状态下,通过卡定机构卡定,因此,收放时保持装置也不 会使车室空间紧张。
另外,通过施力机构向第1角度和第2角度之间的第3角度对摆动体施力, 从而在解除卡定机构的卡定时,摆动体成为从车辆用内装部件突出的状态,因 此,摆动体的易于把持,并且,不需要如现有例那样为了把持摆动体而在摆动 体与车辆用内装部件之间设置勾挂手指的凹凸,因此,不^(又能够避免设置保持
装置的部分美感降低,而且在使用时不需要使用者亲自手动将摆动体从车辆用 内装部件拉出,所以特别是在寒冷地使用或寒冷时使用时,即使使用者戴着手 套,也可以排除为了拉出把持主体而脱掉手套等的烦瑣。
另外,通过构成为以摆动体与车辆用内装部件大致拉平的角度卡定卡定机 构,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收放时的车辆用内装部件的美感。另一方面,通过使卡 定机构为按锁装置,从而能够以一次按压切换使用状态和收放状态,操作变得 容易。


图1是配置于汽车的杂物箱上的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摆动体被卡定了的收放时的保持装置的剖视图。
4图4是摆动体的卡定被解除了的使用时的保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卡定状态中的按锁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卡定解除状态中的按锁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处于保持有伞的状态中的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中
4一杂物箱(车辆用内装部件);4a—表面;6—架壳;7—伞;IO—伞架(棒 状物的保持装置);ll一夹持部(摆动体);lla—销;llb—爪部;llc一表面; 12—受扭螺旋弹簧(加力机构);20—按锁装置;dO—收放时的角度;dl—第 l角度;d2—第2角度;d3—第3角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汽车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保持装置配置于汽车的杂物箱4上的状态。如该 图所示,在汽车1的车厢2的前方所配置的仪表板3上,在助手席侧的下部配 置有杂物箱4 (车辆用内装部件)。并且,在杂物箱4的上侧中央部配置开闭 用的把手5,在其驾驶席侧配置有作为棒状物的保持装置的伞架10 (棒状物的 保持装置)。伞架10相对于杂物箱4的构成部件即架壳6可以伸出或没入地设 置。再者,在图1中,表示后述的使用时且未夹持伞7的状态的伞架10,作 为摆动体的夹持部11从杂物箱4的表面4a突出。
接着,参照图2 ~图4对于伞架10进行说明。图2表示伞架10的立体图, 图3表示夹持部11被卡定了的收放时的伞架10的剖视图,图4表示夹持部 11使用时且未夹持伞7的状态的伞架10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伞架IO在基端侧具M肖lla,具备如下的构成要素摆动 自如地轴支撑于架壳6上的树脂制的夹持部11;安装于架壳6和夹持部11之 间且使夹持部11相对于架壳6向^L定的第3角度d3 (参照图4)施力的作为 施力机构的受扭螺旋弹簧12;以及使夹持部11与架壳6卡定的按锁装置20。
夹持部11呈具有大致半椭圆形剖面的棒状,并且,前端具备向架壳6侧 弯曲为大致直角的爪部llb。半椭圆形剖面的弧侧的筒状表面配置于架壳6侧 (爪部llb的弯曲侧),形成于弦侧的平面状的表面llc跨夹持部11的全长延 伸。夹持部11相对于架壳6在从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1角度dl至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2角度d2的角度范围可以摆动地轴支撑。
架壳6划分形成凹部6a,该凹部6a在夹持部11位于从收放时的角度d0 (参照图3)至第1角度dl的角度范围时,除了形成在内部收放夹持部11所 需要的空间外,还在夹持部11的基端侧形成容许夹持部11向第2角度d2(参 照图4)摆动所需要的空间。
受扭螺旋弹簧12的一端固定于架壳6上,另一端固定于夹持部11上,使 夹持部11向第3角度d3 (参照图4)施力。即,受扭螺旋弹簧12在夹持部 11位于与第3角度d3相比靠近第1角度dl侧时,其前端向远离架壳6的方 向对夹持部ll施力,另一方面,在夹持部ll位于与第3角度d3相比靠近第 2角度d2侧时,其前端向接近架壳6的方向对夹持部11施力。
按锁装置20安装于架壳6上,在使夹持部11向^b改时的角度d0 (参照 图3 )摆动的状态下,与架壳6卡定。具体地说,在夹持部11的架壳6侧的 圆弧剖面部分形成凹部lld,并且,在该凹部lld内突i殳有撞针lle,在夹持 部11的表面llc与杂物箱4的表面4a成为同一平面的状态下、即夹持部11 与杂物箱4成为拉平的状态下,通过把持撞针lle,从而限制夹持部11的摆 动。
接着,参照图5和图6关于按锁装置20进行说明。图5是卡定状态中的 按锁装置20的剖视图,图6是卡定解除状态中的按锁装置20的俯视图。如图 所示,按锁装置20具备呈矩形盒状的撞锁主体21;滑动自如地收放撞锁主 体21 ,并且沿撞锁主体21的滑动方向延伸的形成有引导孔22a的撞锁壳体22; 在收放于撞锁主体21的矩形箱内的状态下安装于撞锁壳体22与撞锁主体21 之间,使撞锁主体21向从撞锁壳体22突出的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23;以及 转动自如地设置于撞锁主体21的前端侧的钩25。
在撞锁主体21上一体形成有沿滑动方向延伸的板状部21a。在该板状部 21a的端面,形成有与引导孔22a滑动结合的限制器21b,限制撞锁主体21向 突出方向滑动。另一方面,撞锁主体21的插入方向的限制,通过撞锁主体21 的基端与撞锁壳体22的内壁抵接来进行。当撞锁主体21的基端与撞锁壳体 22的内壁抵接时,则夹持部ll成为向第1角度dl (参照图3)摆动的状态。
另外,在板状部21a的侧面形成有凸轮21c。对于通过该凸轮21c形成的
6凸轮槽,通过在卡合中间部转动自如地支撑于撞锁壳体22的U字型的控制杆 22b的前端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每次撞锁主体21压入撞锁壳体22都能取得 插入侧的第l位置和突出侧的第2位置。再者,该第2位置是限位器21b与引 导孔22a的端面抵4妄、限制撞锁主体21的滑动的位置。
在撞锁主体21的前端通过挠性片24转动自如地设置有钩25。钩25在撞 锁主体21位于第1位置时和位于第2位置时,转动角度不同。由此,钩25 伴随撞锁主体21向架壳6的方向推入,在撞锁主体21保持于第1位置时,钩 25与撞针lle卡合,钩25再次伴随撞锁主体21被推入;当撞锁主体21保持 于第2位置时,则按锁装置20解除与撞针lle的卡合。再者,撞锁主体21位 于第1位置,在按锁装置20卡定夹持部11时,夹持部11保持于收放时的角 度dO(参照图3)。再者,关于按锁装置20的详细情况,希望参照本申请人的 曰本专利第3338578号公报。
在这样构成的伞架10中,收放时,夹持部11以相对杂物箱4收放时的角 度d0被按锁装置20卡定;使用时,乘务人员通过按压夹持部11的表面llc, 从而解除按锁装置20的卡定,通过受扭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夹持部11向 第3角度d3摆动。在该状态下,特别是由于夹持部11呈半椭圆形的剖面,所 以易于把持夹持部11,因此如果乘务人员把持夹持部11抵抗受扭螺旋弹簧12 的作用力并使夹持部11摆动,则可以使夹持部11摆动至笫2角度d2。
并且,在使夹持部11在第3角度d3与第2角度d2之间的角度摆动的状 态下,当在杂物箱4 (架壳6)与夹持部11之间插入伞7 (棒状物)放开夹持 部11时,则夹持部ll因受扭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而向第3角度d3施力。接 着,如图7所示,伞7在被爪部llb挂住的同时,被夹持在夹持部ll与架壳 6之间,被保持于杂物箱4。
再者,第3角度d3只要是乘务人员易于把持夹持部11、且在摆动轴方向
伞7的直径的角度即可。
在该伞架10中,通过具备爪部llb的夹持部ll与杂物箱4夹持伞7,因 此,在夹持部11上不需要设置由其它部件构成的可动爪等,可以削减部件件 数。另外,如果确保在杂物箱4上收放剖面半椭圆形状的夹持部11的空间,则可以在杂物箱4内收容伞架10,可以缩小伞架IO的设置空间。而且,在夹 持部11收放于杂物箱4上的状态下,通过按锁装置20卡定,因此,收放时伞 架10也不会使车厢2空间紧张。
另外,按锁装置20以收放时的角度d0卡定夹持部11,夹持部ll成为与 杂物箱4大致拉平,因此,能实现收放时杂物箱4的优越的美感,并且,能以 一次按压进行使用状态和收放状态的切换,操作变得容易。另外,作为卡定机 构采用按锁装置20,通过在卡定解除的状态下,夹持部11向角度d3施力, 从而不需要设置用于拉出夹持部11的凹凸等,因此即使设置伞架IO,杂物箱 4也呈流畅的形状,有助于提高车厢2的空间美感。
以上虽然说明了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大范 围地实施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保持装置虽然例举了伞架10, 但保持对象物不限于伞7,只要是呈棒状的物品,也可以保持任何的物品,只 要根据保持对象物适宜变更摆动体的形状或摆动角度、施力机构的作用力等即 可。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伞架IO相对于杂物箱4安装,但也可以安装 于仪表板3或配电盘、车厢顶等的内装部件、门的内装部件、坐席垫的构成部 件等、其它的车辆用内装部件。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夹持部ll通 过架壳6设置于杂物箱4上,但也可以是杂物箱4具有开口或凹部,直接设置 于杂物箱4上,以使夹持部11收放于该开口等。此外,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 的主旨,可以适宜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棒状物的保持装置,用于在车辆用内装部件上保持棒状物,其特征在于,具备在收放于上述车辆用内装部件上的状态下的第1角度和从该车辆用内装部件突出的状态下的第2角度之间摆动自如地被轴支撑,且具有爪部的摆动体;对上述摆动体向上述第1角度侧施力的施力机构;以及在将上述摆动体收放于上述车辆用内装部件的状态下,可以解除地卡定上述摆动体的卡定机构,上述摆动体在以上述爪部挂住上述棒状物的同时,将上述棒状物夹持在与上述车辆用内装部件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物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机构对上述摆动体向上述第1角度和第2角度之间的第3角度施力,上述摆动体在位于上述第2角度和上述第3角度之间时,将上述棒状物夹 持在与上述车辆用内装部件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棒状物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定机构以与上述车辆用内装部件大致拉平的角度卡定该摆动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棒状物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定机构是通过上述摆动体向上述第1角度侧按压,从而使该摆动体的卡定和该摆动体的卡定解除交替反复进行的按锁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持装置,可以削减夹持装置的部件件数而成为简洁的构造,并且可以缩小设置空间。对于用于在杂物箱(4)上保持伞(7)的伞架(10),构成为在收放于杂物箱上的状态下的第1角度(d1)和从杂物箱突出的状态下的第2角度(d2)之间摆动自如地轴支撑的夹持部(11)上设置爪部(11b),通过受扭螺旋弹簧(12)向第1角度(d1)和第2角度(d2)之间的第3角度(d3)对夹持部(11)施力,在收放于杂物箱的状态下,抵抗受扭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可以解除地用按锁装置卡定夹持部(11),夹持部在位于第2角度(d2)和第3角度(d3)之间时,在以爪部(11b)挂住伞(7)的同时,在与杂物箱之间夹持。
文档编号B60R7/00GK101580042SQ200910129738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6日
发明者坂井胜, 石井庸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