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装件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477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装件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装件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一种在汽车等车辆的仪表板上配置换档杆的 构造。
一 般为了提高该配置在仪表板上的换档杆的刚性而将其固定
在转向柱悬挂横杆(steering hanger beam)等支承框上。此外,内装 件的安装构造为,供换档杆贯穿的换档杆面板嵌合在安装于仪表板 上的装饰板的开口部(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 2005-67291 )。
可是在现有这种内装件的安装构造中,换档杆被固定在支承框 上,因此,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于,与换档杆装在一起的换档杆面 板和位于换档杆面板周缘的内装件之间,容易因制造时产生的尺寸 误差和安装误差而产生间隙。
此外,虽然可以考虑如下方法,即,将换档杆面板做成浮动结构 使其能在前后左右方向移动,以此来消除换档杆面板周缘的内装件 和换档杆面板间产生的间隙,但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如果结构上, 在换档杆面板周围有其它部件紧挨设置等情况,即换档杆面板周围 有多个内装件设置时,如果仅将换档杆做成浮动结构是无法消除在 紧挨设置的内装件和换档杆面板之间产生的间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 除或减小换档杆面板和其周围内装板间产生间隙的内装件的安装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1提供如下一种内装件
的安装构造设置有第1内装板(例如,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换档 杆面板65),其设置状态为相对于构成仪表板(例如,具体实施方 式中的仪表板l)的基体(例如,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仪表板主体91 ) 可相对移动;第2内装板(例如,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操作面板61 ), 其设置状态为相对于上述基体的移动是受到限制的;第3内装板(例 如,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正面面寺反60),其上形成有开口部(例如,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开口部106),上述第1内装板、第2内装板可嵌 入到该开口部中,并且,还设置有使上述第1内装板紧挨着第2内 装板配置的接合机构(例如,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接合机构99),通 过该接合机构使上述第1内装板紧挨着第2内装板配置,并与第2 内装板接合在一起,以限制上述第1内装板的相对于上述基体发生 相对移动,通过使紧挨配置着的上述第1内装板和第2内装板嵌入 上述第3内装板的开口部,以限制上述第3内装板相对于上述第1 内装板和上述第2内装板发生相对移动。
技术方案2的内装件的安装构造在于,在技术方案1技术特征的 基础上,上述第1内装板是覆盖换档杆(例如,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 换档杆32)根部的换档杆面板,上述第2内装板是车载设备(例如,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空调操作单元31 )的操作面板。
技术方案3的内装件的安装构造在于,在技术方案2技术特征的 基础上,上述换档杆和上述基体安装在上述仪表板的支承框(例如,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转向柱悬挂横杆51 )上,上述操作面板安装在上 述基体上。
发明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1的效果在于,能以第2内装板的安装精度为基准, 通过接合机构使第2内装板和第1内装板接合,以限制住第1内装 板相对于基板的相对移动,同时限制住第3内装板的相对于第1内 装板和第2内装板的相对移动,由此,在诸如第3内装板尺寸大、成型加工精度下降的情况下,也能以紧挨配置的第1内装板和第2 内装板为基准限制住上述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利用开口部的位置错
动来控制住第1内装板、第2内装板和第3内装板彼此间产生间隙。 采用技术方案2的效果在于,能使与乘客操作相关的换档杆和车
载设备的操作面板区划第3内装板的开口部内部空间并能使它们接
近配置,这样,使与操作相关的换档杆和操作面板集成设置并能提
高可操作性。此外,与操作面板和换档杆分开独立设置的情况相比,
这样减少了分割线,改善了外观。
采用技术方案3的效果在于,即使在仪表板的基板尺寸大而使由
支承框支承的换档杆和基体的安装精度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也能控
制住操作面板和换档杆面板周围产生的间隙。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的仪表板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换档杆和空调操作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的换档杆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的转向柱悬挂横杆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的仪表板主体的开口部周围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仪表板主体上安装了操作面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6中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6中所示的仪表板主体上安装了主面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l.仪表板;91.仪表板主体(基体);65.换档杆面板(第1内装 板);61.操作面板(第2内装板);99.接合机构;32.换档杆;31. 空调操作单元(车载设备);51.转向柱悬挂横杆(支承框)。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的内装件的安装构造。另外,在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以在车辆行驶方向上驾驶席位于右侧、 副驾驶席位于左侧的所谓右舵车为例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中, 上下左右是以车身为基准的上下左右。
图1是表示配置在汽车车厢内的仪表板1及其关联部件的图。仪
表板l具有上面板(上表面)2;纵面;f反3,其从上面板2的后端 部起向下延伸;台阶形上面板4,其从纵面才反3的下端部起向后延伸; 正面板5,其从台阶形上面板4的后端部起斜着向前下方延伸。
仪表板1的上面板2的右侧设置有仪表盘10,其向驾驶员显 示车速等信息;遮板ll,其覆盖该仪表盘10的上侧;遮板镶边14, 其覆盖仪表盘10的边缘,包括上部镶边12和下部镶边13。
此外,仪表板1的上面板2的左侧配置有树脂制成的安全气嚢盖 (树脂部件)20。该安全气嚢盖20在副驾驶席的安全气嚢展开时从 仪表板1上脱落。
在仪表板1的纵面板3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部设置有多媒体单元 21 (AV-unit)。在该多媒体单元21两侧分别设置有空调出风口 22。
在仪表板1的台阶形上面板4上,在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分别设置 有杯座(drink-holder) 28;在仪表板1的台阶形上面板4上,在左 右方向上的中部靠前的位置上设置有储物槽29。此外,在该台阶形 上面板4的储物槽29的后侧,并排设置有靠左的空调操作单元31 和靠右的换档杆32。此外,在该台阶形上面板4上,在比换档杆32 靠右的位置上通过转向柱33设置有转向盘34。
在仪表板1的正面板5上,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靠上的位置上设 置有杯座38,在靠下的位置上设置有延伸到地板的储物部39。此外, 在仪表板1的正面板5上,在左右方向上与转向盘34相反的一侧设 置有杂物箱50。
如图2所示,在正面板5的车厢内侧安装有用作装饰板的正面面 板60。空调操作单元31的操作面板61 (第2内装板)安装得与正 面面板60大体齐平。该操作面板61上,上部配置有用来显示设定 温度和即时温度等的液晶显示器62,在该液晶显示器62的右侧配置有大体呈圆柱状、向车厢内侧突出并用来调节空调设定温度的操作
钮63。此外,在比液晶显示器62和操作4丑63靠下的操作面板61 的下部配置有沿车宽方向并排排列的用来选择空气车内循环、空气 车外循环等各种模式的多个选择按钮64。
在操作面板61的右侧与之紧挨着设置有换档杆3 2的换档杆面板 65。该换档杆面板65的左右方向的中部配置有纵向(垂直于车身左 右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开口部66。该开口部66中插有换档杆32的 杆身67。此外,如图3所示,在开口部66和配置于杆身67根部侧 的换档杆主体68之间配置有用来封闭开口部66的换档杆盖板69。 换档杆盖板69上形成有供安装在换档杆主体68上的杆身67的根部 插入的通孔70,换档杆盖板69能随杆身67的摆动而滑动,以保持 开口部66处于封闭状态。
换档杆面板65的开口部66的宽度是这样设定的,从杆身67插 入的开口部66的部分到左右两边有一定的距离,换档杆面板65能 在例如图3中箭头所示的前后左右方向等上,沿正面面板60的表面, 相对于换档杆主体68移动些许,该换档杆主体68支承杆身67且允 许杆身67与之相对摆动。
换档杆主体68的左侧部形成有沿水平方向伸出的延伸部72。该 延伸部72上形成有安装孔73,该延伸部72如图4所示受转向柱悬 挂横杆51的支承部74支承,由螺钉或螺栓等经安装孔73固定在转 向柱悬挂横杆51上。另外,虽然在图4中因无法表示而被省略掉了 , 但在换档杆主体68的右部同样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延伸部76 (参照图5),并且其延伸部76受转向柱悬挂橫杆51的支承部77 (参照图5)支承。
仪表板1上设置有形成为管状的转向柱悬挂横杆51,该转向柱 悬挂横杆51设置于仪表板1的沿上下方向的中部前侧,并沿左右方 向延伸;通过安装在该转向柱悬挂横杆51的左右两端的托架80A、 80B,该转向柱悬挂才黄杆51与左右A柱81相连接,从而使转向柱 悬挂横杆51固定在车身上,由此将仪表板l固定在车身上。转向柱悬挂横杆51通过转向柱安装支承部86对与转向盘34相连的转向柱 33 (参照图1 )提供支承。此外,转向柱安装支承部86的左右附近 设置有一对上端与转向柱悬挂横杆51接合并向下延伸的安装框,且 每个该安装框上都被安装有衬垫78。
转向柱悬挂横杆51的延伸方向的中部7 9具有经弯曲形成的向车 厢内侧突出的迂回部82。该迂回部82由專争向柱悬挂才黄杆51的中部 79的与多媒体单元21宽度相当的规定长度的部分形成。迂回部82 的右侧的弯曲部83附近与从车身地板(图示省略)竖起的中间框84 接合。另一方面,迂回部82的直线部85的左端部与向下延伸的第2 中间框87接合,该第2中间框87的下端并未伸到车身地板上表面, 而是通过辅助框88与中间框84相连接,其中的辅助框88从安装托 架80A的下端起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与中间框84的上下方向中部 相连。
迂回部82上经由托架90安装有上述的多媒体单元21。此外, 迂回部82经支承部74和支承部77 (参照图5 )对换档杆32的换档 杆主体68提供支承。由此,使换档杆主体68相对于转向柱悬挂横 杆51的移动受限。
图5是换档杆32安装在支承部74、支承部77上的状态的俯视 图。在被上述正面面才反60盖住车厢内侧的仪表板主体91上,在车 宽方向的中部形成有用于设置换档杆32和空调操作单元31的安装 孔92。安装孔92被形成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向较长形状,以在该 安装孔92内的左侧安装空调操作单元31,并在空调操作单元31的 右侧配置换档杆32。另外,换档杆32仅穿过安装孔92,其并没有 直接固定在安装孔92周缘的仪表板主体91上。如上所述,换档杆 主体68固定在转向柱悬挂横杆51上,换档杆面板65能相对于换档 杆主体68移动,这样能够补偿仪表板主体91和换档杆主体68相对 于转向柱悬挂横杆51的安装误差,从而能将换档杆面板65配置在 所期望的安装位置。
在仪表板主体91的位于用来安装空调操作单元31的安装孔92的周缘的部分上,形成有多个用来固定空调操作单元31的卡止孔 93。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空调操作单元31的才喿作面板61上具 有凸缘部95,并在凸缘部95上与仪表板91的卡止孔93相向的各个 位置上形成有用于安装的通孔94,从而,能够利用该通孔94,通过 锁止销(图示省略)对操作面板61定位,限制操作面板61相对于 仪表板91的移动。
图7是表示空调操作单元31和换档杆32紧挨配置部分的纵剖视 图。空调操作单元31是在换档杆32被安装好了的状态下被安装在 仪表板主体91 (参照图5、 6)上的。
空调操作单元31的操作面板61的靠换档杆32 —侧的侧缘上形 成有从操作面板61上壁100起沿该侧缘大体竖直向下突出的突出条 101。另一方面,换档杆32的换档杆面板65的靠空调操作单元31 一侧的侧缘上形成有槽105,该槽105是由底壁102、侧壁103、以 及换档杆面板65的侧壁104构成的,其中,底壁102中,从空调操 作单元31 —侧向侧方延伸的长度等于突起条101宽度,侧壁103从 该底壁102的侧缘起竖直地向上突出。此外,通过使操作面板61的 突起条101嵌入换档杆面板65的槽105,不仅能让换档杆面板65 和操作面板61紧挨配置,而且能在允许换档杆面板65和操作面板 61可沿槽105 (图6中箭头所示方向)滑动的同时限制住换档杆面 板65和操作面板61在车宽方向的相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 如上所述的换档杆面板65和操作面板61被紧挨配置、并且操作面 板61被锁止销(图示省略)定位的状态下将操作面板61固定在仪 表板主体9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突起条101和槽105构成接 合机构99。
如图8所示,在覆盖正面板5车厢内侧的正面面板60上形成有 开口部106,用于使相互紧挨配置的换档杆面板65和操作面板61 向车厢内侧露出。另一方面,在正面板5的仪表板主体91上形成有 多个 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长孔107,并且在操作面板61的上缘和下缘 以规定间隔形成两对凸多彖部95,并在这些凸缘部95上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长孔108。
正面面纟反60背面的与上述长孔107、长孔108相向的位置上形 成有突出的未图示的爪部,通过将该爪部插入长孔107、长孔108, 不仅能将正面面板60安装在仪表板主体91上,还能允许正面面板 60相对于仪表板91和与该仪表板91固定在一起、不能相互移动的 操作面板61在车宽方向产生些许位移。此外, 一旦正面面板60被 安装在仪表板主体91上,则紧挨配置的操作面板61和换档杆面板 65被嵌入开口部106,这样,主要在车宽方向正面面4反60的移动^皮 限止住,即,限制住正面面板60相对于才喿作面板61和换档杆面才反 65的移动,此外,还也将嵌入开口部106的换档杆面板65在与车宽 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滑动位移限制住。
因此,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内装件的安装构造时,能以仪表板主 体91与操作面板61之间的安装精度为基准,该精度比操作面板61 与其它部件(换档杆面板65和正面面板)之间的精度设定得都高, 通过由突起条101、底壁102和侧壁103所构成的接合^4勾99,佳: 操作面板61和换档杆面板65接合,限制住换档杆面板65相对于仪 表板主体91的相对位移,同时限制住正面面板60相对于操作面板 61和换档杆面板65的移动,因此即便在例如正面面板60尺寸大的 情况下,也能以紧挨配置的换档杆面板65和操作面板61为基准限 制住上述的相对移动,这样能利用正面面一反60的开口部106的位置 错动,不必提高正面面板60相对于仪表板主体91的安装尺寸精度, 即可控制住在换档杆面4反65、才喿作面才反61和正面面^反60间产生间 隙。
此外,因对正面面板60的开口部106内部区域进行划分使与乘 客操作相关的换档杆面板65和操作面板61配置得很近,这样,换 档杆面板65和操作面板61被集中在一起能提高它们的可操作性。 此外,与操作面板61和换档杆面板65分开独立设置的情况相比, 这样减少了正面面寿反60和操作面板61间形成的分割线以及正面面 板60和换档杆面板65间形成的分割线,从而能改善外观。此外,即便在转向柱悬挂横杆51支承换档杆32和仪表板主体 91、并且仪表板主体91的尺寸大^f吏换档杆32和仪表板主体91的安 装精度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也能控制操作面板61、换档杆面板65 周围产生间隙。
权利要求
1.一种内装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1内装板,其设置状态为相对于构成仪表板的基体可相对移动;第2内装板,其设置状态为相对于上述基体的移动是受到限制的;第3内装板,其上形成有开口部,上述第1内装板、第2内装板可嵌入到该开口部中,并且,还设置有能使上述第1内装板紧挨着第2内装板配置的接合机构,通过该接合机构使上述第1内装板紧挨着第2内装板配置,并与第2内装板接合在一起,以限制上述第1内装板相对于上述基体发生相对移动,通过使紧挨配置着的上述第1内装板和第2内装板嵌入上述第3内装板的开口部,以限制上述第3内装板相对于上述第1内装板和上述第2内装板发生相对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装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 第1内装板是覆盖换档杆根部的换档杆面板,上述第2内装板是车 载设备的操作面板。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装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 换档杆和上述基体安装在上述仪表板的支承框上,上述操作面板安 装在上述基体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控制住换档杆面板和其周围内装板间产生间隙的内装件的安装构造。该内装件的安装构造设置有换档杆面板(65),其设置状态为相对于构成仪表板的仪表板主体可相对移动;操作面板(61),其设置状态为相对于仪表板主体的移动是受到限制的;正面面板(60),其上形成有开口部(106),换档杆面板(65)和操作面板(61)可嵌入到该开口部(106)中,并且,还设置有使换档杆面板(65)紧挨着操作面板(61)配置的接合机构,通过该接合机构使换档杆面板(65)紧挨着操作面板(61)配置,并与操作面板(61)接合在一起。
文档编号B60K20/02GK101574947SQ20091013655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8日
发明者佐藤正, 大石康二, 小池久仁博, 箕轮有希子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