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分开头枕的自动缩回头枕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639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分开头枕的自动缩回头枕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座椅(例如车辆座椅)的头枕组件。
背景技术
座椅组件,例如车辆座椅组件,通常包括连接到座椅的头枕。为了占用者的舒适性 和改进驾驶员可视性,期望能够在各个位置之间移动车辆头枕。本领域包括各种头枕定位 机构。然而,头枕通常保持延伸超出座椅靠背,甚至在座椅未被占用时也是如此。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头枕组件,所述头枕组件确保在座椅未被占用时头枕自动縮回至降低位
置,从而允许在座椅上方的延伸视场。具体地,提供一种用于座椅的头枕组件,所述座椅具
有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所述头枕组件包括具有分开的第一和第二头枕部分的头枕。第一
和第二铰接臂以剪刀设置相对于座椅靠背可枢转地安装,并分别支撑第一和第二头枕部
分。所述铰接臂中的每个具有优选用柔性缆线和叉形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座椅底部的相应
远端部分。所述头枕组件配置成使得头枕部分在座椅底部经受至少预定负载时枢转至邻近
的使用位置且在座椅底部没有经受至少预定负载时枢转回到分开的未使用位置。 叉形元件可操作性地连接到臂的远端部分且配置成在头枕部分处于未使用和使
用位置时都与座椅底部中的框架接合。叉形元件将座椅底部框架的移动传递给缆线,并最
终传递给头枕部分。叉形元件配置成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相对于彼此枢转至存放位置
(例如,向下折叠或露天(stadium)位置)时从座椅底部脱离。因而,当未被占用时,头枕组
件不影响将座椅存放在这些位置。 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以及其它特征和优势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 以下详细描述结合附图显而易见。


图1是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所述座椅带有具有处于存放位置的头 枕部分的头枕组件; 图2是图1的座椅和头枕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头枕部分处于使用位置;
图3A是图1的座椅和头枕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座椅垫被移开;
图3B是图l-3A的头枕组件中包括的叉形元件的局部示意图,叉形元件与座椅底 部框架的一部分接合; 图4是图2的座椅和头枕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座椅垫被移开;
图5是用于将图1-4的头枕部分偏压至存放位置的双扭簧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是座椅的可替代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图1-4的头枕组件处于露天存 放位置; 图7是座椅的另一可替代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图1-4的头枕组件处于座椅靠背放下位置; 图8是座椅和头枕组件的又一可替代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头枕部分处于 使用位置; 图9是图8的头枕组件的局部透视图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和9的头枕组件的局部透视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多个附图中指代相同的部件,图l示出了带有 头枕组件12的车辆座椅10。座椅10具有包括座椅靠背垫16的座椅靠背14和带有座椅 底部垫20的座椅底部18。头枕组件12包括分开的头枕22,头枕22带有第一头枕部分24 和独立的第二头枕部分26,第一头枕部分24和独立的第二头枕部分26在图1的未使用位 置中显示为彼此分开,且可相对于座椅靠背14枢转成彼此邻近处于图2的使用位置。如图 l所示,在未使用位置中,头枕部分24、26嵌套在垫16中的腔28、29中,使得头枕部分24、 26不延伸超出座椅靠背垫16的上表面30。这允许在座椅10不是驾驶员座椅时对于其上 安装有座椅10的车辆的驾驶员来说座椅靠背14上方的视场畅通无阻。如果座椅是驾驶员 座椅,头枕部分24、26将保持在使用位置,直到驾驶员离开座椅10。如下所述,头枕组件12 配置成使得头枕部分24、26在座椅10上没有预定负载时自动縮回到未使用位置,且在预定 负载(由向下的力F表示)施加到座椅10上时枢转至使用位置。预定负载F可基于预期 座椅占用者的最小重量。 参考图3A,示出了座椅IO,其中垫16、20被移开以提供头枕组件12的内部部件的 视图。具体地,头枕组件12包括第一和第二铰接臂32、34,第一和第二铰接臂32、34分别支 撑第一和第二头枕部分24、26(以双点划线示出以暴露臂32、34)。铰接臂32、34安装到托 架36,托架36固定座椅靠背框架38。铰接臂32、34安装使得它们可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 38枢转,以使得头枕部分24、26在使用位置和未使用位置之间移动。臂32、34在使用位置 和未使用位置之间以剪刀运动的方式绕各自枢转点移动。最佳地在图5中示出的双扭簧40 支撑在销43、45上,销43、45将托架36紧固到框架38。弹簧40在臂32、34上施加力以将 臂32、34偏压和从而将头枕部分24、26偏压至图1的未使用位置。 第一和第二柔性缆线42、44紧固到相应第一和第二臂32、34的远端部分46、48。 缆线42、44的相对端紧固到第一和第二活塞50、52,第一和第二活塞50、52被支撑用于通 过在导向套筒54中形成的活塞腔的导向运动。活塞50、52刚性地紧固到叉形元件56或者 与叉形元件56整体形成。叉形元件56配置成在使用位置和未使用位置时均与座椅底部框 架58接合。上部和下部叉元件部分60、62环绕座椅底部框架58。具体地,当至少与预定负 载(例如,代表座椅占用者的预选择重量) 一样大的负载施加在座椅10上时,座椅底部框 架58将在负载的作用下从图1的未使用位置移动至图2的使用位置,其中,在整个运动过 程中叉形元件56都与座椅底部框架58接合。由于叉形元件56的运动,活塞50、52和缆线 42、44被向下拉动,使得臂32、34向上枢转,其中头枕部分24、24朝彼此移动至如图4所示 的使用位置。 叉形元件56配置成当座椅10移动至折叠、塌陷或存放位置时从座椅底部框架58 脱离。由于叉形元件56以座椅底部框架58的方向打开,叉形元件56向后远离座椅底部框架58移动或者座椅底部框架58向后远离叉形元件56移动是可能的,而不会引起叉形元件 56和座椅底部框架58之间的干扰或接触。因而,头枕组件12可用于座椅10A中,如图6所 示,座椅IOA可通过将座椅底部18A向前并远离座椅靠背14A枢转而移动至存放位置,如图 6所示。替代性地,头枕组件12可用于座椅10B中,座椅IOB可借助于座椅靠背14B(和随 其一起移动的叉形元件56)向上并远离座椅底部18B和座椅底部框架58移动而移动至向 下折叠位置,如图7所示。 图8-10示出了座椅110,其中,座椅垫被移开以显示可替代头枕组件112、座椅靠 背框架138和座椅底部框架158。座椅110显示为好像被占用,从而与座椅框架158接合的 叉形元件156在占用者的重量(用向下力F表示)下与座椅底部框架158 —起向下移动, 以张紧缆线142、144并使得附接到其上的头枕部分124、 126的臂132、 134(仅以双点划线 示出)经由剪刀运动移动至使用位置。 最佳地如图9所示,将臂132、134附接到托架156的销143、145具有凸轮凸角159、 160,每个凸轮凸角中形成有相应槽164、 162。缆线142、 144的端部紧固到凸轮凸角159、 160 的槽162、164中。当缆线142、144被拉紧时,凸轮凸角159、 160旋转以使得臂132、 134移 动至直立(使用)位置。参考图10,臂132显示在未使用位置。当缆线142通过作用于可 操作地连接到其上的座椅底部上的负载拉紧时,凸轮凸角160绕枢转点A旋转至双点划线 所示的位置,其中,凸轮凸角由160A表示,使得臂132移动至双点划线所示的使用位置,其 中臂由132A表示。凸轮凸角159、臂134和缆线144类似地设置。 再次参考图8,一旦头枕部分124、126在就坐的占用者的重量的作用下移动到使 用位置,闩锁机构170就用于将头枕部分124、126自动地紧固在使用位置,从而排除否则由 于座椅110中的重量移动而可能引起的头枕部分的任何振动或轻微分离移动。闩锁机构 170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到套筒154的竖直臂172,套筒154形成腔,活塞150、 152位于腔中。 闩锁臂173、175安装到竖直臂172且穿过套筒154中的相邻缸体腔,以将相应缆线142、 144 压靠在其中,从而将缆线142U44闩锁在所示使用位置。 安装到座椅靠背框架138的电子致动器174将致动器臂176选择性地如图8所示 向左拉动,使得竖直臂172绕枢转点178移动至所示致动位置。设置在叉形元件156的内 表面处的传感器(未示出)可用于向致动器174发送信号以在传感器感测到下部座椅框架 158相对于传感器的位置变为使用位置时展开。当预定负载F从下部座椅框架158移开时, 例如当座椅IOO变为未占用时,传感器发送另一信号给致动器174,使得致动器174释放臂 176,使得臂176在图8中向右移动,引起竖直元件172绕枢转点178稍微顺时针枢转,使闩 锁臂173、175移出缸体腔,从而释放缆线142、 144。致动器176可被控制为延迟操作,使得 致动器直到在负载移开之后预定时间且没有接收到与座椅占用一致的附加信号才释放。这 将防止在占用者仅仅在座椅上移动时释放闩锁机构170。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但是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将 认识到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用于实践本发明的各种替代设计和实施例。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座椅的头枕组件,所述座椅具有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所述头枕组件包括具有分开的第一和第二头枕部分的头枕;第一和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一和第二铰接臂以剪刀设置相对于座椅靠背可枢转地安装,并分别支撑第一和第二头枕部分;其中,所述铰接臂中的每个具有可操作地连接到座椅底部的相应远端部分;和其中,所述头枕组件配置成使得头枕部分在座椅底部经受至少预定负载时枢转至邻近的使用位置且在预定负载从座椅底部移除时枢转回到分开的未使用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组件,还包括安装到座椅靠背的托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臂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托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弹簧,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托架且将所述头枕部分偏压至 未使用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组件,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座椅底部能相对于彼 此选择性地枢转至存放位置,且所述头枕组件还包括叉形元件,所述叉形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臂的远端部分且配置成在头枕部分处于 使用和未使用位置时均与座椅底部接合;且配置成在座椅靠背和座椅框架相对于彼此枢转 至存放位置时从座椅底部脱离。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组件,还包括第一和第二柔性缆线,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缆线分别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臂, 且当头枕部分处于使用和未使用位置时均可操作地连接到下部座椅框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枕组件,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凸轮凸角,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轮凸角分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臂的第一和第 二远端部分处且可与所述臂一起枢转;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缆线围绕相应凸轮凸角 至少部分地巻绕。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枕组件,还包括 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在座椅底部和臂之间连接到座椅靠背;第一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缆线,且被支 撑成在座椅底部经受至少预定负载时移动通过导向套筒。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枕组件,其中,所述活塞可选择性地锁定以将头枕部分固 定在使用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组件,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包括覆盖座椅靠背框架的座 椅靠背垫;且其中,在处于未使用位置时,头枕部分不延伸超出座椅靠背垫的上表面。
10. —种用于座椅的头枕组件,所述座椅具有带有座椅靠背框架的座椅靠背和带有座 椅底部框架的座椅底部,所述头枕组件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头枕部分的分开的头枕;第一和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一和第二铰接臂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可枢转地安装,并分 别支撑第一和第二头枕部分;其中,所述铰接臂中的每个具有可操作地连接到下部座椅框 架的相应远端部分;且其中,所述头枕组件配置成使得头枕部分在座椅没有经受预定负载时縮回到分开的未 使用位置且在座椅经受至少预定负载时枢转至可锁定的使用位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枕组件,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座椅框架能相对于 彼此选择性地枢转至存放位置,且所述头枕组件还包括叉形元件,所述叉形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臂的远端部分且在头枕部分处于存放和 使用位置时均与座椅底部框架接合;且配置成在座椅靠背和座椅框架相对于彼此枢转至存 放位置时从座椅底部框架脱离。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枕组件,还包括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在座椅底部框架和臂之间连接到座椅靠背框架; 第一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柔性缆线并连接到叉形 元件,且被支撑成在座椅底部框架经受预定负载时移动通过导向套筒至使用位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头枕组件,其中,所述铰接臂安装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其 中当头枕部分从未使用位置移动至使用位置时,相应远端部分向下枢转且头枕部分以剪刀 运动的方式向上枢转。
14. 一种用于座椅的头枕组件,所述座椅具有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所述头枕组件包括具有分开的第一和第二头枕部分的头枕;第一和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一和第二铰接臂以剪刀设置相对于座椅靠背可枢转地安装,并分别支撑第一和第二头枕部分;其中,所述铰接臂中的每个具有可操作地连接到座椅底部的相应远端部分;其中,所述头枕组件配置成使得头枕部分在座椅底部经受至少预定负载时枢转至邻近的使用位置且在预定负载从座椅底部移除时枢转回到分开的未使用位置;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座椅底部相对于彼此选择性地枢转至存放位置; 第一和第二柔性缆线,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缆线分别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臂; 叉形元件,所述叉形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柔性缆线,且配置成在座椅底部经受至少预定负载时与座椅底部接合以使头枕部分移动至使用位置;且配置成在座椅靠背和座椅框架相对于彼此枢转至存放位置时从座椅底部脱离;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在座椅底部和臂之间连接到座椅靠背;禾口第一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柔性缆线,且被支 撑成在座椅底部经受至少预定负载时移动通过导向套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带有分开头枕的自动缩回头枕组件。提供一种用于座椅的头枕组件,所述座椅具有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所述头枕组件包括具有分开的第一和第二头枕部分的头枕。第一和第二铰接臂以剪刀设置相对于座椅靠背可枢转地安装,并分别支撑第一和第二头枕部分。所述铰接臂中的每个具有优选用柔性缆线和叉形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座椅底部的相应远端部分。所述头枕组件配置成使得头枕部分在座椅底部经受至少预定负载时枢转至邻近的使用位置且在座椅底部没有经受至少预定负载时枢转回到分开的未使用位置。
文档编号B60N2/48GK101746299SQ20091022647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0日
发明者J·-P·维尔米尼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