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654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支架,特别是一种发动机的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减少占用空间,在发动机上另外连接电机、空调、助力转向泵或惰轮是 常用的技术手段。 但是,现有的发动机中用于连接电机、空调、助力转向泵或惰轮的连接座均是单独
的支架,也就是说发动机上还需要另外连接四个独立的支架,这样使得空间浪费大,而且支
架比较多在装配过程中容易产生累积误差,使得发动机不能正常稳定的工作。 例如,中国专利CN2861510Y提供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它包括发动机本体,在发
动机本体上设置有发动机曲轴、发电机、空调压縮机、水泵等部件。 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若干部件能牢牢的连接在发动机本体上。但是,上述的若干 部件均是单独连接在本体上的,在连接过程中显得不甚方便。显然,上述专利也未从根本上 解决装配不方便,装配精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比较 低的发动机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包括一个 呈板状的本体,本体上具有若干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与本体连为一体且连接 座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上述每个连接座均能对应地连接电机、空调、助力转向泵或惰轮中的 其中一个。 在本汽车发动机支架中,电机、空调、助力转向泵或惰轮能对应的连接在其中一个 连接座处。当然,连接过程中可以采用螺钉或其它连接件进行固定。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支架中,所述的本体和若干连接座均由铸铝材料制成。采用 这种材料使得整个支架重量轻,且加工方便。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支架中,所述的若干连接座均沿平面相邻设置。显然,连接好 以后,电机、空调、助力转向泵或惰轮能依次排列在一起。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支架中,所述的用于连接惰轮的连接座位于本体侧部。 由于惰轮需要转动,将用于连接惰轮的连接座设置在本体侧部就能使得惰轮能方 便的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发动机支架上的若干个连接座都与本体是连为一体的, 这样使得整个发动机的结构简单,而且电机、空调、助力转向泵或惰轮也能方便的连接在本 体上,具有比较高的实用价值。 显然,它縮小了发动机在轿车底盘上的安装空间和减小发动机的重量,减小了发 动机对整车底盘的冲击。另外,该集成支架铸造和机加工艺过程简单,用M10的标准螺栓固定在机体上,装配公差很容易达到设计要求。
图1是本汽车发动机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连接座;2a、电机连接座;2b、空调连接座;2c、助力转向泵连接 座;2d、惰轮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汽车发动机支架通过螺钉连接在发动机上。它包括一个呈板状的 本体l,在本体1上具有四个连接座2。 连接座2与本体1连为一体,且它是由铸铝材料铸造成型的。其中三个连接座2 沿本体1平面相邻设置。另外一个连接座2设置于本体1侧部。 四个连接座2分别为电机连接座2a、空调连接座2b、助力转向泵连接座2c和惰轮 连接座2d。显然,电机是连接于电机连接座2a处的,空调是连接在空调连接座2b处的,助 力转向泵是连接在助力转向泵连接座2c处的,惰轮是连接在惰轮连接座2d处的。 每个连接座2处均具有连接孔,在安装过程中电机通过螺钉与其对应的连接孔就 能将电机连接在电机连接座2a处;同理,空调、助力转向泵和惰轮均是这样安装在与其对 应的连接座处的。 同时,由于惰轮需要转动,惰轮连接在本体1侧部的连接座2处。 在安装过程中首先通过螺钉将本体1连接在发动机上,然后再通过其它的螺钉将
电机、空调、助力转向泵或惰轮连接在对应的连接座2处即可。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包括一个呈板状的本体(1),本体(1)上具有若干连接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2)与本体(1)连为一体且连接座(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上述每个连接座(2)均能对应地连接电机、空调、助力转向泵或惰轮中的其中一个。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和若干连接座 (2)均由铸铝材料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连接座(2)均沿平 面相邻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连接惰轮 的连接座(2)位于本体(1)侧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支架,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支架结构复杂、实用价值低等问题。本汽车发动机支架,包括一个呈板状的本体,本体上具有若干连接座,连接座与本体连为一体且连接座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连接座均能对应地连接电机、空调、助力转向泵或惰轮中的其中一个。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用价值较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K5/12GK201439301SQ20092011955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1日
发明者石磊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