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肋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136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肋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尤其是一种脊肋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轮胎主要分为充气轮胎及实心轮胎,充气轮胎由于其胎芯中为空气,因此其 收縮范围大,减震效果好,但是充气轮胎在地面情况较差的路上使用时,容易被刺破或扎破 ,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实心轮胎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实心轮胎的防刺扎能力好,对地面 要求低,但是实心轮胎由于基体缺乏让性,因此可收縮的范围小,减震效果差,车辆在使用 时行驶的舒适感差,而且制作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肋轮胎,它结构简单、能起到承载和减震的作用,并 且不怕刺扎,生产成本低,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脊肋轮胎,包括带轮辋的钢圈,以及固定在钢圈外的基 体,在基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空腔,在基体两侧的空腔之间部分为脊,在基体的同 一侧相邻的两个空腔之间的部分为肋。
空腔为半扇形,其深度为15 20cm,在基体的一侧均匀分布有15 20个空腔。
在基体一侧的肋与基体另 一侧的空腔中心对称。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将轮胎的基体制作为脊肋 结构,将承受的力通过脊肋结构进行分散,并且脊肋之间形成的空腔可以大幅度变形,因此 提高了收縮性,增加了减震效果,使有一个或多个肋结构破裂或者损坏,轮胎也将继续被使 用而无需更换,避免了反复维修带来的损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使用效果好。


附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制作出的脊肋轮胎如图l所示,先制作一个带轮辋的钢圈l,然后 制作出轮胎的基体2,并在基体2的两侧分别制作出均匀分布的16个半扇形空腔3,每个空腔3 的深度为20cm,使在基体2两侧的空腔3之间部分形成脊4,而在基体2的同一侧相邻的两个空腔3之间的部分形成肋5;在基体2—侧的肋5与基体2另一侧的空腔3的中心对称。
在使用时,由于脊4和肋5呈垂直的分布,使轮胎的基体2受到的力被分散为两个部分进 行承载,在纵向上的力被分散到脊上,而在横向上的力被分散到肋5上,由于肋5是均匀分布 在基体2的轴向上的,它可以将基体2承受的力进行局部分散,并且肋5具有较大的可变形范 围,因此它还起到了良好的减震效果。在经过实际使用的测试后,肋的高度,既空腔3的深 度范围在15 20cm之间能够发挥最好的变形减震效果,又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并且将空腔 3制作为半扇形为了在方便径向力的分散以及保持肋5的宽度均匀,通过也方便生产模具的制 作,而基体2—侧的肋5与基体2另一侧的空腔3的中心对称是为了提高脊4的稳定性,增加承 载能力。
权利要求1.一种脊肋轮胎,包括带轮辋的钢圈(1),以及固定在钢圈(1)外的基体(2),其特征在于在基体(2)的两侧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空腔(3),在基体(2)两侧的空腔(3)之间部分为脊(4),在基体(2)的同一侧相邻的两个空腔(3)之间的部分为肋(5)。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脊肋轮胎,其特征在于空腔(3)为半扇 形,其深度为15 20cm,在基体(2)的一侧均匀分布有15 20个空腔(3)。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脊肋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基体(2) — 侧的肋(5)与基体(2)另一侧的空腔(3)中心对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肋轮胎,包括带轮辋的钢圈,以及固定在钢圈外的基体,在基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空腔,在基体两侧的空腔之间部分为脊,在基体的同一侧相邻的两个空腔之间的部分为肋。本实用新型采用将轮胎的基体制作为脊肋结构,将承受的力通过脊肋结构进行分散,并且脊肋之间形成的空腔可以大幅度变形,因此提高了收缩性,增加了减震效果,使有一个或多个肋结构破裂或者损坏,轮胎也将继续被使用而无需更换,避免了反复维修带来的损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使用效果好。
文档编号B60C15/024GK201357711SQ20092030134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7日
发明者毅 邱 申请人:贵州前进橡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