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374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束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遍及汽车的底板等车身和相对于该车身滑动自由地设置的座椅等滑动体布线线束的线束布线装置。
背景技术
有在汽车上设置作为相对于作为车身的乘员室的底板等滑动自由的滑动体的座椅的情况。另外,在上述座椅上安装例如检查乘员是否落座的落座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因此,为了在具有上述滑动自由的座椅的汽车上连接被安装在上述座椅上的电子设备和被固定在上述底板上的电子设备,使用遍及上述底板和上述座椅对线束进行布线的各种线束布线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上述线束布线装置201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是遍及作为汽车的车身的乘员室的底板和沿箭头K2方向滑动自由地设置的作为滑动体的座椅240布线线束210的装置。该线束布线装置201具有被固定在底板上的轨道202、安装在轨道202上的一对嵌条207a、207b、将嵌条207a向轨道202安装的嵌条托架208、与座椅240联动并在轨道202内滑动的保护器209、被收容在轨道202内并被安装在保护器209上,被导向座椅 240的线束210。上述轨道202具有沿座椅MO的滑动方向K2延伸的箱状的轨道主体205、被设置在该轨道主体205的内部,滑动自由地对安装了线束210的保护器209进行安装的滑动轨道206。另外,轨道主体205通过将上箱体203和下箱体204螺栓固定而形成。另外,在轨道主体205上设置用于将保护器209的上部从轨道主体205内向轨道主体205外引导的、 沿座椅MO的滑动方向K2延伸的狭缝214。上述一对嵌条207a、207b由可弹性变形的具有柔软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另外,一对嵌条207a、207b在从狭缝21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该狭缝214的中心相互挨近的方向延伸,抵接保护器209的外表面。这样的一对嵌条207a、207b防止异物从狭缝214向轨道主体205内侵入。上述线束210具有电线211、安装在该电线211的末端并与设置在座椅240上的对方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212、使电线211在内侧通过,对该电线211进行保护的波纹管 213。上述保护器209由合成树脂构成,具有安装波纹管213的一端部的线束安装部四1、与该线束安装部291相连,被形成为L字的筒状,使从波纹管213的一端部拉出的电线 211通过内侧的导出部四2、设置在该导出部四2的外表面,被滑动自由地安装在滑动轨道 206上的滑动部四3。另外,导出部292其上部在狭缝214通过,被定位在轨道主体205外, 将线束210的一端部,即、连接器212向座椅MO引导。另外,图27中的符号220是被固定在底板上且与轨道202平行地配置的支撑轨道,符号221是支承座椅M0,将该座椅240滑动自由地安装在支撑轨道220上的支撑体,符号230是安装在座椅240上的座椅托架。上述的保护器209由软线215连结于该座椅托架230。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4M57号公报但是,上述以往的线束布线装置201存在需要宽阔的设置空隙这样的问题。另外, 由于保护器209由合成树脂构成,所以,存在强度不足这样的问题。即、在异物混进轨道主体205的内部、狭缝214的附近的情况下,存在与座椅240联动地滑动的保护器209有可能碰撞该异物而破损这样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宽阔的设置空隙,并且,能够防止保护器的破损的线束布线装置。

发明内容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线束布线装置,所述线束布线装置是遍及车身、被滑动自由地安装在固定在上述车身上的轨道上的支撑体支撑的滑动体,将线束布线的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被固定在上述支撑体上,且被配置在沿该支撑体的滑动方向与该支撑体并列的位置,并安装上述线束,将该线束向上述座椅引导的保护器、被配置在将上述保护器夹在与上述支撑体之间的位置,并与上述保护器联动地滑动的保护器保护部。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被形成为在该轨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了开口部的筒状,并且,具有在上述长度方向延伸, 且在上述滑动体侧开口的狭缝,上述保护器具有安装从上述开口部被拉入到上述轨道内的上述线束的线束安装部、与该线束安装部相连且在上述狭缝通过,被导出到上述轨道外,通过使上述线束在内侧通过,而将该线束向上述滑动体引导的导出部,上述保护器保护部从上述轨道内通过上述狭缝向上述轨道外突出。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罩部件覆盖。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发明中, 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从上述支撑体延伸设置的上述支撑体的一部分构成。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发明中, 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被安装在上述支撑体上的与上述支撑体分体的部件构成。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发明中, 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对从上述支撑体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和上述保护器进行固定的螺栓构成。发明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因为具有被固定在上述支撑体上,且被配置在沿该支撑体的滑动方向与该支撑体并列的位置,并安装上述线束,将该线束向上述座椅引导的保护器、被配置在将上述保护器夹在与上述支撑体之间的位置,并与上述保护器联动地滑动的保护器保护部,所以,没有必要设置滑动自由地安装上述保护器的保护器专用的轨道,另外,在异物混进上述轨道的附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上述保护器保护部,避免与上述支撑体联动地滑动的上述保护器碰撞上述异物。据此,能够提供不需要宽阔的设置空隙,并且能够防止保护器的破损的线束布线装置。另外,在本线束布线装置被配置在汽车的乘员室的垫子之下的情况下,能够使上述线束在设置在该垫子上的用于使上述支撑体向乘员室侧突出的断缝通过,因此,能够减少设置在上述垫子上的断缝的数量。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因为上述轨道被形成为在该轨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了开口部的筒状,并且,具有在上述长度方向延伸且在上述滑动体侧开口的狭缝,上述保护器具有安装从上述开口部被拉入到上述轨道内的上述线束的线束安装部、与该线束安装部相连且在上述狭缝通过,被导出到上述轨道外,通过使上述线束在内侧通过,而将该线束向上述滑动体引导的导出部,上述保护器保护部从上述轨道内通过上述狭缝向上述轨道外突出,所以,在异物混进上述轨道的内部、上述狭缝的附近的情况下,能够由上述保护器保护部避免与上述支撑体联动地滑动的上述保护器碰撞上述异物。据此,能够提供不需要宽阔的设置空隙,并且,能够防止保护器的破损的线束布线装置。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因为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罩部件覆盖,所以,例如在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金属构成的情况下等,能够防止本线束布线装置的构成零件等撞击上述保护器保护部而受伤。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因为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从上述支撑体延伸设置的上述支撑体的一部分构成,所以,能够减少本线束布线装置的零件数量。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因为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被安装在上述支撑体上的与上述支撑体分体的部件构成,所以,不必对已有的支撑体实施设计变更即可使用。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因为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对从上述支撑体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和上述保护器进行固定的螺栓构成,所以,能够将本线束布线装置的结构做成必要最小限度的简洁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线束布线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图4是图1所示的线束布线装置的剩余长度收容部的分解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线束布线装置的支撑体、保护器、保护器保护部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的支撑体以及保护器保护部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支撑体以及保护器保护部的俯视图。图8是图5所示的保护器的立体图。图9是图5所示的保护器的俯视图。图10是图5所示的保护器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沿图11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的线束布线装置的支撑体、保护器、保护器保护部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支撑体以及保护器保护部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支撑体以及保护器保护部的俯视图。图16是图13所示的保护器的立体图。图17是图13所示的保护器的俯视图。图1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装置的立体图。图19是沿图18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图18所示的线束布线装置的支撑体、保护器、保护器保护部的立体图。图21是图20所示的支撑体以及保护器保护部的立体图。图22是图21所示的支撑体以及保护器保护部的俯视图。图23是图20所示的保护器的立体图。图M是图20所示的保护器的俯视图。图25是图20所示的保护器的俯视图。图沈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装置的剖视图。图27是表示以往的线束布线装置的立体图。图28是图27所示的线束布线装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使用图1至图10,说明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装置。上述线束布线装置IA是遍及汽车的作为“车身”的乘员室的底板11 (图2中用单点划线表示。)和相对于该底板11滑动自由地被设置的作为“滑动体”的座椅布线线束4 的装置。另外,在底板11上铺设垫子12(图2中用单点划线表示。)。上述座椅上安装检查乘员是否落座于座椅的落座传感器、检查落座在座椅上的乘员是否扣上座椅安全带的座椅安全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另外,上述座椅在图2中被配置在底板11以及垫子12的沿箭头Y方向的上方(省略图示。)。上述线束4由一根或多根电线5、收容了这些电线5的波纹管6构成。上述电线5 是周知的包覆电线,将安装在座椅上的上述电子设备和被安装在底板11,即、上述车身上的 E⑶(Electronic Control Unit)等电子设备电气连接。波纹管6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 且被设置成小径的谷部和大径的峰部交替地连续的折皱状的筒状,通过使电线5在内侧通过来保护该电线5。上述线束布线装置IA如图1所示,具有被固定在底板11上的轨道2、被安装在轨道2上的一对嵌条9、10、被滑动自由地安装在轨道2上并支撑上述座椅的支撑体7A、被固定在支撑体7A上且在轨道2内滑动,并安装线束4,将该线束4向上述座椅引导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护器8A、防止保护器8A与异物碰撞的保护器保护部76、覆盖保护器保护部76的罩部件14、将线束4的剩余长度部分出入自由地收容的剩余长度收容部3。另外,图1 3中的箭头Z表示座椅的滑动方向,S卩、轨道2的长度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箭头Z与汽车的前后方向平行。再有,轨道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加位于汽车的前侧,轨道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2b位于汽车的后侧。另外,箭头X表示轨道2的宽度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箭头X与汽车的宽度方向平行。另外,箭头Y表示竖直方向。上述轨道2被固定在底板11上,且被配置在垫子12之下。该轨道2是通过将长的带状金属板以规定的长度切断,对被切断了的金属板实施辊轧成形加工等得到的部件。该轨道2如图2所示,具有与底板11重叠的平的底壁20、从底壁20的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的两端部的每一个向座椅侧,即、上侧竖立设置的一对侧壁21、从各侧壁21的上端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延伸且与底板11相对的一对下壁22、从各下壁22的离开侧壁21的端部的每一个向座椅侧,即、上侧竖立设置的一对第二侧壁23、从各第二侧壁23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与下壁22相对的一对上壁M、从各上壁M的离开第二侧壁23的端部的每一个向底壁20侧延伸的一对内壁25。另外,上述一对内壁25相互空开间隔,且与底壁20之间空开间隔。因此,在一对内壁25之间形成向汽车的乘员室侧,即、座椅侧开口,并沿轨道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26。 另外,在上述狭缝沈的沿箭头X方向的两侧形成由上述的各自的下壁22、第二侧壁23、上壁M、内壁25包围的一对空间27、28。另外,在上述狭缝沈以及一对空间27J8的下侧形成使这些狭缝26和一对空间27、观彼此连通的空间四。在本发明中,将上述一对空间27、 观和空间四一并称为“支撑体收容部”,标注符号30。另外,轨道2如图1所示,被形成为遍及从长度方向(箭头Z方向)的一端部加到另一端部2b截面形状相等。S卩、轨道2被形成为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加设置了开口部的筒状。上述一对嵌条9、10如图2所示,分别被安装在上述一对上壁M的外表面。这些一对嵌条9、10被形成为沿箭头Z方向延伸的长状,且相对于与箭头Y平行的假想轴被形成为线对称形状。这些一对嵌条9、10 —体地具有与各上壁M的外表面重叠的重叠部9a、10a、 与各第二侧壁23的外表面重叠的第二重叠部9b、10b、从轨道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向轨道2 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延伸,将狭缝26覆盖,防止尘、埃等异物从狭缝沈向轨道2内侵入的覆盖部9c、10c。另外,覆盖部9c、10c为了在抵接了支撑体7A、保护器8A时容易弹性变形,而由具有柔软性的合成树脂构成。上述支撑体7A是通过对金属板实施辊轧成形加工、冲压加工等得到的部件,如图 2、图5 图7所示,具有被安装在上述座椅上的座椅安装部70、被定位在轨道2的内部并沿箭头Z方向滑动自由地被收容在轨道2的后述的支撑体收容部30内的滑动部71、从滑动部71的箭头Z方向的前端部在箭头Z方向延伸设置的保护器安装部172、从保护器安装部 172的箭头Z方向的前端部延伸设置的上述保护器保护部76。上述座椅安装部70被配置在狭缝沈的上侧,即、轨道2的外部,在设置在垫子12 上的断缝1 通过并向乘员室侧突出。上述滑动部71具有相对于与箭头Y平行的假想轴被形成为线对称形状的第一滑动部72和第二滑动部73。第一滑动部72由从座椅安装部70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的内侧滑动部72b和与内侧滑动部72b的下端部相连,并朝向座椅安装部70向上侧延伸,且位于支撑体7A的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的一端部的外侧滑动部7 形成为截面U字型。第二滑动部73由从座椅安装部70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的内侧滑动部7 和与内侧滑动部 73b的下端部相连,并朝向座椅安装部70向上侧延伸,且位于支撑体7A的宽度方向(箭头 X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外侧滑动部73a形成为截面U字型。再有,位于滑动部71的宽度方
7向(箭头X方向)的一端部的外侧滑动部7 被收容在上述一对空间27、28的一方的空间 27内,位于滑动部71的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外侧滑动部73a被收容在另一方的空间28内。另外,在上述轨道2的上述“另一方的空间观”沿轨道2的长度方向滑动自由地收容着从剩余长度收容部3拉出的线束4、安装了构成该线束4的波纹管6的一端部6a的保护器8A的后述的线束安装部80。在本发明中,将形成上述“另一方的空间观”的下壁22、 第二侧壁23、上壁24、内壁25、空间28称为“线束收容部”,标注符号33。该线束收容部33 呈四角筒状的形状。另外,从剩余长度收容部3拉出的线束4从四角筒状的线束收容部33 的、位于轨道2的一端部加的开口部被拉入线束收容部33内。这样,在空间观,8卩、线束收容部33内,除滑动部71的外侧滑动部73a以外,还滑动自由,S卩、出入自由地收容着线束 4、后述的线束安装部80 (参见图2。)。另外,在本发明中,因为一对空间27J8和狭缝沈沿轨道2的宽度方向相互错位, 所以,能够防止经狭缝26侵入到轨道2内的异物堵塞在一对空间27、28,妨碍支撑体7A、线束4、保护器8A的移动。另外,即使杆等异物经狭缝沈侵入到轨道2内,也能够防止该异物与被收容在空间28,即、线束收容部33内的线束4以及后述的线束安装部80接触,能够防止线束4以及线束安装部80的破损。上述保护器安装部172如图6所示,由从上述第一滑动部72的内侧滑动部72b在箭头Z方向延伸设置的内侧延伸设置部172b和从第一滑动部72的外侧滑动部7 在箭头 Z方向延伸设置的外侧延伸设置部17 形成为截面U字型。另外,在内侧延伸设置部172b 设置使螺栓16通过的螺栓通孔74和使保护器8A的后述的防旋转部88b (参见图9。)通过的防旋转孔75。该保护器安装部172如图5所示,在内侧延伸设置部172b的表面上安装保护器SA0上述保护器保护部76从上述保护器安装部172的外侧延伸设置部17 的箭头Z 方向的前端部延伸设置,由从外侧延伸设置部17 的下端部向支撑体7A的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的中央延伸的水平部76a和从水平部76a的离开外侧延伸设置部17 的端部开始板状地竖立设置的竖立设置部76b形成为L字型。即、保护器保护部76由从支撑体7A 延伸设置的支撑体7A的一部分构成。这样的保护器保护部76的竖立设置部76b被配置在将被安装在保护器安装部172上的保护器8A夹在与滑动部71之间的位置。另外,竖立设置部76b如图2所示,被定位在轨道2的狭缝沈内。由于这种情况,保护器保护部76的竖立设置部76b与被安装在保护器安装部172上的保护器8A联动,以在将该保护器8A定位在与滑动部71之间的状态在狭缝沈内滑动。上述罩部件14由合成树脂形成为圆柱状,即、盖状,如图6以及图7所示,以被蒙盖在上述保护器保护部76的竖立设置部76b的上端部的状态被安装在竖立设置部76b。另外,罩部件14从轨道2内通过狭缝沈向轨道2外突出。这样的罩部件14和保护器保护部76的竖立设置部76b通过位于保护器8A的箭头Z方向的前方,在异物混进轨道2的内部、狭缝沈的附近的情况下,防止向箭头Z方向的前方,即、轨道2的一端部加侧滑动的保护器8A与异物碰撞。再有,由于在保护器8A的箭头Z方向的后方配置支撑体7A的滑动部71以及座椅安装部70,所以,通过这些滑动部71 以及座椅安装部70防止向箭头Z方向的后方,即、轨道的另一端部2b侧滑动的保护器8A与异物碰撞。另外,上述“异物”是指例如由汽车的乘员掉落在垫子12上的纸屑、棒、石等。存在这些异物在狭缝沈通过混入轨道2内或将狭缝沈堵塞的情况。另外,上述保护器8A由合成树脂构成,由于与金属相比强度弱,所以,若势头良好地与这些异物碰撞,则存在破损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上述保护器保护部76、罩部件14,防止保护器8A与异物碰撞,防止该保护器8A的破损。另外,在本发明中,因为保护器保护部76从支撑体7A的保护器安装部172延伸设置,由该支撑体7A的一部分构成,所以,能够减少本线束布线装置IA的零件数量。再有,由于该保护器保护部76为金属制,所以,具有足够的强度。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保护器保护部76由金属构成的原因,若该保护器保护部 76与具有柔软性的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上述嵌条9、10等接触,则存在因保护器保护部76的角、毛刺使它们受伤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保护器保护部76的竖立设置部 76b蒙盖合成树脂制的罩部件14,在与嵌条9、10接触的部分配置罩部件14,防止上述嵌条 9、10受伤。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罩部件”,除本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的盖以外,还能够使用橡胶制的盖、海绵制的罩等。再有,也可以使用卷绕在“保护器保护部”使用的布、粘胶带等。 艮口、本发明的“罩部件”只要是由金属以外的材料构成的没有锐利的角的部件即可。上述保护器8A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2、图5、图8至图10所示,一体地具有被安装在支撑体7A的保护器安装部172上的连结部88、被滑动自由地收容在轨道2的另一方的空间28,即、线束收容部33,并且安装将从剩余长度收容部3拉出且从开口部被拉入线束收容部33内的线束4,即、波纹管6的一端部6a的线束安装部80、从该线束安装部80大致L 字型地延伸并在轨道2的狭缝沈以及垫子12的断缝1 通过,向乘员室侧突出,使从被安装在线束安装部80的波纹管6的一端部6a拉出的电线5在其内侧通过,将该电线5向座椅引导的导出部84。上述连结部88被形成为板状,设有螺栓16通过的圆孔88a、从板状的表面圆柱状地突出的防旋转部88b。该连结部88使圆孔88a重叠在保护器安装部172的螺栓通孔74, 使防旋转部88b嵌入保护器安装部172的防旋转孔75,由螺栓16以及螺母17固定在保护器安装部172。另外,防旋转部88b防止保护器8A以圆孔88a为中心旋转。即、被固定在保护器安装部172的保护器8A成为与支撑体7A的滑动部71以及座椅安装部70沿该支撑体 7A的滑动方向(箭头Z方向)排列的配置。再有,在本发明中,通过将连结部88安装在支撑体7A,使得保护器8A与轨道2的内表面非接触。据此,保护器8A和轨道2不会相互摩擦,能够圆滑地进行保护器8A的移动。上述线束安装部80具有在上下方向相对且在相互之间夹有波纹管6的一端部6a 的一对夹持板81、82、将这些一对夹持板81、82的一端部彼此连结了的合页83。在一对夹持板81、82的每一个的内面设置进入波纹管6的上述谷部,S卩、相邻的上述峰部彼此之间的多个爪81a、82a。另外,在一对夹持板81、82上设置相互卡定接合的卡定部81b、82b。上述导出部84具有与上述夹持板81相连并在与被安装在线束安装部80上的线束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水槽状地延伸的第一导出部85、从第一导出部85的离开线束安装部80的端部向上侧四角筒状地竖立设置的第二导出部86、从第二导出部86的上端棒状地延伸的第三导出部87。上述第一导出部85被形成为在下侧设置了开口部85a的水槽状,并被收容在轨道2内的空间四。该第一导出部85将从波纹管6的一端部6a拉出的电线5定位在其内侧,向第二导出部86引导。上述第二导出部86具有遍及从位于其上端的开口部到位于其下端的开口部,将该第二导出部86切开的切口 86a。该第二导出部86被定位在轨道2的狭缝沈内。该第二导出部86使从第一导出部85引导的电线5在其内侧通过并向第三导出部87引导。上述第三导出部87被定位在轨道2的外部,沿着从第二导出部86的上端的开口部被拉出的电线5的外表面,且将该电线5向座椅引导。上述结构的保护器8A由于连结部88被安装在支撑体7A,所以,与支撑体7A,即、 座椅联动,在轨道2内滑动。另外,上述支撑体7A和保护器8A的导出部84双方在垫子12 的断缝1 通过。这样,在本发明中,因为使用保护器8A,一面保护线束4,一面使该线束4在轨道2 内通过并向作为“滑动体”的座椅引导,所以,能够圆滑地进行线束4向轨道2的出入,即、 在轨道2内的移动,另外,能够防止线束4撞击轨道2的角的部分(例如内壁25的下端的缘等)、支撑体7A等而受伤。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支撑体7A和保护器8A做成沿轨道2的长度方向排列的配置的基础上,因为在以往作为仅滑动自由地收容支撑体7A的部件的轨道2内滑动自由地收容保护器8A以及线束4,所以,没有必要专门设置用于滑动自由地安装保护器8A的轨道等,能够将线束布线装置IA做成不需要宽阔的设置空隙、零件数量少、紧凑且简洁的结构。 另外,能够使支撑体7A和保护器8A的导出部84,S卩、线束4双方在以往仅使支撑体7A通过的垫子12的断缝1 通过,能够减少设置在垫子12上的断缝12a的数量。另外,上述保护器保护部76的竖立设置部76b和罩部件14位于被固定在保护器安装部172上的保护器8A的第二导出部86的箭头Z方向的前方,防止保护器8A与异物碰撞。上述剩余长度收容部3如图3所示,一体地具有将线束4的剩余长度部分以弯曲成U字型的状态出入自由地收容的、平行地沿着轨道2的角筒状的平行部31、与该平行部 31的一端部31a相连,且具有将从平行部31的一端部31a拉出的线束4弯曲成U字型向线束收容部33的开口部引导的引导部58的连接部32。另外,上述平行部31与轨道2的一方的空间27邻接。另外,平行部31的一端部31a与轨道2的一端部加邻接,平行部31的另一端部31b与轨道2的另一端部2b邻接。另外,连接部32的从平行部31的一端部31a离开的一侧的部分与线束收容部33的开口部邻接。该剩余长度收容部被固定在底板11上且被配置在垫子12之下。另外,上述剩余长度收容部3如图4所示,由箱状的收容部主体50和被形成为盖状并覆盖收容部主体50的上面的收容部盖体40构成。上述收容部主体50 —体地具有与底板11重叠的板状的底壁51、从底壁51的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的两端部的每一个竖立设置的一对侧壁52、53、与这些底壁51以及侧壁52、53的一端部相连,被形成为大致半圆柱状的主体部57、从主体部57的上面开始凹陷地形成,能够在内部收容线束4的槽状的上述引导部58、从主体部57的外表面突出,被固定在轨道2的一端部加的固定部59、使被引导部58引导并被拉入平行部31内(即、侧壁52 和侧壁53之间的空间)且在平行部31内U字型地折返的线束4与引导部58以上下不同的高度交叉,向剩余长度收容部3外拉出的第二引导部60、将一对侧壁52、53的另一端部彼此连接的、位于平行部31的另一端部31b的侧壁54、设置在侧壁M的外表面的向底板11 安装用的安装片阳。另外,上述引导部58将从线束收容部33的开口部拉出的线束4的剩余长度部分弯曲成U字型,向平行部31的一端部31a,即、侧壁52和侧壁53之间的空间引导,且对线束4以抵接从轨道2离开了的侧壁53的内面的方式进行引导。另外,被引导部58引导且被拉入平行部31的一端部31a内的线束4在平行部31内进一步U字型折返,且该折返的部分因波纹管6的弹性复原力而抵接靠近轨道2的侧壁52的内面。S卩,线束4通过因在相同的弯曲方向被弯曲两次而在波纹管6上产生的弹性复原力,在平行部31内扩开,张贴在侧壁53的内面以及侧壁52的内面。另外,本发明中“弯曲方向相同”表示在多个部位被弯曲的部件作为整体向螺旋方向被弯曲。另外,上述第二引导部60将从被定位在平行部31的一端部31a的波纹管6的另一端部6b拉出的电线5向剩余长度收容部3外拉出。另外,从该第二引导部60拉出到剩余长度收容部3外的电线5如上所述,与安装在底板11,即、上述车身上的上述电子设备直接或经其它的电线等电气连接。上述收容部盖体40 —体地具有在被安装在收容部主体50上的状态下与底壁51 相对的上壁41a、从上壁41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每一个竖立设置的一对侧壁42、43a、与上壁41a的一端部相连,并覆盖上述主体部57的上面的第二上壁41b、与上述侧壁43a的一端部相连,且从第二上壁41b的端部竖立设置的侧壁43b。S卩,如图4所示,底壁51、侧壁52、53、M、上壁41a、侧壁42、43a构成本发明的“平行部31”。另外,主体部57、引导部58、第二引导部60、第二上壁41b、侧壁4 构成本发明的“连接部32”。另外,在本发明中,因为由引导部58对从线束收容部33的开口部拉出的线束4的剩余长度部分以抵接平行部31的从轨道2离开了的侧壁53的内面的方式进行引导,所以, 线束4的布线路径为大圈,即,弯曲半径大,线束4的移动圆滑地进行,且能够防止线束4带有强烈弯曲的缺点。再有,因为该线束4在平行部31内进一步在与基于引导部58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方向U字型折返,所以,能够防止线束4带有S字型的弯曲的缺点。另外,在本发明中,因为具有使收容在平行部31内的线束4与引导部58以上下不同的高度交叉并向剩余长度收容部3外拉出的第二引导部60,所以,能够在线束4出入剩余长度收容部3时,防止这些线束4的交叉的部分彼此相互摩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部60被设置在引导部58的下侧。在上述结构的线束布线装置IA中,若座椅以及支撑体7A从轨道2的一端部加侧向另一端部2b侧移动,则保护器8A与这些座椅以及支撑体7A联动地移动,线束4从剩余长度收容部3被拉出并被拉入线束收容部33内。另外,若座椅以及支撑体7A从轨道2的另一端部2b侧向一端部加侧移动,则保护器8A与这些座椅以及支撑体7A联动地移动,线束4从线束收容部33被拉出,并被拉入剩余长度收容部3内。(第二实施方式)接着,使用图11至图17,说明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装置。另外, 在这些图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装置IB如图11所示,具有轨道2、一对嵌条9、10、支撑体 7B、合成树脂制的保护器8B、防止保护器8B与异物碰撞的保护器保护部19、覆盖保护器保护部19的罩部件13、剩余长度收容部3。上述支撑体7B如图13至图15所示,具有座椅安装部70、滑动部71、从滑动部71 的外侧滑动部7 在箭头Z方向延伸设置的作为“延伸设置部”的外侧延伸设置部172a。 另外,在外侧延伸设置部17 的下端部焊接着朝向支撑体7B的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 的中央延伸的表面平的金属板18。上述保护器8B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13、图16以及图17所示,一体地具有在被焊接在上述支撑体7B上的上述金属板18上所安装的连结部89、线束安装部80、导出部84。 上述连结部89被形成为板状,设有使与金属板18 —体地形成的螺栓,即、保护器保护部19 通过的圆孔89a。该连结部89与金属板18重叠,且通过使后述的保护器保护部19在圆孔 89a内通过,并使螺母17旋合在该保护器保护部19而被固定在金属板18。即,被固定在焊接于支撑体7B上的金属板18上的保护器8B成为与支撑体7B的滑动部71以及座椅安装部70在沿该支撑体7B的滑动方向(箭头Z方向)排列的配置。上述保护器保护部19被一体地形成在上述金属板18上,从该金属板18的表面竖立设置。保护器保护部19被形成为圆柱状,且呈外面切出螺旋状的槽的阳螺纹形状。艮口, 保护器保护部19由对外侧延伸设置部17 和保护器8B进行固定的螺栓构成。这样的保护器保护部19如图13所示,被配置在将被该保护器保护部19固定在支撑体7B上的保护器8B的第二导出部86夹在与滑动部71之间的位置。另外,保护器保护部19如图12所示, 并定位在轨道2内,且在狭缝沈通过并向轨道2外突出。由于这种情况,保护器保护部19 与被安装在支撑体7B上的保护器8B联动,以将该保护器8B定位在与滑动部71之间的状态,在狭缝26内滑动。这样的保护器保护部19防止向轨道2的一端部加侧滑动的保护器 8B与异物碰撞。这样,在本发明中,因为保护器保护部19由对从支撑体7B延伸设置的外侧延伸设置部17 和保护器8B进行固定的螺栓构成,所以,能够将本线束布线装置IB的结构做成必要最小限度的简洁的结构。上述罩部件13由合成树脂形成为盖状,在螺母17被旋合到保护器保护部19后, 被蒙盖在该保护器保护部19,防止保护器保护部19与嵌条9、10直接接触。(第三实施方式)接着,使用图18至图25,说明有关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装置。另外, 在这些图中,对与上述第一、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装置IC如图18所示,具有轨道2、一对嵌条9、10、支撑体 7C、合成树脂制的保护器8C、防止保护器8C与异物碰撞的保护器保护部15、剩余长度收容部3。上述支撑体7C如图20至图22所示,具有座椅安装部70、滑动部71、从滑动部71 的第一滑动部72在箭头Z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延伸设置部172’、从滑动部71的第二滑动部73在箭头Z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延伸设置部173。上述第一延伸设置部172’由从第一滑动部72的外侧滑动部7 在箭头Z方向延伸设置的外侧延伸设置部17 和从第一滑动部72的内侧滑动部72b在箭头Z方向延伸设置的内侧延伸设置部172b构成。上述第二延伸设置部173由从第二滑动部73的外侧滑动部73a在箭头Z方向延伸设置的外侧延伸设置部173a和从第二滑动部73的内侧滑动部7 在箭头Z方向延伸设置的内侧延伸设置部 173b构成。另外,在外侧延伸设置部17 的下端部以及外侧延伸设置部173a的下端部焊接着表面平的金属板18。另外,从金属板18的表面竖立设置着螺栓19’。在该金属板18 上,如图20所示,固定上述保护器8C的连结部89’。上述保护器8C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20、图23至图25所示,一体地具有在被焊接在上述支撑体7C上的上述金属板18上所安装的连结部89,、线束安装部80、导出部84。 另外,在被焊接在支撑体7C上的金属板18上所固定的保护器8C成为与支撑体7C的滑动部71以及座椅安装部70沿该支撑体7C的滑动方向(箭头Z方向)排列的配置。上述保护器保护部15由金属板构成,如图21等所示,由被焊接在金属板18上且向金属板18的箭头Z方向前方延伸的焊接部90、从焊接部90的离开金属板18的端部板状地竖立设置的竖立设置板部91形成为L字型。S卩,保护器保护部15由被安装在支撑体7C 上的与该支撑体7C分体的部件构成。这样的保护器保护部15如图20所示,被配置在将被固定在支撑体7C上的保护器8C的第二导出部86夹在与滑动部71之间的位置。另外,保护器保护部15如图19所示,被定位在轨道2的狭缝沈内。由于这种情况,保护器保护部 15与被安装在支撑体7C上的保护器8C联动,以将该保护器8C定位在与滑动部71之间的状态,在狭缝26内滑动。这样的保护器保护部15防止向轨道2的一端部加侧滑动的保护器8C与混进轨道2内的异物碰撞。这样,在本发明中,因为保护器保护部15由被安装在支撑体7C上的与该支撑体7C 分体的部件构成,所以,不必实施设计变更,能够使用已有的支撑体。另外,本发明的“保护器保护部”不像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器保护部15那样一定向轨道2外突出也可以,只要至少能够保护保护器8C的位于轨道2内的部分,S卩、第二导出部 86即可。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器保护部15不与嵌条9、10接触,所以,并未被“罩部件”覆盖。这样,本发明的“保护器保护部”不一定被“罩部件”覆盖也可以。(第四实施方式)接着,使用图沈,说明有关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装置。另外,在这些图中,对与上述第一 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布线装置ID如图沈所示,具有轨道2、一对嵌条9、10、支撑体 7C、合成树脂制的保护器8C、防止保护器8C与异物碰撞的保护器保护部15’、剩余长度收容部3。上述保护器保护部15’做成在上述保护器保护部15(参见图21。)追加了突出板部92的结构。该突出板部92从竖立设置板部91的上端部延伸设置,在狭缝沈通过,并向轨道2外突出。该突出板部92为防止嵌条9、10受伤,而被实施了去毛刺、倒角等处理。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仅仅表示了本发明的代表性的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方式。即,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符号说明1A、1B、1C、1D 线束布线装置;2 轨道;4 线束;7A、7B、7C 支撑体;8A、8B、8C 保护器;11 底板(车身);13,14 罩部件;15、15,、19、76 保护器保护部;26 狭缝;80 线束安装部;84 导出部;172a 外侧延伸设置部(延伸设置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束布线装置,所述线束布线装置是遍及车身、被滑动自由地安装在固定在上述车身上的轨道上的支撑体支撑的滑动体,将线束布线的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被固定在上述支撑体上,且被配置在沿该支撑体的滑动方向与该支撑体并列的位置, 并安装上述线束,将该线束向上述座椅弓I导的保护器、被配置在将上述保护器夹在与上述支撑体之间的位置,并与上述保护器联动地滑动的保护器保护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被形成为在该轨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了开口部的筒状,并且,具有在上述长度方向延伸,且在上述滑动体侧开口的狭缝,上述保护器具有安装从上述开口部被拉入到上述轨道内的上述线束的线束安装部、与该线束安装部相连且在上述狭缝通过,被导出到上述轨道外,通过使上述线束在内侧通过, 而将该线束向上述滑动体引导的导出部,上述保护器保护部从上述轨道内通过上述狭缝向上述轨道外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罩部件覆至ΓΤΠ ο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从上述支撑体延伸设置的上述支撑体的一部分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被安装在上述支撑体上的与上述支撑体分体的部件构成。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器保护部由对从上述支撑体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和上述保护器进行固定的螺栓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宽阔的设置空隙,并且能够防止保护器的破损的线束布线装置。本发明中,遍及汽车的底板和座椅布线线束(4)的线束布线装置(1A)具有被固定在底板上的轨道(2)、被滑动自由地安装在轨道(2)上且支撑座椅的支撑体(7A)、被固定在支撑体(7A)上且在轨道(2)内滑动,安装线束(4)且将该线束(4)向座椅引导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护器(8A)、防止保护器(8A)与异物碰撞的保护器保护部(76)、覆盖保护器保护部(76)的合成树脂制的罩部件(14)。另外,保护器保护部(76)由支撑体(7A)的一部分构成,被配置在将保护器(8A)夹在与支撑体(7A)之间的位置。
文档编号B60N2/44GK102481882SQ20098016131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2日
发明者仓知晋士, 关野司, 加藤伸次, 寺田友康, 若松洋行, 西井康裕, 须野原诚 申请人: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