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车灯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160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车灯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车灯,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的组合式车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刹车灯是装设在机动车上用以指示刹车的状态,当驾驶员操纵刹车灯的控制装置 时,刹车灯才会被点灯。对于在夜间行驶的摩托车,通常情况下会点亮前大灯,但由于控制 刹车灯的开关与控制前大灯的开关是分别设置的,因此,往往容易忘记打开刹车灯,造成在 夜间行车时容易追尾,引发车祸。另外,摩托车的转向灯的控制器也是另外设置的,这样,对 于摩托车上的车灯就具有多个控制器,这样不利于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车灯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摩托车的 前大灯、刹车灯以及转向灯控制的一体化,利于增加可控制性以及安全性,以及利于降低生 产成本。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组合式车灯控制装置,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内设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 包括单刀控制手柄,以及用于与该单刀控制手柄连接的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以及第三触点, 所述单刀控制手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在初始时为悬空设置,所述第一触点的一端 悬空,第一触点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前大灯,前大灯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第二触点 的一端悬空,第二触点另一端连接刹车灯,刹车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触点与前大灯之间 的导线上,第三触点的一端悬空,第三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转向灯,转向灯的另一端连接电源 负极。所述转向灯与电源负极之间连接有喇叭。所述金属外壳中设有密封体。所述金属外壳由壳体及内层构成,壳体由不锈钢制成,内层采用铜或铝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单刀控制手柄以及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 三触点,可以分别连通各个灯所在的电路,以达到一个开关控制多个灯的作用,不但方便操 作,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壳体,2为内层,3为密封体,4为控制电路,41为单刀控制手柄,42为 第一触点,43为第二触点,44为第三触点,5为前大灯,6为刹车灯,7为转向灯,8喇叭。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车灯控制装置,包括金属外壳,该金属外 壳由壳体1及内层2构成,壳体1由不锈钢制成,内层2采用铜或铝制成。所述金属外壳中 设有密封体3,通过密封体3可以对设置在金属外壳中的控制电路进行密封,防止水对控制 电路造成破坏。金属外壳内设有控制电路4,该控制电路包括单刀控制手柄41,以及用于与 该单刀控制手柄41连接的第一触点42、第二触点43以及第三触点44,掰动单刀控制手柄, 可以分别与第一触点42、第二触点43以及第三触点44接触,以连通各自所在的电路。单 刀控制手柄41初始位置在第二触点附近,当向左掰时,可以与第三触点44接触,连通转向 灯7和喇叭8所在电路;当向右掰时,与第二触点接触,可以接通前大灯5与刹车灯6所在 电路。当再次向右掰时,与第一触点接触,可以单独接通前大灯5所在电路。单刀控制手柄 41 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在初始时为悬空设置。第一触点42的一端悬空,第一触点另 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前大灯5,前大灯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第二触点43的一端悬空, 第二触点另一端连接刹车灯6,刹车灯6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触点与前大灯之间的导线上。 第三触点44的一端悬空,第三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转向灯7,转向灯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 转向灯7与电源负极之间连接有喇叭8。
权利要求一种组合式车灯控制装置,包括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内设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单刀控制手柄,以及用于与该单刀控制手柄连接的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以及第三触点,所述单刀控制手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在初始时为悬空设置,所述第一触点的一端悬空,第一触点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前大灯,前大灯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第二触点的一端悬空,第二触点另一端连接刹车灯,刹车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触点与前大灯之间的导线上,第三触点的一端悬空,第三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转向灯,转向灯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车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灯与电源负极 之间连接有喇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车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中设有密 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车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由壳体及 内层构成,壳体由不锈钢制成,内层采用铜或铝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车灯控制装置,金属外壳内设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单刀控制手柄,以及用于与该单刀控制手柄连接的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以及第三触点,所述单刀控制手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在初始时为悬空设置,所述第一触点的一端悬空,第一触点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前大灯,前大灯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第二触点的一端悬空,第二触点另一端连接刹车灯,刹车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触点与前大灯之间的导线上,第三触点的一端悬空,第三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转向灯,转向灯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摩托车的前大灯、刹车灯以及转向灯控制的一体化,利于增加可控制性以及安全性,以及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60Q1/00GK201633609SQ20102010866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5日
发明者刘小妹 申请人:刘小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