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600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网支柱,尤其是一种由 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的接触网支 柱,特别适用于铁路、公路、市政等各类桥梁、道路工程。
背景技术
以铁路交通为例,铁路路基、桥梁是多专业的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建筑结构、轨道 系统、电力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等,现代电气化铁路路基技术水平高、结构复杂,涉及诸多专 业领域,对大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要求日益严格、提高。接触网支柱是铁路电气化线路重要的附属设施之一,它对于提供动力、保证列车 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接触网支柱的制作材料及结构形式对路基桥梁的载荷、构造、耐久 性、安全保证效果及景观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接触网支柱及其基础承受着接触悬挂、支持 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一旦发生接触网支柱断裂事故,就会直接导致接触网倒塌,进而造 成供电中断、线路堵塞,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引发重大行车事故。因此在日常的 铁路接触网管理中,重点加强了对接触网支柱的监控、检测和维修,全力确保其状态良好正

巾ο目前铁路接触网支柱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支柱。钢筋混凝土支柱虽然价格低廉,但由于受钢筋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性所限,使得 钢筋混凝土支柱较为笨重,结构尺寸较大,增加了路基桥梁上的载荷或空间;由于目前的钢 筋混凝土支柱大多采用工厂化预制支柱组件,然后采用现场组装的方式,当高速列车通过 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天长日久,支柱组件会松动、破损甚至断裂,影响行车安全;钢筋混 凝土支柱由于其结构的局限性和普通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特征,使得该种支柱的养护维修工 作量较大,需频繁更换,后期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在目前的钢筋混凝土生产工艺水平下,使 得该种支柱的景观效果相对较差。钢支柱具有重量轻、容量大、耐碰撞、运输及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存在用钢量大、造 价高、一次性投资大,耐腐蚀性能差,需定期进行除锈、涂漆防腐,使其养护维修费用高,表 面涂层漆的剥落、影响美观,且有维修不便等缺点。从节约钢材及方便运营维护的角度出 发,要求尽量少采用。此外,上述两种材料都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且生产过程能源消耗高、C02排放 量大,不利于环保。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 产设计经验,研制出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克服了公知技术存在的不 足,结构简单,可现场搬运摆放安装,运输安装成本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所述接触网支柱内设有一根以上的预应力张拉钢筋,所述接触网支柱的上部设有固定接触网的固定部,且所述接触网支柱由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制成。如上所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中,所述接触网支柱内沿纵向均布有 四根预应力张拉钢筋。如上所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中,所述固定部为环形钢箍,且所述环 形钢箍具有凸伸的连接端。如上所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中,所述接触网支柱上部隔开间隔地 固定有两个以上所述环形钢箍。如上所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中,每个所述环形钢箍的连接端通过 绝缘子与所述接触网相连接。如上所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中,所述接触网支柱呈底部面积大于 顶部面积的圆台形柱状体。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网支柱由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保证了接触网支柱的高耐久 性,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抗渗性,抗渗性大于P16,能有效地阻止有害介质的侵入;本实 用新型经过600次快速抗冻融试验,接触网支柱的动弹性模量无损失、质量无损失,从而减 少了支柱的维修、更换工作量。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采用 80 士 5°C的蒸汽养护,这种养护条件一般的混凝土构件厂都可实现,降低了维护费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内部设置预应力(张拉)钢筋,既 增加了接触网支柱的韧性又保证了接触网支柱的刚度,克服了现有支柱的缺点,可靠性、耐 久性、经济性、景观性大幅提高;较传统接触网支柱,大量减少了钢材、水泥的用量,且节约 能源、节约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采用工厂预制,有利于保证质量 稳定,批量生产有助于提高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的接触网支柱还具有 质量轻的特点,可采用现场搬运摆放安装的施工方式,具有施工简单快捷、运输安装成本低 的优点。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 的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所述接触网支柱2内设有一根以上的预应力张拉钢筋21,其上部设有固定接触网的固定部,所述接触 网支柱2由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接触网支柱2内沿纵向均布有四 根预应力张拉钢筋21,可以有效提高接触网支柱2的结构强度。优选所述固定部为环形钢箍3,且所述环形钢箍3具有凸伸的连接端31。在图2 中示出了一个环形钢箍的具体结构示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钢箍3由两个近似的半 圆环构成,其弧度与安装处的接触网支柱2的外周相配合,两个半圆环的两端向外延伸,通 过紧固螺栓32紧固,而将环形钢箍3牢固的固定在接触网支柱2上。所述两个半圆环的其 中一侧向外延伸的的距离大于另一侧的距离,形成所述的连接端31。在所述接触网支柱2的上部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有两个以上所述环形钢箍3,每 个所述环形钢箍3的连接端31通过绝缘子4与所述接触网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图示有 两个环形钢箍,其具体数量不以此限定,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可设置三个、四个……,而每 个环形钢箍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其中,绝缘子4的一端通过连接螺栓33连接固定于环形 钢箍3的连接端31,绝缘子4的另一端与支持和定位装置5相连接,接触悬挂6则直接悬挂 于支持和定位装置5上,由此,将接触悬挂6 (接触网)固定在接触网支柱2上。其中,上述 绝缘子4、支持和定位装置5以及接触悬挂6的结构形式、相互位置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 再赘述。一个可选的方案是,所述接触网支柱2为底部面积大于顶部面积的圆台形柱状 体,从而使结构受力分布合理,能更好的减低风荷载、声荷载对接触网支柱的影响,且便于 制造和运输。上述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2采用圆台式结构,上下部均为圆形截面,便 于立埋安装,接触网支柱2上设置的环形钢箍3便于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连接,方 便实用。参见图3、图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接触悬挂6将承受的竖、横向荷载及风 荷载传给支持和定位装置5,支持和定位装置5将竖、横向荷载及风荷载传递给接触网支柱 2,接触网支柱2则通过接触网支柱基础1将竖、横向荷载及风荷载传递给路基主体7。由于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网支柱2的底部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埋于接触网支柱基础1,并经由接触 网支柱基础1与路基主体7形成一体,其形成的整体式圆台结构可大幅减低风荷载、声荷载 及高速振动带来的破坏。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内部 设置预应力(张拉)钢筋的结构形式,具有超高强度、耐久性和韧性,在同高度的情况下, 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等高截面仅为钢筋混凝土支柱截面的1/2至2/3,体积和质量 均至少比钢筋混凝土支柱少1/3,而且价格远低于钢支柱,安装、使用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 由于其质量轻,可采用现场搬运摆放安装的施工方式,简单快捷、运输安装成本低。另外,本 实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的外部形状不限于上述的整体式圆台结构,可以根 据不同工况的使用要求和景观要求设置成各种结构形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网支柱内设有一根以上的预应力张拉钢筋,所述接触网支柱的上部设有固定接触网的固定部,且所述接触网支柱由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网支柱内 沿纵向均布有四根预应力张拉钢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环形 钢箍,且所述环形钢箍具有凸伸的连接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网支柱上 部隔开间隔地固定有两个以上所述环形钢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环形钢箍 的连接端通过绝缘子与所述接触网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 网支柱呈底部面积大于顶部面积的圆台形柱状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所述接触网支柱内设有一根以上的预应力张拉钢筋,所述接触网支柱的上部设有固定接触网的固定部,且所述接触网支柱由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制成。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接触网支柱,内部设置预应力张拉钢筋,既增加了接触网支柱的韧性并保证了接触网支柱的刚度,又克服了现有支柱的缺点,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景观性大幅提高,相比于传统接触网支柱,大量减少钢材、水泥的用量,节约了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文档编号B60M1/20GK201771246SQ20102028226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5日
发明者周之琪 申请人:北京惠诚基业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