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6376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车辆的取力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专用车辆的应用和需求不断地提高,专用车辆的种类也不断更 新和换代,这就对专用车的改造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专用车多是使用取力器进行 取力输出,使车辆能够在特殊状态下进行作业,有效完成各类使用要求。取力器是设置在变 速箱与液压系统齿轮泵之间的传递动力的装置,包括输入齿轮、输出齿轮、支撑轴承、啮合 结构和花键套等零件,输入齿轮通过花键与变速箱的花键轴连接,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相 互啮合,输出齿轮的输出端设置啮合结构,啮合结构控制花键套与输出齿轮接合或断开。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取力器采用机械式控制或气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机械式控 制为传统的机械软轴来完成取力器控制,这就要求在驾驶室安装操纵手柄,使用时间长久 后会出现软轴卡死等现象;气动控制往往能够避免此类软轴卡死现象,但是气动控制受车 辆的限制比较大,适用于配有气泵的车辆,在没有气泵的车辆上则无法使用气动控制类取 力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该气囊适用于没有气 泵的车辆,能确保取力器稳定工作,平稳运行。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 的圆筒形壳体,所述壳体内动密封配合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在控制杆上,所述控制杆 从所述壳体的封闭端伸出且与所述壳体之间动密封配合,所述活塞的内端与所述壳体的封 闭端之间构成真空室,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真空室相连通的真空接口,所述活塞的内 端与所述壳体的封闭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壳体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所述活塞的外端相接 触的第一卡环。所述真空接口上设置有螺塞。所述壳体的开口端设置有保护盖。 所述壳体与所述控制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壳体与所述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活塞的内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弹簧 套装在所述控制杆之外,所述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 槽内。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轴肩,所述活塞的内端靠接在所述轴肩上,其外端由第二卡 环固定。所述活塞与所述控制杆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杆与取力器连接,将原有的机
3械控制和气动控制结合在一起,无须车辆配有气泵,即可有效实现取力器的控制,增加了取 力器的底盘应用范围;结构、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 圆筒形铝合金壳体9,壳体9的开口端设置有保护盖1,可以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壳体9。壳 体9内动密封配合有活塞2,壳体9与活塞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2。活塞2固定连接 在不锈钢控制杆8上,控制杆8从壳体9的封闭端伸出且与壳体9之间动密封配合,壳体9 与控制杆8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7。活塞2的内端与壳体9的封闭端之间构成真空室11, 壳体9上设置有与真空室11相连通的真空接口 6,真空接口 6上设置有螺塞5,螺塞5的作 用是保护真空接口 6,在真空接口 6被连接之前避免异物从真空接口 6进入真空室11。活 塞2的内端与壳体9的封闭端之间设置有不锈钢弹簧4,壳体9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活塞2的 外端相接触的第一卡环3,第一卡环3的作用是用来限制活塞2的行程。活塞2与控制杆8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其 中一种连接方式是在控制杆8上设置有轴肩13,活塞2的内端靠接在轴肩13上,其外端由 第二卡环16固定。活塞2与控制杆8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4。弹簧4的一种较好的安装方式是在壳体9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一凹槽10,活塞2的 内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5,弹簧4套装在控制杆8之外,弹簧4的一端位于第一凹槽10内,其 另一端位于第二凹槽15内。上述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12及第三密封圈14均起密封作用,以保持真空室 11的真空度。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不断 地需要从外界吸入空气,在节气门与气门顶杆之间形成真空能,将这种真空能量通过储能 室进行存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控制杆8与取力器相连接,通过真空接口 6与储能室 相连通。当需要取力器工作时,将储能室与本实用新型上的真空室11的接通,这时因储能 室的真空压力,使真空室11形成吸力,迫使活塞2克服弹簧4的弹力形成移动,从而推动控 制杆8移动,活塞2移动至与壳体9接触时,活塞2移动停止,这时控制杆8通过与取力器 的内部连接,并在活塞2的推动下完成一定行程距离,实现取力器的机械式控制机械软轴 的行程。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杆与取力器连接,将原有的机 械控制和气动控制结合在一起,无须车辆配有气泵,即可有效实现取力器的控制,增加了取 力器的底盘应用范围;2、结构、操作简单,维护方便;3、采用铝合金壳体,减轻重量,并采用 不锈钢弹簧和控制杆,保证可靠性。
权利要求一种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其特征是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筒形壳体(9),所述壳体(9)内动密封配合有活塞(2),所述活塞(2)固定连接在控制杆(8)上,所述控制杆(8)从所述壳体(9)的封闭端伸出且与所述壳体(9)之间动密封配合,所述活塞(2)的内端与所述壳体(9)的封闭端之间构成真空室(11),所述壳体(9)上设置有与所述真空室(11)相连通的真空接口(6),所述活塞(2)的内端与所述壳体(9)的封闭端之间设置有弹簧(4),所述壳体(9)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所述活塞(2)的外端相接触的第一卡环(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其特征是所述真空接口(6)上设置有 螺塞(5)。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其特征是所述壳体(9)的开口端设置 有保护盖(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其特征是所述壳体(9)与所述控制杆 (8)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7)。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其特征是所述壳体(9)与所述活塞 (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2)。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其特征是所述壳体(9)的封闭端设置 有第一凹槽(10),所述活塞(2)的内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5),所述弹簧(4)套装在所述控 制杆(8)之外,所述弹簧(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0)内,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 槽(15)内。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杆(8)上设置有轴 肩(13),所述活塞(2)的内端靠接在所述轴肩(13)上,其外端由第二卡环(16)固定。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其特征是所述活塞(2)与所述控制杆 (8)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力器真空控制气囊,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筒形壳体,所述壳体内动密封配合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在控制杆上,所述控制杆从所述壳体的封闭端伸出且与所述壳体之间动密封配合,所述活塞的内端与所述壳体的封闭端之间构成真空室,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真空室相连通的真空接口,所述活塞的内端与所述壳体的封闭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壳体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所述活塞的外端相接触的第一卡环。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杆与取力器连接,将原有的机械控制和气动控制结合在一起,无须车辆配有气泵,即可有效实现取力器的控制,增加了取力器的底盘应用范围;结构、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文档编号B60K25/06GK201761366SQ201020299669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6日
发明者陈浩军 申请人:无锡英特帕普威孚液压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