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电动两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6519阅读:65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油、电动两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两种能源 的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三轮车或是用燃油作能源,或是用充电电池带动电动机作为能源。但它 们存在的问题是,万一车在路上没油或是没电,或是因油路、电路出现故障,机动三轮车就 变成了人力三轮车。尤其在路途较远的情况下,这种现象经常发生,极大地影响了运输效 率。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增加上述两种能源的功率,但在现实中,不论是使用更大功率的 燃油发动机还是使用更大功率电动机的充电电池,都会使车子自身重量大大增加,减少了 车的载重量,而且增加了较高成本。因此,无限量地增大能量的设计都是不易实现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加三轮车的行驶里程,并且不致因能源故障影响车子的正常行 驶,发明一种既可以使用燃油、又可以使用电动机的两用三轮车。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是在三轮车的车架体安装有一个燃油发动机和一个以充 电电池为电源的电动机。电动机位于车架体的后部并直接和车轴相连,带动车轴的转动;充 电电池安放在车架体的中部外侧,充电电池连线到车把上的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器与电动 机形成电动机的运行回路。燃油发动机位于车架体的前部,动力输出链条通过变速器后再 以传动链条联接到车轴上,带动车轴的转动,使车辆行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组装。本实用新型可以随需要转换以电动或燃油 作为能源驾驶。在行驶过程中免除了无油或无电的后顾之忧。与现有的电动三轮车和现有 的燃油三轮车相比,其行驶里程大大增加,车体自身重量变化不是很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油、电动两用三轮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车架体1,发动机2,电动机3,充电电池4,车轴5,车把6,动力输出链条 7,变速器8,传动链条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是在三轮车的车架体1安装有一个燃油发动机2和一个 以充电电池4为电源的电动机3。电动机3位于车架体1的后部并直接和车轴5相连,带 动车轴5的转动;充电电池4安放在车架体1的中部外侧,充电电池4连线到车把6上的控 制开关,通过控制器(图中未表示)与电动机3形成电动机3的运行回路。因控制开关和 控制器是目前通用的电动车上的设备,其控制回路也是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未作任何变 动,此处不再赘述。燃油发动机2位于车架体1的前部,动力输出链条7通过变速器8,减速
3之后再以传动链条9联接到车轴5上,带动车轴5的转动。燃油发动机2的启动和操控与 现有的燃油三轮车也完全相同,都是利用车把6的离合、扭转来控制车辆的起动、运行及速 度,此处也不再赘述。所用的燃油一般使用汽油,在特殊的车辆上,也可以使用柴油发动机。当驾驶者用燃油发动机驾驶车辆时,启动燃油发动机2,车把6控制离合器啮合, 燃油发动机2带动车辆行驶;此时使电源控制开关位于断开状态,电动机3不工作。当需要 用电动驾驶车辆时,车把6控制离合器分离,燃油发动机2不工作;这时使车把6上的电源 控制开关闭合,接通电动机运行回路,电动机3启动,带动车轴5转动使车辆行驶。作为最佳方式,此车还具备自动切换器,通过自动切换器可自动切换燃油发动机2 及电动机3的运行。打开自动切换器,当车速低于30Km/h时燃油发动机2处于关闭状态, 电动机3进行工作,当车速超过30Km/h时,控制器自动切断电动机3电源,接通燃油发动机 2的动力装置,切换到燃油发动机2的启动,输出动力带动车辆行驶。
权利要求一种燃油、电动两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在三轮车的车架体(1)安装有一个燃油发动机(2)和一个以充电电池(4)为电源的电动机(3);电动机(3)位于车架体(1)的后部并直接和车轴(5)相连,带动车轴(5)的转动;充电电池(4)安放在车架体(1)的中部外侧,充电电池(4)连线到车把(6)上的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器与电动机(3)形成电动机(3)的运行回路;燃油发动机(2)位于车架体(1)的前部,动力输出链条(7)通过变速器(8)后再以传动链条(9)联接到车轴(5)上,带动车轴(5)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它还具备自动切换器,通过自动切换器 自动切换燃油发动机(2)及电动机(3)的运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两种能源的三轮车。其主要结构是在三轮车的车架体安装有一个燃油发动机和一个以充电电池为电源的电动机。电动机位于车架体的后部并直接和车轴相连;充电电池通过控制器与电动机形成电动机的运行回路。燃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链条通过变速器后再以传动链条联接到车轴上,使车辆行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组装,可以随需要转换以电动或燃油作为能源驾驶,免除了行驶中无油或无电的后顾之忧。比现有的电动三轮车、燃油三轮车行驶里程大大增加。
文档编号B60K1/00GK201761347SQ201020501259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4日
发明者徐东彪 申请人:徐东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