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984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并涉及在车载电子设备时适用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车载用电子设备做成通过在固定于车辆上的设备安装框体上安装电子设备而安装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是因为在安装时可便于将电子设备进行车载,另外,在维护时等,与将电子设备直接固定在车辆上的结构相比,容易卸下。图10表示作为现有一例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在该图中,表示的是作为电子设备安装车载ECU (发动机控制单元)132的结构。ECU132利用设备安装框体130安装在车辆上。设备安装框体130在框体上面部135上形成有固定部137的同时,在框体下面部 136上形成固定部138。固定部137、138被螺栓固定等固定在车体上,从而设备安装框体 130固定在车辆上。另外,设备安装框体130形成有嵌入E⑶132的开口部134。E⑶132相对开口部 134从图中箭头Xl方向插入。另外,在框体上面部135及框体下面部136上形成按压部件 (保持用爪部)139。该保持用爪部139具有悬臂梁结构,其先端部形成为向开口部134的内部突出。再有,在开口部134的箭头Xl方向的端缘部形成有制动片140。通过形成该制动片140从而开口部134的Xl方向端部的面积比E⑶132的侧面部145的面积要小。另一方面,在E⑶132在该E⑶上面141及E⑶下面142上分别形成第1突起部143 和第2突出部144。该第1及第2突起部143、144形成于E⑶上面141及E⑶下面142的大致中央位置。接着,对将E⑶132安装在设备安装框体130上的处理进行说明。要将E⑶132安装在设备按照框体130上,将ECU132在箭头Xl方向插入到设备安装框体130的开口部134 中。由此,第1突起部143越过突出于开口部134地形成的保持用爪部139到达第1突起部143和第2突起部144之间,与此同时,如图11所示,E⑶132的侧面145与制动片140抵接。如此地,侧面部145抵接在制动片140上,从而可防止E⑶132在箭头Xl方向从设备安装框体130脱落。另外,按压部件139与E⑶132的E⑶上面141抵接,进而保持用爪部139进行弹性变形,用利用由此差生的弹性力按压E⑶132。由此,做成E⑶132被保持在设备安装框体130内的结构。专利文献1 特开2000-247188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中,由于做成制动片140通过与E⑶132的侧面部145抵接,进而防止ECU132从设备安装框体130脱离的结构,所以导致从保持用爪部 139的形成位置至制动片140的形成位置的长度必然变长。与此相伴,导致设备安装框体130的侧面146在箭头X1、X2方向上的长度(图10 中用箭头L3表示的长度)变长,并存在导致设备安装框体130大型化的问题。如此地,如果设备安装框体130大型化,则在车载方面不期望,而且还存在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的问题。另夕卜,由于做成按压部件139与制动片140已分离的结构,所以在对E⑶132附加外力,由此E⑶132以按压部件139按压E⑶上面141的位置为中心发生了位移的时候,在制动片140的位置,由于E⑶132的侧面部145发生较大地变位,因而还存在制动片140有可能从侧面部14脱离的问题。再有,在将ECU132从设备安装框体130取出的场合,有必要解除保持用爪部139 和第1及第2突起部143、144的配合,一直以来在配合状态中,保持用爪部139处于从设备安装框体130的框体上面部135及框体下面部136较大地进入到内部的状态。由此,如图12所示做成如下结构S卩、形成E⑶132的E⑶上面141及E⑶下面142与设备安装框体 130的内壁146之间的间隙,由该间隙插入一字槽螺钉旋具147,保持用爪部139立起,由此解除保持用爪部139与第1及第2突起部143、144的配合。但是,在这种现有的配合解除结构中,操作性不佳且有必要在设备安装框体130 的内壁146和ECU132之间形成用于插入一字槽螺钉旋具147的间隙,所以存在导致设备安装框体130大型化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实现框体(设备安装框体)的小型化且可将电子设备可靠地保持在框体内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在形成于框体的开口部中安装电子设备的同时,由形成于该框体的爪部保持安装在上述开口部内的上述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体上与上述爪部并列地设置了防止上述电子设备从上述框体脱离的止部。根据方案一,通过将防止电子设备从框体脱离的止部与爪部并列地设置在框体上,进而由于爪部和止部的位置接近,因而可缩短框体对电子设备的安装方向上的长度,可实现框体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在方案一中,期望做成在上述电子设备的与上述爪部相对的面上形成突起部,上述止部与该突起部配合的结构。于是,由于止部与突起部配合防止电子设备脱离,因而能更可靠地防止电子设备从框体脱离。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二,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在形成于框体的开口部内安装并保持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体内并列多个地设有在臂部形成了与上述电子设备配合的爪部的保持部件,且将该多个保持部件内的至少一个保持部件的臂部做成两端支撑梁结构,其它保持部件的臂部做成悬臂梁结构。根据方案二,由于具有做成两端支撑梁结构的臂部的保持部件与具有做成悬臂梁结构的臂部的保持部件相比刚性高,所以可防止臂部的塑性变形,由此更可靠地保持电子设备成为可能。另外,由于不必将所有保持部件的臂部做成两端支撑梁结构,还与悬臂梁结构的保持部件并用,因而可维持将电子设备安装在框体的开口部中时的安装性。在本发明的方案二中,期望做成在上述电子设备的与上述爪部相对的面上形成突起部,上述止部与该突起部配合的结构。于是,由于保持部件与突起部配合防止电子设备脱离,因而能更可靠地防止电子设备从框体脱离。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三,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在将电子设备安装在形成于框体的开口部内时,通过使形成于上述框体的保持部件配合在上述电子设备上,从而将上述电子设备保持在上述框体内,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保持部件做成如下结构、即具有与上述电子设备配合的爪部;向上述电子设备对该爪部弹性加力的悬臂梁状的臂部;以及通过从上述框体的外侧进行操作从而可解除上述爪部和上述电子设备的配合的解除操作部。根据方案三,由于在保持部件上设有通过从框体的外侧进行操作从而可解除爪部和电子设备的配合的解除操作部,因而不必使用夹具便可解除形成于保持部件上的爪部和框体的配合,实现在电子设备取出时的操作性的提高,且由于无需在框体内设置插入夹具的区域,可实现框体的小型化。在方案三中,期望上述解除操作部形成在比上述臂部的上述爪部的形成位置靠前的前端侧,并做成在上述爪部与上述电子设备配合的状态下上述解除操作部与上述框体的外面为同一面或者比其突起的结构。于是,解除操作部变得容易把持,可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取出时的操作性。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一,可缩短框体在电子设备安装方向上的长度,并可实现框体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二,通过将保持部件的一部分做成具有两端支撑梁结构的臂部的结构,从而可提高臂部的刚性,由此,防止臂部的塑性变形,在框体内更可靠地保持电子设备成为可能。再有,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三,由于不必使用夹具便可解除形成于保持部件的爪部和框体的配合,从而实现电子设备取出时的操作性的提高的同时由于无需在框体内设置插入夹具的区域,因而可实现框体的小型化。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A-A线剖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第1实施例的按压部件及止部件附近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例的按压部件及止部件的动作的图。图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放大表示第2实施例的按压部件及止部件附近的7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例的止部件的动作的图。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5
图9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例的按压部件及止部件的动作的图。图10是表示作为现有的一例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沿着图10的B-B线剖视图。图12是用于说明现有的E⑶卸下作业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其次,与附图一同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在本实施例及以下进行说明的各实施例中,以作为电子设备被车载的ECU (发动机控制单元)2安装在车辆上的结构为例子进行说明。E⑶2利用设备安装框体IA安装在车辆上。该E⑶2在该E⑶上面11及E⑶下面 12分别形成第1突起部13和第2突起部14。该第1及第2突起部13、14形成在相对于 E⑶上面11及E⑶下面12的箭头XI、X2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上。设备安装框体IA用树脂形成,在该框体上面部5上形成固定部7,且在框体下面部形成固定部8。通过将固定部7、8例如螺栓固定等固定在车体上,从而将设备安装框体IA 固定在车辆(未图示)上。另外,在设备安装框体IA上形成有安装ECU2的开口部4。ECU2在图中箭头Xl方向插入到该开口部4中。另外,在设备安装框体IA的框体上面部5及框体下面部6上形成有作为保持部件的按压部件9及止部件10。按压部件9由按压用臂部15和按压爪21构成。按压用臂部15具有悬臂梁结构, 形成于其先端部的按压爪21突出于开口部4的内部地构成。如上所述,设备安装框体IA 用树脂形成,按压用臂部做成悬臂梁结构,所以按压部件9构成为在图中箭头Z1、Z2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结构。按压部件9在将ECU2安装在设备安装框体IA上时,按压爪21利用伴随按压爪21 的弹性变形的弹性力按压E⑶2的E⑶上面11。由此,E⑶2保持在设备安装框体IA上。另一方面,止部件10起到防止ECU2从设备安装框体IA脱离的功能。该止部件10 由制动用臂部16和制动爪22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制动用臂部16具有悬臂梁结构,形成于其先端部的制动爪22突出于开口部4内部地构成。另外,止部件10以与按压部件9并列的状态(在Y1、Y2方向并列的状态)形成于框体上面部5及框体下面部6上。此时,止部件10的制动爪22配设在相对按压部件9的按压爪21在图中箭头Xl方向偏移的位置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按压部件9(按压爪 21)伴随着ECU2向设备安装框体IA的安装而在第1突起部13和第2突起部14之间进行位置移动时,止部件10(制动爪22)与第1突起部13的图中箭头Xl方向侧配合地构成。接下来,对将E⑶2安装在设备安装框体IA上的处理进行说明。在将ECU2安装在设备安装框体IA上时,将ECU2在箭头Xl方向插入到设备安装框体IA的开口部4内。由此,E⑶2插入到设备安装框体IA内,与此相伴,首先形成于E⑶2 的第1突出部13与相对止部件10位于Χ2方向的按压部件9的按压爪21抵接。再有,在使E⑶2在箭头Xl方向前进时,则如上所述,按压部件9由于在箭头Ζ1、Ζ2 方向上可弹性变形,所以在箭头Zl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由此,第1突起部13通过按压爪21的下部。并且,在使ECU2在箭头Xl方向进一步前进时,则第1突起部13接着抵接在止部件10的制动爪22上。在该状态中,第1突起部13被夹持在按压爪21和制动爪22之间。由此,E⑶2在箭头Xl方向的前进通过第1突起部13抵接在止部件10 (制动爪22) 上从而停止。另外,通过第1突起部13与止部件10抵接,从而还防止ECU2从设备安装框体IA脱落。另外,在第1突起部13抵接在止部件10上的状态中,按压部件9位于第1突起部 13和第2突起部14之间,利用弹性力在箭头Z2方向按压E⑶上面11。由此,构成E⑶2在开口部4中保持在设备安装框体IA内的结构。如此地,在涉及本参考例的安装结构中,按压部件9按压E⑶2的E⑶上面11,从而在设备安装框体IA内保持ECU2的同时,第1突起部13与止部件10抵接,从而防止E⑶2 从设备安装框体IA脱落。再有,如上所述,按压部件9和止部件10配设在并列的位置上。由此,可使按压部件9和止部件10的位置接近,与现有结构(参照图10)相比,可缩短设备安装框体IA相对箭头X1、X2方向的长度(图1中用箭头Ll表示)。S卩、一直以来,由于是使制动片140抵接在E⑶2的侧面部15上的结构,所以有必要使框体上面部5在箭头Xl方向上加长(仅变长在图2中用箭头L2表示的距离),但根据本实施例,在该设备安装框体IA中,可消除相当于该长度L2的部分。由此,根据涉及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可实现设备安装框体IA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预先形成于ECU2的第1突起部13可进行ECU2在设备安装框体IA内的保持和防脱,因而能够可靠进行该保持及防脱。再有,止部件10通过与第1突起部13配合,从而还起到在Z2方向按压E⑶2的功能。由此,止部件10防止E⑶2脱落的同时还起到将E⑶2保持在设备安装框体IA内的功能。由此,与现有的安装结构相比,进一步可靠地将ECU2保持在设备安装框体IA内成为可能。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做成将按压部件9和止部件10在图中Yl、Y2方向稍偏离地配设的结构。但是,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按压部件9和止部件10接近地形成。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构成按压部件9的按压用臂部15及构成止部件10的制动用臂部16任意个做成悬臂梁结构。在此,如果着眼于起到防止ECU2脱落功能的止部件10, 则ECU2要从设备安装框体IA脱落的方向是图中箭头Xl方向。由此,在ECU2要从设备安装框体IA脱离的场合,发生将止部件10向上方推压的力。关于此,利用图4进行说明。图4表示在将E⑶2安装在设备安装框体IA上时作用于按压部件9及止部件10 上的力。按压部件9如上所述用力向图中箭头Z2方向按压E⑶2。由此,主要限制E⑶2 在图中箭头Zl、Z2方向的移动,由此,ECU2被保持在设备安装框体IA中。另外,止部件10在制动爪22与第1突起部13配合的同时,用力Fa在图中箭头Z2 方向按压该第1突起部13。另外,该第1突起部13夹持在按压爪21和制动爪22之间。由此,即便对ECU2作用从设备安装框体IA脱离方向(图中箭头Xl方向)的外力,第1突起部13(E⑶2)在箭头Xl方向的移动由制动爪22限制,也可防止E⑶2从设备安装框体IA脱
1 O但是,近年来伴随着车载用ECU2的大型化,存在ECU2的重量也增大的倾向。另外,
7车辆伴随着行走中的操纵频繁地改变行走姿势,由此,也对E⑶2频繁地附加外力。由此,在用第1实施例表示的止部件10的制动用臂部16是悬臂梁结构的场合,由于制动用臂部16 的刚性比后述两端支撑梁结构低,所以有可能产生制动爪22发生开口的问题。这里,“开口”是指由于制动爪22频繁受到箭头Xl方向的力,从而导致发生塑性变形为制动用臂部16(及制动爪22)打开了的状态。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是发生了开口的止部件10。如果发生这种开口,则由制动爪22得到的第1突起部13的配合变得不充分,且按压爪21和制动爪22的距离(图4中用箭头L4所示)变长,从而由按压爪21和制动爪22 对第1突起部13的夹持力降低。这样,如果按压部件9的按压用臂部15和止部件10的制动用臂部16任一个做成悬臂梁结构,则有可能无法可靠进行ECU2的保持。在第2实施例中,鉴于上述问题,通过做成止部件不发生“开口”的结构,从而实现可更可靠地进行ECU2的保持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以下,参照图5至图7,对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再有,在图5至图7中,有关与在图1至图 4中说明的第1实施例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涉及第2实施例的安装结构所用的设备安装框体IA做成与用上述第1实施例所示的设备安装框体IA大致相等的结构。即、在设备安装框体IB上形成安装ECU2的开口部 4,ECU2在图中箭头Xl方向上插入到开口部4中。另外,在设备安装框体IB的框体上面部 5上一体形成作为保持部件的按压部件9及止部件20 (如用第1实施例所示,还可以在框体下面部6上设置按压部件9及止部件20)。按压部件9为与用第1实施例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按压用臂部15做成悬臂梁结构。与此相对,制动用臂部20如图6放大所示,制动用臂部16做成两端支撑梁结构,在其开口部5侧做成形成了制动爪22的结构。该制动用臂部20与用第1实施例所示的止部件10相同,起到防止ECU2从设备安装框体IB脱离的功能。该制动用臂部20以与按压部件并列的状态形成于框体上面部5上。此时,止部件20的制动爪22构成为位于相对按压部件9的按压爪21在图中箭头 Xl方向偏离的位置上。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按压部件9 (按压爪21)伴随着E⑶2向设备安装框体IB的安装而位于第1突起部13和第2突起部14之间时,止部件20 (制动爪22) 与第1突起部23的图中箭头Xl方向侧配合地构成。如上所述,构成制动用臂部20的制动用臂部17做成其两端部支撑在框体上面部 5上的两端支撑梁结构,因而相对具有悬臂梁结构的按压用臂部15具有较高的刚性。艮口、 形成于制动用臂部20的制动爪22构成与形成于按压部件9的按压爪21相比在上下方向 (图中Z1、Z2方向)很难变位的结构。接着,对于将E⑶2安装在设备安装框体IB上的处理进行说明。要将ECU2安装在设备安装框体IB上,将ECU2在箭头Xl方向插入到设备安装框体IB中。由此,E⑶2插入到设备安装框体IB内,首先形成于E⑶2的第1突起部13与相对于止部件20位于X2方向的按压部件9的按压爪21抵接。若使E⑶2进一步在箭头Xl方向前进,则按压部件9由于可在箭头Zl、Z2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所以在箭头Zl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由此,第1突起部13通过按压爪21的下部。此时,由于按压用臂部15是悬臂梁结构,所以易于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安装性良好
8地将E⑶2安装在开口部4内。 并且,若再进一步使ECU2在箭头Xl方向前进,则第1突起部14接着抵接在制动用臂部20的制动爪22上。另外,在该状态中,第1突起部13被夹持在按压爪21和制动爪22 之间。由此,ECU2在箭头Xl方向的前进通过第1突起部13抵接在止部件20(制动爪22) 上而停止。另外,通过第1突起部13与止部件20抵接,进而可防止E⑶2从设备安装框体 IB脱落。再有,在第1突起部13抵接在止部件20上的状态中,按压部件9位于第1突起部 13和第2突起部14之间,利用弹性力向箭头Z2方向按压E⑶上面11。由此,做成E⑶2在开口部4内被保持在设备安装框体IB中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利用预先形成于ECU2的第1突起部13进行ECU2向设备安装框体1内的保持及防脱,因而能可靠进行该保持及防脱。再有,止部件20通过与第1突起部13配合,从而还起到向Z2方向按压E⑶2的功能。由此,止部件20起到ECU2的防脱的同时将ECU2保持在设备安装框体IB内的功能,由此可更可靠地将E⑶2保持在设备安装框体IB内。其次,对在本实施例中,对ECU2附加从设备安装框体IB脱离方向(图中箭头Xl 方向)的外力时的制动用臂部20的动作进行说明。如果ECU2要在箭头Xl方向移动,则如图7所示,第1突起部13在Xl方向推压制动用臂部20的制动爪22,由此,在制动用臂部20上发生用图中箭头M所示方向上的弯矩。 另外,由于发生该弯矩M,因而在制动爪22上发生作用于箭头X2方向的力Fc的同时,在按压爪21上沿着按压用臂部15发生力!V另外,沿着按压用臂15发生的力发生沿着箭头Z2方向的垂直分力!V该垂直分力 ^是由弯矩M发生而得到的新的按压部件9的力,该力作为将ECU2保持在设备安装框体IB上的力发挥作用。由此,通过将制动用臂部17做成两端支撑梁,从而不仅通常按压部件9作用的保持力参照图4),作为保持力还增加弯矩M的垂直分力!^,因而即便ECU2 为重物,也能可靠地保持它。再有,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例中,以作为保持部件的按压部件9及止部件10或 20各仅配设一个的结构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配设多个作为保持部件的按压部件9及止部件10或20。这种情况,将多个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保持部件的臂部做成两端支撑梁结构,将其它保持部件的臂部做成悬臂梁结构,从而可实现上述本发明的效果。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特征在于做成提高了操作部件50的操作性的结构。再有,涉及本实施例的操作部件50可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按压部件9及止部件10、20的双方,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何种,不必特定按压部件9或止部件10、20,作为操作部件50进行说明。以下,参照图8及图9对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再有,在图8及图9中,关于与用图1至图7说明的第1及第2实施例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特征在于将形成于设备安装框体IC上并保持安装在开口部4内的ECU2的操作部件50用臂部51和爪部52构成的同时,还设有解除操作部53。臂51具有悬臂梁结构,并做成比设备安装框体IC的框体上面部5向斜下方延长的结构。另外,在臂51的前端部形成与ECU2配合的爪部52。仅具有该臂部51及爪部52 的操作部件与第1及第2实施例中的按压部件9相同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做成在比构成悬臂梁结构的臂51的前端部、即爪部52的形成位置靠前的前端部形成了解除操作部53的结构。该解除操作部53做成在图中箭头Xl方向仅延长少许量(便于把持的长度)的凸缘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解除操作部53做成与框体上面部5及框体下面部7大致为同一面的结构,但如图9中点划线所示,也可以做成从框体上面部5及框体下面部6向外侧突出的结构。在此,在做成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中,对从设备安装框体IC取出ECU2 的处理进行说明。图9表示操作部件50与ECU2配合由此变将ECU2保持在设备安装框体 IC内的状态。ECU2存在因维护等从车辆中取出的场合,此时,进行从设备安装框体IC取出 ECU2的处理。就仅具有上述第1及第2实施例中的按压用臂部15及按压爪21的按压部件9而言,要解除按压部件9和ECU2的配合,有必要与使用图12说明的方法相同地利用一字槽螺钉旋具进行。与此相对,如本实施例,通过在操作部件50上设置了解除操作部53,进而不必使用夹具(一字槽螺钉旋具)便可建处形成于操作部件50的爪部52和第1及第2突起部13、 14的配合。由此,可提高从设备安装框体IC取出ECU2的取出操作的操作性,另外,由于无需在设备安装框体IC内设置插入夹具(一字槽螺钉旋具)的区域,所以可实现设备安装框体IC的小型化。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做成在爪部52与ECU2配合的状态下解除操作部53与框体上面部5及框体下面部7的外面为同一面或者比其突出的结构。由此,便于把持解除操作部53,可更好地提高E⑶2取出时的操作性。再有,在此引用了 2005年12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375073的说明书、 权利要求的范围、附图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说明书的公开内容引入。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在形成于框体的开口部内安装并保持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体内并列多个地设有在臂部形成了与上述电子设备配合的爪部的保持部件, 将该多个保持部件内的至少一个保持部件的臂部做成两端支撑梁结构,其它保持部件的臂部做成悬臂梁结构,做成在上述电子设备的与上述爪部相对的面上形成突起部,且上述保持部件与该突起部配合的结构。
全文摘要
在形成于设备安装框体(1)的开口部(4)中安装了ECU(2)(电子设备)的同时由形成于设备安装框体(1)的保持用爪部(9)保持安装在开口部(4)中的ECU(2)的电子设备的安装结构中,在设备安装框体(1)上与保持用爪部(9)并列地设有防止ECU(2)从设备安装框体(1)脱离的止部(10)。
文档编号B60R11/02GK102442257SQ20111031522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7日
发明者上野浩史, 富田千寻, 岛尻尚广, 松井厚昌, 清原邦夫, 田中宏政, 芳野和夫, 西田龙马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