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93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组件通过电动收藏单元及基座可旋转(倾转、转动)地安装在车身上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即,本发明涉及例如电动收藏型的门镜等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一直以来就存在(例如专利文献I)。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专利文献I)具备减速器,该减速器能够旋转地轴支撑在第一框架及套筒上,而且具有与马达的马达轴连结的输入齿轮、以及与该输入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专利文献2)能够旋转地轴支撑在罩及座上,而且具备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具有与电动马达的旋转轴连结的蜗轮、以及与该蜗轮啮合的齿轮机构。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专利文献3)具备驱动齿轮机构,该驱动齿轮机构具有能够旋转地轴支撑在第一轴承部及第二轴承部,而且与电动马达的旋转轴连结的第一蜗轮、以及与该第一蜗轮啮合的第一斜齿轮。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专利文献4)具备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具有能够旋转地轴支撑在前端侧轴承部及基端侧轴承部,而且与电动马达的驱动轴连结的第一蜗轮轴、以及与该第一蜗轮轴啮合的第一蜗轮。在该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重要的是,专利文献I的轴支撑在第一框架及套筒上的输入齿轮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专利文献2的轴支撑在罩及座上的蜗轮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专利文献3的轴支撑在第一轴承部及第二轴承部上的第一蜗轮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专利文献4的轴支撑在前端侧轴承部及基端侧轴承部上的第一蜗轮轴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例如,专利文献I的输入齿轮的旋转中心没有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而是在输入齿轮的旋转中心与正常的旋转中心之间存在偏差时,在专利文献I的输入齿轮的旋转中心与中间齿轮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上也会产生偏差。因此,在输入齿轮与中间齿轮之间无法顺畅地进行旋转力的传递,对各构成部件产生负载、工作噪音。这种情况可以说在其他的专利文献2、3、4中也存在。由此,在该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重要的是,专利文献I的输入齿轮的旋转中心、专利文献2的蜗轮的旋转中心、专利文献3的第一蜗轮的旋转中心、专利文献4的第一蜗轮轴的旋转中心要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2591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31992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264597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5-1938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第一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是非常重的。本发明(方案一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旋转力传递机构至少具有能够旋转地支撑在壳体及轴承部件上,而且与马达的输出轴连结的第一级齿轮;以及与第一级齿轮啮合的第二级齿轮,在壳体和轴承部件上分别设有相互嵌合的嵌合部,在壳体的嵌合部或轴承部件的嵌合部中的至少任一方设有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该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在壳体的嵌合部与轴承部件的嵌合部相互压入嵌合时,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对方的嵌合部。另外,本发明(方案二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轴承部件由比壳体软的部件构成,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设置在轴承部件上。再有,本发明(方案三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马达和轴承部件上分别设有相互嵌合的嵌合部,在马达的嵌合部或轴承部件的嵌合部中的至少任一方设有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该马达轴承部件用的压入固定凸部在马达的嵌合部与轴承部件的嵌合部相互压入嵌合时,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对方的嵌合部。
另外,本发明(方案四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轴承部件由比马达软的部件构成,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设置在轴承部件上。再有,本发明(方案五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构成为在第一级齿轮的旋转中心线方向延伸的肋形状,而且至少
设有三条。本发明的效果如下。就本发明(方案一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而言,在将壳体的嵌合部与轴承部件的嵌合部相互压入嵌合时,壳体的嵌合部或轴承部件的嵌合部中的任一方的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对方的嵌合部。因此,本发明(方案一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能够吸收壳体及轴承部件的制造公差(制造偏差),壳体与轴承部件相互无间隙地可靠地固定,因此,能够使轴支撑在该壳体及轴承部件上的第一级齿轮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由此,本发明(方案一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能够消除或尽量减小第一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与第二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偏差,其结果,能够在第一级齿轮与第二级齿轮之间顺畅地进行旋转力的传递,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而且,就本发明(方案一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而言,由于在壳体的嵌合部或轴承部件的嵌合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上设置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因此,不会增加零件个数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另外,就本发明(方案二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而言,由比壳体软的部件构成的轴承部件的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壳体的嵌合部。因此,本发明(方案二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能够更加可靠地吸收壳体及轴承部件的制造公差(制造偏差),能够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而且,就本发明(方案二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而言,由于壳体由比轴承部件硬的部件构成,因此通过将第二级齿轮能够旋转地轴支撑在该壳体上,从而在壳体中难以受到第二级齿轮的反作用力等的影响,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
再有,就本发明(方案三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而言,在将马达的嵌合部与轴承部件的嵌合部相互压入嵌合时,马达的嵌合部或轴承部件的嵌合部中的至少一方的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对方的嵌合部。因此,本发明(方案三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能够吸收马达及轴承部件的制造公差(制造偏差),马达与轴承部件相互无晃动地可靠地固定,因此能够使与该马达连结而且轴支撑在该轴承部件上的第一级齿轮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由此,本发明(方案三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能够进一步消除或减少第一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与第二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的偏差,其结果,能够在第一级齿轮与第二级齿轮之间顺畅地进行旋转力的传递,能够进一步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而且,就本发明(方案三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而言,由于在马达的嵌合部或轴承部件的嵌合部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因此不会增加零件个数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另外,就本发明(方案四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而言,由比马达软的部件构·成的轴承部件的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马达的嵌合部。因此,本发明(方案四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能够更加可靠地吸收马达及轴承部件的制造公差(制造偏差),能够进一步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另外,就本发明(方案五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而言,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构成为在第一级齿轮的旋转中心线方向上延伸的肋形状而且至少设有三个,因此能够使第一级齿轮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更加可靠地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由此,本发明(方案五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能够进一步消除或尽量减小第一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与第二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的偏差,其结果,能够在第一级齿轮与第二级齿轮之间顺畅地进行旋转力的传递,进一步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电动收藏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壳体局部剖切后的电动收藏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电动收藏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局部垂直剖视图)。图5是表示电动收藏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图6是表示将轴承部件的嵌合部压入嵌合到壳体的嵌合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将马达的嵌合部压入嵌合到轴承部件的嵌合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轴承部件的嵌合部与壳体的嵌合部压入固定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马达的嵌合部与轴承部件的嵌合部压入固定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离合器齿轮与离合器座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对镜组件施加来自前方的外力时的离合器齿轮与离合器座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离合器齿轮与离合器座的切断状态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离合器齿轮与离合器座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图14是表示对镜组件施加来自后方的外力时的离合器齿轮与离合器座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5是表示离合器齿轮与离合器座的切断状态的说明图。图中I-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车辆用外侧镜装置),2-基座(镜基座),3_电动收藏单元,4-镜组件,5-镜壳体,6-介入部件,7-插座部,8-连接器,9-轴座,10-轴,11-齿轮箱(壳体),12-罩(壳体),13-马达,14-减速机构(旋转力传递机构),15-离合器机构(旋 转力传递机构),16-轴承部件,17-联轴器,18-收放部,19-板部,20-马达收放部,21-止动凸部,22-止动面,23-联轴器收放部,24-输出轴,25-齿轮部,26电气配线插通筒部,27-基板,28-齿轮部,29-第一蜗轮(第一级齿轮),30-斜齿轮(第二级齿轮),31-第二蜗轮,32-离合器齿轮,33-轴部,34-轴承部,35-离合器座,36-弹簧,37-推压螺母,38-轴承部,39-插入孔,40-离合器凸部(离合部),41_离合器凹部(离合部),42_嵌合凹部(嵌合部),43_嵌合凸部(嵌合部),44_第一压入固定凸部(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45-嵌合凸部(嵌合部),46-嵌合凹部(嵌合部),47-第二压入固定凸部(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A-使用位置,B-收藏位置,C-前方倾转位置,D-门(车身),E-车辆的后方,F-车辆的前方,G-第一压入固定凸部的高度尺寸中相对于齿轮箱的嵌合凹部的内周面重叠的尺寸,H-第二压入固定凸部的高度尺寸中相对于马达的嵌合凸部的外周面重叠的尺寸,I-第一蜗轮的旋转中心与斜齿轮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0-0-轴的旋转中心,01-第一蜗轮的旋转中心,02-斜齿轮的旋转中心。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被该实施例限定。实施例(结构的说明)以下对该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I中,符号I是该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在该例中,是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电动收藏型门镜)。上述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分别装备在汽车的左右门(未图示)上。此外,该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是装备在汽车的右侧门上的装置,装备在汽车的左侧门上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与该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大致左右相反。如图I所示,上述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的镜组件4通过电动收藏单元3及基座(镜基座)2能够旋转地安装在车身(汽车的门)D上。上述基座2固定在上述门D上。上述镜组件4包括镜壳体5、安装托架(未图示)、动力单元(未图示)、以及未图示的镜(镜单元)。在上述镜壳体5内安装有上述安装托架。在上述安装托架上安装有上述动力单元。上述镜以能够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倾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动力单元上。如图2 图7所示,上述电动收藏单元3具备轴座9、轴10、作为壳体的齿轮箱11及罩12、马达13、作为旋转力传递机构的减速机构14及离合器机构15、轴承部件16、介入部件6、电动旋转范围限制机构(参照日本特愿2010-071463)、缓冲机构(参照日本特愿2010-071463)。上述轴座9固定在上述基座2上。在上述轴座9的一个面(上表面)的中央一体地设有上述轴10。上述轴10构成 为呈中空形状,以便插通电气配线(未图示)。在上述轴10上以能够绕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齿轮箱11及上述罩12。上述齿轮箱11安装在上述镜组件4的上述安装托架上。在上述齿轮箱11及上述罩12内分别收放有上述马达13、上述旋转力传递机构的上述减速机构14及上述离合器机构15、上述轴承部件16、上述介入部件6、上述电动旋转范围限制机构、以及上述缓冲机构。如图2 图6所示,上述齿轮箱11构成为一方(下方)封闭而且另一方(上方)开口的截面凹形状。即,在上述齿轮箱11上设有构成为上述轴座9侧被封闭而且上述罩12侧开口的截面凹形状的收放部18。在上述齿轮箱11的封闭部设有插入孔(未图示)。在上述插入孔中插入上述轴10。其结果,上述齿轮箱11以能够绕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轴10上。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轴座9的上表面一体地设有以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止动凸部21。在上述止动凸部21的两端面分别设有止动面22。另一方面,在上述齿轮箱11的下表面设有以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导向槽(未图示)。在上述导向槽的两端面分别设有止动面。上述轴座9的上述止动凸部21与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导向槽卡合。上述止动凸部21和上述导向槽构成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在上述齿轮箱11相对于上述轴座9绕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旋转时,即,如图I所示,上述镜组件4相对于上述基座2在使用位置A与收藏位置B之间以及使用位置A与前方倾转位置C之间向后方(俯视观察为顺时针方向)或前方(俯视观察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进行导向。在图I中,符号E表示车辆的后方,符号F表不车辆的前方。另外,上述止动凸部21的上述止动面22和上述导向槽的上述止动面构成止动的止动部,该止动部用于在上述镜组件4向俯视观察为顺时针方向或俯视观察为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与上述门D接触前,上述止动凸部21的上述止动面22与上述导向槽的上述止动面抵接,上述镜组件4的旋转被限制,避免上述镜组件4与上述门D接触。如图2、图3所不,上述罩12构成为一方(上方)封闭而且另一方(下方)开口的截面倒凹形状。即,在上述罩12上设有构成为一方的上述齿轮箱11侧开口而且另一方侧开口的截面倒凹形状的收放部18。在上述罩12上一体地设有与中空形状的上述轴10连通的电气配线插通筒部26。另外,在上述罩12上设有插座部7。在上述插座部7上以能够断续电连接且能够机械地装卸的方式安装有连接器8,该连接器8与未图示的电源(电池)侧电连接。在上述插座部7上安装有基板27。上述基板27与上述马达13电连接。在上述基板27上安装有控制上述马达13停止驱动的开关电路。其结果,上述马达13通过上述基板27及上述插座部7与上述连接器8电连接。上述罩12嵌合固定在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收放部18的开口边缘的外侧。在上述齿轮箱11及上述罩12内的收放部18中,利用螺钉等固定收放有上述马达13、上述减速机构14、上述离合器机构15、上述轴承部件16、上述介入部件6、上述电动旋转范围限制机构、以及上述缓冲机构以及上述基板27。另外,在上述罩12上,以与上述电气配线插通筒部26连通的方式设有插入孔39。在上述插入孔39中插入上述轴10。其结果,上述罩12与上述齿轮箱11 一起以能够绕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轴10上。上述轴承部件16由比作为壳体的上述齿轮箱11及上述马达13的壳体更软的部件、例如POM(聚缩醛、乙缩醛树脂)构成。如图4 图7所示,上述轴承部件16具备板部19、一体地设在上述板部19的一面(上表面)上的截面凹形状的马达收放部20、以及一体地设在上述板部19的另一面(下表面)上的中空状的圆柱形状的联轴器收放部23。上述马达收放部20的上述板部19侧的一端面(下端面),除了中央部以外被上述板部19封闭。而且,上述马达收放部20的与上述板部19相反侧的另一端面(上端面) 开口。上述联轴器收放部23的上述板部19侧的一端面(上端面)开口以便于与上述马达收放部20连通。而且,上述联轴器收放部23的与上述板部19相反的另一端面(下端面)封闭上述马达13收放并固定在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马达收放部20中。收放固定上述马达13的上述轴承部件16收放固定在上述齿轮箱11及上述罩12内的上述收放部18中。如图2、图3所示,上述旋转力传递机构的上述减速机构14及上述离合器机构15,收放在上述齿轮箱11及上述罩12的上述收放部18中,而且,设置在上述马达13的输出轴24与上述轴10之间,将上述马达13的旋转力传递给上述轴10。上述马达13及上述旋转力传递机构的上述减速机构14以及上述离合器机构15使上述镜组件4相对于上述轴10绕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电动旋转。上述减速机构14包括作为第一级齿轮的第一蜗轮29 ;与上述第一蜗轮29啮合的作为第二级齿轮的斜齿轮30 ;作为第三级齿轮的第二蜗轮31 ;以及上述第二蜗轮31所啮合的作为最终级齿轮的离合器齿轮32。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蜗轮29由齿轮部25、设在上述齿轮部25的两端的轴部28、33构成。在上述齿轮箱11上设有轴承部34。在固定于上述齿轮箱11上的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联轴器收放部23的另一端面的封闭部,轴承部38与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轴承部34设在一条直线上。上述第一蜗轮29的上述轴部28、33分别能够旋转地轴支撑在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轴承部34、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轴承部38上。上述第一蜗轮29的上述轴部33通过联轴器17连结在上述马达13的上述输出轴24上。上述联轴器17收放在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联轴器收放部23中。上述斜齿轮30与上述第二蜗轮31连结成一体。上述斜齿轮30及上述第二蜗轮31能够旋转地轴支撑在上述齿轮箱11上,或者上述齿轮箱11及上述轴承部件16上。上述离合器机构15具备上述离合器齿轮32、离合器座35、弹簧36、以及推压螺母37。上述离合器机构15在上述轴10上依次嵌合上述离合器齿轮32、上述离合器座35以及上述弹簧36,通过向上述轴10拧紧上述推压螺母37,来使上述弹簧36处于压缩状态而构成。上述离合器齿轮32与上述离合器座35可断续地连结。通过上述减速机构14的上述第二蜗轮31与上述离合器机构15的上述离合器齿轮32啮合,上述马达13的旋转力被传递到上述轴10上。上述离合器齿轮32和上述离合器座35构成上述离合器机构15。上述离合器齿轮32以能够绕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旋转而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轴10上。上述离合器座35在无法旋转而且能在轴向上移动地嵌合的状态下安装在上述轴10上。如图10 图15所不,在上述离合器齿轮32与上述离合器座35的彼此相对的面,即上述离合器齿轮32的一个面(上表面)侧与上述离合器座35的一个面(下表面)侧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在该例中为三个山形形状的离合器凸部(离合部)40和谷形形状的离合器凹部(离合部)41。在上述离合器凸部40与上述离合器凹部41处于嵌合状态时,上述离合器齿轮32与上述离合器座35处于连接状态(接续状态、未脱开的状态、连接的状态),在上述离合器凸部40与上述离合器凹部41处于嵌合解除的状态时,上述离合器齿轮32与上述离合器座35处于切断状态(断开状态、脱开的状态、切断的状态、释放状态)。上述离合器机构15在施加上述马达13及上述旋转力传递机构(上述减速机构14及上述离合器机构15)的电动旋转力的情况下不会脱开,而且在施加上述电动旋转力以上的力的情况下脱 开并能使上述镜组件4相对于上述轴10旋转。上述离合器机构15中上述离合器齿轮32的另一个面(下表面)侧与上述齿轮箱11的底部的一面(上表面)直接或通过垫圈(未图示)抵接。另一方面,上述离合器机构15中上述离合器座35的另一个面(上表面)侧与上述弹簧36直接抵接。上述介入部件6设置在上述轴座9和上述齿轮箱11之间。上述介入部件6是低摩擦而且耐磨损性的部件,由廉价的树脂部件例如P0M(聚缩醛、乙缩醛树脂)、PPS(聚苯硫醚)构成。上述介入部件6具有供上述轴10插入的插入孔(未图示),而且构成为在一端部(下端部)具有凸边部(未图示)的中空状的圆筒形状。上述介入部件6以能绕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轴10上。在上述介入部件6的上述凸边部的一面(下表面),等间隔地一体设有以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为中心的两个圆弧凸部(未图示)。在上述圆弧凸部的两端面上设有上述电动旋转范围限制机构的抵接面(未图示)。另外,在上述介入部件6的上述凸边部的另一面(上表面),在以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为中心的圆周上等间隔地一体设有多个,在该例中为两个作为上述缓冲机构的啮合部的梯形形状的啮合凸部(未图示)。上述轴座9及上述轴10由高刚性的部件例如压铸或树脂构成。在上述轴座9的上表面,与上述介入部件6的上述圆弧凸部对应并等间隔地一体设有以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为中心的两个圆弧凸部(未图示)。在上述圆弧凸部的两端面,与上述介入部件6的上述抵接面对应地设有上述电动旋转范围限制机构的抵接面(未图示)。上述齿轮箱11由高刚性的部件例如尼龙或含有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的树脂构成。在上述齿轮箱11底部的另一面(下表面),在以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为中心的圆周上,与上述介入部件6的上述啮合凸部对应并等间隔地一体设有多个,在该例中为两个作为上述缓冲机构的啮合部的梯形形状的啮合凹部(未图示)。上述电动旋转范围限制机构是限制镜组件的上述电动旋转的范围的机构。S卩,上述电动旋转范围限制机构是如下机构由设置在上述介入部件6和上述轴座9上的上述抵接面构成,通过上述介入部件6的抵接面和上述轴座9的抵接面抵接,上述介入部件6被固定在上述轴座9上并限制上述镜组件4的上述电动旋转范围。如图I所示,上述电动旋转范围是使用位置A和收藏位置B之间的范围。其结果,当上述介入部件6的一方的抵接面与上述轴座9的一方的抵接面抵接时,上述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另外,当上述介入部件6的另一方的抵接面与上述轴座9的另一方的抵接面抵接时,上述镜组件4位于收藏位置B。上述缓冲机构是为了缓冲而使上述镜组件4旋转的机构。即,上述缓冲机构是如下机构由设置在上述介入部件6和上述齿轮箱11上的啮合凸部和啮合凹部构成,在施加上述电动旋转力的情况下,上述介入部件6的啮合凸部与上述齿轮箱11的啮合凹部的啮合不会脱开,上述介入部件6和上述齿轮箱11 一起在上述电动旋转范围(使用位置A与收藏位置B之间的范围)中相对于上述轴10及上述轴座9绕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旋转,而且,在上述电动旋转力以上的力施加到车辆的前方F方向时,上述介入部件6的啮合凸部和上述齿轮箱11的啮合凹部的啮合脱开,进而上述离合器机构15脱开(上述离合器齿轮32的离合器凸部40与上述离合器座35的离合器凹部41的嵌合状态被解除),上述齿轮箱11相对于上述轴10及上述轴座9绕上述轴10的旋转中心0-0在俯视观察为逆时针的方向 上旋转。如图4 图6所示,在作为壳体的上述齿轮箱11上设有作为嵌合部的圆筒形状的嵌合凹部42。在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联轴器收放部23上设有作为与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嵌合凹部42嵌合的嵌合部的圆柱形状的嵌合凸部43。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联轴器收放部23与上述嵌合凸部43相同,并相互兼用。在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嵌合凹部42中收放有上述第一蜗轮29。在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嵌合凹部42中,上述斜齿轮30所在的部位开口。如图8所示,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嵌合凸部43的外径比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嵌合凹部42的内径小。在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嵌合凸部43的外周面上设有作为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的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在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嵌合凹部42中压入嵌合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嵌合凸部43时,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嵌合凹部42的内周面上。如图8(A)所示,上述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的高度尺寸具有相对于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嵌合凹部42的内周面重叠尺寸G的尺寸。其结果,在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嵌合凹部42中压入嵌合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嵌合凸部43时,上述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图8 (B)所示,弹性变形上述的重叠尺寸G而压入固定到上述齿轮箱11的上述嵌合凹部42的内周面。如图4、图5、图7所示,在上述马达13的壳体中上述输出轴24突出的部位,设有作为嵌合部的圆柱形状的嵌合凸部45。在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板部19中上述马达收放部20与上述联轴器收放部23的连通开口,设有作为与上述马达13的上述嵌合凸部45嵌合的嵌合部的圆筒形状的嵌合凹部46。如图9所示,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嵌合凹部46的内径比上述马达13的上述嵌合凸部45的外径大。在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嵌合凹部46的内周面,设有作为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的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该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在上述马达13的上述嵌合凸部45压入嵌合到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嵌合凹部46中时,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上述马达13的上述嵌合凸部45的外周面。如图9(A)所示,上述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的高度尺寸具有相对于上述马达13的上述嵌合凸部45的外周面重叠尺寸H的尺寸。其结果,在将上述马达13的上述嵌合凸部45压入嵌合到上述轴承部件16的上述嵌合凹部46中时,上述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如图9(B)所示,弹性变形上述重叠尺寸H而压入固定到上述马达13的上述嵌合凸部45的外周面。上述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上述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构成为向上述第一蜗轮29的旋转中心01 (01-01)线方向延伸的肋形状。上述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上述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等间隔地设有多个、至少三个以上,在该例中为六个。 (作用的说明)该实施例中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如图I所示,对使位于使用位置A的镜组件4电动旋转到收藏位置B并收放的情况进行说明。在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的状态(安置状态、使用状态)时,离合器机构15如图10、图13所不,离合器齿轮32的离合器部件25的离合器凸部40与离合器座35的离合器凹部41处于嵌合状态,因此离合器齿轮32与离合器座35处于连接状态。因此,离合器齿轮32与离合器座35 —起处于相对于轴10无法旋转的状态。在该安置状态(使用状态)下,操作汽车室内的开关(未图示),通过连接器8、插座部7、基板27向马达13供电以驱动马达13。于是,马达13的旋转力通过输出轴、联轴器17、减速机构14传递到固定在轴10上的离合器齿轮32。此时,离合器齿轮32与离合器座35—起处于相对于轴10无法旋转的状态,因此减速机构14的第二蜗轮31以离合器齿轮32为固定齿轮绕轴10的旋转中心0-0旋转。通过该旋转,内装有电动收藏单元3的镜组件4如图I所示,绕轴10的旋转中心0-0从使用位置A向收藏位置B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当镜组件4位于收藏位置B时,供给至马达13的电流(工作电流)的值上升并达到预定值,基板27的开关电路工作,切断对马达13的电流供给。其结果,镜组件4停止并位于图I所示的预定位置的收藏位置B。接着,如图I所示,对使位于收藏位置B的镜组件4电动旋转到使用位置A而复位的情况进行说明。在镜组件4位于收藏位置B的状态(收藏状态)时,离合器机构15与安置状态相同,处于连接状态,因此离合器齿轮32与离合器座35 —起处于相对于轴10无法旋转的状态。在该收藏状态下,操作汽车室内的开关(未图示)以驱动马达13。于是,马达13的旋转力通过减速机构14传递到处于无法旋转的状态的离合器齿轮32。由此,内装有电动收藏单元3的镜组件4如图I所示,绕轴10的旋转中心0-0从收藏位置B向使用位置A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当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时,供给至马达13的电流(工作电流)的值上升达到预定值,基板27的开关电路工作,切断对马达13的电流供给。其结果,镜组件4停止并位于图I所示的预定位置的使用位置A。再有,如图I所示,对为了缓冲而使位于使用位置A的镜组件4向收藏位置B倾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在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的状态(安置状态、使用状态)时,离合器机构15处于连接状态,因此离合器齿轮32与离合器座35 —起处于相对于轴10无法旋转的状态。在该安置状态(使用状态)下,对位于使用位置A的镜组件4施加顺时针方向的力,且比电动旋转力大的力(手动得到的力、某物与镜组件4接触时的力)。于是,安装在镜组件4上的齿轮箱11要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由于介入部件6相对于轴10及轴座9未被固定,因此介入部件6相对于轴10及轴座9能够绕轴10的旋转中心0-0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另一方面,由于离合器座35以无法旋转的方式嵌合在轴10上,因此齿轮箱11侧的离合器齿轮32的离合器凸部40顶上轴10固定侧的离合器座35的离合器凹部41 (参照图11),离合器齿轮32的离合器凸部40与离合器座35的离合器凹部41的嵌合状态脱开(参照图12)。此时,离合器座35抵抗弹簧36的弹簧力并移动(上升)。其结果,齿轮箱11 (包含罩12、马达13、减速机构14、轴承部件16、离合器齿轮32)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由此,如图I所示,镜组件4从使用位置A向收藏位置B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在轴座9的止动凸部21的另一方的止动面22与齿轮箱11的导向槽的另一方的止动面抵接的时刻,位于收藏位置B。然后,如图I所示,使位于收藏位置B的镜组件4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于是,安装在镜组件4上的齿轮箱11 (包含罩12、马达13、减速机构14、轴承部件16、离合器齿轮32)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因此如图I所示,镜组件4从收藏位置B向使用位置A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于是,离合器齿轮32的离合器凸部40与离合器座35的离合器凹部41相互嵌合,离合器机构15成为连接状态。其结果,如图I所示,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再有,如图I所示,对为了缓冲而使位于使用位置A的镜组件4向前方倾转位置C倾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在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的状态(安置状态、使用状态)时,离合器机构15处于连接的状态,因此离合器齿轮32与离合器座35 —起处于相对于轴10无法旋转的状态。在该安置状态(使用状态)下,对位于使用位置A的镜组件4施加逆时针方向的力,且比由马达13及减速机构14形成的电动旋转力更大的力(手动得到的力、某物与镜组件4接触时的力)。于是,安装在镜组件4上的齿轮箱11要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此时,介入部件6相对于轴座9被固定,无法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因此,介入部件6的啮合凸部与齿轮箱11的啮合凹部的啮合开始脱开。此时,齿轮箱11 (包含罩12、马达13、减速机构14、轴承部件16、离合器齿轮32、离合器座35)抵抗弹簧36的弹簧力并移动(上升)。然后,齿轮箱11要进一步在逆时针方向(图11 图13中的实线箭头的方向)上旋转。于是,离合器齿轮32与第二蜗轮31之间的齿隙堵塞,该第二蜗轮31的推力方向的间隙堵塞,轴10与离合器座35之间的嵌合间隙堵塞。由于离合器座35以无法旋转的方式嵌合在轴10上,因此齿轮箱11侧的离合器齿 轮32的离合器凸部40顶上轴10固定侧的离合器座35的离合器凹部41 (参照图14),离合器齿轮32的离合器凸部40与离合器座35的离合器凹部41的嵌合状态脱开(参照图15)。此时,离合器座35抵抗弹簧36的弹簧力并移动(上升)。
其结果,齿轮箱11 (包含罩12、马达13、减速机构14、轴承部件16、离合器齿轮3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由此,如图I所示,镜组件4从使用位置A向前方倾转位置C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在轴座9的止动凸部21的一方的止动面22与齿轮箱11的导向槽的一方的止动面抵接的时刻,位于前方倾转位置C。然后,如图I所示,使位于前方倾转位置C的镜组件4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于是,安装在镜组件4上的齿轮箱11 (包含罩12、马达13、减速机构14、轴承部件16、离合器齿轮32)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因此如图I所示,镜组件4从前方倾转位置C向使用位置A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于是,离合器齿轮32的离合器凸部40与离合器座35的离合器凹部41开始相互嵌合,离合器机构15成为连接状态。然后,介入部件6的哨合凸部与 齿轮箱11的哨合凹部相互啮合,介入部件6与齿轮箱11成为一体的状态。其结果,如图I所示,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效果的说明)该实施例中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中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在向齿轮箱11的嵌合凹部42中压入嵌合轴承部件16的嵌合凸部43时,轴承部件16的上述嵌合凸部43外周面的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齿轮箱11的嵌合凹部42的内周面。因此,该实施例中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能够吸收齿轮箱11及轴承部件16的制造公差(制造偏差),齿轮箱11和轴承部件16相互无晃动地可靠地固定,因此能够使轴支撑在该齿轮箱11及轴承部件16上的第一蜗轮29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01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由此,该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能够消除或尽量减小第一蜗轮29的旋转中心01与斜齿轮30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02(02-02)之间的距离I的偏差,其结果,能够在第一蜗轮29与斜齿轮30之间顺畅地进行旋转力的传递,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而且,该实施例中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由于在轴承部件16的嵌合凸部43的外周面上设置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因此不会出现因增加零件个数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的情况。另外,就该实施例中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而言,由比齿轮箱11软的部件构成的轴承部件16的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齿轮箱11的嵌合凹部42的内周面。因此,该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能够更加可靠地吸收齿轮箱11及轴承部件16的制造公差(制造偏差),能够进一步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而且,就该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而言,由于齿轮箱11由比轴承部件16更硬的部件构成,因此通过将斜齿轮30能够旋转地轴支撑在该齿轮箱11上,在齿轮箱11中难以上受到斜齿轮30的反作用力等的影响,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再有,就该实施例中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而言,在将马达13的嵌合凸部45与轴承部件16的嵌合凹部46相互压入嵌合时,轴承部件16的嵌合凹部46的内周面的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马达13的嵌合凸部45的外周面。因此,该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能够吸收马达13及轴承部件16的制造公差(制造偏差),马达13和轴承部件16能够相互无晃动地可靠地固定,因此能够使与该马达13连结而且轴支撑在该轴承部件16上的第一蜗轮29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Ol更加准确地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由此,该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能够消除或尽量减小第一蜗轮29的旋转中心01与斜齿轮30的旋转中心02之间的距离I的偏差,其结果,能够在第一蜗轮29与斜齿轮30之间顺畅地进行旋转力的传递,进一步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而且,就该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而言,由于在轴承部件16的嵌合凹部46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因此不会出现因增加零件个数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的情况。再有,就该实施例中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而言,由比马达13软的部件构成的 轴承部件16的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马达13的嵌合凸部45的外周面。因此,该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能够更加可靠地吸收马达13及轴承部件16的制造公差(制造偏差),能够进一步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再有,就该实施例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而言,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构成为在第一蜗轮29的旋转中心01线方向上延伸的肋形状而且至少设有三个,因此能够使第一蜗轮29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01更加准确地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线)。由此,该实施例中的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I能够进一步消除或尽量减小第一蜗轮29的旋转中心01与斜齿轮30的旋转中心02之间的距离I的偏差,其结果,能够在第一蜗轮29与斜齿轮30之间进行顺畅的旋转力的传递,进一步消除或尽量减小对各构成部件的负载、工作噪音的产生。(实施例以外的例子的说明)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电动收藏式门镜装置以外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例如,能够适用于电动收藏式车辆用挡泥板上的后视镜装置、或者电动收藏式卡车后视镜装置等的电动收藏式车辆用外侧镜
>J-U装直。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轴承部件16的嵌合凸部43的外周面上设置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齿轮箱11的嵌合凹部42的内周面上设置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或者在轴承部件16的嵌合凸部43的外周面及齿轮箱11的嵌合凹部42的内周面上设置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再有,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轴承部件16的嵌合凹部46的内周面上设置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马达13的嵌合凸部45的外周面上设置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或者在轴承部件16的嵌合凹部46的内周面及马达13的嵌合凸部45的外周面上设置第二压入固定凸部47。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外侧镜装置,镜组件通过电动收藏单元及基座能够旋转地安装在车身上,上述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收藏单元具备 固定在上述基座上的轴座; 设置在上述轴座上的轴; 能够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轴上并安装有上述镜组件的壳体; 收放在上述壳体内并使上述镜组件相对于上述轴电动旋转的马达及旋转力传递机构;以及 收放在上述壳体内的轴承部件, 上述旋转力传递机构至少具有能够旋转地支撑在上述壳体及上述轴承部件上,而且与上述马达的输出轴连结的第一级齿轮;以及与上述第一级齿轮啮合的第二级齿轮, 在上述壳体和上述轴承部件上分别设有相互嵌合的嵌合部, 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嵌合部或上述轴承部件的上述嵌合部中的至少任一方设有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该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嵌合部与上述轴承部件的上述嵌合部相互压入嵌合时,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对方的上述嵌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承部件由比上述壳体软的部件构成, 上述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设置在上述轴承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马达和上述轴承部件上分别设有相互嵌合的嵌合部, 在上述马达的上述嵌合部或上述轴承部件的上述嵌合部中的至少任一方设有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该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在上述马达的上述嵌合部与上述轴承部件的上述嵌合部相互压入嵌合时,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对方的上述嵌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承部件由比上述马达软的部件构成, 上述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设置在上述轴承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上述马达轴承部件用压入固定凸部构成为在上述第一级齿轮的旋转中心线方向上延伸的肋形状,而且,至少设有三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第一级齿轮的旋转中心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是重要的。本发明具有能够旋转地轴支撑在齿轮箱(11)及轴承部件(16)上而且与马达(13)的输出轴(24)连结的第一蜗轮(29);以及与第一蜗轮啮合的斜齿轮(30)。在齿轮箱和轴承部件(16)上设有相互嵌合的嵌合凹部(42)、嵌合凸部(43)。在轴承部件的嵌合凸部上设有压入固定到齿轮箱的嵌合凹部中的第一压入固定凸部(44)。其结果,本发明中,轴承部件的第一压入固定凸部弹性变形而压入固定到齿轮箱的嵌合凹部。其结果,本发明中,第一蜗轮的旋转中心(O1)位于正常的旋转中心。
文档编号B60R1/074GK102700465SQ2011103843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坂田郁夫 申请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