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200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一斜置的力传递架使车辆遭侧撞后的变形,将座椅往车身中央倾斜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由于汽车的形状使然,汽车侧面抵抗外力的能力是远低于前撞以及后撞的抵抗能力,因此目前比较讲究安全的汽车厂以在车侧安装侧撞气囊为主要手段,但每年仍然有许多人因为强烈的侧撞导致车门与B柱变形,因而挤压人体,不但造成下半身重伤,也因为车身变形救援困难。而根据目前大部分中小型市售车由于车体较小,在底盘上没有充分的空间设置有效的抵抗侧撞的结构,而在大型车中除了在底盘下方增加横梁结构以夕卜,若在底盘上方设置抗侧撞结构又会影响车内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下斜设的座椅后侧固定架结构,当一夕卜侧受外力撞击时,座椅可往撞击侧的相反方向偏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固定结构,该车辆具有一车体,该车体具有一车底板,该车底板设有二座椅前锁固点及一座椅后锁固区域,该车体中央纵向具有一中央通道(Center Tunnel)的结构体,该车体两外侧分别具有一立柱,该车辆座椅固定结构包括:一力传递架,斜跨于该座椅后锁固区域上方,其具有一中间区段和位于该中间区段两端的一第一外侧区段与一第二外侧区段,该第一外侧区段的末端具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二外侧区段的末端具有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连接于该立柱,该第二端部连接于该中央通道,该第一端部的水平高度高于该第二端部的水平高度;一对座椅滑轨,固定于该中间区段与相对应侧的该座椅前锁固点,且该对座椅滑轨互呈平行;以及一座椅,该座椅底部具有一对滑块,该对滑块对应套设于该对座椅滑轨上,使该座椅可沿该对座椅滑轨前后移动并调节定位而锁定于该座椅滑轨。上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力传递架为一直杆。上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力传递架的该第一外侧区段与该第二外侧区段分别设置一应力集中孔位。上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应力集中孔位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外侧区段下表面与该第二外侧区段上表面。上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力传递架的材料强度较该车体的材料强度高,且经开设该应力集中孔位后的该力传递架的整体刚性低于该车体的刚性。上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对座椅滑轨,分别以一长、一短的脚架固定于该力传递架的该中间区段,使该对座椅滑轨概呈水平。上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力传递架的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分别以一连接于该车底板的托架加强固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固定结构,该车辆具有一车体,该车体具有一车底板、一设于该车体中央的纵向中央通道(Center Tunnel),以及一对分别设于该车体两外侧的立柱,该车辆座椅固定结构包括:一力传递架,具有一中间区段和位于该中间区段两端的一第一外侧区段与一第二外侧区段,该第一外侧区段连接于该立柱,该第二外侧区段连接于该中央通道,该第一外侧区段高于该第二外侧区段,该力传递架设置一应力集中孔位;一对座椅滑轨,每一座椅滑轨的一端固定于该车底板,另一端固定于该力传递架的中间区段,且该对座椅滑轨互呈平行;以及一座椅,该座椅底部具有一对滑块,该对滑块对应滑设于该对座椅滑轨上。上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应力集中孔位选择设置于该第一外侧区段下表面或该第二外侧区段上表面。上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中,该应力集中孔位于该力传递架表面设置一刻痕凹陷处予以形成。本发明可加强中央通道左右力量传递:除了原本侧撞力量靠底盘分散以外,更可凭借本结构增加一组分散力量的路径。不改变座椅使用习惯:除了不影响后座脚部空间以夕卜,仍可具有调整坐姿的功能。防止乘员受到B柱或门板挤压设计:力传递架上设有应力集中孔位,当外力大到无法负荷时,力传递架会往车身中央倾斜,使乘员远离严重变形的车体B柱及门板。不分车型大小,能以最 少的结构强化侧撞安全,并能在车侧发生变形时,使乘员离开碰撞区域。


图1为本发明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一实施例的后视分解系统图;图2为本发明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设置于车辆中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实施例的侧撞变形前的后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撞变形后的后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车体11车底板12座椅前锁固点13座椅后锁固区域14中央通道15立柱20力传递架21中间区段22第一外侧区段220应力集中孔位221第一端部23第二外侧区段230应力集中孔位231第二端部30座椅滑轨31脚架40座椅401座椅底部41滑块50托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这些图示中仅标示与本发明有关的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有可能更为复杂。请先参照图1所示的本发明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实施例的后视分解系统图以及图2绘示的本发明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设置于车辆中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应用于一车体10上,该车体10具有一车底板11,车底板11上设有二个座椅前锁固点12以及相对于该二座椅前锁固点12后侧的一座椅后锁固区域13。该车体10中央纵向具有一中央通道(Center Tunnel) 14的结构体,该车体10两横向外侧分别具有一立柱15 (例如B柱),该车辆座椅固定结构包括:一力传递架20、一对座椅滑轨30以及一座椅40。该力传递架20斜跨于该座椅后锁固区域13的上方位置,其包含一中间区段21和位于该中间区段21两端的一第一外侧区段22与一第二外侧区段23,第一外侧区段22的末端具有一第一端部221,该第二外侧区段23的末端具有一第二端部231,该第一端部221连接于该立柱15,该第二端部231连接于该中央通道14,固定后的该第一端部221的水平高度高于该第二端部231的水平高度。进一步地,该力传递架20的该第一端部221及该第二端部231分别以一连接于该车底板11的托架50加强固定。该座椅滑轨30水平地固定于力传递架20的中间区段21并与相对应侧的该座椅前锁固点12固定在一起(即左侧座椅滑轨30对应于左侧的座椅前锁固点12、右侧座椅滑轨30对应于右侧的座椅前锁固点12),座椅滑轨30进一步的固定方式可为该对座椅滑轨30分别以一长、一短的脚架31固定于该力传递架20的该中间区段21,使该对座椅滑轨30概呈水平,再者,该对座椅滑轨30彼此间互呈平行。座椅40的座椅底部401具有一对滑块41,该对滑块41左右对应套设于该对座椅滑轨30上,使该座椅40可沿该对座椅滑轨30上移动并调节锁定于该座椅滑轨30,使该座椅40可前后定位。请再参照图3所示的本发明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实施例的侧撞变形前的后视示意图。承上所述,该力传递架20呈外高内低(即连接于立柱15的第一端部221高、连接于中央通道14的第二端部231低)横跨于车底板11,因此,在力传递架20的中间区段21供座椅滑轨30固定,座椅滑轨30与座椅底部401形成类似补强刚性的框架作用,使得力传递架20的中间区段21的刚性提高,再加上第一外侧区段22、第二外侧区段23遭固定,故力传递架20的第一外侧区段22与第二外侧区段23相对形成力传递架20较弱刚性区段。当车体10遭受一外物60由侧面撞击(或移动中的车体10侧滑而由车体10侧面撞击到外物60)后,轻度撞击力将由力传递架20传递至车底板11与中央通道14而予以吸收;当撞击力量大于力传递架20刚性时,由于力传递架20的斜置设计以及力传递架20较弱刚性区段落于第一外侧区段22与第二外侧区段23所致,该第一外侧区段22与第二外侧区段23将顺势弯折,如图4所示为图3的侧撞变形后的后视示意图,而使座椅40上的乘客远离撞击点。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力传递架20较佳为一直杆,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力传递架20的该第一外侧区段22与该第二外侧区段23上分别设置一应力集中孔位220,230,该应力集中孔位220,230可在该力传递架20表面设置一刻痕凹陷处予以形成,该应力集中孔位220,230较佳但不以此为限的位置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外侧区段22的下表面与该第二外侧区段上表面。另外,为确保力传递架20的结构变形方式,该力传递架20的材料强度较该车体10的材料强度高,且经开设该应力集中孔位220,230后的该力传递架20整体刚性低于该车体10的刚性,以使该力传递架20在遭受外力后优先变形,且可控制变形方向。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本发明可加强中央通道左右力量传递:除了原本侧撞力量靠车体的车底板(底盘)分散以外,更可通过本发明的机构增加一组分散力量的路径。不改变座椅使用习惯:除了不影响后座脚部空间以外,仍可具有调整坐姿的功能并维持相同的前后调整习惯。防止乘员受到B柱或门板挤压:力传递架上进一步可设有应力集中孔位,当外力大到无法负荷时,力传递架会往车身中央倾斜,使乘员远离严重变形的车体B柱及门板。不分车型大小,能以最少的结构强化侧撞安全,并能在车侧发生变形时,使乘员离开碰撞区域。本发明可使套于其上的座椅能以预期规划中的方式向车内倾斜移动,令车内乘员远离撞击点;本发明可通过力传递架将侧撞所产生的侧向力量分散至中央通道;整体组合可取代目前传统的座椅支架,且不占据多余空间,维持相同的使用习惯。综上所述,为仅记载本发明为呈现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专利实施的范围。即凡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文义相符,或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变化,皆为本发明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该车辆具有一车体,该车体具有一车底板,该车底板设有二座椅前锁固点及一座椅后锁固区域,该车体中央纵向具有一中央通道的结构体,该车体两外侧分别具有一立柱,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座椅固定结构包括: 一力传递架,斜跨于该座椅后锁固区域上方,其具有一中间区段和位于该中间区段两端的一第一外侧区段与一第二外侧区段,该第一外侧区段的末端具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二外侧区段的末端具有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连接于该立柱,该第二端部连接于该中央通道,该第一端部的水平高度高于该第二端部的水平高度; 一对座椅滑轨,固定于该中间区段与相对应侧的该座椅前锁固点,且该对座椅滑轨互呈平行;以及 一座椅,该座椅底部具有一对滑块,该对滑块对应套设于该对座椅滑轨上,使该座椅可沿该对座椅滑轨前后移动并调节定位而锁定于该座椅滑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力传递架为一直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力传递架的该第一外侧区段与该第二外侧区段分别设置一应力集中孔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应力集中孔位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外侧区段下表面与该第二外侧区段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力传递架的材料强度较该车体的材料强度高,且经开设该应力集中孔位后的该力传递架的整体刚性低于该车体的刚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对座椅滑轨,分别以一长、一短的脚架固定于该力传递架的该中间区段,使该对座椅滑轨概呈水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力传递架的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分别以一连接于该车底板的托架加强固定。
8.—种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该车辆具有一车体,该车体具有一车底板、一设于该车体中央的纵向中央通道,以及一对分别设于该车体两外侧的立柱,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座椅固定结构包括: 一力传递架,具有一中间区段和位于该中间区段两端的一第一外侧区段与一第二外侧区段,该第一外侧区段连接于该立柱,该第二外侧区段连接于该中央通道,该第一外侧区段高于该第二外侧区段,该力传递架设置一应力集中孔位;一对座椅滑轨,每一座椅滑轨的一端固定于该车底板,另一端固定于该力传递架的中间区段,且该对座椅滑轨互呈平行;以及 一座椅,该座椅底部具有一对滑块,该对滑块对应滑设于该对座椅滑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应力集中孔位选择设置于该第一外侧区段下表面或该第二外侧区段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应力集中孔位于该力传递架表面设置一刻痕凹陷处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座椅的固定结构,包括力传递架、座椅滑轨以及座椅。力传递架斜跨于座椅后锁固区域上方,其具有中间区段、第一外侧区段与第二外侧区段,第一外侧区段末端具有第一端部,第二外侧区段的末端具有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连接于立柱,第二端部连接于中央通道,第一端部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端部的水平高度。座椅滑轨为水平固定于中间区段与相对应侧的座椅前锁固点,且座椅滑轨互呈平行。座椅底部具有一对滑块,为对应套设于座椅滑轨上,使座椅可沿座椅滑轨上前后移动并调节锁定在座椅滑轨的位置。
文档编号B60N2/015GK103182958SQ201110461229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林佑廷 申请人: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