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953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尤指一种可与汽车内现有的吸顶座完整结合成一体,形成一不占用活动空间且可避免配线紊乱的行车记录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行车记录器结构,比较简单的,将所有的组件设计于一主机的容置空间内, 此种结构大多仅具有单一摄影镜头,使用时,需另通过外部的支架加以支撑固定在主机,主机设立的位置大多固定在汽车仪表板上方,或吸附于汽车挡风玻璃上,这种结构不但会使行车记录器的主机影响行车视线,且其主机也会破坏汽车内部的整体视觉美感。另有较复杂的,在汽车的(前、后、左、右)各侧分别设有一摄影镜头,且各摄影镜头与一主机相连接, 这种结构由于主机与摄影镜头相分离,因此其主机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在较隐密的位置,但在实际应用上,其整体的配线更为繁复,不但组装上较为不便,且必须寻找适当的主机设立位置,因此更增加组装的困难度。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可与汽车内现有的吸顶座完整结合成一体,避免破坏汽车内部的整体装璜,并且不会影响行车的视线, 完全不占用前座者的活动空间,还可避免配线松脱而造成故障的情形。[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至少包括一与汽车室内照后镜结合的吸顶座,该吸顶座在接近挡风玻璃的一侧凹设有一容置空间;一衔接座,结合固定于吸顶座的容置空间内;一行车记录组件,结合固定于衔接座上,且该行车记录组件经由衔接座结合固定于吸顶座的容置空间内。[0005]依上述结构,所述吸顶座上具有一开口,而衔接座则在相对部位设有可嵌入该开口的内卡掣部。[0006]依上述结构,所述吸顶座的容置空间内设有一被固定部,而衔接座则在相对部位设有一可与该被固定部相组接的固定部。[0007]依上述结构,所述被固定部为一贯孔,而固定部则为一螺孔,且该贯孔经由一螺栓穿过并螺合于螺孔内形成结合。[0008]依上述结构,所述行车记录组件包括电路板、摄影镜头及壳罩,且电路板、摄影镜头收容于壳罩内。[0009]依上述结构,所述壳罩周侧设有外被卡掣部,而衔接座则在相对部位设有可与该外被卡掣部相组接的外卡掣部。[0010]依上述结构,所述衔接座在对应于开口的部位设有一镂空部,且该镂空部内设有一被结合部,而所述壳罩设有一上镂空部对应衔接座的镂空部,且该上镂空部内设有一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与被结合部形成组接,使壳罩与衔接座形成定位。[0011]依上述结构,所述壳罩的上镂空部上设有一盖板,在该盖板上设有可嵌入上镂空部内部边缘的卡合部。[0012]本实用新型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可与汽车内现有的吸顶座完整结合成一体,使其具有适当的隐藏效果,避免破坏汽车内部的整体装璜,以维持整体视觉上的质感。[0013]其次,本实用新型的行车记录组件并非设置在汽车仪表板上方的位置,因此除了不会影响行车的视线外,也完全不占用前座者的活动空间。[0014]最后,本实用新型的行车记录组件并未有任何外露的配线,除可避免配线松脱而造成故障情形外,也可提供汽车内部整洁的视觉感受。


[0015]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示意图;[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组合示意图;[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组合部位剖视图。[0020]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21]1为吸顶座[0022]111为被固定部[0023]121为盖板[0024]2为衔接座[0025]211为固定件[0026]221为被结合部[0027]24为外卡掣部[0028]3为行车记录组件[0029]311为容纳空间[0030]313为摄影孔[0031]315为结合部[0032]317为侧被卡掣部[0033]321为控制键[0034]4为室内照后镜具体实施方式
[0035]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主要包括吸顶座1、 衔接座2及行车记录组件3等部分。吸顶座1在实际应用时可与汽车的室内照后镜4相结合,其内部可容置目前逐渐具有复杂需求的各种汽车电子系统或控制电路。在吸顶座1表面接近挡风玻璃的一侧设有一凹陷的容置空间11以及一开口 12,在容置空间11内设有一被固定部111(可为一贯孔)。衔接座2设置于吸顶座1的容置空间11内,且其以至少局部向开口 12延伸,衔接座2伸出容置空间11外的部位设有外卡掣部M,在衔接座2内设有对应于被固定部111的固定部21 (可为一螺孔),该固定部21供一固定件211(可为一螺栓) 先贯穿被固定部111后再组接于固定部21上形成结合。另在衔接座2上设有一镂空部2211为容置空间 12为开口 122为卡合部 21为固定部 22为镂空部为内卡掣部 25为侧卡掣部 31为壳罩 312为外被卡掣部 314为上镂空部 316为结合件 32为电路板 33为摄影镜头对应于吸顶座1的开口 12,在镂空部22内设有一被结合部221(可为一螺孔),而在镂空部 22外周缘则设有多个侧卡掣部25,以及可嵌入开口 12内的内卡掣部23,使衔接座2得以与吸顶座1形成结合定位。行车记录组件3由一具有多个控制键321的电路板32、一摄影镜头33及一壳罩31所组成,在壳罩31内部设有一具开口的容纳空间311,以收容电路板32、 摄影镜头33。在壳罩31的开口内侧设有被卡掣部312,且摄影镜头33在壳罩31内经由一摄影孔313对外显露。另在壳罩31对应于镂空部22的部位设有一上镂空部314,在上镂空部314内分别设有一对应于被结合部221的结合部315(可为一贯孔)及一对应于侧卡掣部25的侧被卡掣部317,结合部315经由一结合件316 (可为一螺栓)与被结合部221形成组接,而侧被卡掣部317则可卡合组接于侧卡掣部25上,配合外卡掣部M与被卡掣部312 相结合,使壳罩31 (行车记录组件3)经由衔接座2组合定位于吸顶座1的容置空间11内。[003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其将行车记录组件3设置于吸顶座1的容置空间11 内,藉由室内照后镜4的遮蔽,可产生一适当的隐藏效果,以避免破坏汽车内部的整体装璜质感,同时,行车记录组件3并不会影响行车的视线,也完全不占用前座者的活动空间,更不会有因杂乱的配线松脱而造成故障的情形。[0037]在实际应用时,壳罩31的上镂空部314上可依需要设有一盖板121,在盖板121上设有可嵌入上镂空部314内部边缘的卡合部122,使盖板121得以在上镂空部314上形成一具美观功能的遮盖;而当壳罩31与衔接座2拆除后,盖板121也可通过卡合部122直接嵌入吸顶座1的开口 12内部边缘形成结合,使盖板121得以遮盖于开口 12上。[00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可达成与汽车内现有的吸顶座完整结合成一体、不占用活动空间且避免配线紊乱的功效。上述说明内容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范畴所延伸的各种变化、修饰、改变或等效置换,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与汽车室内照后镜结合的吸顶座,所述吸顶座在接近挡风玻璃的一侧凹设有一容置空间;一衔接座,结合固定于所述吸顶座的容置空间内;一行车记录组件,结合固定于所述衔接座上,且行车记录组件经由衔接座结合固定于吸顶座的容置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座上具有一开口,而所述衔接座则在相对部位设有可嵌入该开口的内卡掣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座的容置空间内设有一被固定部,而所述衔接座则在相对部位设有一可与该被固定部相组接的固定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固定部为一贯孔, 而所述固定部则为一螺孔,且该贯孔经由一螺栓穿过并螺合于螺孔内形成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组件包括电路板、摄影镜头及壳罩,且电路板、摄影镜头收容于壳罩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组件包括电路板、摄影镜头及壳罩,且电路板、摄影镜头收容于壳罩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周侧设有外被卡掣部,而所述衔接座则在相对部位设有可与该外被卡掣部相组接的外卡掣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周侧设有外被卡掣部,而所述衔接座则在相对部位设有可与该外被卡掣部相组接的外卡掣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座在对应于开口的部位设有一镂空部,且该镂空部内设有一被结合部,而所述壳罩设有一上镂空部对应所述衔接座的镂空部,且该上镂空部内设有一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与被结合部形成组接,使所述壳罩与衔接座形成定位。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座在对应于开口的部位设有一镂空部,且该镂空部内设有一被结合部,而所述壳罩设有一上镂空部对应所述衔接座的镂空部,且该上镂空部内设有一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与被结合部形成组接,使所述壳罩与衔接座形成定位。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座在对应于开口的部位设有一镂空部,且该镂空部内设有一被结合部,而所述壳罩设有一上镂空部对应所述衔接座的镂空部,且该上镂空部内设有一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与被结合部形成组接,使所述壳罩与衔接座形成定位。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座在对应于开口的部位设有一镂空部,且该镂空部内设有一被结合部,而所述壳罩设有一上镂空部对应所述衔接座的镂空部,且该上镂空部内设有一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与被结合部形成组接,使所述壳罩与衔接座形成定位。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的上镂空部上设有一盖板,在该盖板上设有可嵌入上镂空部内部边缘的卡合部。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的上镂空部上设有一盖板,在该盖板上设有可嵌入上镂空部内部边缘的卡合部。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的上镂空部上设有一盖板,在该盖板上设有可嵌入上镂空部内部边缘的卡合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的上镂空部上设有一盖板,在该盖板上设有可嵌入上镂空部内部边缘的卡合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车记录器的组合结构,包括一与汽车室内照后镜结合的吸顶座,吸顶座上设有一开口,且在接近挡风玻璃的一侧凹设有一容置空间,在容置空间内设有一被固定部,一衔接座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在衔接座上设有一与被固定部相组接的固定部,及一嵌入开口的内卡掣部,使衔接座与吸顶座形成结合定位,另在衔接座上设有至少一被结合部及外卡掣部,一行车记录组件具有收容电路板与摄影镜头的壳罩,在壳罩上设有被卡掣部及结合部,被卡掣部与外卡掣部相组接,结合部与被结合部相组接,使行车记录组件经由衔接座结合固定于吸顶座的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可达到与汽车内现有的吸顶座完整结合成一体、不占用活动空间且避免配线紊乱的功效。
文档编号B60R11/04GK202243246SQ2011202924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朱发有 申请人:朱发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