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952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调节机构,尤指一种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或是列车的座椅调节机构机电不可分离,座椅不可通过外力而改变座椅的位置,当电机出现故障或是整改电动环境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座椅便失去调节的功能, 不可断电使用,并为座椅检修带来不便,不能迅速地识别问题所在。另外,常规座椅其所需的电机驱动结构要求比较简单,驱动机构都是用蜗杆涡轮结构实现自锁传动,一般只能调整座椅到设计位置或是半躺位置,不能满足用户对舒适性的要求,传感器使用可以感知相对位置的霍尔传感器,故断电后不再记数,造成座椅的位置信息丢失,且调节精度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它具有可机电分离操作,适用性强、调节快速、调节精度高、舒适性高、易于维护的优点。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包括一电机以及一传动组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传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定位壳,在所述定位壳内具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保持传动连接;一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一移动销沿轴向插设于所述第二齿轮,一外部开关与所述移动销联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进行轴向平移,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定位壳内壁之间装设有一复位弹簧;一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三齿轮通过一传动轴传动所述座椅。上述第三齿轮进一步沿轴向延伸形成有一螺纹段,一电位计通过一斜齿轮与所述螺纹段保持传动连接。上述移动销的一端通过一线索连接所述外部开关。上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通过一齿条传动所述座椅。上述定位壳内形成一空腔,所述复位弹簧位于空腔内,当所述外部开关开启时,所述第二齿轮平移至所述空腔内与所述第一齿轮分离。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座椅调节机构的机电分离,并可快速恢复座椅位置,座椅可以通过外界受力拉动或推动而改变座椅的位置,电机出现故障或是整改电动环境发生意外的情况下,而可对座椅方便地进行检修以及更快的识别问题所在;电位计与控制系统配合可以实现机电分离时座椅的位置信息不丢失;座椅姿态调整到平坦,可平躺休息,特点是直齿传输动力, 传动效率高。具有可机电分离操作,适用性强、调节快速、调节精度高、舒适性高、易于维护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机电未分离时的A-A截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电机分离时的A-A截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的B-B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包括一电机1 以及一传动组件,电机1通过传动组件传动座椅,传动组件包括一定位壳2,请参见图2,在定位壳2内具有一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与电机1保持传动连接;一第二齿轮4,第二齿轮4啮合于第一齿轮3,一移动销6沿轴向插设于第二齿轮4,请参阅图1,一外部开关13通过一线索12连接移动销6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4进行轴向平移,且第二齿轮4与定位壳 2内壁之间装设有一复位弹簧7 ;第二齿轮4在移动销6轴向位置固定。一第三齿轮5,第三齿轮5啮合于第二齿轮4,且第三齿轮5通过一传动轴8传动座椅。该传动轴8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传动齿轮9,传动齿轮9通过一齿条14传动座椅。请参阅图4-图6,第三齿轮5进一步沿轴向延伸形成有一螺纹段11,一电位计10 通过一斜齿轮16与螺纹段11保持传动连接。当第三齿轮5发生转动时,螺纹段11转动, 从而将运动传递至斜齿轮16上,电位计10计数启动;由于电位计10上斜齿轮16只与机械传动部分相关,所以无论是电机1工作或是机电分离后通过外力调整可运动座椅,电位计 10均计数,属于绝对坐标计数。在正常使用状态时,该座椅调节机构通过电机1传动,工作方式如下乘客启动电机1后,电机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进一步通过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4传动第三齿轮5,再由第三齿轮5带动传动轴8转动,进而带动传动齿轮9转动并传动齿条14,最后通过齿条14传动座椅。当需要手动调节时,可如下实现机电分离乘客可以通过拉动外部开关13来对座椅进行调节,当外部开关13开启时,外部开关13通过一线索12拉动移动销6,而移动销6带动套接在其外围的第二齿轮4沿轴向平移至空腔,此时第二齿轮4与第一齿轮3分离,复位弹簧7压缩,但第二齿轮4仍与第三齿轮5保持啮合,即如图5所示的状态,从而实现了机电分离,此时乘客可通过外力直接对座椅的位置角度作所需的调整。而当乘客松开外部开关13后,复位弹簧7恢复原来的长度,在其作用力下,第二齿轮4复位,恢复与第一齿轮3啮合,即如图4所示的状态,机电连接,此时乘客不可再对座椅进行外力调整,机电传动系统恢复运作。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是通过线索12拉动的方式实现机电分离,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还可以采用推抵的方式使移动销6发生轴向平移从而实现机电分离,而该种推抵方式的实现只是对上一实施例中的拉动部件作一些结构上的调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一种常用技术手段,故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型实现了座椅调节机构的机电分离,并可快速恢复座椅位置,座椅可以通过外界受力拉动或推动而改变座椅的位置,电机1出现故障或是整改电动环境发生意外的情况下,而可对座椅方便地进行检修以及更快的识别问题所在;带有电位计10这一绝对位置传感器,与控制系统配合可以实现机电分离时座椅的位置信息不丢失;座椅姿态调整到平坦,可平躺休息,直齿传输动力,传动效率高。具有可机电分离操作,适用性强、调节快速、 调节精度高、舒适性高、易于维护的优点。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所述机构包括一电机以及一传动组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传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定位壳,在所述定位壳内具有一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保持传动连接;一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一移动销沿轴向插设于所述第二齿轮,一外部开关与所述移动销联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进行轴向平移,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定位壳内壁之间装设有一复位弹簧;一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三齿轮通过一传动轴传动所述座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进一步沿轴向延伸形成有一螺纹段,一电位计通过一斜齿轮与所述螺纹段保持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销的一端通过一线索连接所述外部开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通过一齿条传动所述座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壳内形成一空腔,所述复位弹簧位于空腔内,当所述外部开关开启时,所述第二齿轮平移至所述空腔内与所述第一齿轮分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机构包括一电机以及一传动组件,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传动座椅,传动组件包括一定位壳,在定位壳内具有一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电机保持传动连接;一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啮合于第一齿轮,一移动销沿轴向插设于第二齿轮,一外部开关与所述移动销联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进行轴向平移,且第二齿轮与所述定位壳内壁之间装设有一复位弹簧;一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且第三齿轮通过一传动轴传动所述座椅。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机电分离功能的座椅调节机构,实现了座椅调节机构的机电分离,并可快速复位,具有适用性强、调节快速、调节精度高、舒适性高、易于维护的优点。
文档编号B60N2/22GK202152018SQ20112029179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张韦炜, 毛爱华, 胡流东 申请人:沈阳延锋江森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