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1927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
技术背景[0002]目前,电动车一般采用蓄电瓶给驱动电机供电,进而带动车轮运转,达到纯电动模式行驶的目的。但是纯电动车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有限,为满足续航需求,有业者采用将蓄电瓶连接有发动机带动发电机给蓄电瓶串联充电。但是,发动机、油箱安装在座箱以外的车体上,布局凌乱、不紧凑,浪费车体空间。也不利于发动机的通风散热。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箱安装布局合理,有效利用车体上空间,发动机通风、散热效果好的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有发电机的发动机本体、油箱、车体,所述的发动机本体、油箱设在座箱内,发动机本体安装在发动机安装板上,发动机安装板固定连接在车体下部设有的托机架上,发动机安装板和托机架之间设有软连接胶垫;所述的油箱安装在发动机本体的上方,并通过隔板隔离。[0005]上述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为增加发动机的通风散热效果,座箱前侧护板上还设有发动机通风孔。[0006]上述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所述的座箱前侧下边与车体铰接。目的是便于检修维护。[0007]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发动机本体、油箱设在座箱内,有效地利用了座箱内的空间,布局合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发动机的通风散热效果,节约了车体上的空间,方便检修和维护。发动机安装板和托机架之间设有软连接胶垫,减少了发动机的震动向车体的传递,使驾驶和乘坐更加舒适。[0008]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09]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透视图[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箱左侧视图[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箱打开状态示意图[0013]图中标记1-发动机本体2-油箱3-座箱4-隔板5-托机架6_发动机安装板7-软连接胶垫8-车体9-发动机通风孔10-前侧护板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有发电机的发动机本体1、油箱2、车体8,所述的发动机本体1、油箱2设在座箱3内,发动机本体安装在发动机安装板6上,发动机安装板固定连接在车体8下部设有的托机架5上, 发动机安装板和托机架之间设有软连接胶垫7。所述的油箱2安装在发动机本体1的上方, 并通过隔板4隔离。[0015]为增加发动机的通风散热效果,座箱3前侧护板10上还设有发动机通风孔9。为便于检修维护座箱3前侧下边与车体铰接。[0016]由于发动机本体1、油箱2安装在座箱3内,大大节约了车体8上空间,布局紧凑、 合理,而且,发动机的通风散热效果好。油箱2位于发动机本体1的上方,并由隔板4隔离, 再加上良好的通风条件,增加了发动机本体1和油箱之间的隔热效果。驾驶员乘坐时也不会感觉到发动机的热量。[001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有发电机的发动机本体(1)、 油箱O)、车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本体(1)、油箱( 设在座箱(3)内,发动机本体安装在发动机安装板(6)上,发动机安装板固定连接在车体(8)下部设有的托机架 (5)上,发动机安装板和托机架之间设有软连接胶垫(7);所述的油箱( 安装在发动机本体(1)的上方,并通过隔板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箱⑶前侧护板(10)上还设有发动机通风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箱( 前侧下边与车体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有发电机的发动机本体、油箱、车体。发动机本体、油箱设在座箱内,发动机本体安装在发动机安装板上,发动机安装板固定连接在车体下部设有的托机架上,发动机安装板和托机架之间设有软连接胶垫;所述的油箱安装在发动机本体的上方,并通过隔板隔离。座箱前侧护板上还设有发动机通风孔。座箱前侧下边与车体铰接。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利用了座箱内的空间,布局合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发动机的通风散热效果,节约了车体上的空间,方便检修和维护。
文档编号B60K15/063GK202242938SQ20112039432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韩群山 申请人:韩群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