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405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能够将载货台向前扩展以便将载货台空间和乘车空间的面积或者容量利用至最大程度的多用途车。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已经申请过涉及具有面积或者容量可扩展的载货台的多用途车的发明申请,并且这些申请已经登记。例如美国专利6,905, 159号、美国专利6,994,388号和美国专利7,249,798号。
在上述各文献中所显示的多用途车的结构包括前座椅、配置于前座椅的后方的后座椅、配置于后座椅的后方的载货台。通过将后座椅从使用状态改变为收存状态,载货台的前部可扩展至由使用状态中的后座椅所占据的乘车空间。
在这种多用途车中,隔屏通常配置在载货台的前端以使载货台所装载的货物不移至载货台的前侧。有必要在载货台向前扩展时和载货台未扩展时之间改变隔屏的位置。
图21示出了现有技术文献中显示的可扩展载货台的一个例子。载货台400具有固定底板401、左右固定侧壁402、围绕配置在固定侧壁402前端的铰链轴403可枢转地支持的左右一对扩展侧壁404、配置在固定底板401前端的扩展底板405以及前壁406。隔屏407与前壁406 —体形成。
向下突出的定位和固定销410配置在隔屏407的左右两端。隔屏407的销410可插入的插销孔411、412分别形成于扩展侧壁404末端的上表面和固定侧壁402前端的上表面。
如图21中的实线所示,当扩展侧壁404闭合时,隔屏407位于两个固定侧壁402的前端,隔屏407的销410从上方插入至固定侧壁402的插销孔412中。同时,如虚线所示,当扩展侧壁404向前打开时,隔屏407位于两个扩展侧壁404的前端,隔屏407的销410从上方插入至扩展侧壁404的插销孔411中。
在上述结构中,在隔屏407在载货台400扩展时的扩展位置和载货台400非扩展时的非扩展位置间移动的情况下,首先,隔屏407与前壁406必须一起向上以便将左右销410从插销孔411或412中拔出。然后,有必要整体地前后移动隔屏407和前壁406,移动之后,从上方将销410插入至插销孔412或411中。
然而,由于隔屏407 —体地具有大致横跨载货台400的整个横向宽度的前壁406,所以隔屏不容易由一个人移动。因此,目前,需要两个工人夹持并向上拉隔屏407和前壁406的左右端以便拔出销410,并在移动之后再次将销插入至插销孔411或412中。这样,隔屏407的移动需要时间且费力。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伴随着载货台的扩展和收缩作业的隔屏的移动作业,以便即使一个工人也能容易且迅速地移动隔屏。或者,还能限制货物的装载高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途车,包括包围乘车空间的R0PS、配置在乘车空间内的前座椅和后座椅、配置在乘车空间的后方的载货台,该载货台可在载货台向前扩展至乘车空间的扩展状态和载货台未扩展至乘车空间的非扩展状态之间改变、配置在载货台的前端的隔屏,其中,所述后座椅在载货台扩展状态时能容纳在前座椅后方的位置上,隔屏围绕低于ROPS的上端的枢轴点部可枢转地支持,所述隔屏的枢转位置可在非扩展状态中的载货台的前端附近的位置上的大致直立的第一位置和倾斜以从枢轴支点部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二位置之间改变。
根据上述结构,在扩展或收缩载货台的作业中没有必要提起隔屏。只要通过围绕枢轴点摇动隔屏,就可以对应于载货台的扩展位置和非扩展位置间的转变,简单地改变隔屏的位置。也就是说,一个工人就能简单地改变隔屏的位置。
在载货台的扩展状态时,在第二位置的隔屏倾斜以便从枢轴点向前下方延伸。因此,能限制载货台前部的货物的装载高度。从而,也能减少由行驶中的振动导致的货物的摇晃。
在上述多用途车中,优选地采取以下各结构。
(a)隔屏的下端和座部的后端可枢转地互相连接,以便随着后座椅的座部向前方位置的移动,使隔屏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执行后座椅的收存作业,隔屏能自动地移动。即,后座椅的使用状态和收存状态间的转变作业和隔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的移动作业可通过一个作业执行,以使工作效率提高。
(b)大量的开口形成于隔屏上,从该开口能通过隔屏目视识别后方,且这些开口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隔屏移动至倾斜姿势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前座椅上的驾驶员和乘客仍能通过隔屏上的开口确认后方。
(C)隔屏的侧壁部具有沿着隔屏的纵向延伸的导向槽,该导向槽与枢轴点部相接合以使隔屏围绕枢轴点部是可枢转的且在导向槽的纵向上是可移动的,此外,嵌合至枢轴点部以便阻止在隔屏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隔屏在纵向上的移动的锁定凹部形成于导向槽在纵向上的端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隔屏的移动由导向槽引导,隔屏的移动作业可顺利地进行。此夕卜,通过利用相同的锁定凹部,能将隔屏锁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
(d)座椅固定用锚固装置设置在载货台上,且与该锚固装置相接合以便将靠背锁定在直立状态的挂钩设置在靠背上。
根据上述结构,座椅可通过锚固装置和与锚固装置相接合的挂钩经由靠背固定在车身上。即,通过利用座椅固定用锚固装置,靠背能与座椅一起锁定在直立状态。
(e)在具有座椅固定用锚固装置的结构中,锚固装置形成为与用于固定装载货物的绳子接合的倒U形或者L形。
根据上述结构,锚固装置也能被用于固定货物,以扩大其利用范围。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多用途车的立体图。
图2是与图1相同的多用途车除去车门后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在载货台非扩展时图1的多用途车的左视图。
图4是在载货台扩展时图1的多用途车的左视图。
图5是在无人就坐时后座椅的主视图。
图6是在有人就坐时后座椅的王视图。
图7是从后上方观看时在载货台非扩展时后座椅、隔屏、载货台的立体图。
图8是从前上方观看时在载货台扩展时后座椅、隔屏、载货台的立体图。
图9是从后上方观看时在载货台扩展时后座椅、隔屏、载货台的立体图。
图10是在载货台非扩展时后座椅和隔屏的左视图。
图11是在载货台半扩展时后座椅和隔屏的左视图。
图12是在载货台非扩展时隔屏的导向机构的左视图。
图13是在载货台半扩展时隔屏的导向机构的左视图。
图14是在载货台扩展时隔屏的导向机构的左视图。
图15是使用状态中的后座椅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在收存作业途中的后座椅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17是收存状态中的后座椅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18是后座椅的锁定机构中的锁销的放大侧视图。
图19是在第一位置的隔屏的主视图。
图20是在第二位置的隔屏的主视图。
图21是现有技术的多用途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2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车辆的整体结构]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整个多用途车的立体图。该多用途车具有在车身前部的左右一对前轮2,在车身后部的左右一对后轮3,以及在前轮2和后轮3之间的乘车空间(舱室)4。该乘车空间4由ROPS 5、一对前门6和一对后门7所包围。此外,可扩展的载货台9设置在乘车空间4的后方,车前盖10设置在乘车空间4的前方,隔屏11设置在载货台9的前端。
图2是前后门6、7除去后示出的多用途车的立体图。长凳型前座椅21安装在乘车空间4的前半部中,可收存的长凳型后座椅22安装在乘车空间4的后半部中。在该实施形态中,长凳型前座椅21是双人座,并且三点式安全带装置33分别设置在前座椅21的左右座位区S1、S2上。前座椅21的左座位区SI是驾驶员座椅,而且例如驾驶盘12的操作部设置在左座位区SI的前方。长凳型后座椅22是三人座。三点式安全带装置34分别设置在后座椅22的左右座位区S3、S4上,此外,三点式安全带装置35也设置在中间座位区S5上。
[R0PS 5 的结构] ROPS 5是倾翻保护结构(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的缩写,具有左右一对前纵向构件5a,左右一对后纵向构件5b,配置在前纵向构件5a和后纵向构件5b之间的左右一对中间纵向构件5c,以及连接纵向构件5a、5b、5c的上端的多个上端梁构件5d。此外,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梁构件5e —体地形成于左右一对后纵向构件5b上。该横梁构件5e配置在低于上端梁构件5d的位置上。具体地,横梁构件5e配置在与就坐于后座椅22上的乘员的肩或脖子相一致的高度上(参见图6),并且后座椅的三个头靠36设置在横梁构件5e上。
[载货台9的结构] 图3是载货台9处于非扩展状态的多用途车的左视图,图4是载货台9处于扩展状态的多用途车的左视图。在图3中,载货台9具有底壁9a、左右侧壁9b和后壁9c。在载货台9处于非扩展状态时,可收存的后座椅22处于使用状态(乘员能够就坐的状态)。
在图4中,在载货台9处于扩展状态时,后座22折叠并收存在前座椅21的正后方。
[前座椅21的结构] 在图3中,长竟型前座椅21具有一个在横向上伸展的矩形座部21a和一个在横向上伸展的矩形靠背21b。座部21a和靠背21b固定在支持脚23上。
[后座椅22的结构] 在图3中,可收存的长凳型后座椅22具有一个在横向上伸展的矩形座部22a、一个矩形靠背22b和三个头靠36。如上所述,后座椅22以使其位置可以在乘员能就坐并面向前方的使用状态(图3)和后座椅收存在前座椅21的靠背21b背后的收存状态(图4)之间改变的方式形成。将说明具体的折叠结构。后座椅22的座部22a的前端通过前铰链26由车身框架I可枢转地支持,而靠背22b的下端通过后铰链27可枢转地连接在座部22a的后端。后铰链27提供固定至座部22a后端的金属座部侧支架28和固定至靠背22b下端的金属靠背侧支架29之间的枢转连接。
如图4所不,在后座椅22收存的状态中,罪背22b在后绞链27上逆时针(按ft]■头Al的方向)枢转并与座部22a的表面邻接,座部22a在前铰链26上逆时针(按箭头A2的方向)枢转并进入在前座椅21的靠背21b的后方位置处大致垂直的状态。即,由于靠背22b在后铰链27上折叠以致大致与座部22a平行,此外,处于折叠状态的靠背22b和座部22a在前铰链26上向前上方枢转,因此后座椅22变成如图4所示的直立收存状态。
一对锁定机构40设置在后座椅22的左右端以便将后座椅22锁定在使用状态。
[后座椅22的锁定机构40] 图15示出了后座椅22的左锁定机构40。该锁定机构40具有将使用状态(直立状态)中的靠背22b锁定在车身框架I上的挂钩`43,设置在车身框架I上以便与挂钩43相接合的U形锚固装置(挂钩接收器)44,以及用于将座部22a固定在靠背22b上的锁销45。
挂钩43与支架29 —体地形成于靠背22b的支架29的下端,向前突出并从后方与锚固装置44的上端梁部相接合。通过将挂钩43与锚固装置44相接合,靠背22b相对于车身框架I保持在直立状态(使用状态)。
锁销45由靠背22b的支架29所支持。同时,如图17所示,在座部22a处于使用状态时与锁销45相接合的接合孔46形成于座部22a的支架28上。
图18是锁销45的放大剖视图。U形销支持座47固定在靠背22b的支架29上,锁销45在横向上可移动地插入至形成于销支持座47和支架29上的销孔47a中。锁销45经由被压缩并设置在销支持座47内的螺旋弹簧48通过弹簧座49向锁定方向BI (在车宽方向上向内)偏置。即,当如图10所示靠背22b相对于座部22a枢转并且如图18所示锁销45进入与座部侧支架28的接合孔46相对应的位置时,借由螺旋弹簧48的弹力,锁销45自动地进入接合孔46中,且使用状态中的座部22a相对于图10的状态中的靠背22b被锁定。
[后座椅22的安全带装置34、35的结构] 图5是无人就坐状态中的后座椅22的主视图,图6是有人就坐状态中的后座椅22的主视图。在图5中,用于后座椅22的中间座位区S5的三点式安全带装置35具有一体地含有腰带35a和肩带35b的带子35c,设置在后座椅22的座部22a的后端用于支持带子35c的一端以便自由地卷绕这一端的卷收器35d,设置在后座椅22的座部22a的后端用于支持带子35c另一端的底部锚固装置35e,安装在带子35c中间的扣环35f,设置在座部22a上并可拆卸地与扣环35f相连的带扣35g,以及用于支持肩带35b的顶部锚固装置35h。
中间座位区S5的三点式安全带装置35的顶部锚固装置35h设置在形成于ROPS 5后端的横梁构件5e上。顶部锚固装置35h可滑动地支持在靠背22b后侧从卷收器35d向上延伸的带子35c,并向下沿着靠背22b的前侧折叠带子35c。
中间座位区S5的顶部锚固装置35h、底部锚固装置35e和卷收器35d,相对于中间座位区S5,配置在前座椅21的驾驶员座椅一侧的相反侧(即右侧)。因此,在无人就坐状态时,整个带子35c放置在中间座位区S5的右侧。
后座椅22的左右座位区S3、S4的三点式安全带装置34中的每一个除了顶部锚固装置34h和卷收器34d安装在ROPS 5的后纵向构件5b上的结构以外,都具有与中间座位区S5的三点式安全带装置35相同的结构。即,一体地含有腰带34a和肩带34b的带子34c、卷收器34d、底部锚固装置34e、扣环34f、带扣34g的结构和安装都与中间座位区S5的三点式安全带装置35相同。
[前座椅21的安全带装置33的结构] 在图1中,前座椅21的两个三点式安全带装置33具有与后座椅22的左右三点式安全带装置34相同的结构。
[隔屏11的结构] 图7示出了隔屏11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图8示出了隔屏11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如图7所示,隔屏11的左右两端由设置在ROPS 5的横梁构件5e上的左右一对支持支架51通过导向销52可枢转地并沿着隔屏的纵向(后述的导向槽61的纵向)可线性移动地支持。通过在导向销52上枢转隔屏11并相对于导向销52沿着隔屏的纵向线性移动隔屏(随后详细说明),隔屏11的位置可在如图7所示的用于分隔非扩展状态中的载货台9和使用状态中的后座椅22的第一位置和如图8所示的用于以倾斜姿势覆盖扩展状态中的载货台9和前部的第二位置之间改变。
在图9和图11中,隔屏11的下端与设直在后座椅22的座部22a的后端上的支架28通过铰链销53可枢转地连接。因此,隔屏11的下端可与后座椅22的座部22a的后端一起移动。
在如图7所示的隔屏11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隔屏11在前后方向上与ROPS 5的后纵向构件5b大致相同的位置上保持在大致竖直的状态。同时,在如图8所示的隔屏11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隔屏11的下端与后座椅22的座部22a的后端一起向前上方移动,而且整个隔屏11是倾斜的以便从横梁构件5e向前下方延伸。
图19是位于第一位置的隔屏11的主视图,图20是位于第二位置的隔屏11的主视图。在图19中,大量的菱形开口 65形成于隔屏11的大致整个表面上,可通过开口 65目视识别后方。开口 65在上下方向上是细长的。因此,即使当隔屏11倾斜至如图20所示的第二位置时,仍可从菱形开口 65目视识别后方。
[隔屏11的导向机构42] 图12至图14示出了隔屏11的导向机构42的详图。在图12中,导向板60分别固定在隔屏11的左右侧表面,沿着隔屏的纵向延伸的导向槽61分别形成于导向板60上。如上所述,导向槽61在隔屏的纵向上可移动地并可枢转地与通过支架51设置在横梁构件5e的左右两端上的导向销52相接合。此外,如图11所示,从导向槽61的上端与隔屏的纵向大致成直角弯曲的锁定凹部63形成于导向板60内。
即使在隔屏11位于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凹部63都与导向销52相接合。具体地,按照当隔屏11位于如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时从横梁构件5e的导向销52至隔屏下端的铰链销53的距离LI与当隔屏11位于如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时从导向销52至隔屏的铰链销53的距离L2相匹配这一方式来设置尺寸。
当隔屏11位于如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时,使用状态中的后座椅22的座部22a由隔屏11固定。同时,当隔屏11位于如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时,收存状态中的后座椅22的座部22a也由隔屏11固定。
将说明与后座椅22的收存、载货床9的扩展、隔屏11的移动相关的作业。
(I)后座椅22处于如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的情况: 如图6所示,三个乘员可就坐于如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乘员可以就坐的状态)中的后座椅22上。就坐于中间座位区S5上的乘员可以与就坐于左右座位区S3、S4上的乘员一样系上三点式安全带装置35。而且,由于顶部锚固装置35h设置在比ROPS 5的上端梁构件5d位置低的横梁构件5e上,所以中间座位区S5的肩带35b不是无用地长。
如图15所示,后座椅22的靠背22b通过挂钩43和锚固装置44间的接合被锁定在相对于车身框架I的直立状态中,且后座椅22的座部22a通过锁销45锁定在靠背22b上。此外,如图12所示,通过将导向销52嵌合至导向槽61的锁定凹部63中,隔屏11被锁定在第一位置。这样,隔屏11不会摇晃或者后座椅22的座部22a不会浮起,从而可以很好地保持后座椅22的乘坐质量。
(2)后座椅22从图3中的使用状态改变为图4中的收存状态的情况: 在图15的状态中的锁定机构40中,首先,通过向左拉锁销45,靠背22b和座部22a间的锁定解除。然后,如图10所示,靠背22b在后铰链27上向前下方枢转并放置在座部22a的表面上。如图16和图17所示,通过折叠靠背22b,靠背22b的挂钩43自动地从锚固装置44上移出,并且靠背22b在车身框架I上的锁定解除。
接下来,在图12中,导向销52从隔屏11的导向板60的锁定凹部63中移出,如图11所示,座部22a在前铰链26上向前上方枢转。随着座部22a的枢转,隔屏11在导向销52上向前枢转,且相对于导向销52在隔屏的纵向(导向槽61的纵向)上移动。因此,隔屏11的下端与座部22a的后端一起向前上方移动。
(3)后座椅改变成图4中的收存状态的情况: 如图4所示,当后座椅22收存时,如图14所示,导向槽61的锁定凹部63从图13的状态再次嵌合至导向销52上。因此,隔屏11被锁定在如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上。通过被锁定在第二位置的隔屏11,后座椅22的座部22a自动地锁定在直立状态(收存状态)。
应当注意,在如图9的载货台9向前扩展的情况下,载货台9的向前扩展部的左右侧由左右后门7覆盖。即,左右后门7起到载货台的前部的侧壁的作用。
虽然隔屏11在第二位置时是倾斜的,但是开口 65是在与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伸长的长孔。因此,如图20所示,前座椅21上的乘员可以通过开口 65目视识别后方。
[实施形态效果总结] 本实施形态的效果将简要总结如下。
(I)隔屏11通过导向销52可枢转地支持于ROPS 5的横梁构件5e上。因此,没有必要在载货台9的扩展或收缩作业中提起隔屏11。只要通过围绕导向销52摇动隔屏11,就可以对应于载货台的扩展位置和非扩展位置间的转变,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改变隔屏11的位置。也就是说,一个工人就能简单地改变隔屏11的位置。
(2)在如图4的载货台9的扩展状态时,位于第二位置的隔屏11倾斜以便从导向销52向前下方延伸。因此,能限制载货台9的前部中的货物的装载高度。从而,也能减少由行驶中的振动导致的货物的摇晃。
(3)如图11所示,隔屏11的下端和座部22a的后端通过铰链销53互相连接,以便随着后座椅22的座部22a向前方位置的移动,使隔屏1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因此,通过执行后座椅22的收存作业,隔屏11能自动地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4)如图19,大量的开口 65形成于隔屏11上,从该开口 65可通过隔屏11目视识别后方,开口 65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形状。因此,即使在隔屏11移动至如图20的倾斜姿势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仍然能通过隔屏11的开口 65确认后方。
(5)如图12至图14,具有沿着隔屏纵向延伸的导向槽61的导向板60设置在隔屏11的侧壁上,并且导向槽61与导向销52相接合以使隔屏11能围绕导向销52枢转并在导向槽的纵向上可移动。因此,隔屏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的移动作业能通过导向槽61和导向销52的引导顺利地进行。
(6)此外,嵌合在导向销52上以便阻止在隔屏1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任一位置上隔屏11在纵向上的移动的锁定凹部63形成于导向槽61在纵向上的端部。因此,通过利用相同的锁定凹部63,能将隔屏11锁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
(7)如图15至图17所示,座椅固定用锚固装置44设置在载货台9的车身框架I的一部分上,与该锚固装置44相接合以便将靠背22b锁定在直立状态的挂钩43设置在靠背22b上。因此,后座椅22的座部22a能通过锚固装置44和接合在该锚固装置上的挂钩43经由靠背22b固定在车身上。即,通过利用座椅固定用锚固装置,靠背能与座椅一起锁定在直立状态。
在后座椅22收存时,座椅固定用锚固装置44能与用于固定装载货物的绳子相接口 o
[其它实施形态] (I)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座椅固定用锚固装置44形成为倒U形,但是锚固装置也可形成为L形。
(2)隔屏11的开口 65的形状不限于如图19的菱形,也可以是长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然而,每种形状都是在正交于横向的方向上伸长的形状。
(3)本发明也能应用于不具有长凳型座椅而具有独立型座椅的车辆。
(4)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的结构,也包括不脱离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内容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围乘车空间的ROPS ; 配置在所述乘车空间内的前座椅和后座椅; 配置在所述乘车空间的后方的载货台,所述载货台在载货台向前扩展至乘车空间的扩展状态和载货台未扩展至乘车空间的非扩展状态之间改变; 配置在所述载货台的前端的隔屏, 其中,所述后座椅在载货台扩展状态时容纳于所述前座椅后方的位置上, 所述隔屏围绕低于所述ROPS的上端的枢轴点部枢转地支持,所述隔屏的枢转位置在非扩展状态中的所述载货台的前端附近的位置上的大致直立的第一位置和倾斜以从所述枢轴点部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二位置之间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屏的下端与座部的后端可枢转地互相连接,以便随着所述后座椅的座部向前方位置的移动,使所述隔屏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 大量开口形成于所述隔屏上,从所述开口通过所述隔屏目视识别后方,且所述开口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屏的侧壁部具有沿着隔屏的纵向延伸的导向槽, 所述导向槽与所述枢轴点部相接合以使所述隔屏围绕所述枢轴点部是可枢转的并且在所述导向槽的纵向上是可移动的, 此外,嵌合在所述枢轴点部以便阻止在所述隔屏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所述隔屏在纵向上的移动的锁定凹部形成于所述导向槽在纵向上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 座椅固定用锚固装置设置在所述载货台上,且 与所述锚固装置相接合以便将靠背锁定在直立状态的挂钩设置在所述靠背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装置形成为与用于固定装载货物的绳子接合的倒U形或者L形。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多用途车,其中乘车空间中的后座椅可自由收存,并且载货台可向前扩展,隔屏可枢转地支持于包围乘车空间的ROPS的横向构件上,隔屏的枢转位置可在非扩展状态中的载货台的前端附近的位置上的大致直立的第一位置和倾斜以从枢轴点部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二位置之间改变。
文档编号B60N2/24GK103182964SQ20121036668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山本照晃, 竹上五男 申请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