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野汽车前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472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越野汽车前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外防护装置,特别是一种越野汽车前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重型汽车多为平头驾驶室,中冷器和散热器冷却模块均安装在发动机前方,而发动机位置受驾驶室限制,冷却模块下半部通常露出保险杠等保护设施,很容易受到大块飞石硬物撞击及坑洼路面碰撞等,极易损坏冷却模块使冷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发动机散热差或者无法工作,甚者烧毁发动机。为了解决该问题,一般采用独立的前防护装置对其进行保护。目前的前防护装置多采用薄钢板冲压成型制成的包覆件,并通过过渡支架将包覆件与车架、保险杠、上车踏板等多点连接固定,这种结构的缺点是·
1.包覆件钢板材料较薄,受到强力撞击极易损坏,稳定性差;
2.包覆件为冲压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由于包覆件面积大,包覆件与支架焊接连接时,焊接难度大,对精度要求很高。3.包覆件需要多点固定,支架较多或较大,要求安装空间大,安装不便;
4.同一种包覆件很难适应不同车型散热器的外形,通用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越野汽车前防护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通过多根并列排列的栅条连接,栅条倾斜设置,下横杆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同一朝向的支承板,支承板与栅条排列成V字形。为了便于调节栅条与支承板的角度,所述的下横杆的端部与支承板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松动螺栓,转动支承板到合适的位置,再拧紧螺栓,即可实现调节。针对不同的车型,可以更换不同长度的支承板,使得本发明通用性好。为了便于加工制作,所述的每根栅条的下端设有孔,下横杆穿在栅条的孔中,上横杆和下横杆均与栅条焊接。为了便于取材,所述的上横杆和下横杆均为钢管。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两根横杆和多个栅条组成防护栅,下横杆的两端连接有支承板,支承板与栅条排列成V字形,V字形结构的两端用于车架固定,防护栅栏对冷却模块的前侧进行保护,使得本发明既能牢固的固定在车体,其本身又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又不容易被撞坏,稳定性好。并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对制造误差适应性强,便于安装。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横杆,2、栅条,3、下横杆,4、支承板,5、螺栓,6、支架,7、牵引钩。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上横杆I和下横杆3,上横杆I和下横杆3均为钢管,上横杆I和下横杆3也可以采用其它杆体。上横杆I和下横杆3之间通过多根并列排列的栅条2连接,上横杆I和下横杆3在水平方向上相错开,使得栅条2呈倾斜状,下横杆3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同一朝向的支 承板4,支承板4与栅条2排列成V字形。下横杆3的端部与支承板4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通过松动螺栓5,可以调节支承板4与栅条2的角度。每根栅条2的下端设有孔,下横杆3穿在栅条2的孔中,上横杆I和下横杆3均与栅条2焊接,栅条2等间距排列。制作方法首先将下横杆3插入所有栅条2的圆孔中,然后将下横杆3的两端栅条2根据设计尺寸焊接在上横杆1,再逐步将栅条2焊接在上横杆I上,并使栅条等间路排列,再将栅条2焊接在下横杆3上,形成防护栅,将在下横杆3的两端用螺栓5连接上支承板4。使用方法将防护栅罩在冷却模块的前下侧,将上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到车架左右纵梁的牵引钩7上,再将支承板4的上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到车架左右纵梁的支架6上,安装完成。
权利要求
1.一种越野汽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通过多根并列排列的栅条连接,栅条倾斜设置,下横杆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同一朝向的支承板,支承板与栅条排列成V字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越野汽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横杆的端部与支承板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越野汽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栅条的下端设有孔,下横杆穿在栅条的孔中,上横杆和下横杆均与栅条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越野汽车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杆和下横杆均为钢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越野汽车前防护装置,本发明包括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通过多根并列排列的栅条连接,栅条倾斜设置,下横杆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同一朝向的支承板,支承板与栅条排列成V字形。本发明采用两根横杆和多个栅条组成防护栅,下横杆的两端连接有支承板,支承板与栅条排列成V字形,V字形结构的两端用于车架固定,防护栅栏对冷却模块的前侧进行保护,使得本发明既能牢固的固定在车体,其本身又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又不容易被撞坏,稳定性好。并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对制造误差适应性强,便于安装。
文档编号B60R19/52GK102897125SQ20121042244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李旭虎, 栾会磊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