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防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6110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车辆防眩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车辆上的防眩光设备,包括车灯、眼睛摄像头,信号处理芯片,机电档光机构,其中灯光、眼睛摄像头获取灯光、眼睛的位置图像,送至处理芯片,芯片计算出车灯、眼睛的具体位置,接着计算出挡光点位置,再驱动挡光装置工作,把挡光片送至相应挡光点挡光,眩光过后,挡光片返回待机位置。
【专利说明】车辆防眩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防眩光装置,具体即利用感光装置探测灯光、眼睛的具体位置,并驱动机电挡光装置至档光点挡光。
【背景技术】
[0002]每辆汽车,摩托车都有车灯,明亮的灯光在夜间照亮了道路,给自身行车带来极大方便,但同时却又给反向行驶的车辆驾乘人员产生了眩目光线,轻者使人的眼睛感到不适,疲劳,看不清道路,重者引发交通事故,长期以来,人们想了各种方法来降低眩光的影响,典型的如近光灯,偏振片,频闪方法等,以上方法都有一定效果,但也有种种不足。
[0003]如近光灯,正常使用能有效降低眩光,但很多驾使员是在会车距离很近时才变光,并未遵守在150米内就变光的规定,使得会车时,一开始有很长一段距离眩目,还有些驾驶员则不变光,且因车辆状态及道路状态有变化时,即使开近光灯也会给对方造成眩目,如汽车上坡后灯光远射,因此近光灯尚不能完全解决眩光问题。
[0004]用偏振片防眩光,这是美国人兰德发明的防眩光系统,利用两组偏振片,分别安装于车灯、驾驶者眼睛前,两组编振片,方向呈十字交叉,从而在自身车上滤去对方车灯的光线,滤光效果良好,以至于现在还常有人申请类似专利,但它的一个很大缺点是偏振片会衰减光线,光线从车灯射出衰减约一半,到驾驶者眼睛前又衰减一半,使得驾驶者看到的亮度大为降低,不符合交通法规中防眩光产品的透光率必须达到75%的要求,而且必须双方车辆都安装才有用,哪辆车不装,对他人同样眩目,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这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发明,至今未投入实用。
[0005]还有一种频闪方法,使车灯以一定频率发光,再在驾驶者前装设同样以一定频率,但错开相位的挡光装置,即对方车灯亮时,自身车灯暗,同时挡光装置挡光,对方车暗时,自身车灯亮,这样以此达到防眩效果,但它同样需要双方车辆安装了才有用,未装的车,同样会给装了此装置的车辆造成眩光,且难找到能快速开合又透光性良好的材料,如采用液晶片挡光,那透光率只有50%左右,因此以上原因,使这项技术也未得到实用。
[0006]还有大块挡光板的专利申请,通过旋转或升降后挡光,但这类挡光板一挡就是一大块面积,影响正常视野,不利于行车,自然也未得到普及。
[0007]另有采用摄像头确定灯光位置,再由液晶像素屏挡光的专利申请,这些技术的不足在于,由于液晶屏本身会挡掉50%左右的光线,难符合交通法规中的透光率,且对于眼睛位置没有跟踪定位,使得挡光不够精准。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提供了种能有效挡除眩目光线,而又尽量不影响正常视野的防眩光设备,通过车灯摄像头、眼睛摄像头摄取对方车灯、自身眼睛的位置图像,然后送至芯片计算处理,计算出车灯、眼睛的具体位置,再计算出挡光点位置,然后再指令机电挡光机构动作,带动挡光片至挡光点挡光。[0009]目前市场上的防眩光产品大多较简单,如防眩光眼镜,车用滤光膜等,本发明与之前比较,提出了一种新的挡光结构,应用在车辆上,能根据车灯移动,眼睛晃动而相应驱动光片挡光,挡光片的大小挡住眩光即可,挡光后返回待机位置,对正常视野影响少。
[0010]用于实现以上挡光功能的挡光装置,其组成是,挡光片装设在丝线上,丝线绕在丝线轮上,丝线轮装在滑块上,滑块上装设了滑轨、丝杆、转动杆,由电机驱动丝杆、转动杆,丝杆使滑块左右移动,转动杆则带动丝线轮转动,使挡光片上下活动,加上滑块的移动,使挡光片能灵活地在防眩屏上以任意方向运动。
[0011]丝线很细,而且由于眼睛在看远处物体时,近处物体就会偏过焦点,形成带一点模糊的像,这样使得丝线在视野里可忽略不计,这样在有眩光时挡住强光,使人的眼睛看暗处更清晰。
[0012]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首先是对车灯及眼睛定位,因驾驶者的眼睛会随着坐姿及行驶时的晃动而常改变位置,而对眼睛的定位,要比对车灯定位复杂不少,本发明对眼睛识别的方法,包括对眼睛(黑点)的大小、对称识别,以及其它辅助特征如眉毛识别,或用红外线虹膜识别,利用虹膜反射的明显图像进行识别。
[0013]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近处物体如果较小就会形成二个虚像,当两个较小物体在眼睛前面距离合适时,虚像的重合部分就形成实像,就能挡住远处的物体,但两边虚像还是有一些,这是由双眼成像机理决定的,为减弱虚像,本发明采用了斜方向的挡光片,即左右两边的挡光片,其排列方向跟另一边的眼睛视线连成一线,起到减弱虚像的作用。
[0014]本发明具有多种结构形成,首先是挡光结构的组成,各部件如挡光片、丝线、丝线轮、滑块、丝杆等,随不同的需要而产生不同的组合。在本申请文件中,叙述了多种应用实例。
[0015]在产品的形状上,除了安装在汽车车顶,置于驾驶员前方的基本结构型外,另有头戴式结构,将各部件大大缩小,从而能够戴在头上或头盔上使用,具有轻便的优点。
[0016]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成是防眩光后视镜,同样在后视镜上装上感光装置,控制装置,挡光机构,可在晚上有眩光时,芯片计算出反射后的眩光位置,当眩光快要射到人的眼睛上时,即驱动挡光片挡光,同样眩光过后,挡光片返回到时待机位置,市场现有的防眩光后视镜,一变黑则是全部变黑,本发明可针对眩光点实行局部挡光。
[0017]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车辆上挡眩光,其它的场合如电焊作业,同样也适用,结构相比更简单,用于电焊,它的特点是快速开合,且不挡光时,透光度好,
[0018]本发明也不局限于晚上挡眩光,在白天它同样可挡阳光及建筑物、汽车玻璃上的反射眩光,使它的功能更齐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防眩器的基本结构、形状示意图。
[0020]图2是各种形状、材质的挡光片示意图。
[0021]图3是半透明片与液晶片的组合图。
[0022]图4是两组虚像合为实像示意图。
[0023]图5是斜挡光片消除虚像的原理不意图。
[0024]图6是各种斜挡光片的结构剖面图。[0025]图7是中置于防眩屏上的摄像头示意图。
[0026]图8是液晶屏挡光示意图。
[0027]图9是防眩器上所带的遮阳板连接图。
[0028]图10是各种丝线,丝线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四件式滑移组件的示意图。
[0030]图12是三件式滑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是二件式滑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是带稳定轮的滑块示意图。
[0033]图15是带磁铁稳定部件的滑块示意图。
[0034]图16转动杆与丝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7是透明底板与丝线轮的组合示意图。
[0036]图18是X、Y方向活动均为丝杆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9是多组挡光机构的纵向排列图。
[0038]图20是直接在滑块上装设电机的示意图。
[0039]图21是直线电机装设示意图。
[0040]图22是防眩器的运行流程方框图。
[0041]图23是眼睛识别的各方法步骤图。
[0042]图24是预设眼睛位的运行方框图。
[0043]图25是头戴摄像头的工作示意图。
[0044]图26是防眩器的防撞偏转过程示意图。
[0045]图27是在小汽车上的安装图。
[0046]图28是在大汽车上的安装图。
[0047]图29是头戴眼镜式防眩器示意图。
[0048]图30是头戴环形帽架式的示意图。
[0049]图31是环形帽架式戴于头盔上的示意图。
[0050]图32是头盔与头戴防眩器做成一体的形状图。
[0051]图33是防眩电焊镜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34是防眩光后视镜的示意图。
[0053]图35是车门后视镜的示意图。
[0054]图36是防眩后视镜上的可卷入挡光片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结合各个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本文中所列的各种具体实施例既有防眩器中某一部分(如挡光机构)的多种不同实施方式,也有防眩器在形状、功能上的不同实施例子,但都是围绕着同一发明构思,即采用感光装置获取车灯或眼睛的位置信息,再驱动能灵活运动的挡光片至挡光点挡光而进行的。
[0056]现参看图1,说明防眩器I的基本构造及运行,其中,挡当片71装在丝线80上,丝线80装于丝线轮(图中未绘出)上再装设于上滑块35和下滑块36之间,丝杆、转动杆、滑轨、滑块等组成了滑移组件(图中未绘出详细部件),上滑移组件31和下滑移组件32,通过斜面齿轮40、连杆41,在电机42的驱动下,通过齿轮43,传递动力,使上滑移组件31,下滑移组件32同步协作运转,其中,丝杆带动滑块35、36左右移动,转动杆带动丝线轮转动,使挡光片71能够以任意方向运动挡光。
[0057]眼睛摄像头12装于防眩器I上,面对驾驶者,灯光摄像头11则面向前方路面,摄取灯光位置图像,再通过芯片计算灯光、眼睛位置,得出挡光点位置,再驱动挡光片71挡光。
[0058]在挡光中起直接作用的挡光片71,其各种结构形态如图2所示。在基本的形状上,分为挡单辆汽车眩光的小挡光片72,挡成片车灯眩光的大挡光片73。半透明挡光片79是最常见形式,渐淡式挡光片76是中心颜色较深,至边缘逐渐变淡,可使挡光片与正常视野更自然地衔接(因打印未显示渐淡颜色)。丝线80连接在挡光片上,丝线80可单股或多股,如前面所述的虚像原理,采用二个分开的分体式挡光片85可减少一些虚像,但复杂一些,采用连为一体但中间透明的挡光片86,结构更紧凑。针对右方向盘汽车眩光出现的区域的不同,而采用了左右相反的右方向盘大挡光片96。
[0059]组成挡光片的材料,有不透明片、半透明片、液晶片、网状材料,可只用其中一种作为挡光片,也可把多种材料加以组合,从而达到更佳的效果,图3是半透明片与液晶片的组合图,半透明片79贴在液晶片74上面,通过丝线80传送电流,可使液晶片74颜色变深,使挡光片有效挡光面积变大,适应大小不同的眩光点。
[0060]丝线80所采用的材料,有金属丝线,如细钢丝;天然纤维丝,如纺织的丝线;人造纤维丝,如尼龙丝;如上所述,采用金属丝线则可为液晶挡光片输送电流。
[0061]参看图4,是眼睛双眼或像时的虚实像图,当眼睛看远处时近处的两个小挡光片71就会形成如下的四个虚像89,再往下当两个小挡片71距离相隔合适时,其中的两个虚像就会重合或实像90,实像90就能挡住远处的眩光。以上所示为小挡光片的挡光过程,现实中如果是大的挡光物,随手一挡就能挡住远处的光线,但在本防眩器上,要求是能以最小的面积挡住眩光,从而留出更多正常视野。
[0062]针对仍存在的虚像,图5给出了一种解决的方式,即采用斜向的挡光片,图中汽车7射出的灯光5落在了眼睛4上面,斜挡光片75排列在斜挡光片基板78上,如双眼交叉视线94所示,当左眼看左边的斜挡光片时,看到的是它被阻挡了灯光,而左眼看右挡光片时,由于右挡光片的排列方向与左眼的视线方向一致,因此只看到一些细微的格栅,右眼所看到左右两个挡光片图像则跟左眼相反,这样最大限度减少了虚像的存在。
[0063]参看图6,列出了斜挡光片的各种结构形式,其中单片式75A是一边只有一整块的形式,排列式75B则是把多个小斜挡光片,制作在基板78上面,嵌入式75C则是将多个细挡光片,制作在透明板里面。
[0064]驱动档光片71的丝线,丝线轮,则有如图10所示的各种结构。有一根丝线在丝线轮两头卷绕的缠绕式92,有一根丝线呈环状绕在丝线轮上的环绕式93,上丝线轮82起带动丝线80,挡光片71的作用,下丝线轮83则可分有动力及无动力二种,如环绕式93的下丝线轮83就可不带动力,缠绕式92的下丝线轮83, —般均带动力同步转动,另有一种不带动力,而采用回旋弹簧84,在挡光片71下降时,由回旋弹簧84带动丝线80而下降。
[0065]在实施例中,液晶片不仅可制成小块挡光,也可制作成如图8所示的大块液晶屏87,自然这不适合于夜间挡光,而可在白天如阳光强烈时,用来消除过强的光线,本文中的眩光含义,包括汽车灯光,阳光,建筑物或汽车上的玻璃反射光,以及其它的刺眼光线,本发明在白天也能挡眩光。
[0066]液晶屏87是像素式的结构,另有整块式的,即一暗整块都暗这种,图中未绘出,如上所述,液晶屏87虽在晚上会使光线减弱变暗,但在白天光线过强时,却是挡眩光很适合,此是液晶屏87是跟防眩器I组成一个整体使用,即同样由摄像头获取眩光、眼睛位置图像,由芯片计算后得出挡光点位置,再指令相应的液晶点变黑88,液晶屏87通过翻转或拉伸部件与防眩器主体相连,拉伸部件为市场上可见的各类滑轨部件。
[0067]图9是防眩器I所配备的遮阳板124示意图,这就是放大了的挡光片,用于白天挡光,其材质有不透明,半透明或渐变淡的各种,与防眩器I活动相连,可翻转或拉伸,与液晶屏87 —样,作为防眩器I在白天挡眩光的备选功能件。
[0068]防眩器I的摄像头,包括装于防眩器本体上的,也包括戴于头部的摄像装置,它采用无线或有线向防眩器传输图像信号,后面再作进一步描述。装于防眩器上的摄像头,还包括如图7所示的中置形式,中置摄像头17通过金属丝设在防眩屏18的中间,这样所获取的图像没有偏斜,此种实施方式要求摄像头尽量小。
[0069]在本发明中,把挡光装置大致分为三部分:驱动机构、滑移机构、挡光机构。驱动机构是电机及传动部件;滑移机构是实现移动的各部件,如滑轨、滑块、丝杆、转动杆;挡光机构则包括挡光片、丝线、丝线轮、透明底板,这是为了更便于区分各部件功能,而不是很严格的结构划分,各个部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有不同的组合形式,下面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0070]滑移机构中各部件也称滑移组件,如图11所示,它是位于上方的上滑移组件,在上滑块35上,连接着圆形滑轨33、丝杆37、转动杆39,丝线轮82装在转动杆39上面,绕着丝线80。
[0071]实际应用可随具体情况改变组合,如图12,上滑块35上只有丝杆37,转动杆39,有以上两者即可使滑块运动时保持稳定,还有更简约结构如图13所示,是一个下滑移组件,在下滑块36上面,只有一根丝杆37使下滑块36左右移动,其自身的稳定,靠下滑块36的重力,以及与上滑移组件相连的丝线80,下丝线轮83来保持。
[0072]图14给出了另一种稳定形式,下滑块36的下面,设有稳定滚轮46,在滚轮槽47上运行,图15又是另一种稳定结构,上滑块35在磁铁50的吸力下,吸向铁轨51从而保持稳定。
[0073]转动杆39与丝线轮82的结构如图16所示,为减低在滑块左右运行时的摩擦力,丝线轮82内装有滚珠44,滚珠结构与普通滑块内的滚珠一样。
[0074]在各实施方式中,有一类是采用透明底板作为挡光机构组成部件,如图17所示,上滑块35上,装有丝杆37、转动杆39,另透明底板也装在上滑块35上面,此种结构不需再设下滑移组件。工作时,丝杆37带动上滑块35左右运动,转动杆39带动丝线轮82转动,使挡光片上下移动,结合滑块的移动,挡光片71就可往各方向运动。
[0075]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则是用丝杆带动滑块来替代丝线的上下移动,如图18所示,在上滑块35上,装有垂直丝杆38 (另有稳定滑轨未绘出),上面有下滑块36,在电机42的驱动下,丝杆37使上滑块35左右移动,丝杆38则使下滑块36上下运动,带动透明底板95上面的档光片71往各方向运动。
[0076]电机42是两个(图中未绘出),一个驱动丝杆37,另一个驱动丝杆38,通过转动杆、斜面齿轮来传递动力。
[0077]如上所述的实例中,挡光机构最少时只用了挡光片71、透明底板95 二个部件,如要求不高,直接把长条形挡光片装于滑块上即可,可根据具体需要而采用。
[0078]由于一组滑移组件只能驱动一副挡光片,为挡更多的眩光,特采用了如图19所示的多重滑移组件排列,滑轨本身有圆也有方,图中所示的滑轨34是方形,各组件如图纵向排到在防眩器外壳103里面,这样挡光片71就有了多个,且各自能独立运动,形成更佳挡光力。
[0079]在驱动机构中,图1表述了电机加连杆的传动方式,具体实施也有多种形式,图20描述了另一种驱动形式,电机42通过斜面齿轮40,连杆41,驱动上下的丝杆,而丝线轮82的驱动,则由直接装设于滑块上的电机52驱动,此种设置是因挡光片71较轻,电机52用较小动力就能带动。
[0080]电机42与连杆41的传动,也可用电机、皮带,滑块移动也可用电机、齿条的组合,总之也可是现有公知技术的其它形式,本说明书不一一罗列。电机本身亦包括普通电机和步进电机。
[0081]在驱动上,还有种选择是直线电机,如图21所示,透明底板95的上下,左右移动,是由装设于X、Y轴上的直线电机45完成的,亦可只用直线电机完成一个方向的运动,具有构件少,反应灵敏的特点。
[0082]防眩器的运行控制,由芯片和外围电路构成,芯片包括单片机或其它功能芯片如视频处理芯片、电机控制芯片再加外围电路构成整个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如图22所示,步骤150是灯光、眼睛摄像;步骤151是对其进行位置识别;步骤152是挡光位置的计算;步骤153则是转化为具体的执行指令;步骤154则是具体挡光过程,由电动机带动挡光片挡光,或者让液晶片相应变明暗挡光,在晚上挡光用的是小液晶片,只挡眩光点。
[0083]如前所述,对眼睛位置的识别要比灯光位置识别复杂得多,这是因为在摄取的眼睛图像上,眼睛的黑点与其它的景物反差没那么大,容易出现误识别,因此,采用如图23所示的多种方法识别,首先是如步骤162所示,采用区分眼睛黑点大小、两只眼睛的对称距离、形状加以识别,进一步如步骤163所示,根据其它脸部特征如:眉毛、肤色、脸型等进行辅助识别,再进行步骤166所示的偏斜量校正,因防眩器离眼睛近,装于防眩器上方的眼睛摄像头,所获取的眼睛位置与跟防眩屏的相应位置有一定的偏斜,因此需把它校正后,再如步骤167输出位置信号。
[0084]更进一步,采用如步骤165的红外线虹膜识别,虹膜识别是根据虹膜的不同来进行身份识别,在防眩器上,远不需这样精细的功能,只是根据虹膜的红外线反射像与周围物像的明显不同来进行位置识别,如明显的红外反射圆点,虹膜的放射状图案,同样,识别后也经偏斜量校正再输出信号。
[0085]另外,还有如步骤164所示,在头部、眼镜上加贴反射物来辅助识别,加贴对某种波(如电磁波、声波)反射灵敏的反射物,再由接收装置接收并识别,再经校正偏斜,输出信号。
[0086]如图7所示的中置摄像头,则没有偏斜量,眼睛在线图像中的位置,就是相对防眩屏的实际位置,由于中置摄像头17对视线有些影响,因此在不挡光时,升至上方待机位置。
[0087]在本说明书列出的各个实施例中,有一种是预设眼睛位置的方式,只有灯光摄像头,适宜对动态挡光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图24所示,步骤181是灯光信号采集;步骤183是预设的眼睛位置,使用时,经步骤184调校好位置,如预设位置是防眩屏的正前方中间位置,则在使用时,把防眩器拉下来,在防眩器滑动架上调整位置,让防眩屏处于眼睛的正前方,或通过电路调节,如用旋钮调节眼睛距防眩屏的距离,接下来是步骤182对灯光、预设眼睛位进行计算;步骤185计算出挡光位置,最后步骤186挡光机构挡光。
[0088]这段说明前面提及的头戴摄像头式工作流程。本说明书中的感光装置,摄像元件所含义,不仅包括摄像头也包括阵列状感光元件,它是把细小感光元件以阵列状排列起来,通过细微的电路向芯片传达信息,跟摄像头把一幅图像逐行扫描再传送有不同,当然它的分辨率要比摄像头低,能满足挡光要求就可。
[0089]参照图25,头戴式摄像头19戴于驾驶者头部,两只眼睛中间,跟前面所介绍的实施例有不同,本方案中摄像头19是和驾驶者的视野一致,不需再对眼睛摄像,而是要获取灯光5和挡光片71的位置信息。由于挡光片颜色暗淡,不便识别,因此在挡光片上设置了红外光点97,同样通过丝线80传送电流,这样摄像头19同时获取灯光5的的眩光信号和红外线光点97的红外信号,接下来,芯片识别出位于同一平面的眩光信号和红外信号,再指令挡光片71在电机42的驱动下,向灯光5运动挡光,眩光过后,挡光片71返回上方待机位置。
[0090]摄像头19通过无线或有线向防眩器I传输信号,信号或是图像信号,或是已区分的眩光、红外点信号。
[0091]本方案控制装置简单,在有多个挡光片时,亦是相应设红外光点,芯片无须较多计算,即可指令在同一平面内的挡光片71靠近灯光5挡光,由于红外线光点97人的眼睛看不至IJ,因此不会影响正常视野。
[0092]由于在急刹车时,人体有惯性,驾驶者的身体会向前倾,有时还会触到前面的防眩器,针对这种状况,设置了如图26的防撞偏转装置,图中防眩器I装在固定架105上,通过转轴108相连,之间有弹簧109,当发生刹车驾驶员3的身体向前倾时,头部2触上防眩器1,防眩器I即绕转轴108翻转,并由于弹簧109的作用,吸收一部分头部2的惯性能量,弹簧109的弹力是从弱渐强,使头部2刚开始触到时震动平缓,即使驾驶者3更安全,也使防眩器I更不易损坏。
[0093]汽车上使用的防眩器需先安装,小汽车上的安装如图27所示,在汽车7的车顶原遮阳板位置处,拆下原遮阳板,再装上防眩器1,安装时是把防眩器固定架105装于车顶上,固定架105上有滑轨,转轴部件使防眩器能够拉下来推上去,并在合适的位置停稳,以适应各种挡光需求。
[0094]在大汽车上安装如图28所示,接连杆107,装于车顶15上,还有的连接杆是通过吸盘106吸在前挡风玻璃16上,使防眩器I置于驾驶者3的前面,连接杆107可为一条或多条,另或配备伸缩功能,如像拉杆天线那样,方便把防眩器I收放,当然也包括公知的其它收放装置,此处不再过多叙述。
[0095]防眩器I的供电,有三种方式,一是自身充电,用电池驱动;二是用车上的外接电源,如仪表台上的点烟器电源;三是车壳内接电源,安装时拆开一部分车壳,接好电线后装回,此供电方式最佳。
[0096]本防眩器的另一重要实施例子是:头戴式防眩器,如图29所示,将各零部件做小,做轻,然后能戴在头部使用,头戴式防眩器110上有眼镜式托架111,有电池115,还有眼睛定位调节钮123。
[0097]工作时,同样是采用灯光,眼睛摄像头获取灯光,眼睛位置图像,经芯片处理后,驱动挡光片71至挡光点挡光,在头戴式防眩器110里面的眼睛摄像头,由于距眼睛很近,因些定位更加便捷,调节旋钮123是在头戴防眩器110采用预设眼睛位置时,用来调节预设位高低的。
[0098]图30是头戴防眩器110采用了环状的帽架112固定,帽架112上有大小调节部件113,调节部件113包括搭扣、魔术贴、弹力装置。
[0099]图31是头戴防眩器110直接戴在头盔114上使用的示意图。
[0100]图32则是头戴式防眩器110和头盔114直接做成一体式的示意图,对于常使用头盔114的驾驶者,此种设计更方便。
[0101]活动挡光的一个简易应用实例是用于电焊镜上,如图33所示,防眩电焊镜119上,装设了灯光感光元件11,滑轨34、电机42、定位调节旋钮123,感光元件11在感知眩光信号后,即触发控制电路,使电机42带动挡光片71下降挡光,眩光停止后再上升,调节旋钮123是在电焊前把挡光片71预先调在待焊点的上方,这样有眩光时下降更快些,电焊镜有手持式和头戴式,它的特点是在未挡时透光度好。
[0102]本防眩器还有另一应用实例是防眩光后视镜,如图34所示后视镜116上有灯光摄像头11、缝隙120、光电定位装置118,使用时首先用光电定位装置118确定驾驶者3的眼睛位置,定位装置118射出一束狭窄的光线,驾驶者可手动、自动调节光线方向,当驾驶者看到光线时,即确定,防眩后视镜116于是记忆该位置,工作时,芯片根据灯光摄像头摄取的眩光图像,计算出眩光位置,以及反射到镜面126上的方向,当眩光反射到驾驶者头部区域时,即驱动挡光片71挡光,眩光过后挡光片71返回至待机位置。
[0103]另有机械调校定位装置,采用可活动的小镜片,驾驶者手动调校,当驾驶者在镜中看到自己就确定了眼睛位置,并再通过与镜片活动部件相连的电路(如电阻器),芯片读出镜片的朝向位置。
[0104]眼睛定位另有实时跟踪,即前面所述的各种眼睛摄像识别技术。
[0105]图35是车门后视镜117,其结构与防眩后视镜116基本一致。
[0106]图36是防眩后视镜的挡光片71卷入装置结构图,滑块35,卷线轮82,均设在防眩后视镜壳体127内,另有滚轮128张紧丝线80,在不需挡光片71挡光时,丝线轮82把挡光片71拉进防眩后视镜壳体127里面。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上使用的防眩器,包括: 感光装置:所述感光装置,获取灯光、眼睛的位置图像;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由芯片、外围电路构成,接收感光装置传送来的图像信号,计算出灯光、眼睛具体位置,再计算出挡光点位置,并发出相应挡光指令; 挡光装置:所述挡光装置,由挡光机构、滑移机构、驱动机构组成,挡光机构上设有挡光片,挡光机构设于滑移机构上,在控制装置指令下,驱动机构带动滑移机构、挡光机构,使挡光片变换位置或颜色状态挡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器,其获取、处理的图像,还包括灯光和挡光片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器,其挡光机构由挡光片、丝线、丝线轮、透明底板之中的至少一个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器,其滑移机构包括滑块、滑轨、丝杆、转动杆、稳定滚轮、磁吸,并由其中至少二个组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器,其驱动机构包括连杆、电机或皮带、电机或齿轮、电机或直线电机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器,挡光片由不透明片、透明片、液晶片、网状材料的至少一个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器,挡光片另有斜向排列的结构,斜向排列的挡光片,右挡光片与左眼视线大致连成一线,左挡光片与右眼视线大致连成一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器,其感光装置,包括安装于防眩器上的摄像元件或戴于头上的摄像元件之中至少一个,戴于头部的摄像头采用无线或有线向防眩器传输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器,其丝线包括金属丝线、天然纤维丝、人造纤维丝,由其中至少一种构成,金属丝线可为液晶片、红外点传送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防眩器,丝线在丝线轮上的卷绕,有单线的缠绕式和环状的环绕式,在不带动力的缠绕式丝轮上,安装有回旋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器,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汽车上,固定架上具有使防眩器活动的部件,防眩器与固定架之间设有转轴,转轴上装有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器,其挡光装置,可多组纵向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眩器,在右方盘车辆上,挡光片的形状左右相反。
14.一种车辆防眩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至少一个感光装置获取车灯、眼睛图像或车灯、挡光片图像; (2)、控制装置接收感光装置所传送的图像信息,计算出车灯、眼睛或者车灯、挡光片的位置状态,再计算出挡光点位置,并发出工作指令; (3)、挡光装置根据指令,使挡光片变换位置或颜色状态进行挡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依据光点(灯光)的分布计算出眩光位置,依据黑点(眼睛)的大小、颜色、分布来识别眼睛位置或再根据辅助特征如眉毛、头发、皮肤所表现的不同颜色形状,眼睛及其他器官的对称、相隔距离来进行识别。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采用红外线进行物体位置识别,如红外线虹膜识别,根据虹膜对红外线的明显反射,以及独特的虹膜图案来识别,或根据红外线亮点来识别挡光片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眼睛位置的确定还包括眼睛位置预先设定,记忆,并可在使用时作出调整。
18.—种车辆上使用的防器,包括: 感光装置:所述感光装置,探测眩光信号;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眩光信号计算出眩光位置,并根据预设眼睛位置得出挡光位置,再发出挡光指令; 挡光装置:由驱动、滑移、挡光机构组成,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使挡光片变换位置或颜色状态进行挡光。
19.一种车辆驾驶使用的防眩器,包括: 感光装置:所述感光装置,获取眩光或眩光、眼睛的图像;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处理感光装置所获取图像,得出眩光或眩光、眼睛位置,并计算得出挡光位置,再发出挡光指令; 挡光装置:由驱动、滑移、挡光机构组成,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驱动挡光片挡光; 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由固定于头部、头盔上的托架或帽架构成,帽架上有大小调节部件。
20.一种用于车辆或固定场合的防眩器,包括: 感光装置:由感光元件组成,探测眩光;` 控制电路:根据眩光亮度,控制挡光装置运行; 挡光装置:由挡光片、驱动电机构成,根据控制电路指令运动挡光。
21.—种用于车辆防眩光后视镜,包括: 感光装置:所述感光装置,通过摄像头获取眩光图像;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计算出眩光位置以及在镜面上反射后的方向,当眩光反射到驾驶者眼睛区域时,指令挡光装置挡光; 挡光装置:由驱动、滑移、挡光机构组成,收到控制装置指令后驱动挡光片至挡光点挡光; 眼睛定位装置:采用预先设定或实时跟踪确定眼睛位置,预先设定采用机械调校定位或光电调校定位来确定眼睛位置; 镜体:所述镜体,由镜面、外壳构成,镜体上开有供丝线通过的缝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防眩光后视镜,设有可使挡光片卷入到镜面后的装置。
【文档编号】B60J3/00GK103786551SQ201210433466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吴健民 申请人:吴健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