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647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塑料燃油箱的内置功能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塑料燃油箱包括很多功能部件如各种阀、燃油泵等,均需要与箱体外的部件如碳罐、燃油管等实现连接,传统的功能部件连接方法是在燃油箱本体成型后,在箱壁上打孔、焊接和装配。随着环境保护的意识的增强,对燃油箱的蒸发排放标准越来越苛刻,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汽车主机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出台了 PZEV (准零排放)的法規,这对于主流技术生产的塑料燃油箱来说,其总蒸发排放(包括汽油在油箱本体、焊接面和装配件、密封件的泄漏)一般在每24小时ー百毫克至数百毫克,所以PZEV的排放标准对于塑料燃油箱来说非常苛刻。为了实现降低碳氢化合物的泄漏量,将各功能部件放置到燃油箱的内部,減少在箱体壁上开孔,是ー个可行的方法。而各功能部件内置需要ー种特殊的法兰结构来实现与油箱内壁的焊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ー种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能够很方便地将翻转阀固定在箱体内壁上,且焊接质量可靠。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ー种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翻转阀的上部安装有高密度聚こ烯法兰,所述高密度聚こ烯法兰呈碗状结构,其碗底下部通过卡扣与所述翻转阀的上部相连接,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法兰的上碗ロ为圆环状平面且焊接在塑料燃油箱的内壁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高密度聚こ烯法兰的上碗ロ为圆环状焊接面,当其焊接于箱体内壁时,高密度聚こ烯材料热融后在压カ的作用下向上碗口外侧铺开,形成类似“双眼皮”的结构,一旦“双眼皮”的外径达到一定尺寸就可以认为焊接质量可靠,而“双眼皮”的外径不足时则认为焊接质量不可靠,这样就便于操作工人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判断焊接质量优劣,防止焊接质量不良的产品进入市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高密度聚こ烯法兰的碗底内壁中心部位设有探测金属片。在法兰碗底设置探測金属片,操作エ就可以在箱体外通过仪器检测高密度聚こ烯法兰是否已经焊接,以及焊接位置是否准确等。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參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0010]图I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中1.翻转阀、2.高密度聚こ烯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翻转阀I的上部安装有高密度聚こ烯法兰2,高密度聚乙烯法兰2呈碗状结构,其碗底下部通过卡扣与翻转阀的上部相连接,高密度聚こ烯法兰2的上碗ロ为圆环状平面且焊接在塑料燃油箱的内壁上。高 密度聚こ烯法兰2的上碗ロ焊接于箱体内壁时,高密度聚こ烯材料热融后在压カ的作用下向上碗口外侧铺开,形成类似“双眼皮”的结构,一旦“双眼皮”的外径达到一定尺寸就可以认为焊接质量可靠,而“双眼皮”的外径不足时则认为焊接质量不可靠,操作工人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判断焊接质量优劣,防止焊接质量不良的产品进入市场。优选在高密度聚こ烯法兰2的碗底内壁中心部位设置探測金属片,便于操作エ在箱体外通过金属感应装置检测高密度聚こ烯法兰是否已经焊接,以及焊接位置是否准确
坐寸ο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其它内置功能部件如阀门、泵等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法兰焊接于箱体内壁,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翻转阀的上部安装有高密度聚こ烯法兰,所述高密度聚こ烯法兰呈碗状结构,其碗底下部通过卡扣与所述翻转阀的上部相连接,所述高密度聚こ烯法兰的上碗ロ为圆环状平面且焊接在塑料燃油箱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聚こ烯法兰的碗底内壁中心部位设有探測金属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属于塑料燃油箱技术领域。该内置翻转阀的安装结构,翻转阀的上部安装有高密度聚乙烯法兰,高密度聚乙烯法兰呈碗状结构,其碗底下部通过卡扣与翻转阀的上部相连接,高密度聚乙烯法兰的上碗口为圆环状平面且焊接在塑料燃油箱的内壁上。高密度聚乙烯法兰的碗底内壁中心部位设有探测金属片。高密度聚乙烯法兰的上碗口焊接于箱体内壁时,高密度聚乙烯热融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向上碗口外侧铺开,形成类似“双眼皮”的结构,一旦“双眼皮”的外径达到一定尺寸就可以认为焊接质量可靠,反之则认为焊接质量不可靠,便于操作工人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判断焊接质量优劣,防止焊接质量不良的产品进入市场。
文档编号B60K15/077GK202399899SQ20122000113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刘义虎, 刘亮, 姜林, 孙岩, 洪文斌, 王晔, 苏卫东 申请人: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