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车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921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车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便携式车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护车的伞具,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机动车上的便携式车伞。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如今汽车已 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由于汽车的价值相对较为昂贵,如何对车辆进行良好的养护是很多用车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尤其在冬、夏两季更需要对车辆进行养护,一方面可以保护汽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车内乘坐的舒适性。例如,夏天由于温度很高,对于汽车车顶的金属外壳来说,在受到阳光暴晒后很容易将大量热量传导至车内,使车内温度大大上升,甚至超过车外温度,极大影响车内乘坐人员的舒适性,为了避免车顶被暴晒,现有的方法是在车顶安装一车罩,车罩通常是一体的且盖在车顶,其使用非常不方便,往往需要两人操作,且对车身的油漆也容易造成损伤,另外,一体式的车罩占用空间较大,便携性较差,给运输及安装过程带来不便。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便携式车伞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车伞,其可提高护车效果,且使用、安装方便,便携性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车伞,包括伞面、位于所述伞面下方并支撑所述伞面的若干支撑杆、位于所述伞面上方并与所述支撑杆连接配合的伞帽及位于所述支撑杆底部的定位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设有一基部、位于基部顶端的卡扣部及位于基部底端的连接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伞帽卡扣配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定位件连接配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设有一内置的容纳空间及一贯通至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插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件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固定配合的配合部及一固定于车顶的定位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合部延伸入所述连接部的容纳空间内并设有一与所述插孔对应设置的插销孔,所述便携式车伞还包括一插入所述插销孔及连接部上的插孔内的插销。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件为一吸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伞面设有一覆盖于车顶的主体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端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侧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呈矩形,并在四个角处设有固定孔,所述端部和侧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车伞通过支撑杆、定位件、伞帽相互配合以将伞面固定于车顶,使得安装和使用更为方便,护车效果更佳,且便携性也大大提高。

图I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伞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伞支撑杆与定位件及伞帽配合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 便携式车伞100,包括伞面10、位于所述伞面10下方并支撑起所述伞面10的若干支撑杆20、位于所述伞面10上方并与所述支撑杆20配合的伞帽30、与所述支撑杆20底部连接配合的定位件40及其连接作用的插销50。所述伞面10设有一覆盖于车顶的主体部11、位于所述主体部11纵向两端的端部12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11两侧的侧部13。所述主体部11呈矩形,并在四个角处设有固定孔14。所述端部12和侧部13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1的边缘,用于保护四面车窗,即所述端部12用于遮挡于前、后挡玻璃,而所述侧部13则用于遮挡车窗玻璃,尤其在冬季,可使四面车窗不易形成霜冻。另外,所述伞面10的侧部、端部12可相对于主体部11进行折叠,大大提高了伞面10的便携性。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所述支撑杆20呈圆柱形,并设有一基部21、位于基部21顶端的卡扣部22及位于基部21底端的连接部23。所述卡扣部22可自下而上穿过所述固定孔14而与伞面10上方的伞帽30卡扣配合,由此将伞面10夹设于卡扣部22与伞帽30之间。所述连接部23设有一内置的容纳空间24及一贯通至所述容纳空间24内的插孔25。由于支撑杆20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伞面10与车顶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方便空气流通,利于散热,有效地起到了遮阴避光的作用。所述伞帽30与所述卡扣部22为拉拔式结构。所述定位件40设有与所述连接部23固定配合的配合部41及一固定于所述车顶的定位部42。所述配合部41设有一与所述插孔25大小相当并对应设置的插销孔43。所述配合部41延伸入所述连接部23的容纳空间24内,并借由一插销50插入所述插销孔43及连接部23上的插孔25,由此实现定位件40与支撑杆20的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40为一吸盘,其可直接吸附于车顶,将支撑杆20稳固地固定于车顶。另外,为了更好的反射阳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伞面10采用双色反射面料;而所述支撑杆20采用橡塑材料,其表面光滑,不会对车体造成损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40与所述支撑杆20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同样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车伞100通过折叠式的伞面设计、支撑杆20两端分别与伞帽30、定位件40配合的设计,使得车伞可稳固固定于车顶,在遮蔽车顶的同时,还通过伞面的侧部13、端部12对四面车窗进行保护,同时,利用伞面10与车顶之间留存的空间来增加空气流通性,以利于车顶的散热。使用时,只需握住支撑杆20,将吸盘40固定在车顶即可;而收伞时,只需手握支撑杆20,用手指轻拔吸盘40边缘,即能使吸盘40失去吸咐作用脱离车顶,使用及安装过程非常方便。[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车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面、位于所述伞面下方并支撑所述伞面的若干支撑杆、位于所述伞面上方并与所述支撑杆连接配合的伞帽及位于所述支撑杆底部的定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车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设有一基部、位于基部顶端的卡扣部及位于基部底端的连接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伞帽卡扣配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定位件连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车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一内置的容纳空间及一贯通至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插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车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固定配合的配合部及一固定于车顶的定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车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延伸入所述连接部的容纳空间内并设有一与所述插孔对应设置的插销孔,所述便携式车伞还包括一插入所述插销孔及连接部上的插孔内的插销。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车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一吸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车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设有一覆盖于车顶的主体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端部 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侧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车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呈矩形,并在四个角处设有固定孔,所述端部和侧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车伞,包括伞面、位于所述伞面下方并支撑所述伞面的若干支撑杆、位于所述伞面上方并与所述支撑杆连接配合的伞帽及位于所述支撑杆底部的定位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车伞通过支撑杆、定位件、伞帽相互配合以将伞面固定于车顶,使得安装和使用更为方便,护车效果更佳,且便携性也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B60J11/04GK202573759SQ20122019935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
发明者郁庆和 申请人:郁庆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