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轮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055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车轮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汽车车轮轴承技术领域,更详细地说是有关通过优化车轮偏移来改善汽车车轮轴承的强度和寿命的汽车车轮轴承。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轴承是配备在旋转要素和非旋转要素之间,用来使要素间的旋转更为顺畅的装置。现在通常使用的轴承有滚珠(ball)轴承、锥形滚柱轴承、滚针轴承等多种轴承。车轮轴承是这些轴承中的一类,把作为旋转要素的轮子连接到非旋转要素的车体,使其可以旋转。上述车轮轴承包括可连接到轮子或车体之一的内轮(轮毂)和可连接到轮子或车体另外一个的外轮以及外轮和内轮之间或者可插入到外轮和轮毂之间的振动体。锥形滚柱可适用于上述振动体。在这使用的锥形滚柱是指一端细另一端粗的锥形滚柱。另外,车轮轴承包括复数个振动体,应用了锥形滚柱的车轮轴承一般包含双列锥形滚柱,即包含两个锥形滚柱列(row)。锥形滚柱通过设定在外轮的角来接触。即,锥形滚柱安装时不平行于轴方向,而是根据设定的角度来倾斜。另外,上述两列锥形滚柱中一个圆锥列安装在轮毂,而另一个圆锥列可安装到内轮。上述两个锥形滚柱列可以构成相互对称的相同设定角度并且得以安装。但是,上述两个锥形滚柱列成相同角度被安装时有可能限制到车轮便偏移的最佳化。并且,这样双列摆放的锥形滚柱们会从轴方向和半径方向被施加负重,因此根据上述设定角度的锥形滚柱的安装有可能导致下降上述负重强度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车轮偏移,提供安装锥形滚柱的汽车车轮轴承。另外,提供安装锥形滚柱的汽车车轮轴承具有增强负重强度的其它目的。为达到此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汽车的车轮轴承包括与轮子或车体之一结合的轮毂、安装到上述轮子或车体中另一个并且环绕上述轮毂外周面一部分的外轮、安装到上述轮毂外围的内轮、插入到上述内轮和外轮之间以及上述轮毂和外轮之间的双列锥形滚柱等。上述双列锥形滚柱可对上述轮毂及外轮的旋转轴成各自不同的设定角,倾斜安装于此。上述双列锥形滚柱中安装到车体外的那列锥形滚柱的设定角可以比安装到车体内的那列锥形滚柱设定角小。上述轮毂、上述内轮的外围面以及上述外轮的内周面形成安装上述锥形滚柱的空间,上述双列锥形滚柱的宽度可以从上述空间内由里到外逐渐扩大。上述双列锥形滚柱的中心可位于离上述轮毂旋转轴相同距离处。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实施例中,汽车车轮轴承包括连接轮毂的带法兰盘的轮毂、安装用来包围上述轮毂的外围中一部分并结合到车体的外轮、安装到上述轮毂外围的内轮、上述内轮和上述外轮之间以及逐个安装到上述轮毂和上述外轮之间的双列锥形滚柱等。上述双列锥形滚柱可对上述轮毂及外轮的旋转轴成各自不同的设定角,倾斜安装于此,而上述双列的锥形滚柱的旋转轴的垂直延长线和上述轮毂旋转轴交汇的各自交点中至少有一个要位于上述法兰盘的外侧面和上述内轮的内侧面之间。上述两个锥形滚柱的中心可位于离上述轮毂旋转轴相同的距离。上述双列锥形滚柱中安装到车体外的那列锥形滚柱的设定角可以比安装到车体内的那列锥形滚柱设定角小。上述轮毂、上述内轮的外围面以及上述外轮的内周面形成安装上述锥形滚柱的空间,上述双列锥形滚柱的粗度可以从上述空间中由内而外逐渐变大。上述双列的锥形滚柱的旋转轴的垂直延长线和上述轮毂旋转轴交汇的各自交点都可以位于上述法兰盘的外侧面和上述内轮的内侧面之间。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个锥形滚柱列和另一个锥形滚柱列成相互不同的设定角度被安装,可以使车轮偏移的最佳化成为可能。因此,车轮轴承以及锥形滚柱的寿命也可得到延长。另外,可以增强对轴方向和半径方向的负重的锥形滚柱的强度。因此,改善车轮轴承的品质和提闻客户满意度成为可能。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车车轮轴承的构成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的汽车车轮轴承构成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来图示圆锥轮毂寿命的图面。符号的说明10:车轮轴承20:轮毂22:法兰盘24:法兰盘外侧面30:内轮32:内轮内侧面40:外轮42:结合部50:锥形滚柱(列)52:第一锥形滚柱(列)54:第二锥形滚柱(列)60:油脂(grease)70:密封构件72:第一密封构件[0039]74:第二密封构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以下,依据添加图纸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子如下。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子的汽车车轮轴承的构成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车轮轴承(10)包括轮毂(20)、外轮(40),锥形滚柱(50)、内轮(30)以及密封构件(70)等。上述轮毂(20)结合到轮毂(没有图示)或者车体(没有图示)其中之一。另外,上述轮毂(20)为上述轮毂或上述车体的结合部,包括形成一体的法兰盘(22)。上述法兰盘(22)沿着上述轮毂(20 )的圆锥方向延长为圆盘模样。另外,上述法兰盘(22 )通过结合螺栓等结合手段来结合到上述轮毂或者车体上。上述外轮(40)用来围绕上述轮毂(20)的外围,上述轮毂(20)的外围和上述外轮
(40)的内周面相互隔离摆放。此外,上述外轮(40)与上述轮毂或者上述车体中的另外一个相结合。上述外轮(40)上不可能形成类似上述法兰盘(22)的结合部(42)。另外,上述结合部(42)通过结合螺栓等结合手段与上述轮毂或车体中另外一个相结合。上述锥形滚柱(50)插入到上述轮毂(20)和外轮(40)间的空间中,连接轮毂(20)和外轮(40)并使其可旋转。另外,上述圆锥轮毂(50)可具备复数个,并双列摆放。S卩,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示了具备两列锥形滚柱(50)的车轮轴承(10)。为使车轮轴承(10)的驱动更为顺畅,在插入上述锥形滚柱(50)的空间里可填充油脂(60)。油脂(60)在上述轮毂(20)以及上述内轮(30)的外围以及上述外轮(40)的内周面和锥形滚柱(50)的接触面中起到润滑油的功能。上述内轮(30)安装到上述轮毂(20)的外围。另外,上述内轮(30)与双列的锥形滚柱(50 )中的至少一个有滚动接触。即,上述两个锥形滚柱(50 )列中有一个插入到上述轮毂(20)的外围和上述外轮(40)的内周面中,另外一个插入到上述内轮(30)的外周面和上述外轮(40)的内周面之间。上述密封构件(70)的具备是为了在上述插入锥形滚柱(50)的空间中防止油脂
(60)外泄或者有异物渗透到上述空间中。另外,上述密封构件(70)至少要具备两个以上。图1中图示了上述空间一端中的轮毂(20)和外轮(40)之间具备的第一密封构件以及上述空间另一端中内轮(30)和外轮(40)之间具备的第二密封构件。前面所述的车轮轴承(10)的结构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熟知的,因此将省略更为详细的解析。以下,将参考图1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子的锥形滚柱(50)的构成。[0051 ] 上述锥形滚柱(50 )是指一端尖细一端粗的锥形滚柱。另外,上述锥形滚柱(50 )包含第一锥形滚柱(52)和第二锥形滚柱(54)。第一第二锥形滚柱(52,54)根据车轮轴承的方向来双列等距摆放,形成双列的锥形滚柱列。另外,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以及第二锥形滚柱(54)在上述空间的中央由内到外逐渐变粗的模样摆放。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 )插入到轮毂(20 )和外轮(40 )之间,第二锥形滚柱(54 )插入到内轮(30)和外轮(40)之间。图1中的a和a’是对上述锥形滚柱(50)的旋转轴的垂直延长线(L,L’)和上述车轮轴承(10)的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在这里,把对上述第二锥形滚柱(54)的旋转轴的垂直延长线(L)和上述车轮轴承(10)的轴方向所形成的角称为a时,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的旋转轴的垂直延长线(L’)和车轮轴承(10)的轴方向所成的角与上述第二锥形滚柱(54)的设定角a相同。另外,图1中用虚线图示了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的旋转轴的垂直延长线。相反,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 )时,使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的旋转轴的垂直延长线(L’ )和车轮轴承(10)的轴方向所形成的角a和a’互不相同。也就是说,安装时使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和第二锥形滚柱(54)对上述车轮轴承
(10)的轴方向所倾斜的角度互不相同。此外,上述锥形滚柱(50)的倾斜角完全可以表现为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的旋转轴和上述车轮轴承(10)的轴方向所形成的角(b’)和上述第二锥形滚柱(54)的旋转轴和上述车轮轴承(10)的轴方向所形成的角(b)。一般来说,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所安装的位置的上述外轮(40)的厚度大于上述第二锥形滚柱(54)所安装位置的上述外轮(40)的厚度。即,按照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的旋转轴和上述车轮轴承(10)的轴方向形成的角(b’ )逐渐变大的方向来更倾斜安装第一锥形滚柱(52)是更容易的。因此,虽然在图1中图示了安装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时为了要使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的旋转轴和上述车轮轴承(10)的轴方向所形成的角(b’)比上述第二锥形滚柱(54)的旋转轴和上述车轮轴承(10)的轴方向所形成的角(b)大,因此要倾斜安装,但是并不限制于此。即,根据需要角为了使角b比b’相对要大,可以倾斜安装上述第二锥形滚柱(54)。此外,与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 )衔接的上述轮毂(20 )、上述外轮(40 )的接触面是与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的设定角(b’ )的安装所对应形成的现象。图1的S和S’是相对图示上述延长线的宽度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子的上述延长线所形成的宽度的。另外,上述宽度变窄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轴方向以及半径方向的锥形滚柱(50)的负重强度下降。因此,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子中安装锥形滚柱
(50)时要使上述延长线的宽度要相对大于传统技术中的上述延长线的宽度。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子的汽车车轮轴承结构图。在图2的说明中将省略与图1重复的同一构成要素的说明。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汽车车轮轴承(10)的上述轮毂
(20)旋转轴到上述两个锥形滚柱(52,54)的距离相同。C,是从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的中心到上述轮毂(20)的旋转轴的距离。此外,c是从上述第二锥形滚柱(54)的中心到上述轮毂(20)的旋转轴的距离。再次,c和c’的长度相同。一方面,这种构成可以防止上述外轮(40)的半径过度扩大,可最小化上述车轮轴承(10)和其他构成要素之间的干涉。图1和图2中,dl是对上述第二锥形滚柱(54)的旋转轴的延长线(L)和上述轮毂(20)的旋转轴的相交点。另外,d3是对上述第一锥形滚柱(52)的旋转轴的垂直延长线(L’)和上述轮毂(20)的旋转轴的相交点。S’是dl和d3的距离。另外,d2是对传统锥形滚柱旋转轴的垂直延长线和上述轮毂(20)的旋转轴的相交点,S是dl和d2的距离。如图2所示,从轮毂(20)的旋转轴到两个振动体的距离(C,C,)相同的情况下可改变S’的大小的是振动体,在适用锥形滚柱(50)的车轮轴承(10)中是可能的。图1和图2中图示了法兰盘外侧面(24)的延长线(G’)和内轮内侧面(32)的延长线(G)。法兰盘外侧面(24)是指法兰盘(22)与车体或车轮之一相结合方向的面。S卩,法兰盘(22)与车体或车轮之一结合的方向叫外侧,相反方向叫内侧。因此,内轮内侧面(32)是面向上述内侧的内轮(30)的面。图1和图2中图示了 dl和d3都位于G和G’之间,但不局限于此,而是dl和d3中至少有一个可以位于G和G’之间。此外,dl和d3的距离过度扩大,导致两者都超出G和G’之间时,锥形滚柱(50)对半径方向负重的强度可能会下降。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子图示了锥形滚柱的寿命的图面。上述寿命可由对锥形滚柱(50)施加的半径方向负重而决定。图3中,左侧3个棍显示传统锥形滚柱的寿命,而右侧3个棍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锥形滚柱的寿命。第二锥形滚柱(54)的寿命比第一锥形滚柱(52)的寿命短,锥形滚柱(50)的总寿命比这还要短。即,参照图3,第一锥形滚柱(52)以及第二锥形滚柱(54)中有一个寿命为tl,另外一个寿命为t2时,锥形滚柱(50)的总寿命是比t2短的t。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把通过S所施加的锥形滚柱(50)的半径方向负重分散到通过S’来施加,t2’要比t2大,寿命偏差(11’-t2’)比传统寿命偏差(tl-t2)小。因此,锥形滚柱(50)的总寿命(t’ )比传统寿命t长。(t’ H)。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子,双列锥形滚柱(52,54)相互呈不同设定角度得到安装能使车轮偏移得到最佳化。另外,车轮轴承(10)以及锥形滚柱(50)的寿命也能延长。通过增加上述延长线的宽度,可以增大对轴方向和半径方向负重的锥形滚柱(50)的强度,还可以改善品质。到此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领域熟知的技术人员简单变更后被认定为均等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权利要求1.汽车车轮轴承,包括: 与车轮或车体之一结合的轮毂; 安装到上述车轮或车体的另外一个,并用来包裹上述轮毂外周面一部分的外轮; 安装到上述轮毂外周面的内轮; 各自插入到上述内轮和上述外轮之间以及上述轮毂和上述外轮之间的双列锥形滚柱; 其特征在于: 上述双列锥形滚柱是以对上述轮毂和上述外轮的旋转轴呈各自不同设定角倾斜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轮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双列锥形滚柱中以安装在车体外的那列锥形滚柱的设定角小于安装在车体内的那列锥形滚柱的设定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轮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轮毂的上述内轮外周面以及上述外轮内周面形成安装上述锥形滚柱的空间; 上述双列锥形滚柱的宽度在上述空间的中央从里到外逐渐增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轮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双列锥形滚柱的中心位于离上述轮毂旋转轴相同距离,以此为特征的汽车车轮轴承。
5.汽车车轮轴承,包括: 带连接车轮的法兰盘的轮毂; 用来围绕上述轮毂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并结合到车体的外轮; 安装到上述轮毂的外周面的内轮; 各自插入到上述内轮和上述外轮之间以及上述轮毂和上述外轮之间的双列锥形滚柱; 其特征在于: 上述双列锥形滚柱对上述轮毂和上述外轮的旋转轴呈各自不同的设定角倾斜安装;上述双列锥形滚柱旋转轴的垂直延长线和上述轮毂的旋转轴相交的交点中至少一个要位于上述法兰盘的外侧面和上述内轮的内侧面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轮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锥形滚柱的中心位于离上述轮毂旋转轴相同得距离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轮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双列锥形滚柱中安装在车体外侧的那列锥形滚柱的设定角比安装在车体内侧的锥形滚柱的设定角小。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轮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轮毂、上述内轮的外周面以及上述外轮的内周面形成插入上述锥形滚柱的空间; 上述双列锥形滚柱的粗细从上述空间的中央开始由里到外逐渐扩大形成。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轮轴承,其特征在于, 上述双列锥形滚柱旋转轴的垂直延长线和上述轮毂的旋转轴相交的各个交点都位于上述法兰盘的外侧面和上述内轮的内侧面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使车轮偏移最佳化并且增大负重强度的汽车车轮轴承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汽车车轮轴承包括与车轮或车体其中之一结合的轮毂、安装到上述车轮和车体中另外一个用来围绕上述轮毂外周面一部分的外轮、安装到上述轮毂外周面的内轮、各自插入到上述内轮和上述外轮之间以及上述轮毂和上述外轮之间的双列锥形滚柱等。上述双列锥形滚柱可对上述轮毂和上述外轮旋转轴呈各自不同设定角得到安装。
文档编号B60B27/00GK202911456SQ20122049953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权承光 申请人:天津日进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