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照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256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照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照镜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摄像装置以及后照镜总成,并且连结于转动机构而转动的后照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演进,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车辆不仅是人们外出的代步工具,也是许多人的生财器具。目前汽车业者不断努力开发改进各项配备,希望能提供消费者更好的产品,其中,在油价高涨及永续发展意识提升的状况下,如何节能成了现今车辆发展所重视的课题之一,因此,业界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例如以一般车辆来说,业界所提出的方法大多以引擎的改善以及车身主结构的流线型设计为主,而以电动车来说,目前提出的方法则多是以增加电池容量以及改善引擎为重。然而,目前所提出的方法中,普遍没有提出对后照镜进行改善而达到省油或省电的方法。后照镜的设置为了保护人们的行车安全,车辆后照镜的功能在于辅助驾驶人观看侧后方的状态,藉以增加车辆行驶中的安全性,驾驶者可通过后照镜的镜面反射,观看左、右二侧后面的环境,特别是在车辆行进间能由后照镜的镜面观看左、右二侧后面活动的人、车辆、机车和脚踏车,确保行进间与其的安全距离,保持彼此的安全,特别是在行进间的左、右转向,更必须藉助于后照镜的反射观看功能。然而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由于后照镜的设置,车辆行驶时左右后照镜的展开,会产生一定的风阻,因此造成车辆需要在更耗油或更耗电的状况下行驶,而无法进一步达到省油或省电的需求。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照镜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后照镜装置,设置于一移动载具,包括:—后照镜总成,具有一后照镜总成外型,后照镜总成外型沿一第一长度方向具有
第一长度、沿一第一宽度方向具有一第一宽度以及沿一第一厚度方向具有一第一厚度,并且包括:一镜面;以及一镜壳,连结于镜面;一摄像装置,可转动地连结于后照镜总成,具有一摄像装置外型,摄像装置外型沿一第二长度方向具有一第二长度、沿一第二宽度方向具有一第二宽度以及沿一第二厚度方向具有一第二厚度,且摄像装置用以拍摄至少一影像,包括:一镜头;以及一机身,连结于镜头;以及[0014]—转动机构,连结于移动载具,包括:一第一转件组,连结于后照镜总成,并可沿一第一方向转动,藉以使后照镜总成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及一第二转件组,连接于摄像装置,并可沿一第二方向转动,藉以使摄像装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其中,移动载具设有一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于转动机构,用以控制第一转件组沿第一方向转动,并且控制第二转件组沿第二方向转动。较佳者,上述的后照镜装置中,第一宽度以及第一厚度间的大小为第一宽度大于第一厚度,此外,在后照镜总成与摄像装置中的至少一者转动,而使第一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二宽度方向时,后照镜总成外型与摄像装置外型组成一流线型外型。另外,摄像装置外型为球状。较佳者,上述的后照镜装置中,后照镜装置还包括一拆卸式镜面,拆卸式镜面设置连接于摄像装置,且拆卸式镜面为拖车镜(tow mirror)、倒车镜以及广角镜中的其中一者。另外,摄像装置还包括一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依据影像产生并传送一影像信号,以使设于移动载具之一显示单元接收影像信号而藉以显示影像。较佳者,上述之后照镜装置中,第一转件组包括一第一马达以及一第一转轴,第一马达连结于第一转轴,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第一转轴连结于后照镜总成,藉以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一马达驱动第一转轴转动,据以使后照镜总成沿第一方向转动。此外,第二转件组包括一第二马达以及一第二转轴,第二马达连结于第二转轴,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第二转轴连接于摄像装置,藉以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二马达驱动第二转轴转动,据以使摄像装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另外,较佳者,所述之后照镜装置中,转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三转件组,第三转件组连结于移动载具,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用以使控制单元控制第三转件组沿一第三方向转动。而第三转件组包括一第三马达以及一第三转轴,第三马达连结于第三转轴,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第三转轴连结于移动载具,藉以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三马达驱动第三转轴转动,据以使后照镜总成以及摄像装置沿第三方向转动。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由于后照镜的设置,左右后照镜的展开造成车辆行驶时,会产生一定的风阻,而使得车辆需要在更耗油或更耗电的状况下行驶,进而使得车辆无法进一步达到省油或省电的要求。缘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后照镜装置中,由于具有摄像装置以及后照镜总成,且摄像装置以及后照镜总成连结于转动机构,藉以取得车体后方的影像,进而使得车辆在高速行驶的状况下,可通过转动后照镜总成以取得车辆后方的影像并同时降低风阻,进而达到省油或省电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第一示意图;图1A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正视示意图;[0028]图1B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俯视示意图;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示意图;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第二示意图;图3A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示意图;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示意图;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示意图;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示意图;以及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1、lib、Ilc转动机构1、la、lb、lc、Id、Ie后照镜装置111机构本体112第一转件组1121第一马达1122第一转轴1123连结固定件 113第二转件组1131第二马达1132第二转轴114第三转件组1141第三马达1142 第三转轴12、12a、12b、12c、12d、12e 后照镜总成 121 镜面122 镜壳13、 13a、13b、13c、13d、13e 摄像装置 131、131e 镜头132机身14、14b、14c连结件15b拆卸式镜面SM、SC 长度CM、CC 宽度TM、TC 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后照镜装置中,其相关组合实施方式不胜枚举,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列举四较佳实施例加以具体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第一示意图,图1A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正视示意图,图1B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俯视示意图,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示意图,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第二示意图。如图所示,后照镜装置I用以设置于一移动载具(图未示),移动载具例如是电动车、油电车以及其他汽机或机动车辆中之其中一种,移动载具可设有一控制单元(图未示)以及一显示单元(图未示),其中,控制单元以及显示单元为现有技术,控制单元例如是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 Unit ;EQJ)、计算机或其他控制装置,显示单元可以是监视器、显示器、屏幕、屏幕、平面显示器等显示设备,在此不再予以描述、绘制,特此叙明。后照镜装置I包括一转动机构11、一后照镜总成12、一摄像装置13。后照镜总成12包括镜面121及镜壳122。镜面121可为具至少部分光反射功能的镜体,镜壳122可为保护镜面121的壳体,而镜面121可固定于镜壳122,或能与镜壳122产生相对运动的方式间接或直接固定于镜壳122。摄像装直13包括镜头131及机身132,镜头131可为标准、广角、变焦等镜头,机身132收纳产生、处理、储存、传送镜头131所捕捉影像的光学及/或机械及/或电子组件的结构,其中,镜头131连结于机身132。摄像装置13可以是摄影机、红外线摄影机、夜视镜摄影机、球状摄影机、照相机之一或其组合,或是其他类型的影像或视频捕获设备,不为上述所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3所拍摄的影像可传送至后照镜总成12的镜面121、或镜面121之一部分区域或另一附加于镜面121的区域,以将影像显示于后照镜总成12,使如驾驶人或乘客的使用者能在后照镜总成12上同时观察镜面121的反射影像及摄像装置13所拍摄的影像。转动机构11连结于移动载具(未绘示),并且包括机构本体111及至少一转件组。以本实施例而言,转动机构11可包括机构本体111、一第一转件组112、一第二转件组113以及一第三转件组114。第一转件组112、第二转件组113、第三转件组114连结于机构本体111。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转件组112或113或114可间接连结于机构本体111,例如,第二转件组113可连结于第一转件组112,使第一转件组112作动时能驱动第二转件组113。此外,转动机构11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藉以使控制单元控制第一转件组112、第二转件组113、第三转件组114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件组112、第二转件组113、第三转件组114可各自独立转动,或是至少二转件组可同时转动,举例而言,马达1121、1131、1141可独立或同时受到控制单元的控制。此外,转动机构11可电性连接于一车载电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件组112、第二转件组113、第三转件组114的转动可为手动,详细而言,至少一转件组112或113或114可受如驾驶人、乘客或技工等使用者的直接控制而转动;再者,转动的功能可透过其他机械结构致动转动机构11的第一转件组112、第二转件组113或第三转件组114转动而达成,举例而言,移动载具的控制单元可电性连接于移动载具的其他机械结构,而其他机械结构以油压式、机械式或电子式连接于转动机构11,藉此使转动机构11受到控制。此外,转动机构11可设于移动载具的任何一部位,使后照镜装置I发挥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例如,后照镜装置I可设于车辆的传统后照镜位置,如其可与车门总成连接,或是与前柱组成连接,或是与车侧其他部件连接,使如驾驶人或乘客的使用者能观察到后照镜装置I的镜面121,及/或使摄像装置13能捕捉如朝车后、朝车侧、朝车前、朝地面等之车辆周遭的影像。转动机构11与移动载具的连结关系可以是转动机构11直接连接于移动载具,例如,转动机构11直接作为后照镜装置I的镜座(未绘示);或者如前述,转动机构11可间接连接于移动载具,例如,转动机构11连接于既有后照镜镜座,即本实用新型可取代车辆的既有后视镜。再者,转动机构11可被具有如防尘、防雨的保护功能的外壳(未绘示)所遮蔽或包覆。第一转件组112可沿一第一方向LI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方向LI为铅直平面(即图中坐标的Xz轴平面)中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即可以y轴为转动轴心),但不限于此。更具体来说,第一转件组112包括一第一马达1121、一第一转轴1122以及一可选择性设置的连结固定件1123,第一马达1121连结于机构本体111及第一转轴1122,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而连接固定件1123系自第一转轴1122延伸。第二转件组113可沿一第二方向L2转动,且第一方向LI与第二方向L2为同向(如均为顺时针或均为逆时针)以及异向(如一者为顺时针,另一者为逆时针)中的其中一种或其组合,第二方向L2可为铅直平面(即图中坐标的XZ轴平面)中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即可以y轴为转动轴心)。更具体来说,第二转件组113包括一第二马达1131以及一第二转轴1132,第二马达1131连结于机构本体111及第二转轴1132,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兀。第三转件组114连结于移动载具,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用以使控制单元控制第三转件组114沿一第三方向L3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三方向L3为水平平面(即图中坐标的xy轴平面)中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即可以z轴为转动轴心),但不限于此。更具体来说,第三转件组114包括一第三马达1141以及一第三转轴1142,第三马达1141连结于机构本体111及第三转轴1142,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第三转轴1142连结于移动载具,藉以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三马达1141驱动第三转轴1142转动,据以使机构本体111以第三方向L3转动,进而使后照镜总成12以及摄像装置13以第三方向L3转动。后照镜总成12连结于第一转件组112,藉以使后照镜总成12沿第一方向LI转动,更进一步来说,后照镜总成12连结于第一转轴1122,藉以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一马达1121驱动第一转轴1122转动,据以使后照镜总成12以第一方向LI转动。此外,后照镜总成12可容许第二转轴1132穿过,如镜壳122可容许第二转轴1132穿设,而不使镜面121或后照镜总成12的正常运作受到影响,且第二转轴1132可独立于后照镜总成12而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122及第二转轴1132可为同心轴,举例而言,第一转轴1122可为外轴而第二转轴1132可为内轴。其中,更具体来说,第一转轴1122延伸有连结固定件1123,且连结固定件1123连结并锁固于后照镜总成12,藉以在控制单元控制后照镜总成12转动时较为稳固,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件组112可不具有连结固定件1123,仅需通过第一转轴1122连接于后照镜装置12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转件组113及第三转件组114亦可具有连结于转轴的连结固定件,以强化连接功能。摄像装置13连接于第二转件组113以及可转动地连结于后照镜总成12,藉以使摄像装置13以第二方向L2转动,且摄像装置13用以拍摄至少一影像。更具体来说,摄像装置13连接于第二转轴1132,藉以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二马达1131驱动第二转轴1132转动,据以使摄像装置13以第二方向L2转动,第二方向L2可与第一方向LI同向或异向。另外,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3可自第二转轴1132拆卸而与后照镜总成12分离。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3还包括一无线传输模块(图未示),无线传输模块将摄像装置13所产生的影像传送给与显示单元通信连接的车载通讯模块、车机或其他控制单元(均图未示),使显示单元显示影像,或者,无线传输模块可通信连接于移动载具的显示单元,用以使显示单元接收影像信号藉以显示影像。在其他实施例中,影像可无线传送至具有显示器的手持装置,如手机、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等,不为上述所限。其中,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3可不包括无线传输模块,而通过实体传输线将影像信号传送至车载通讯模块、车机、显示单元或其他控制单元。此外,后照镜装置I可进一步包括一连结件14,连结件14设置于转动机构11以及后照镜总成12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连结件14制作为与第一转件组112的长度相同,用以使第二转轴1132穿设于后照镜总成12时,后照镜总成12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与第一转件组112相抵触,例如,连结件14等长于第一转轴1122的长度,或是等长于第一转轴1122及连结固定件1123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后照镜装置I可不具有连接件14。此外,摄像装置13可通过装设一般电池或充电电池来供电,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在第二转轴1132内埋设有电力线,且电力线电性连接于摄像装置13,进而供给摄像装置13摄像时所需的电力,而电源可为车载电源。其中,在实务应用中,为了因应流场而进一歩降低风阻,本实用新型后照镜装置I的整体外型可采用流线型设计,或后照镜总成12及/或摄像装置13的共同外形可采用流线型设计(图式仅以一般后照镜总成12表示),进而使得移动载具在高速行驶时更进ー步降低风阻(如图3A所示,图3A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后照镜装置示意图,且图3A将后照镜总成12a采用为流线型设计)。具体而言,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标号请同时參阅图1),后照镜总成12具有一后照镜总成外型,此后照镜总成外型沿一第一长度方向(图未示)具有第一长度SM、沿一第一宽度方向(图未不)具有第一宽度CM以及沿一第一厚度方向(图未不)具有第一厚度TM;摄像装置13具有ー摄像装置外型,此摄像装置外型沿一第二长度方向(图未示)具有第二长度SC,沿一第二宽度方向(图未示)具有第二宽度CC,沿一第二厚度方向(图未示)具有第二厚度TC,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图1A以及图1B中均以最大值标示上述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实际上的尺寸应不以上述的标示为限,且为避免混淆后照镜总成12以及摄像装置13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因而进ー步以「第一」及「第二」分别表示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以下将进ー步说明。前述尺寸可为最长的距离或平均距离或中位值,例如,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第一长度SM可以是后照镜总成12在X轴上的距离最大长度值、平均长度值或中位长度值,第一宽度CM可以是后照镜总成12在y轴上的距离最大宽度值、平均宽度值或中位宽度值,第一厚度TM可以是后照镜总成12在z轴上的距离最大厚度值、平均厚度值或中位厚度值。同样地,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第二长度SC可以是摄像装置13在X轴上的距离最大长度值、平均长度值或中位长度值,第二宽度CC可以是摄像装置13在y轴上的距离最大宽度值、平均宽度值或中位宽度值,第二厚度TC可以是摄像装置13在z轴上的距离最大厚度值、平均厚度值或中位厚度值。在一实施例中,后照镜总成12的尺寸比例关系可以是CM > TM或SM > CM > TM。在一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3的尺寸比例关系可以是CC > TC及/或CC > SC。在一实施例中,后照镜总成12及摄像装置13的尺寸比例关系可以是CM > TM且CM > TC,或CC > TM且CC > TC。在一实施例中,后照镜总成12及摄像装置13的尺寸比例关系可以是(SM+SC)>CM或(SM+SC) > CC0在一实施例中,SM > SC。在一实施例中,CM = CC及/或TM = TC。此外,后照镜总成12的第一厚度TM可为ー不变值,或者可依结构设计而变化。或者,后照镜总成12的第一厚度TM可依流线型设计而有变化,例如,TM在CM的延伸方向上可先递增至TM最大值后而递减。又,摄像装置13的第二厚度TC可为ー不变值,或者可依结构设计而变化。或者,摄像装置13的第二厚度TC可依流线型设计而有变化,例如,TC在CC的延伸方向上可先递增至TC最大值后而递减。此外,TM(或TC)的最大值与其于CM(或CC)上的位置,以及弧度、斜削(梯度)等其他流线型或流场相依设计,可依移动载具的流场(包括模拟流场)而制定,如其设计可使后照镜装置I具有较低的风阻,或是可使移动载具整体在行驶时具有较低的风阻。然在此应强调,本实用新型的流线型的设计,其目的在于使后照镜装置I或装备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载具于后照镜装置I的设定下(包括但不限于图3、图6、图7等的设定),进ー步产生更加降低风阻的效果。如配合图3的设定,当后照镜总成12及摄像装置13位于所示的位置时,后照镜总成12及摄像装置13能配合或共同产生流线型的外表而进一歩降低设定下的风阻,进ー步来说,即后照镜总成12与摄像装置13中的至少ー者转动,而使上述的第一宽度方向平行于上述的第二宽度方向时,后照镜总成外型与摄像装置外型组成ー流线型外型。或者,后照镜总成12及摄像装置13能各自产生流线型的外表。換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后照镜总成12及摄像装置13,其各者或其组合在后照镜装置I的某ー设定下,能各自、配合或共同形成流线型的外表,以让如驾驶人或乘客的使用者在可通过后照镜装置I观察到环境状况的同吋,进ー步降低设定下的后照镜装置I的风阻。其中,详细而言,当镜面121朝下或镜壳122背面朝上,且摄像装置13(即镜头131)朝向移动载具后方吋,一较佳实施方式为,后照镜总成12的朝上表面与摄像装置13的朝上表面形成一流线型表面(xy轴平面上),及/或后照镜总成12的朝下表面与摄像装置13的朝下表面形成一流线型表面(xy轴平面上),亦即,后照镜总成12及摄像装置13在此设定(位置)之下共同形成一流线型物体,在能满足使驾驶人或使用者观看后方等车外环境之外,尚能进ー步藉以降低风阻。在一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3的前缘延伸自后照镜总成12的前缘;另ー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3的后缘延伸自后照镜总成12的后缘。在其他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3的上表面延伸自后照镜总成12的上表面,及/或摄像装置13的下表面延伸自后照镜总成12的下表面。在此应注意到,前述的上、下表面并非绝对为水平表面,可因流线型设计而有弧度或厚度的变化。再者,图3绘示镜头131朝后,惟镜头131亦可朝前而使后照镜总成12及摄像装置13的整体外形保持流线型。此外,转动机构11可为流线型,或者,在如图3所示的设定下,后照镜总成12、摄像装置13、转动机构11可共同形成流线型外表。其中,移动载具设置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后照镜装置I时,后照镜装置I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而转动,例如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三马达1141驱动第三转轴1142以第三方向L3进行转动,进而将后照镜总成12及摄像装置13调整至所欲位置,如调整至使镜面121能以z轴为轴心转动至可使驾驶人观察的角度,此外,亦可配合调整第一转件组112及第ニ转件组113,使后照镜总成12及摄像装置13能以y轴为轴心转动而调整至可使驾驶人观察的角度。例如,移动载具以低速行驶(如停车时或于市区行驶)时,可以如图1所示的状态下行驶,此外,如在倒车时驾驶人可能产生视觉死角,因此用户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二转件组113转动,而使得摄像装置13的镜头向车后(倒车方向)或向下(朝地面),藉此将所摄影像传输至车内,以辅助驾驶人倒车。移动载具在高速行驶时,可通过控制单元将后照镜总成12控制为镜面121向下(朝地面即图3所示的状态),使后照镜总成12与摄像装置13在外形上形成一低风阻的流线型结构,并通过摄像装置13拍摄后方影像以取代原后照镜总成12的功能,且摄像装置13所拍摄的影像会传送至移动载具的显示单元,藉以供用户观看而了解后方车况,如此使得移动载具在高速行驶下达到降低风阻之效,而在较为省油或省电的状态下行驶,并且同时顾及行车安全。请參阅图4,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后照镜装置Ib除了转动机构lib、后照镜总成12b、摄像装置13b以及连接件14bタト,还设有ー拆卸式镜面15b,拆卸式镜面15b设置连接于摄像装置13b (可通过在摄像装置13b上再设有连结部连结),用以供使用者增加观察后方环境的视野状况,且拆卸式镜面在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中为拖车镜(tow mirror)、倒车镜以及广角镜中的其中一者,但不限于此,而其余皆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予以赘述。其中,在其他实施例中,拆卸式镜面15b可设置于后照镜总成12b上。请參阅图5,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之后照镜装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后照镜装置Ic的摄像装置13c与后照镜总成12c对调位置,更具体来说,摄像装置13c设置并连结于连结件14c以及后照镜总成12c之间,而连结件14c连结于转动机构11c,其余皆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予以赘述。请參阅图6,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后照镜装置Id的摄像装置13d设置连接于后照镜总成12d的背部,更具体来说,在实务应用时,在一般车速行驶时,后照镜总成12d可通过控制单元调整至一般状态,如镜面(图未示)朝向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使得摄像装置13d的镜头往上或往下(朝地面),而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可将后照镜总成12d调整为图6所示的状态,如镜面朝向地面的方向,使摄像装置13d的镜头朝向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或是其他方向。其中,在第五较佳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3d设置于后照镜总成12d的背部时,可于第二转轴(图未示)再延伸有转动构件(图未示),使得摄像装置13d可再以第四方向L4(即可在镜壳表面上转动)进行转动,藉以供用户调整摄像装置13d的拍摄角度,其余皆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予以赘述。请參阅图7,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后照镜装置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第六较佳实施例中,后照镜装置Ie的摄像装置13e为球状的摄影机(即上述摄像装置外型为球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3e可为其他有ー个以上自由度的摄影机。其中,移动载具在高速行驶时,使用者可通过收折后照镜总成12e后(如图7所示),通过调整摄像装置13e至所欲位置,如能使摄像装置13e的镜头131e拍摄车侧后方或环境影像的位置,如此进一歩减低风阻。例如,将摄像装置13e通过控制单元调整如第二转轴(图未示)的转轴而能够拍摄后方的状況。惟应注意到,本实施例的设定并非限于高速而可用干其他状況,如狭巷行驶或倒车等。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移动或其他作动可受到限制,如可将镜面121的转动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范围如0度到90度、0度到140度、0度到180度、0度到360度或是其他范围;又如,各转轴的转动角度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范围如0度到90度、0度到140度、0度到180度、0度到360度或是其他范围。本说明所谓移动载具的速度,速度包括Okm/h,而且,低速可以是40km/h以下,高速可以是40km/h以上。在一实施例中,低速可以是25km/h以下,高速可以是70km/h以上。在另ー实施例中,低速可以是60km/h以下,高速可以是90km/h以上。又在另ー实施例中,低速可以是10、20、30、40、50、60、70、80、90或100km/h以下。而又在另ー实施例中,高速可以是10、20、30、40、50、60、70、80、90或100km/h以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高低速可根据道路的规定速限来区分,或是依照当地法规来区分,或是以移动载具的规格、设定、引擎转速、变速箱文件位、仪表显示速度、轮胎转速来区分。在其他实施例中,高低速可根据移动载具的风阻来区分。在其他实施例中,高低速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阻来区分,或是后照镜总成12的风阻、摄像装置13的风阻、后照镜总成12与摄像装置13的风阻来区分。前述所指的风阻可为移动载具行进时的实际风阻,或可以是在エ厂、实验室、计算机仿真所测而得。此外,需注意到,移动载具的速度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亦即,举例而言,本实用新型的镜面、摄像装置的位置,可独立于移动载具的速度来调整,換言之,在同一速度下可以有本实用新型不同的实施方式或组件位置,且在不同速度下可以有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组件位置。另ー方面,本实用新型可依车速而自动调整至所欲或默认定的组件位置,例如,当移动载具的速度提升至所定义的高速时,后照镜装置I可自动切换至所欲状态。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可接收或侦测车速信号,藉此控制后照镜装置I。前述说明的转动机构的转轴配置方式仅为说明用途,本实用新型可用其他转轴配置方式或其他类型机构达成,例如后照镜装置I可由単一转轴配合其他机构控制后照镜总成及摄像装置。又如,単一转件组可同时驱动后照镜总成及摄像装置。举例而言,后照镜总成及摄像装置可由额外的齿轮连结而作动。此外,机构本体可用均质材料连结于移动载具。在其他实施例中,马达可被省略,而透过人工方式调整各组件位置,或是用其他机械组件调整。在此需说明,本说明书所谓「连结」,指用可拆卸方式或不可拆卸方式使被连接的组件能相互固定或能产生相对运动,例如,将后照镜装置I连接于移动载具时,转动机构11可用焊接、黏着、固锁、夹钳、扣接等方式之一或其组合固定于移动载具;再如,将马达连结于转轴时,马达与转轴可为相互固定住,以使马达以顺时针旋转时,转轴亦顺时针旋转,或者,马达与转轴因透过连结而可产生相对运动,以使马达以顺时针旋转时,转轴以逆时针旋转。亦即,本文「连结」ー词指受连接的组件具有物理上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关系,及/或指受连接的组件能因连接而产生作动关系,如产生组件间的相对运动。又,本说明书所谓「转动」,指旋转运动,然而,若本实用新型能以如横移运动等之其他维度运动达到转动的效果,则转动机构11的自由度不应以转动为限,还包括其他维度的运动,举例而言,第一转件组112、第二转件组113、第三转件组114的各者可分别具有转动及/或移动方式的自由度。又,本说明书所谓「电性连接」,指受连接的组件间有电カ或模拟或数字信号的传输,且传输方式可为有线或无线的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后照镜装置,设置于一移动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后照镜总成,具有一后照镜总成外型,后照镜总成外型沿一第一长度方向具有第一长度、沿一第一宽度方向具有一第一宽度以及沿一第一厚度方向具有一第一厚度,并且包括: 一镜面;以及 一镜壳,连结于镜面; 一摄像装置,可转动地连结于后照镜总成,具有一摄像装置外型,摄像装置外型沿一第二长度方向具有一第二长度、沿一第二宽度方向具有一第二宽度以及沿一第二厚度方向具有一第二厚度,且摄像装置用以拍摄至少一影像,包括: 一镜头;以及 一机身,连结于镜头;以及 一转动机构,连结于移动载具,包括: 一第一转件组,连结于后照镜总成,并可沿一第一方向转动,藉以使后照镜总成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及 一第二转件组,连接于摄像装置,并可沿一第二方向转动,藉以使摄像装置沿第二方向转动; 其中,移动载具设有一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于转动机构,用以控制第一转件组沿第一方向转动,并且控制第二转件组沿第二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后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宽度以及第一厚度间的大小为第一宽度大于第一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后照镜总成与摄像装置中之至少一者转动,而使第一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二宽度方向时,后照镜总成外型与摄像装置外型组成一流线型外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摄像装置外型为球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摄像装置还包括一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依据影像产生并传送一影像信号,以使设于移动载具的一显示单元接收影像信号而藉以显示影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转件组包括一第一马达以及一第一转轴,第一马达连结于第一转轴,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第一转轴连结于后照镜总成,藉以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一马达驱动第一转轴转动,据以使后照镜总成沿第一方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转件组包括一第二马达以及一第二转轴,第二马达连结于第二转轴,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第二转轴连接于摄像装置,藉以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二马达驱动第二转轴转动,据以使摄像装置沿第二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三转件组,第三转件组连结于移动载具,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用以使控制单元控制第三转件组沿一第三方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转件组包括一第三马达以及一第三转轴,第三马达连结于第三转轴,并且电性连接于控制单元,第三转轴连结于移动载具,藉以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第三马达驱动第三转轴转动,据以使后照镜总成以及摄像装置沿第三方向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后照镜装置还包括一拆卸式镜面,拆卸式镜 面设置连接于摄像装置,且拆卸式镜面为拖车镜、倒车镜以及广角镜中之其中一者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照镜装置,设置于一移动载具,包括一转动机构、一后照镜总成与一摄像装置,转动机构连接于移动载具,包括一第一转件组与一第二转件组,第一转件组可沿一第一方向转动,第二转件组可沿一第二方向转动。后照镜总成连结于第一转件组,藉以使后照镜总成沿第一方向转动,且后照镜总成包括镜面与镜壳,镜壳连结于镜面。摄像装置连接于第二转件组,且可转动地连结于后照镜总成,藉以使摄像装置沿第二方向转动,且摄像装置用以拍摄至少一影像,而摄像装置包括镜头与机身,机身连结于镜头。
文档编号B60R1/00GK202944254SQ201220582128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6日
发明者饶宪秋 申请人: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