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车b柱的上饰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080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轿车b柱的上饰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轿车,尤其涉及一种轿车B柱的上饰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轿车侧气帘保护功能已普遍应用,B柱上饰板系统安装侧气帘结构已经是常见设计。由于轿车是一个需要进行高速运动的整体,在行驶过程中存在各种车身颠簸和震动,同时车内内饰件之间也会发生相对运动,这就要求B柱上饰板导向面与车身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高。如果设计间隙过小,那么在零件精度误差范围内将导致B柱上饰板的安装困难,同时可能导致轿车行驶过程中出现干涉异响,影响轿车舒适品质。如果设计间隙过大,在轿车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设计布置困难,并且容易导致侧气帘囊袋在爆破展开过程中落入B柱上饰板与车身之间的间隙,甚至造成侧气帘在爆破展开过程中受到B柱上饰板的阻碍,从而不能完整实现侧气帘设计的保护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侧气帘爆破功能顺利展开,又能避免上饰板与车身发生干涉异响的B柱上饰板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轿车B柱的上饰板结构,包括B柱上饰板,所述轿车具有侧气帘,所述侧气帘位于车身和顶棚之间,并且位于B柱上饰板上方,所述B柱上饰板具有与车身配合的导向板、与顶棚搭接的搭接板和上饰板本体,所述导向板末端采用软基质材料二次注塑从而与车身过盈配合,所述上饰板本体与车身螺栓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饰板本体与螺栓的头部之间设有螺栓衬套,所述上饰板本体与所述螺栓衬套之间设有缓冲胶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胶圈由橡胶制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胶圈由高密度泡棉制成。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取得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B柱上饰板导向板末端采取二次注塑,使用与本体不同的软基质材料,在设计上实现安装过盈配合,利用软材质消除可以轿车行驶中可能出现的干涉异响,更能有效防止侧气帘囊袋落入间隙,确保侧气帘爆破功能顺利实现。在缓冲胶圈对爆破冲击的缓冲作用下,还能避免B柱上饰板产生破损。

图1是现有技术的轿车B柱的上饰板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轿车B柱的上饰板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描述。图1是现有技术的轿车B柱的上饰板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B柱上饰板I采用一体式注塑,整体材料硬度一致。为避免B柱上饰板I与车身2发生干涉异响,以及吸收装配误差,设计上B柱上饰板I的导向板11与车身2之间会保留一定量的间隙5,该间隙5需要得到严格的控制,间隙过小容易产生异响,间隙过大可能导致侧气帘4囊袋落入风险。在侧气帘爆破时,侧气帘囊袋展开将按图1中箭头方向展开,主要朝带有弱化设计(即顶棚弱化槽31)的顶棚3位置箭头64方向集中展开,但是,侧气帘爆破展开还可能存在沿箭头61方向,即朝间隙5位置的冲击,导致侧气帘囊袋落入B柱上饰板I与车身2之间的间隙5内,从而不能完整实现侧气帘的保护功能。现有技术的上饰板结构难以克服上述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B柱上饰板是通过螺栓7将上饰板本体10与车身2紧固连接,而B柱上饰板I与顶棚3则是采用嵌入式搭接,使顶棚3与B柱上饰板I顺利过渡。当侧气帘爆破时,冲击力将通过顶棚3和B柱上饰板I的导向板12沿箭头62、63、64等方向压迫B柱上饰板的搭接板12,由于B柱上饰板本体10与车身2是采用直接螺栓锁紧衬套硬连接的方式,无法缓冲侧气帘爆破给B柱上饰板带来的冲击,因此将导致B柱上饰板搭接槽口 14周围的应力过度集中,造成搭接板12的破碎,出现尖锐飞溅物产生,严重的可能会划破侧气帘囊袋,甚至直接伤害乘员。为了克服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多是选择采用强度高且韧性好的B柱上饰板的材料,这种材料价格高,注塑工艺要求高,给生产带来巨大压力。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B柱的上饰板结构实施例中,轿车具有侧气帘4,侧气帘4位于车身2和顶棚3之间,并且位于B柱上饰板I上方,B柱上饰板I具有与车身2配合的导向板11、与顶棚3搭接的搭接板12和上饰板本体10,导向板11末端13采用软基质材料二次注塑从而与车身2过盈配合,上饰板本体10与车身2采用螺栓7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B柱上饰板整体材料为高强度硬材料,二次注塑位置则采用韧性大柔软的软基质材料。所谓二次注塑,属于多材料注塑技术,其基本思路是将2种或多种不同特性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闻广品价值,第一种注入材料称为基材或者基底材料,第~■种注入材料称为覆盖材料,二次注塑后,两种材料是完全组合在一起,而不仅仅是产生分层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B柱上饰板导向板11末端13采取二次注塑,使用与本体不同的软基质材料,结合了“刚”与“柔”的特性,在设计上实现安装过盈配合,利用软基质材料可消除轿车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涉异响,更能有效防止侧气帘囊袋落入间隙,确保侧气帘爆破功能顺利实现。优选的,上饰板本体10与螺栓7的头部71之间设有螺栓衬套72,上饰板本体10与所述螺栓衬套72之间设有缓冲胶圈8。采用该技术方案,由于在B柱上饰板本体10与车身2紧固螺栓衬套72内追加缓冲胶圈8,当B柱上饰板I在接受来自侧气帘爆破的巨大冲击时,由缓冲胶圈8的压缩变形,使B柱上饰板I在冲击力方向有一定量的位移,利用该缓冲,有效地将冲击力吸收 和传导分散,为B柱上饰板I与顶棚3之间搭接保证一定余量,达到B柱上饰板I不破损,尤其是B柱上饰板I的搭接板12不破碎的目的。在此设计下,B柱上饰板可以灵活多样地进行选材,不再仅仅局限于高强度且高韧性的高价材料,同时也降低了零件加工工艺的要求。B柱上饰板与顶棚的嵌入式搭接位置也能接纳更大的搭接余量,实现B柱上饰板与顶棚之间搭接品质的保证,防止顶棚漏边的搭接不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胶圈优选采用橡胶制成,或者采用高密度泡棉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它带弹性的材料制成。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轿车B柱的上饰板结构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轿车B柱的上饰板结构,包括B柱上饰板,所述轿车具有侧气帘,所述侧气帘位于车身与顶棚之间,并且所述侧气帘位于B柱上饰板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上饰板具有与车身配合的导向板、与顶棚搭接的搭接板和上饰板本体,所述导向板末端采用软基质材料二次注塑从而与车身过盈配合,所述上饰板本体与车身螺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B柱的上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饰板本体与螺栓的头部之间设有螺栓衬套,所述上饰板本体与所述螺栓衬套之间设有缓冲胶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车B柱的上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胶圈由橡胶制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车B柱的上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胶圈由高密度泡棉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车B柱的上饰板结构,包括B柱上饰板,所述轿车具有侧气帘,所述侧气帘位于车身与顶棚之间,并且所述侧气帘位于B柱上饰板上方,所述B柱上饰板具有与车身配合的导向板、与顶棚搭接的搭接板和上饰板本体,所述导向板末端采用软基质材料二次注塑从而与车身过盈配合,所述上饰板本体与车身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饰板本体与螺栓的头部之间设有螺栓衬套,所述上饰板本体与所述螺栓衬套之间设有缓冲胶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消除轿车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涉异响,更能有效防止侧气帘囊袋落入间隙,确保侧气帘爆破功能顺利实现。在缓冲胶圈对爆破冲击的缓冲作用下,还能避免B柱上饰板产生破损。
文档编号B60R13/04GK202987010SQ20122069036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陈春茂, 何凯欣, 董松梅, 刘志潜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