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6318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遮阳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设在车辆的开口部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分离地配置的一对卷绕装置;能够拉出地卷绕于所述各卷绕装置的片状的遮挡部件;在所述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以沿其端缘的方式设置的构架部件;在将所述两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在所述车辆的开口部的大致中央相互对接的遮挡件关闭时,对一方的所述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和另一方的所述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之间进行闭塞的密封部件,在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侧以沿其端缘的方式设有所述密封部件,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构架部件上,设有沿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的端缘延伸的中空截面部,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遮挡件关闭时与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构架部件的所述中空截面部抵接。
【专利说明】遮阳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设在车辆的活动车顶开口等的开口部的遮阳装置。
[0002]本申请基于2011年9月1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特愿2011 — 198318号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已知在车辆的车顶部的开口安装有玻璃面板的活动车顶。在活动车顶中,根据乘员的喜好为了遮挡来自车外的入射光,存在在车顶部的开口的车室内部侧设置遮阳装置的情况。
[0004]作为遮阳装置,已知将由合成树脂制的板材构成的遮挡部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车顶部的开口的车室内部侧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或以能够拉出的方式将片状的遮挡部件(screen)收纳在卷绕装置中,且将该卷绕装置设置于车顶部的开口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等。
[0005]专利文献I记载的遮阳装置中,板状的一对遮挡部件以能够在车宽方向左右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车顶部的开口的车室内部侧,车室内的乘员用手握持遮挡部件而进行开闭操作。另外,该遮阳装置为通过将两遮挡部件向左右两侧滑动而打开车顶部的开口、通过使两遮挡部件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面对接而关闭开口的构造,但在两遮挡部件的相互对接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面上设有在遮挡件关闭时用于防止从遮挡部件之间漏光的密封部件。
[0006]专利文献2记载的遮阳装置,收纳片状的遮挡部件的一对卷绕装置设置于活动车顶开口的宽度方向中央,收纳于各卷绕装置的遮挡部件分别向车宽方向左右被拉出。另外,在该遮阳装置中,在片状的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为了提高操作性,以沿拉出端的端缘的方式设有棒状的构架部件(芯材)。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4171473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国实愿昭59-199146号(日本国实开昭61-110424号)的微缩胶片
[0011]发明的概要
[0012]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0013]目前,为了更大地确保遮挡件打开时的开口面积,研究在车身的开口部的两侧的分离的位置上分别设置卷绕装置,使从两卷绕装置拉出的片状的遮挡部件在开口部的大致中央位置相互对接。
[0014]该情况下,在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需要以沿端缘的方式设置构架部件,但遮挡部件的构架部件,在遮挡件关闭时位于车身的开口部的大致中央部。所以,遮挡件关闭时,车室内的乘员很有可能接触构架部件。因此,对于设置于遮挡部件的拉出端的构架部件来说,要求其具有即使受到来自乘员的外力也不会变形的程度的刚性。
[0015]另外,在遮挡部件的拉出端,为了防止遮挡件关闭时漏光需要设置密封部件。但是,如专利文献I的记载,若设在两遮挡部件的拉出端,则在遮挡件关闭时,一方的密封部件很可能不规则地位于另一方的密封部件之上,该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外观性降低、遮光性降低。

【发明内容】

[0016]因此,本发明的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遮挡部件的拉出端的刚性、谋求遮挡件关闭时的外观品质的提闻和遮光性的提闻的遮阳装置。
[0017]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8]在本发明的方式的遮阳装置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以下的结构。
[0019](I)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遮阳装置,是设在车辆的开口部的遮阳装置,具有:相互分离地配置的一对卷绕装置;能够拉出地卷绕于所述各卷绕装置的片状的遮挡部件;在所述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以沿其端缘的方式设置的构架部件;在将所述两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在所述车辆的开口部的大致中央相互对接的遮挡件关闭时,对一方的所述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和另一方的所述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之间进行闭塞的密封部件,在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侧以沿其端缘的方式设有所述密封部件,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构架部件上,设有沿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的端缘延伸的中空截面部,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遮挡件关闭时与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构架部件的所述中空截面部抵接。
[0020]由此,遮挡件关闭时,设于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侧的密封部件与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构架部件的刚性高的中空截面部抵接。
[0021](2)在上述(I)的方式中,还可以为,在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构架部件上,保持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侧的端缘的遮挡件保持部设在所述中空截面部的车室内部侧,
[0022]所述遮挡件保持部,通过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对面对所述车室内部的面和面对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面进行覆盖。
[0023]由此,配置在构架部件的中空截面部的车室内部侧的遮挡件保持部保持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端缘,且通过该遮挡部件覆盖面对车室内的面和面对一方的遮挡部件的面。另夕卜,遮挡件关闭时,一方的遮挡部件的密封部件相对于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遮挡件保持部的车室外部侧的中空截面部抵接。
[0024](3)上述(2)的方式中,还可以为,所述中空截面部的与所述密封部件的抵接面,与所述遮挡件保持部的面对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面相比,被配置在从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分离的位置。
[0025]由此,与密封部件抵接的中空截面部的抵接面,相对于遮挡件保持部的面对一方的遮挡部件的面,位于从一方的遮挡部件分离的一侧,从车室内部侧观察的情况下更难以发现。
[0026](4)在上述(2)或(3)的方式中,还可以为,所述遮挡件保持部,在所述中空截面部的所述车室内部侧、且在与所述中空截面部相邻的部位上具有以面对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方式开口的槽部,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被卡定于所述槽部。
[0027]由此,在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卡定于遮挡件保持部的槽部后,遮挡件保持部中的、从面对一方的遮挡部件的面到槽部的区域被另一方的遮挡部件覆盖。另外,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在槽部内通过中空截面部的壁的一部被卡定。
[0028]( 5 )在上述(I)到(4)的任一项的方式中,还可以为,所述密封部件从安装在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上的安装基部向遮挡件拉出方向延伸,且具有随着从所述安装基部朝向所述遮挡件拉出方向而向所述车室内部侧倾斜的第I倾斜面;随着从该第I倾斜面的前端部朝向所述遮挡件拉出方向而向车室外部侧倾斜的第2倾斜面,所述第2倾斜面的前端侧与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中空截面部抵接。
[0029]由此,遮挡件关闭时,在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接近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后,密封部件中的第2倾斜面的前端侧最先与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中空截面部抵接,作用在密封部件的延伸方向的应力逐渐增大。其结果,密封部件以第I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之间为基点以向车室内部侧成为凸状的方式弯曲,其弯曲部在两遮挡部件的拉出端之间向车室内部侧被挤出。
[0030](6)上述(5)的方式中,还可以为,所述第2倾斜面与所述第I倾斜面相比延伸长度形成得长。
[0031]由此,延伸长度长的前端侧的第2倾斜面与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中空截面部抵接,柔软地追随中空截面部的抵接面。
[0032](7)在上述(I)到(6)的任一项的方式中,还可以为,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构架部件具有:沿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的端缘延伸的第2中空截面部;在所述第2中空截面部的所述车室内部侧、且在与该第2中空截面部相邻的部位以面对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方式开口形成的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是使与该凹形状部相邻的所述第2中空截面部的壁向该第2的中空截面部的内侧方向凹陷而形成的,所述密封部件被保持在所述凹形状部中。
[0033]由此,密封部件被插入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构架部件的凹形状部,在该凹形状部内,通过刚性高的第2中空截面部的壁的一部分被保持。
[0034]发明的效果
[0035]根据上述(I)的方式,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侧的构架部件上设有沿拉出端的端缘延伸的中空截面部,所以,通过该中空截面部能够可靠地提高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侧的刚性,而且,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侧的密封部件在遮挡件关闭时与构架部件的刚性高的中空截面部抵接而稳定地弹性变形,所以,能够防止因密封部件不规则地变形导致的外观品质的降低、遮光性的降低。
[0036]根据上述(2)的方式,在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构架部件中的、中空截面部的车室内部侧设有遮挡件保持部,遮挡件保持部的面对车室内的面和面对一方的遮挡部件的面通过另一方的遮挡部件覆盖,所以,能够从车室内部侧难以发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构架部件,而且,遮挡件关闭时密封部件所抵接的中空截面部与遮挡件保持部相比配置在车室外部侦牝所以,能够从车室内部侧难以发现密封部件和中空截面部的抵接部。另外,与密封部件的抵接部即中空截面部与覆盖遮挡件保持部的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端缘相比位于车室外部侧,能够抑制密封部件与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直接抵接从而在该遮挡部件上产生褶皱。因此,通过这些构造能够谋求外观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0037]根据上述(3)的方式,中空截面部的抵接面相对于遮挡件保持部的面对一方的遮挡部件的面位于从一方的遮挡部件分离的一侧,所以,从车室内部侧更难发现中空截面部的抵接面,能够谋求外观品质和遮光性的进一步提高。
[0038]另外,根据本方式,与中空截面部相比,由于遮挡件保持部更接近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地配置,所以,能够确保中空截面部和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的分离距离,能够抑制遮挡件关闭时的密封部件的过度的变形的同时使遮挡部件彼此更接近。因此,能够在遮挡件关闭时确保充分的遮光性,谋求外观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0039]根据上述(4)的方式,由于能够通过中空截面部的壁的一部分将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在槽部内卡定,所以,能够充分提高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保持刚性。
[0040]另外,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另一方的遮挡部件覆盖直至与中空截面部相邻的部分,所以,从外侧更难发现构架部件,能够提高外观品质。
[0041]根据上述(5)的方式,遮挡件关闭时,由于密封部件以第I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之间作为基点并向车室内部侧以成为凸状的方式弯曲变形,所以,能够较小地抑制从车室内部侧观察时的遮挡部件和密封部件之间的层差,能够使外观品质进一步提高。
[0042]根据上述(6)的方式,由于第2倾斜面的延伸长度比第I倾斜面的延伸长度长,所以,遮挡件关闭时,能够使第2倾斜面柔软地追随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中空截面部而提高遮光性。
[0043]而且,根据本方式,在遮挡件关闭时密封部件弹性变形后,由于第I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之间的弯曲部配置在两遮挡部件的大致中间位置,所以从车室内部侧观察时,弯曲部的挤出部分与两遮挡部件的间隙一致,外观变得更良好。
[0044]根据上述(7)的方式,密封部件插入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构架部件的凹形状部,在该凹形状部内,通过刚性高的第2中空截面部的壁的一部分被保持,所以,能够提高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侧的刚性,同时密封部件的保持刚性也提高。
[0045]另外,根据本方式,保持密封部件的凹形状部由于是使与该凹形状部相邻的第2中空截面部的壁向该第2的中空截面部的内侧方向凹陷而形成的,所以不会导致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构架部件的截面的大型化,能够确保相对于密封部件的充分的保持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6]图1是从车室外部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的立体图。
[0047]图2是从车室内部侧观察该遮阳装置的立体图。
[0048]图3是该遮阳装置的与图2的A — A截面对应的放大剖视图。
[0049]图4是安装在该遮阳装置的一方的构架部件上的密封部件的剖视图。
[0050]图5是该遮阳装置的一方的构架部件的剖视图。
[0051]图6是该遮阳装置的另一方的构架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如无特殊限定,“前”、“后”或“上”、“下”是指车辆安装状态下的“前”、“后”或“上”、“下”。另外,图中,箭头FR指车辆I的前方,箭头UP指车辆I的上方。
[0053]图1是从车辆I的车顶部2的上方侧(车室外部侧)观察该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从车室内部侧观察遮阳装置10的立体图。
[0054]标记11表示从车室内部侧安装在车辆I的车顶部2的未图示的活动车顶开口(开口部)的缘部的遮阳装置10的矩形的装置框架。装置框架11沿车辆I的前后方向设置,在车辆前方侧的前部框架部Ila和车辆后方侧的后部框架部Ilb上分别设置有卷绕装置12A、12B。
[0055]各卷绕装置12A、12B,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壳体(省略标记)内能够拉出地卷绕有布等的片状的遮挡部件13A、13B。遮挡部件13A从车身前部侧的卷绕装置12A向后方侧被拉出,遮挡部件13B从车身后部侧的卷绕装置12B向前方侧被拉出。各遮挡部件13A、13B,拉出方向的基端在卷绕装置12A、12B的各壳体内沿卷绕方向被弹簧弹压,且拉出方向的前端(称作“拉出端”。)侧以能够滑动位移地方式被保持于装置框架11的左右两侧的侧部框架部llc、lld。另外,各遮挡部件13A、13B的拉出端通过电动马达14 (驱动执行器)的动力在拉出方向前后被驱动操作。两遮挡部件13A、13B,如图2所示,其拉出端被拉出至装置框架1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由此,从车室内部侧对车辆I的活动车顶开口进行闭塞。
[0056]图3是遮阳装置10的遮挡件关闭时的与图2的A — A截面对应的剖视图。
[0057]如该图所示,在两遮挡部件13A、13B的拉出端,沿其端缘设有(此外,本说明书中,“沿遮挡部件的端缘”是指,沿与遮挡部件的“拉出方向正交的方向”。)铝合金制的细长的构架部件15A、15B。构架部件15A、15B在长度方向范围内形成为大致恒定的截面,在后部侧的构架部件15B上安装有,在遮挡件关闭时用于闭塞前后的遮挡部件13A、13B的拉出端之间的橡胶制的密封部件30。另外,构架部件15A、15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于装置框架11的侧部框架部llc、lld,且连结于传递电动马达14的动力的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
[0058]图4是密封部件30的与图3同样的剖视图,图5、图6是前部侧和后部侧的各构架部件15A、15B的与图3同样的剖视图。
[0059]如图3及图5所示,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具有:主要维持截面的压溃方向的刚性和长度方向的弯曲刚性的中空截面部16 ;连设于中空截面部16的车室内部侧(图2中下侧)的遮挡件保持部17 ;设于中空截面部16和遮挡件保持部17之间且以与后部侧的遮挡部件13B相面对的方式开口的槽部18。
[0060]中空截面部16形成为大致方形的中空截面,与后部侧的遮挡部件13B相面对的后方侧的面成为遮挡件关闭时与密封部件30抵接的抵接面16a。
[0061]遮挡件保持部17形成为口字状的截面形状,其上壁17a的前端部连接于中空截面部16的下壁16b。遮挡件保持部17,其后壁17b的外侧面29面对后部侧的遮挡部件13B,下壁17c的下表面28面对车室内。
[0062]槽部18设于遮挡件保持部17的上壁17a和中空截面部16的下壁16b之间。槽部18的开口侧的区域通过上壁17a和下壁16b形成大致平行的狭缝状,且在底部侧的区域设有与开口侧的狭缝形状大致正交的长孔状的扩宽部19。
[0063]前部侧的遮挡部件13A的拉出端侧的缘部,如图3所示,从外侧包围遮挡件保持部17的下表面28和外侧面29,在该状态下,端末部插入槽部18内并卡定于遮挡件保持部17。具体来说,在遮挡部件13A的拉出端侧的端末部设有被缝制成袋状的筒状部20,在将端末部插入槽部18的状态下,在扩宽部19内通过在筒状部20中插入芯棒21,防止端末部从槽部18内拔出。
[0064]另外,密封部件30所抵接的中空截面部16的后方侧的抵接面16a相对于遮挡件保持部17的外侧面29不形成为齐平,而是形成为相对于外侧面29向前方侧(从后部侧的遮挡部件13B分离的方向)偏置规定距离d。
[0065]另一方面,后部侧的构架部件15B,如图3及图6所示,具有:主要维持截面的压溃方向的刚性和长度方向的弯曲刚性的中空截面部22 (第2中空截面部);设于中空截面部22的车室内部侧(图2中下侧)的遮挡件保持部23 ;设于中空截面部22和遮挡件保持部23之间且以与前部侧的遮挡部件13A相面对的方式开口的凹形状部24 ;与凹形状部24和遮挡件保持部23相邻地设置且以与前部侧的遮挡部件13A相面对的方式开口的槽部25。
[0066]中空截面部22,相对于与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的中空截面部16同样的大致方形的基本形状,使前部的壁的一部分凹陷成凹状。由此,中空截面部22成为大致L字形状。凹形状部24,通过凹陷成所述的凹状的部分形成。凹形状部24是保持密封部件30的部分,在其上壁24a的一部分上设有限制密封部件30的拔出的卡定突起26。
[0067]遮挡件保持部23与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同样,形成为-字状的截面形状,其上壁23a的前端部连接于中空截面部22的下端。遮挡件保持部23,其前壁23b的外侧面31与前部侧的遮挡部件13A面对,下壁23c的下表面32面对车室内。
[0068]槽部25设于遮挡件保持部23的上壁23a和凹形状部24的下壁24b之间。槽部25的开口侧的区域通过上壁23a和下壁24b形成为大致平行的狭缝状,且在底部侧的区域设有与开口侧的狭缝形状大致正交的长孔状的扩宽部33。
[0069]后部侧的遮挡部件13B的拉出端侧的缘部,如图3所示,从外侧包围遮挡件保持部23的下表面32和外侧面31,在该状态下,端末部插入槽部25内并卡定于遮挡件保持部23。该部分的具体的卡定与前述的前部侧的遮挡部件13A的情况相同。
[0070]另外,密封部件30,如图3及图4所示,具有:嵌合固定于后部侧的构架部件15B的凹形状部24的安装基部35 ;连设于安装基部35,在遮挡件关闭时前端区域与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的中空截面部16抵接的中空唇部36。安装基部35由硬质橡胶形成,中空唇部36的与安装基部35的连接部以外的主要的部分由软质的海绵橡胶形成。
[0071]安装基部35在其上表面侧设有卡合槽37,在被嵌入构架部件15B的凹形状部24中时,凹形状部24侧的卡定突起26与卡合槽37卡合。
[0072]另外,中空唇部36,在安装基部35固定于后部侧的构架部件15B的状态下,其前端侧向前部侧的遮挡部件13A方向以大致三角形状突出。以下,也将向中空唇部36的延伸端收敛的车室内部侧和车室外部侧的壁分别称作室内壁38和室外壁39。
[0073]室内壁38和室外壁39上形成有随着从安装基部35朝向遮挡件拉出方向而向车室内部侧倾斜的第I倾斜面38a、39a ;随着从第I倾斜面38a、39a的前端部朝向遮挡件拉出方向而向车室外部侧倾斜的第2倾斜面38b、39b,在第I倾斜面38a、39a和第2倾斜面38b、39b之间设有向车室内部侧以凸状弯曲的弯曲部38c、39c。
[0074]第I倾斜面38a、39a和第2倾斜面38b、39b的遮挡件拉出方向(车身前后方向)的长度L1、L2,如图4所示,第2倾斜面38b、39b的长度L2比第I倾斜面38a、39a的长度LI长。此外,第I倾斜面38a、39a和第2倾斜面38b、39b,如该图所示,关于各延伸方向的长度,第2倾斜面38b、39b也比第I倾斜面38a、39a长。
[0075]另外,在面对车室内的室内壁38的外表面,如图4所示,覆盖有与遮挡部件13A、13B同色的表皮部件40。
[0076]以上的构成中,如图1所示,从前后的遮挡部件13A、13B打开的状态,电动马达14的动力向各遮挡部件13A、13B的拉出端传递后,两遮挡部件13A、13B向使拉出端相互对接的方向被拉出。
[0077]这样,两遮挡部件13A、13B的拉出端接近后,如图3所示,安装在后部侧的构架部件15B上的密封部件30与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的中空截面部16抵接。
[0078]具体来说,最开始,密封部件30的中空唇部36 (第2倾斜面38b、39b)的前端与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的中空截面部16的抵接面16a接触,伴随两遮挡部件13A、13B的近接,在中空唇部36上作用有沿拉出方向的压缩载荷。由此,中空唇部36以弯曲部38c、39c为基点向车室内部侧弹性变形,使相对于中空截面部16的接触面积增大。这样,两遮挡部件13A、13B被关闭直到终端位置后,第2倾斜面38b在车宽方向的整个区域与中空截面部16的抵接面16a紧密接触,且中空唇部36的室内壁38的弯曲部38c以凸状在前部侧的遮挡部件13A和后部侧的遮挡部件13B之间的间隙中挤出。
[0079]其结果,前后的遮挡部件13A、13B之间经由密封部件30被闭塞。
[0080]以下,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10能够得到的效果。
[0081]该遮阳装置10的基本构成为,在前部侧的遮挡部件13A的拉出端侧的构架部件15A上设有沿拉出端的端缘的中空截面部16,后部侧的遮挡部件13B的密封部件30在遮挡件关闭时与中空截面部16的抵接面16a抵接,因此,能够通过中空截面部16使前部侧的遮挡部件13A的拉出端侧的刚性充分提高,而且,能够使柔软的密封部件30的前端区域与刚性高的中空截面部16稳定地紧密接触。
[0082]因此,在该遮阳装置10中,遮挡件关闭时,构架部件15A位于装置框架11的中央,即使车室内的乘员与构架部件15A接触,也能够抑制遮挡部件13A的拉出端侧的变形,而且,还能够防止因密封部件30不规则地变形导致的外观品质的降低、密封部处的遮光性的降低(漏光)。
[008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部侧的遮挡部件13B的构架部件15B上也以沿拉出端的端缘的方式设有中空截面部22,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遮挡件关闭时的构架部件15A、15B的外力导致的变形,且在后部侧的构架部件15B中能够稳定地承受密封部件30的密封反力。
[0084]另外,尤其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前后的遮挡部件13A、13B通过电动马达14(执行器)被自动操作的结构中,与对各遮挡部件分别进行手动操作的类型相比,存在两遮挡部件13A、13B之间间隙的偏差容易变大的倾向,但在采用本构造的情况下,即在构架部件15A、15B上以沿端缘的方式设置中空截面部16、22,遮挡件关闭时,使一方的构架部件15B的密封部件30与另一方的构架部件15A的中空截面部16抵接,能够有效地消除因两遮挡部件13AU3B间的间隙的偏差引起的不良情况。
[0085]即,在通过执行器对前后的遮挡部件13A、13B进行自动操作的情况下,由于两遮挡部件13A、13B进行连动动作,所以,遮挡部件13A、13B的各自的偏差在遮挡部件13A、13B动作时重合地显现。因此,存在遮挡件关闭时的遮挡部件13A、13B之间的间隙的偏差变得更大的倾向。
[0086]在本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10中,通过采用上述的构成,在遮挡件关闭时,由于能够使密封部件30稳定地抵接于另一方的构架部件15A的中空截面部16,所以,即使对于遮挡部件13A、13B间的间隙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也能够有效防止因该偏差导致的外观品质的降低、密封部处的遮光性的降低,而且,在设置检测遮挡部件13A、13B间夹入异物的检测装置时,在全闭期间无法进行夹入检测的情况下,由于中空唇部36能够确保某种程度的挠曲余量,所以,能够减少异物及降低遮阳装置10的损伤。
[0087]另外,在该遮阳装置10中,在前后的构架部件15A、15B的中空截面部16、22的车室内部侧分别配置遮挡件保持部17、23,遮挡件保持部17、23的外侧面29、31和下表面28、32分别被遮挡部件13A、13B覆盖,因此,遮挡件关闭时,通过遮挡部件13A、13B从车室内部侧覆盖隐藏构架部件15A、15B,能够使外观美观。
[0088]而且,在该遮阳装置10中,由于遮挡件关闭时与密封部件30抵接的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的中空截面部16配置在遮挡件保持部17的车室外部侧(上方侧),所以,从车室内部侧难以看见与密封部件30的抵接部(漏光可能性高的部位),且在遮挡件关闭时,能够抑制因密封部件30与遮挡部件13A直接抵接导致的在遮挡部件13A上产生褶皱。
[0089]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中,由于中空截面部16的抵接面16a形成为从遮挡件保持部17的外侧面29向前方侧(从后部侧的遮挡部件13B分离的方向)偏置规定距离d,所以,遮挡件关闭时,从车室内部侧更难以看见与密封部件30的抵接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空截面部16的抵接面16a与遮挡件保持部17的外侧面29相比配置在从后部侧的遮挡部件13B分离的位置,所以,遮挡件关闭时,能够抑制密封部件30的过度的挠曲,同时使遮挡部件13A、13B的拉出端彼此充分接近。
[0090]因此,能够确保遮挡件关闭时的充分的遮光性,同时能够提高车室内部侧的外观品质。
[009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10中,在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中的与中空截面部16相邻的部位设有向后方侧开口的槽部18,遮挡部件13A的拉出端被卡定于该槽部18,所以,在槽部18内能够通过刚性高的中空截面部16的壁的一部分可靠地保持遮挡部件13A的拉出端。
[009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遮挡部件13A的拉出端插入槽部18并卡定,所以,从遮挡件保持部17的外侧面29到上壁17a的部位被遮挡部件13A覆盖。因此,从车室内部侧更难发现构架部件15A。
[0093]另外,该遮阳装置10的密封部件30具有:随着从安装基部35侧朝向遮挡件拉出方向而向车室内部侧倾斜的第I倾斜面38a、39a ;随着从第I倾斜面38a、39a的前端部朝向遮挡件拉出方向而向车室外部侧倾斜的第2倾斜面38b、39b,第2倾斜面38b的前端侧与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的中空截面部16抵接,所以,遮挡件关闭时,以弯曲部38c、39c基点,中空唇部36以向车室内部侧凸出的方式变形,由此,能够没有层差地封闭前后的遮挡部件13AU3B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提高车室内部侧的外观品质。
[0094]而且,密封部件30中,前端侧的第2倾斜面38b、39b以延伸长度比基端侧的第I倾斜面38a、39a长的方式形成,所以,遮挡件关闭时,能够使前端侧的第2倾斜面38b、39b柔软地追随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的中空截面部16,进一步提高遮光性。
[0095]而且,密封部件30根据第I倾斜面38a、39a和第2倾斜面38b、39b的所述的延伸长度的关系,在遮挡件关闭时,在密封部件30变形后,第I倾斜面38a、39a和第2倾斜面38b,39b之间的弯曲部38c、39c配置在前后的遮挡部件13A、13B的中间位置。因此,在从车室内观察时,弯曲部38c的挤出部分与两遮挡部件13A、13B的间隙位置一致,外观品质更闻。
[0096]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30,在前端部侧设有向车室外部侧方向倾斜的第2倾斜面38b、39b,所以,在遮挡件关闭时,能够抑制密封部件30的前端侧被强力地压接在前部侧的遮挡部件13A上。因此,能够预防遮挡部件13A发生褶皱。
[0097]另外,在本遮阳装置10中,在后部侧的构架部件15B的与中空截面部22相邻的部位上设有向前方侧开口的凹形状部24,在该凹形状部24内保持有密封部件30的安装基部35,所以,能够通过中空截面部22确保构架部件15B的刚性,同时通过刚性高的中空截面部22的壁的一部分可靠地保持密封部件30。
[0098]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凹形状部24使中空截面部22的壁的一部分向内侧方向凹陷地形成,所以,能够将构架部件15B的外形抑制为与前部侧的构架部件15A大致相同的尺寸,并能够在这样的状态下确保相对于密封部件30的充分的保持刚性。
[0099]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0100]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一对遮挡部件在车辆的车顶部沿车身前后方向进行滑动动作的遮阳装置,但一对遮挡部件还可以在车辆的车顶部沿车宽方向左右进行滑动动作。另外,遮阳装置的设置部位也不限于车辆的车顶部,还可以在车辆的侧部或后部的窗开口等。该情况下,一对遮挡部件的滑动动作方向还可以为上下方向。
`[0101]附图标记的说明
[0102]10…遮阳装置
[0103]12A、12B…卷绕装置
[0104]13A、13B…遮挡部件
[0105]15A、15B…构架部件
[0106]16…中空截面部
[0107]16a…抵接面
[0108]17…遮挡件保持部
[0109]18…槽部
[0110]22…中空截面部(第2中空截面部)
[0111]24…凹形状部
[0112]30…密封部件
[0113]31…外侧面(面对一方的遮挡部件的面)
[0114]32…下表面(面对车室内的面)
[0115]35…安装基部
[0116]38a、39a…第I倾斜面
[0117]38b、39b…第2倾斜面
【权利要求】
1.一种遮阳装置,设在车辆的开口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 相互分离地配置的一对卷绕装置; 能够拉出地卷绕于所述各卷绕装置的片状的遮挡部件; 在所述各遮挡部件的拉出端以沿其端缘的方式设置的构架部件; 密封部件,在使所述两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在所述车辆的开口部的大致中央相互对接的遮挡件关闭时,所述密封部件对一方的所述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和另一方的所述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之间进行闭塞, 在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侧以沿其端缘的方式设有所述密封部件, 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构架部件上,设有沿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的端缘延伸的中空截面部, 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遮挡件关闭时与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构架部件的所述中空截面部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构架部件上,保持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侧的端缘的遮挡件保持部设在所述中空截面部的车室内部侧, 所述遮挡件保持部,通过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对面对所述车室内部的面和面对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面进行覆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截面部的与所述密封部件的抵接面,与所述遮挡件保持部的面对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面相比,被配置在从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分离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保持部,在所述中空截面部的所述车室内部侧、且在与所述中空截面部相邻的部位上具有以面对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方式开口的槽部, 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被卡定于所述槽部。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从安装在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上的安装基部向遮挡件拉出方向延伸,且具有随着从所述安装基部朝向所述遮挡件拉出方向而向所述车室内部侧倾斜的第I倾斜面;随着从该第I倾斜面的前端部朝向所述遮挡件拉出方向而向车室外部侧倾斜的第2倾斜面, 所述第2倾斜面的前端侧与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中空截面部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倾斜面与所述第I倾斜面相比延伸长度形成得长。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构架部件具有:沿所述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所述拉出端的端缘延伸的第2中空截面部;在所述第2中空截面部的所述车室内部侧、且在与该第2中空截面部相邻的部位以面对所述另一方的遮挡部件的方式开口形成的凹形状部, 所述凹形状部是使与该凹形状部相邻的所述第2中空截面部的壁向该第2中空截面部的内侧方向凹陷而形成的, 所述密封部件被保持在所述凹形状部中。
【文档编号】B60J3/00GK103796855SQ201280044429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2日
【发明者】原重夫, 横山胜一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