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半式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955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两半式轮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两半式轮毂,其特点在于,该两半式轮毂包括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该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沿轴向相互对合,并且可拆卸地相互连接。采用本发明的两半式轮毂的轮胎组件只要将两个半轮毂连接及分离,就能方便地实现轮胎安装及拆卸,而无需专用的拆装工具,从而节省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了在维护过程中造成轮胎的损坏。本发明适用于充气轮胎以及非充气轮胎。
【专利说明】两半式轮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用轮毂。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车用轮毂都是一体式的,如图1所示。图2示出了采用这种一体式轮毂的轮胎组件,该轮胎组件由一体式轮毂91和装配在该一体式轮毂91上的轮胎92组成。这种一体式轮毂的缺点是安装及拆卸轮胎比较困难,需要使用专用的工装夹具,整个装拆过程要耗费维护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损坏轮胎的内胎。该缺点在小直径的轮毂上面(如自平衡两轮电动车上的轮毂)表现得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轮胎的安装及拆卸的两半式轮毂。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两半式轮毂,其特点在于,该两半式轮毂包括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该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沿轴向相互对合,并且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0005]实际应用时,采用本发明的两半式轮毂的轮胎组件只要将两个半轮毂连接及分离,就能方便地实现轮胎安装及拆卸,而无需专用的拆装工具,从而节省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了在维护过程中造成轮胎的损坏。本发明适用于充气轮胎以及非充气轮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现有的轮毂的示意图。
[0007]图2是采用现有轮毂的轮胎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08]图3是采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两半式轮毂的轮胎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该轮胎组件的轮胎是普通的充气轮胎。
[0009]图4是图3的轮胎组件装配后的主视示意图。
[0010]图5是图4的A-A剖面示意图。
[0011]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图7是采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两半式轮毂的轮胎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该轮胎组件的轮胎是真空轮胎。
[0013]图8是图7的轮胎组件装配后的主视示意图。
[0014]图9是图8的A-A剖面示意图。
[0015]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说明。
[0017]本发明的两半式轮毂包括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其中,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沿轴向相互对合,并且可拆卸地相互连接。[0018]图3至图6示出了是采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轮毂的轮胎组件,其中,该轮胎组件的轮胎I是普通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包括外胎11、内胎12以及内衬13。
[0019]如图3所示,第一半轮毂3包括车轴连接部31、第一轮辋部32以及第一轮缘部33。车轴连接部31用于与车轴(图中未示出)连接,以使轮毂获得驱动电机输出的扭矩。车轴连接部31的表面设有多个供紧固件穿过以实现与车轴连接的连接通孔311。第一轮辋部32包括环形的第一对合壁321以及从该第一对合壁321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第一环形轮胎支承壁322,第一对合壁321的内周缘与车轴连接部31的外侧端相连。第一轮缘部33自第一环形轮胎支承壁322的外侧端向外弯折。第二半轮毂5包括第二轮辋部52和第二轮缘部53。第二轮辋部52包括与第一对合壁321对合的环形的第二对合壁521以及从该第二对合壁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第二环形轮胎支承壁522。第二轮缘部53自第二环形轮胎支承壁522的外侧端向外弯折。
[0020]第一对合壁321的外周缘设有环形台阶323,第二对合壁521的外周缘设有向内侧延伸并与环形台阶323相适配的环形凸缘523。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二对合壁的外周缘设置环形台阶,而在第一对合壁的外周缘设置向内侧延伸并与该环形台阶相适配的环形凸缘。第一对合壁321上设有沿周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定位通孔325,第二对合壁521上设有与该多个第一定位通孔325——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通孔525。
[0021]请参阅图5和图6。安装轮胎时,先将轮胎I套在第一半轮毂3上,然后将第二半轮毂5的第二轮辋部52套设在车轴连接部31的外周面上,此时,第一对合壁321与第二对合壁521对合,环形凸缘523抵接在环形台阶323上;第一环形轮胎支承壁322与第二环形轮胎支承壁522合成支撑整个轮胎I的环形轮圈。然后,通过穿过多个第一定位通孔325和第二定位通孔525的紧固件将第一半轮毂3和第二半轮毂5相互连接,从而完成轮胎的安装。紧固件例如可以是用螺母61实现紧固的螺栓62,以使第一半轮毂3和第二半轮毂5可靠地连接。第一轮缘部33和第二轮缘部53分别抵住轮胎I的两侧,将轮胎I保持在轮毂上。
[0022]拆卸轮胎与安装轮胎的过程相反,即先拆下穿过多个第一定位通孔325和第二定位通孔525的紧固件,然后将第二半轮毂5与第一半轮毂3分开,再将轮胎I从第一半轮毂3上取下即可,无需专用的剥胎设备。
[0023]图7至图10示出了是采用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轮毂的轮胎组件,其中,该轮胎组件的轮胎7是真空轮胎。该实施例中的两半式轮毂与前一实施例的两半式轮毂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一个环形密封垫8,以确保真空轮胎的气密性。环形密封垫8套设在第一环形轮胎支承壁322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壁522上,并覆盖第一对合壁321与第二对合壁521的接缝。此外,为了更方便地拆卸真空轮胎7,在第一环形轮胎支承壁322的外表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327,在第二环形轮胎支承壁522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一凹槽327相适配、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527。在第一对合壁321与第二对合壁521对合时,该第一凹槽327与第二凹槽527对合成一长条形凹槽。
【权利要求】
1.两半式轮毂,其特征在于,该两半式轮毂包括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该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沿轴向相互对合,并且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半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半轮毂与第二半轮毂通过同时穿过该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的多个紧固件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半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半轮毂包括: 车轴连接部,用于与车轴连接; 第一轮辋部,包括环形的第一对合壁以及从该第一对合壁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第一环形轮胎支承壁,所述的第一对合壁的内周缘与该车轴连接部的外侧端相连; 自所述第一环形轮胎支承壁的外侧端向外弯折的第一轮缘部; 所述的第二半轮毂包括: 第二轮辋部,该第二轮辋部套设在所述车轴连接部的外周面上,包括与所述第一对合壁对合的环形的第二对合壁以及从该第二对合壁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的第二环形轮胎支承壁; 自所述第二环形轮胎支承壁的外侧端向外弯折的第二轮缘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半式轮毂,其特征在于,第一对合壁与第二对合壁中的一者的外周缘设有环形台阶,第一对合壁与第二对合壁中的另一者的外周缘设有向内侧延伸并与所述环形台阶相适配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抵接在所述的环形台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半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对合壁上设有沿周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的第二对合壁上设有与所述的多个第一定位通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通孔; 所述的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通过穿过该多个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二定位通孔的紧固件相互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两半式轮毂,其特征在于,该两半式轮毂包括环形密封垫,该环形密封垫套设在第一环形轮胎支承壁和第二环形轮胎支承壁上,并覆盖第一对合壁与第二对合壁的接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半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轮胎支承壁的外表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环形轮胎支承壁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
【文档编号】B60B25/02GK103600622SQ201310666395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薛庆超, 陈养彬, 方继勇 申请人: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