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899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储液罐(11)、电动泵(12)、储油杯(1)、总泵(2)和分泵(6),所述总泵(2)与踏板(3)连接,其中,所述储油杯(1)、总泵(2)和分泵(6)分别与管路密封连接,所述分泵(6)上设有排气口(7),所述电动泵(12)与电源连接形成电源回路。本实用新型的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具有电源回路,可以一人独立完成离合或制动油路的排空气操作,并且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通用性强、节省劳动力、减小劳动强度、排气效率高等优点。
【专利说明】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油路维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整车离合液压系统/制动液压系统中的排除空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专用的离合液压系统/制动液压系统排空气设备,只需将设备启用,一人进行排空气操作即可,此设备成本高,且需要安置在固定地点,一般在大型整车制造企业使用;另一种是人力踩踏离合踏板/制动踏板,通过人力或者借助其他途径加注液压油,另外一人进行排空气操作,该过程至少需要两个人来完成操作。
[0003]在中小型企业、生产线下车辆及独立客户需要对整车离合液压系统/制动液压系统排空气时,因专用设备成本昂贵,不易移动,通用性差,一般采用人力踩踏板排空气的形式,但是此方法劳动强度大、耗费人力、排气效率低、操作麻烦。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排气效率高且可由一人独立完成操作的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储液罐、电动泵、储油杯、总泵和分泵,其中,所述储油杯、总泵和分泵分别与管路密封连接,所述总泵与踏板连接,所述分泵上设有排气口,所述电动泵与电源连接形成电源回路。
[0007]优选地,所述总泵为离合总泵或者制动总泵。
[0008]优选地,所述总泵分别通过总泵进油口和总泵出油口与管路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储油杯分别通过储油杯进油口和储油杯出油口与管路连接,且储油杯进油口的位置高于储油杯出油口的位置。
[0010]优选地,所述电动泵为离心泵。
[0011]优选地,所述电源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线与所述电动泵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电源回路上设有电源开关。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动泵将液压油压进储油杯,使得进入储油杯的液压油具有了压力,可以使液压油在不踩踏板的情况下顺利通过总泵2,将液压油充满管路,然后将管路内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的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具有电源回路,可以一人独立完成离合或制动油路的排空气操作,并且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通用性强、节省劳动力、减小劳动强度、排气效率高等优点。
[00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I储油杯2总泵
[0019]3踏板4总泵进油管
[0020]5总泵出油管6分泵
[0021]7排气口8蓄电池
[0022]9电源开关10电源线
[0023]11储液罐12电动泵
[0024]13注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6]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27]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储液罐U、电动泵12、储油杯1、总泵2和分泵6,其中,储油杯1、总泵2和分泵6分别与管路密封连接,总泵2与踏板3连接,分泵6上设有排气口 7,电动泵12与电源连接形成电源回路。利用电动泵将液压油压进储油杯,使得进入储油杯的液压油具有了压力,可以使液压油在不踩踏板的情况下顺利通过总泵2,将液压油充满管路,然后将管路内的空气从排气口 7排出。本实施方式的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具有电源回路,可以一人独立完成离合或制动油路的排空气操作,并且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通用性强、节省劳动力、减小劳动强度、排气效率高等优点。
[0028]其中,总泵2可以为离合总泵或者制动总泵。离合总泵是连接在离合器脚踏板并通过油管与离合器助力器连接的部分,其作用是采集踏板行程信息通过助力器的作用使离合器实现分离。制动总泵也称为制动主油(气)缸,它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制动液(或气体)传输至各个制动分泵之中推动活塞,通过制动踏板的控制,对前后轮分别输送制动液(气)从而起到制动的效果。分泵6可以为离合分泵或者制动分泵。当总泵2为离合总泵时,其通过管路与离合分泵连接;当总泵2为制动总泵时,其通过管路与制动分泵连接。
[0029]具体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储油杯I分别通过储油杯I上的储油杯进油口和储油杯出油口与管路连接(储油杯进油口与注油管13密封连接,储油杯出油口与总泵进油管4密封连接),且储油杯进油口的位置高于储油杯出油口的位置。由电动泵12抽取储液罐11内的液压油经注油管13从储油杯进油口注入储油杯I内,此时从储油杯进油口注入的液压油带有一定压力形成压力油,压力油从上往下通过储油杯1,将液压油从储油杯出油口压出,进入总泵进油管4。
[0030]进一步地,总泵2分别通过总泵2上的总泵进油口和总泵出油口与管路连接(具体地,总泵进油口与总泵进油管4密封连接,总泵出油口与总泵出油管5密封连接),且总泵进油口的位置高于总泵出油口的位置。总泵进油管4内带有压力的液压油经总泵进油口注入总泵2内,带有压力的液压油从上往下将克服总泵2的阻力,将总泵2内充满液压油的同时将总泵2里面的空气从总泵出油口压出,进入与总泵出油口相连的总泵出油管5。总泵出油管5与分泵6密封连接,而且分泵6上设有排气口 7,被压入分泵6内的空气由排气口 7排出系统。
[0031]本系统内的管路可为硬管或软管,其中,硬管的膨胀系数小,油路中的油不会因膨胀而发生变化,而管路为软管时,可方便管路的连接和弯曲移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本系统内的注油管13为胶管(软管),总泵进油管4和总泵出油管5均为硬管。胶管是用以输送气体、液体、浆状或粒状物料的一类管状橡胶制品,其由内外胶层和骨架层组成,骨架层的材料可用棉纤维、各种合成纤维、碳纤维或石棉、钢丝等,耐油胶管的内外胶层采用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等,具有强度好、耐腐蚀等优点,使用寿命长。
[0032]更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泵12为离心泵。离心泵使液压油的压力增加,而起到克服总泵2的阻力,使液压油顺利通过总泵2的作用,同时流动过程中液压油会充满整个管路,将系统内的空气排出。此过程不需专人踩踏板即可使液压油顺利通过总泵2,从而达到节省人力的目的。
[0033]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源为蓄电池8,蓄电池8通过电源线10与电动泵12连接,且电源回路(具体为电源线10)上连接有电源开关9。本实施方式以蓄电池8的电能作为动力,利用电动泵来进行转化,将电能转化为液压能,使得进入储油杯I的液压油具有了压力,可以使液压油在不踩踏板的情况下顺利通过总泵2,将液压油充满整个管路,并从分泵6的排气口 7将管路内的空气排出。该系统可通过电源开关9来进行控制,使电源开关9与人保持同步移动,可以一人独立完成离合或制动油路的排空气操作,且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通用性强、节省劳动力、减小劳动强度、排气效率高等优点。
[003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3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储液罐(11)、电动泵(12)、储油杯(I)、总泵(2)和分泵(6),其中,所述储油杯(I)、总泵(2)和分泵(6)分别与管路密封连接,所述总泵(2)与踏板(3)连接,所述分泵(6)上设有排气口(7),所述电动泵(12)与电源连接形成电源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泵(2)为离合总泵或者制动总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泵(2)分别通过总泵进油口和总泵出油口与管路连接,且总泵进油口的位置高于总泵出油口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杯(I)分别通过储油杯进油口和储油杯出油口与管路连接,且储油杯进油口的位置高于储油杯出油口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12)为离心泵。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蓄电池(8 ),所述蓄电池(8 )通过电源线(10 )与所述电动泵(12 )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伺式油路排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回路上设有电源开关(9)。
【文档编号】B60T17/00GK203651746SQ201320843354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赖志刚, 滑晓彦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