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有带防行李冲击的铰接横梁的安全装置的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049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配备有带防行李冲击的铰接横梁的安全装置的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机动车辆(1),其包括限界后行李箱(3)的车箱(2)和包括椅背(8)的后排座椅(6),所述车辆(1)还配备有防止物品(4)侵入的保护装置(10),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下横梁(11),所述下横梁在椅背(8)和在椅背(8)的下边缘(12)附近的行李箱(3)之间横向延伸,所述横梁(11)通过两个横向相反的端部(13)与车箱(2)连成一体,所述保护装置包括连杆(28),连杆基本上竖直地连接横梁(11)与车箱(2),每个连杆(28)包括下区段(29)和上区段(30),所述连杆通过所述下区段与下横梁(11)连成一体,所述连杆通过所述上区段与车箱(2)连成一体。
【专利说明】配备有带防行李冲击的铰接横梁的安全装置的机动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备有保护装置的机动车辆,所述保护装置防止位于车辆后行李箱中的行李所施加的冲击,该装置在后排座位的椅背后方延伸。

【背景技术】
[0002]在某些车辆模型中,座椅的椅背为了轻质的目的而不设置框架。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椅背不能抵抗冲击或者车辆猛烈刹车时行李所施加的冲击。
[0003]这就是为什么这些车辆模型通常设置有附加保护装置的原因,所述附加保护装置通常为装配在椅背后方并且由刚性材料(尤其是钢)制成的隔板或者横梁形式,用于形成抵抗冲击的保护。
[0004]该隔板或横梁应当是可拆卸的,以便能够在想要通过折拢椅背增加车辆的负载体积时能够拆卸下来。
[0005]文件EP0825071中已知这种固定在座椅的椅背后方的可拆卸保护隔板。该隔板包括其中装配有栅格的框架。这种设计的主要缺点在于在行李冲击时,既没有提供抵抗断裂的足够强度,也没有提供在椅背两侧负载朝向车辆车箱的正确分配。


【发明内容】

[0006]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备有保护装置的车辆,所述保护装置提供抵抗冲击的强度。
[0007]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备有保护装置的车辆,所述保护装置在冲击的情况下更好地分配负载。
[0008]实际上,提出一种机动车辆,具有:限界后行李箱的车箱以及具有椅背的后排座椅,车辆还配备有防止物品侵入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
[0009]-在椅背和椅背的下边缘附近的行李箱之间横向延伸的下横梁,该横梁通过两个横向相反的端部与车箱连成一体;以及
[0010]-连杆,所述连杆基本上竖直地连接横梁与车箱,每个连杆包括下区段和上区段,所述连杆通过所述下区段与下横梁连成一体,所述连杆通过所述上区段与车箱连成一体。
[0011]连杆用于在冲击时通过构成向车箱上部分的力的路径而分配负载,这能够限制通过下横梁在下部分传递的负载,由此更好地保护座椅上的乘客。
[0012]可以单独或者组合地采用不同的附加特征:
[0013]-每个连杆相对于竖直方向侧向倾斜;
[0014]-每个连杆与竖直方向成角度,所述角度小于或等于10°;
[0015]-每个连杆的下区段的形状设计为基本上平坦的舌片;
[0016]-每个连杆的上区段的形状设计成刮板形;
[0017]-上区段包括冲压部;
[0018]-保护装置包括通过两个横向相反的端部固定至车箱的上横梁,每个连杆通过其上区段与上横梁连成一体;
[0019]-上横梁借助加强件与车箱连成一体,所述加强件与上横梁的横向端部连成一体,每个连杆通过其上区段与加强件连成一体;
[0020]-下横梁包括通过平面居中部分分隔开的细长的下冲压部和细长的上冲压部,下横梁通过其横向端部在车箱上的固定实施成与下冲压部成直角;
[0021]-每个连杆通过多个电焊点固定在下横梁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所附附图其中:
[0023]-图1是从内部展示配备有防行李冲击的保护装置的机动车辆后部的透视图;
[0024]-图2是展示根据图1的附页II的保护装置的详细透视图;
[0025]-图3是展示车辆的后部分的正视图,座椅的椅背已经抬起以释放保护装置的可见通道;
[0026]-图4是图1的类似视图,其中用混合线示出在行李的侵入冲击情况下,保护装置的构造;
[0027]-图5是沿图3的V-V平面的剖视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图1中示出机动车辆1,其包括:限界后行李箱3的车箱2,所述后行李箱能够容纳不同物品4,例如行李。行李箱3包括底板5 (出于简便的考虑,在图中显示为平坦的)。
[0029]车辆I还包括后排座椅6,所述后排座椅包括椅座7和相对于车箱2在升高位置(图1中的虚线)和折拢位置(未示出)之间铰接的椅背8,在所述升高位置中椅背8抵靠车箱的侧向兀件9,在所述折拢位置中,椅背的后表面基本上在底板5的延伸部中延伸。
[0030]相对于车辆定义正交参照系XYZ,其包括三个两两垂直的轴线,即:
[0031]-轴线X,限定与车辆I的移动大体方向相一致的纵向,水平方向,
[0032]-轴线Y,限定横向,水平方向,Y轴线与X轴线一起限定水平平面XY,
[0033]-轴线Z,限定垂直于水平平面XY的竖直方向。
[0034]车辆I还配备有防止位于行李箱3中的物品4侵入车辆车厢中的保护装置10。该装置10首先包括在椅背8的下边缘12附近的在椅背8和行李箱3之间横向延伸的下横梁11。
[0035]优选由钢板制成的横梁11具有两个横向相反的端部13,横梁11与车箱2连成一体,更确切地说与侧向元件9连成一体。
[0036]如图所不,在图2和5中详细不出,横梁11包括两个细长的冲压部14、15,所述两个细长的冲压部从横梁11的一端向另一端横向延伸(同时为每个端部13留下足够材料的带16,下面将进行描述),即:
[0037]-下冲压部14,其靠近并且沿横梁11的下边缘17延伸,以及
[0038]-上冲压部15,其靠近并且沿横梁11的上边缘18延伸。
[0039]冲压部14、15从横梁11的前表面19向后凹空,并且可以由平面金属板兀件通过冲压制成;冲压部14,15优选在沿XZ的截面上具有易于成型的梯形轮廓。
[0040]冲压部14、15通过从横梁11的横向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平面居中部分20分隔开。如图2中所示,上冲压部15在每个横向端部处封闭,而下冲压部14在每个横向端部处终止于倾斜部分21,所述倾斜部分使冲压部14的底部与材料带16接合。
[0041]还如图所示,横梁11的横向端部13具有直边22,所述直边基本上沿Z从横梁11的下边缘17延伸到近似位于上冲压部15的轴线中的点23,该直边22从该点23通过切割面24(大约45° )伸长到横梁11的上边缘18。
[0042]将下横梁11固定到车箱的侧向元件9是通过与下冲压部14成直角的横向端部13实现的。更确切地说,该固定在位于与下冲压部14成直角(优选在图2中所示的轴线中)的材料带16上的点处实现。在对应于所示示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固定借助每个端部13处的螺钉25实现。为了在装配时便于横梁11的固定,可以在横梁11上设置折成二面角形的舌片26,所述舌片被容置到在车箱的侧向元件9中所开的开口 27中。在所示示例中,舌片26位于直边22和切割面24之间的接合点23处。
[0043]如图5中可见,横梁11在主要平面P中基本上平行于椅背8延伸,所述主要平面相对于竖直平面YZ倾斜,倾斜的角度大于或等于10° (在本案中大约20° )。
[0044]保护装置还包括连杆28,所述连杆形成连接横梁11和车箱2的桥。每个连杆28在主要平面P中延伸,如同靠近横向端部13的下横梁11的一部分与车箱2的上部分(更具体地是侧向元件9)之间的联接带(bretelle)。
[0045]每个连杆28具有附加金属件的形式,优选由钢板通过冲压制成。连杆28具有下区段29和上区段30,所述下区段的形状设计成基本上平坦的舌片,连杆28通过所述下区段与下横梁11连成一体,所述上区段的形状设计成中空的刮板形(spatule),连杆28通过所述上区段与车箱2连成一体。
[0046]如图3中所示,每个连杆28沿相对于竖直方向(图3的YZ平面)倾斜的轴线A延伸,倾斜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0°。在所示示例中,该角度大约为6°。
[0047]每个连杆28的下区段29在上冲压部15上跨越式地(? cheval)延伸并且接合下横梁11的居中部分20。下区段29牢固地固定在下横梁11的前表面19上,优选借助电焊点31,32。在所示示例中(见图3),焊点的数目为五个,包括位于与下横梁11的居中部分20成直角的连杆28的下端部处的两个点31,以及位于连杆28的下区段29和上区段30之间的接合部附近的三个点32,在横梁11的上边缘18和上冲压部15之间。
[0048]根据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保护装置10还包括在椅背8的上边缘34附近横向延伸的上横梁33。该上横梁33构成后板件35的加强件,所述后板件构成对行李箱3的上部限制。
[0049]上横梁33通过两个横向相反的端部固定至车箱2,优选借助加强件36,所述加强件可以是侧向元件9的外加部件(excroissance)或者是,如图所示,例如通过焊接,固定至侧向元件9的附加部件。
[0050]每个连杆28的上区段30 (优选具有用于硬化的冲压部37)固定在上横梁33上,优选借助加强件36。如图2和3中所示,上区段30固定在加强件36上是通过唯一的点实现的,本案中通过螺钉38实现。
[0051]螺钉25,38的优点在于允许将由下横梁11和连杆28构成的组件可拆卸地固定在车箱2上。用户还可以在想要通过折拢椅背8增加行李箱3的体积时取下该组件。
[0052]在图4和5中用虚线示出在物品4正面冲击横梁11时,由横梁11和连杆28构成的组件的程序变形。在这种冲击时,物品4沿X向前(在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物品4在横梁11的上部分上施加挠曲力。考虑到与下冲压部15成直角的横梁11的刚性固定,其提供对挠曲力的阻力,负载(至少部分)被横梁11沿居中部分20的折弯效应(也称为铰接(rotulage)效应)吸收。
[0053]连杆28用于通过构建向车箱2的上部分(在本案中,即向上横梁33)分配负载的力的路径从而限制铰接效应。
[0054]图5中可以看出连杆28大体上在下区段29 (平坦并且能够弯曲)和上区段30 (通过冲压部硬化)之间的接合部位置处通过挠曲变形。
[0055]该架构可以保护座椅6上的乘客免受冲击,同时避免座椅使用沉重和复杂的内部框架。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辆(1),其包括:限界后行李箱⑶的车箱⑵和包括椅背⑶的后排座椅(6),所述车辆(I)还配备有防止物品(4)侵入的保护装置(10),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下横梁(11),所述下横梁在椅背(8)和在椅背(8)的下边缘(12)附近的行李箱(3)之间横向延伸,所述横梁(11)通过两个横向相反的端部(13)与车箱(2)连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10)包括连杆(28),所述连杆基本上竖直地连接横梁(11)与车箱(2),每个连杆(28)包括下区段(29)和上区段(30),所述连杆通过所述下区段与下横梁(11)连成一体,所述连杆通过所述上区段与车箱(2)连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I),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杆(28)相对于竖直方向侧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杆(28)与竖直方向成角度,所述角度小于或等于10°。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I),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杆(28)的下区段(29)的形状设计为基本上平坦的舌片。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I),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杆(28)的上区段(30)的形状设计成刮板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I),其特征在于,上区段(30)包括冲压部。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I),其特征在于,保护装置(10)包括通过两个横向相反的端部固定至车箱(2)的上横梁(33),每个连杆(28)通过其上区段(30)与所述上横梁(33)连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I),其特征在于,上横梁(33)借助加强件(36)与车箱(2)连成一体,所述加强件与上横梁(33)的横向端部连成一体,每个连杆(28)通过其上区段(30)与加强件(36)连成一体。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I),其特征在于,下横梁(11)包括通过平面居中部分(20)分隔开的细长的下冲压部(14)和细长的上冲压部(15),下横梁(11)通过其横向端部(13)在车箱(2)上的固定实施成与下冲压部(15)成直角。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I),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杆(28)通过多个电焊点(31、32)固定在下横梁(11)上。
【文档编号】B60R21/02GK104245431SQ20138001604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P·德普朗什, S·贝纳内 申请人: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