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及其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8209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及其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及其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在本发明中,使镜面角度检测用的移动件以相对于螺母构件能够进行相对旋转且相对于外螺纹构件无法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从动于螺母构件、而沿着外螺纹构件移动。此时,不需要利用弹簧对移动件施力。沿着外螺纹构件(16、18)的轴线设置有连通孔(17、17)。移动件(90、92)沿轴向移动自如地贯穿连通孔(17、17)。移动件(90、92)的前端部以使移动件相对于螺母构件在绕轴的方向能够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在螺母构件(28、30)的前端部的背后位置。位置检测装置(115、117)用于检测移动件(90、92)在沿着外螺纹构件(16、18)方向上相对于基部构件(12)的位置。
【专利说明】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及其镜面角度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倾动装置(镜面角度调整驱动器)的外螺纹构件和螺母构件检测镜面角度的方式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在本发明的该方式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中,为了使镜面角度检测用移动件在能够相对于螺母构件进行相对旋转且无法相对于外螺纹构件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下从动于螺母构件从而沿着外螺纹构件移动,不需要利用弹簧对移动件施力。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镜面角度检测装置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具有倾动装置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镜面角度检测装置被安装于所谓的记忆后视镜、所谓的倒车联动后视镜等。记忆后视镜是用于将镜面角度自动调整为预先存储的角度的后视镜。倒车联动后视镜为这样的后视镜,即:与车辆的换档操作部件被置于倒档位置联动地、使车辆用外后视镜的镜面自动向下转动规定角度,以使驾驶员能够看到后轮附近。作为以往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存在在下述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专利文献I中记 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为这样的结构:在包括外螺纹构件和螺母构件的倾动装置中,相对于该外螺纹构件和螺母构件另外独立地构成镜面角度检测装置。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为这样的结构:利用外螺纹构件和螺母构件构成镜面角度检测装置。
[0003]图12表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带镜面角度检测装置的倾动装置。在图12中,对与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标注与该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倾动装置如以下那样构成。驱动器外壳12 (基部构件)固定于后视镜外壳(未图示)。板枢轴46 (倾动构件)以规定的倾动中心(未图示)倾动自如地支承于驱动器外壳12。在板枢轴46安装有后视镜(未图示)。在驱动器外壳12的离开倾动中心的部位竖立设置有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的外螺纹构件16。调节螺母28 (螺母构件)的后端部旋转自如地拧入而盖在外螺纹构件16的自由端部上,前端部的凸球部28a与形成在板枢轴46的离开倾动中心的部位的凹球部53通过球接头结合而连结在一起。在驱动电动机20时,该电动机20的旋转经由蜗杆(日文:9才一 & W)36及蜗轮(日文:* 4 一>々才一 ^ ) 24传递给调节螺母28。由此,调节螺母28 —边进行旋转一边沿着外螺纹构件16升降,使板枢轴46倾动,从而调整镜面角度。
[0004]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如以下那样构成。沿着外螺纹构件16的轴线设置有连通孔17。滑块90 (移动件)沿轴向移动自如地贯穿连通孔17。滑块90受到配设在其与驱动器外壳12之间的螺旋弹簧11的作用力,而被推压向调节螺母28的凸球部28a的背后位置的面而与该面抵接、并卡定于该面。滑动接触件(日文4 F' - >夕々卜)91 (接点构件)以相对于滑块90在轴线方向及绕轴线旋转的方向均无法移动的方式收纳于滑块90的中空部。滑动接触件91夹着固定竖立设置于驱动器外壳12的印刷电路板94与印刷于印刷电路板94表面的电阻器接触。在滑动接触件91夹持印刷电路板94的力的作用下,滑块90的旋转被阻止。在电动机20的驱动下,调节螺母28进行旋转,调节螺母28沿着外螺纹构件16进行移动,此时,滑块90不进行旋转而是在螺旋弹簧11的推压力的作用下从动于调节螺母28,从而沿着外螺纹构件16的轴线方向移动。由此,滑动接触件91相对于印刷电路板94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通过将该接触位置的变化作为由电阻值的变化所引起的电压的变化进行检测,而检测镜面角度。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7281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217187号公报
[0007]根据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需要相对于倾动装置的外螺纹构件及螺母构件另外独立地构成镜面角度检测装置。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能够利用倾动装置的外螺纹构件和螺母构件构成镜面角度检测装置,但为了使滑块90在能够相对于调节螺母28进行相对旋转且无法相对于外螺纹构件16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下从动于调节螺母28从而沿着外螺纹构件16移动,需要利用螺旋弹簧11对滑块90施力。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倾动装置的外螺纹构件和螺母构件检测镜面角度的方式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该镜面角度检测装置能够解决上述以往技术中的问题点。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那样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即:为了使移动件在能够相对于螺母构件进行相对旋转且无法相对于外螺纹构件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下从动于螺母构件从而沿着外螺纹构件移动,不需要利用弹簧对移动件施力。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该镜面角度检测装置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0009]本发明为如下那样。其中,括弧内表示对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对应的部位标注的附图标记。即,本发明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倾动装置(10),该倾动装置(10)包括:基部构件(12);倾动构件(46),其用于以规定的倾动中心(O)倾动自如地将后视镜(72)支承于上述基部构件(12);外螺纹构件(16、18),其竖立设置于上述基部构件(12);螺母构件(28、30),其后端部旋转自如地拧入而盖在上述外螺纹构件(16、18)的自由端部上,其前端部旋转自如地连结在上述倾动构件(46)中的离开上述倾动中心(O)的位置;以及驱动装置(20、
22、24、26),其能使上述螺母构件(28、30)可逆地旋转,使该螺母构件(28、30)沿着上述外螺纹构件(16、18)移动,从而使上述倾动构件(46)倾动;该镜面角度检测装置为在能够利用上述倾动构件(46)的倾动动作对上述后视镜(72)的角度进行调整的汽车用后视镜装置中、用于检测上述后视镜(72)的倾动角度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其中,该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包括:连通孔(17、17),其沿着上述外螺纹构件(16、18)的轴线设置;移动件(90、92),其沿上述连通孔(17、17)的轴线方向移动自如地贯穿该连通孔(17、17),该移动件的前端部在上述螺母构件(28、30)的上述前端部的背后位置以使该移动件(90、92)能够绕该螺母构件(28、30)的轴线方向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与该螺母构件(28、30)连结,该移动件(90、92)能在其相对于上述外螺纹构件(16、18)的相对旋转被阻止的状态下从动于上述螺母构件(28、30),从而沿着该外螺纹构件(16、18)移动;位置检测装置(115、117),其用于检测上述移动件(90、92)在沿着上述外螺纹构件(16、18)的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基部构件
(12)的位置。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具有本发明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根据本发明,移动件(90、92)在螺母构件(28、30)的前端部的背后位置以使移动件(90、92)能够绕该螺母构件(28、30)的轴线方向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与该螺母构件(28、30)连结,因此移动件(90、92)能够相对于外螺纹构件(16、18)不进行相对旋转而是从动于螺母构件(28、30)、而沿着外螺纹构件(16、18)进行移动。因此,不需要利用弹簧对移动件(90、92)施力,便能够使移动件(90、92)相对于外螺纹构件(16、18)不进行相对旋转地追随于螺母构件(28、30)。
[0010]本发明能够构成为以下那样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其中,上述移动件(90、92)与上述螺母构件(28、30)利用球接头(119、119)相互连结,该球接头(119、119)形成在与该螺母构件(28、30)的上述前端部的背后位置与该移动件(90、92)的上述前端部之间。由此,通过利用球接头(I 19、119)将移动件(90、92)与螺母构件(28、30)彼此连结在一起,能够使移动件(90、92)相对于外螺纹构件(16、18)不进行相对旋转地从动于螺母构件(28、30)从而沿着外螺纹构件(16、18)移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球接头(119、119)的靠螺母构件(28、30)侧的部分形成为凹状、靠移动件(90、92)侧的部分形成为凸状,或者靠螺母构件(28、30)侧的部分形成为凸状、靠移动件(90、92)侧的部分形成为凹状。在使球接头(119、119)的靠螺母构件(28、30)侧的部分形成为凹状、靠移动件(90、92)侧的部分形成为凸状时,同与此相反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移动件(90、92)的前端部,因此是适合将移动件(90、92)从前端部侧插入于外螺纹构件(16、18)的连通孔(17、17)的构造。
[0011]本发明能够构成为以下那样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其中,能够使上述移动件(90、92)从上述基部构件(12)的竖立设置有上述外螺纹构件(16、18)的面的背面侧插入于上述外螺纹构件(16、18)的连通孔(17、17)从而连结在上述螺母构件(28、30)的上述前端部的背后位置。由此,能够使移动件(90、92)从基部构件(12)的竖立设置有外螺纹构件(16、18)的面的背面侧插入于外螺纹构件(16、18)的连通孔(17、17)从而连结在螺母构件(28、30)的前端部的背后位置。
[0012]本发明能够构成为以下那样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其中,上述移动件(90、92)贯通上述基部构件(12)、并向该基部构件(12)的竖立设置有上述外螺纹构件(16、18)的面的背面侧突出,上述位置检测装置(115、117)配置在该基部构件(12)的该背面侧。由此,能够将位置检测装置(115、117 )配置在基部构件(12 )的背面侧。
[0013]本发明能够构成为以下那样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其中,上述移动件(90、92)包括:轴部(90&、92&),其能够贯穿上述外螺纹构件(16、18)的上述连通孔(17、17);连结部(9013、9213),其配置在上述连通孔(17、17)的前端部的外侧,用于与上述螺母构件(28、30)连结;鼓出部(90c、92c),其配置在上述连通孔(17、17)的后端部的外侧,该鼓出部(90c、92c)的与该移动件(90、92)的移动方向垂直的剖面不是圆形,上述鼓出部(90c、92c)配置在空部(108、108),该空部(108、108)形成在上述基部构件(12)侧,该空部(108、108)以使该鼓出部(90c、92c)在上述移动件(90、92)的轴向移动自如且使该鼓出部(90c、92c)无法在绕轴的方向进行旋转的方式收纳该鼓出部(90c、92c)。由此,利用鼓出部(90c、92c)与空部(108、108)的周围的部分之间的卡合,能够使移动件(90、92)相对于外螺纹构件(16、18)不进行相对旋转地从动于螺母构件(28、30)从而沿着外螺纹构件(16、18)移动。
[0014]本发明能够构成为以下那样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其中,上述空部(108、108)形成在传感器壳体(95)内,该传感器壳体(95)固定在上述基部构件(12)的竖立设置有上述外螺纹构件(16、18)的面的背面侧,上述移动件(90、92)的上述轴部(90&、92&)自上述传感器壳体(95)伸出而贯通上述外螺纹构件(16、18)的上述连通孔(17、17)。由此,能够在基部构件(12)的背面侧固定传感器壳体(95),从而将位置检测装置(115、117)组装于倾动装置(10)。
[0015]本发明能够构成为以下那样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其中,上述位置检测装置(115、117 )具有:电阻器(111、113 ),其沿着上述移动件(90、92 )的移动方向配设在上述基部构件
(12)侧;接点构件(91、93),其配设于上述移动件(90、92)的上述鼓出部(90c、92c),与上述电阻器(111、113)接触;伴随着上述移动件(90、92)的移动,上述接点构件(91、93)沿着上述电阻器(111、113)滑动。由此,鼓出部(90c、92c)能够兼具配设接点构件(91、93)和阻止移动件(90、92)旋转这两个功能。能够通过电量的变化来检测接点构件(91、93)与电阻器(111、113 )之间的接触位置从而检测移动件(90、92 )的位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在图2中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倾动装置10上安装有图6中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省略倾动装置10的驱动装置等的图示),是表示以如下的面剖断后的状态的图,该面通过调节螺母30及滑块92的中心轴线且与印刷电路板94正交。
[0017]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倾动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3是表示在图2中的倾动装置10的前外壳(日文:/、々y' >夕'' 7 α >卜)12Α内收纳有驱动装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0019]图4是表示对图2中的倾动装置10进行了组装的状态的图,是图3中的A-A向视位置的剖视图。
[0020]图5是图1?图4中的调节螺母28、30的放大图,图5的(a)为侧视图,图5的(b)为仰视图。
[0021]图6是表示安装于图2中的倾动装置10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7是图6中的位置检测装置115、117的分解放大立体图。
[0023]图8是表示对图6中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进行了组装的状态(其中,该状态为安装壳体盖96之前的状态)的图,是从正面观察壳体主体88的上端的开口部88c而得到的图。
[0024]图9是图8中的D部的放大图。
[0025]图10是图1、图6中的O型密封圈104的放大图,图10的(a)为主视图,图10的(b)为图10的(a)中的B-B向视剖视图。
[0026]图11是图1中的C-C向视位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7]图12是表示以往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的图,表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构造。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倾动装置;12、驱动器外壳(基部构件);16、18、外螺纹构件;17、连通孔;20、22、电动机(驱动装置);24、26、蜗轮(驱动装置);28、30、调节螺母(螺母构件);46、板枢轴(倾动构件);72、后视镜;84、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8、传感器壳体;90、92、滑块(移动件);90a、92a、轴部;90b、92b、连结部;90c、92c、鼓出部;91、93、滑动接触件(接点构件);108、空部;111、113、电阻器;115、117、位置检测装置;119、球接头;0、倾动中心。【具体实施方式】
[003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1~图5说明倾动装置10。在图2中的倾动装置10中,螺旋弹簧64、螺杆66、压板68能够由金属构成,除螺旋弹簧64、螺杆66、压板68以及电动机20、22以外的构件能够由塑料构成。在倾动装置10中,由前外壳12A和后外壳(日文々''J ^ fT ') 7)12B构成的驱动器外壳12 (基部构件)如后述那样固定于后视镜外壳(未图示)。前外壳12A呈正面为圆形的碗状。在前外壳12A的碗内与前外壳12A—体地竖立设置有两根外螺纹构件16、18和圆棒状的凸起部14,该凸起部14竖立设置于前外壳12A的碗内的中心轴线上,该外螺纹构件16、18竖立设置于前外壳12A的碗内的离开中心的位置。外螺纹构件18配置在将外螺纹构件16以凸起部14为中心旋转了 90度后外螺纹构件16所处的位置。在外螺纹构件16、18的外周面均形成有外螺纹。在外螺纹构件16、18的轴线形成有连通孔17、17,该连通孔17、17的与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剖面为圆形(图1、图4)。在凸起部14的顶部形成有螺纹孔14a。
[0031]在前外壳12A的碗内收纳有2台直流电动机20 (左右方向倾动用)、22 (上下方向倾动用),蜗轮24、26,调节螺母28、30(螺母构件)。电动机20、22被收纳保持于凹部21、23。调节螺母28、30以与外螺纹构件16、18同轴且旋转自如的方式盖在外螺纹构件16、18的自由端部(上端部)上,通过与外螺纹构件16、18的外周面的外螺纹进行螺合,而与调节螺母28,30的旋转方向相应地沿着外螺纹构件16、18前进、后退。蜗轮24、26的下部旋转自如地保持于凹部32、34,该凹部32、34与外螺纹构件16、18同轴地形成在前外壳12A的碗内。蜗轮24、26与安装于电动机20、22的旋转轴上的蜗杆36、38啮合,在电动机20、22驱动下而进行旋转。调节螺母28、30以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且相对于蜗轮24、26无法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与蜗轮24、26相连结。因此,在使电动机20、22进行旋转时,在蜗杆36、38及蜗轮24,26的带动下,调节螺母28、30进行旋转,调节螺母28、30与其旋转方向相应地沿着外螺纹构件16、18前进、 后退。
[0032]在前外壳12A的前表面覆盖安装有后外壳12B。由此,成为这样的状态:电动机20、22,蜗杆36、38,蜗轮24、26,调节螺母28、30被收纳在由前外壳12A和后外壳12B构成的驱动器外壳12的内部空间内。此时,凸起部14为从后外壳12B的中央位置的开口部40向驱动器外壳12的上方突出的状态。并且,蜗轮24、26的上部及调节螺母28、30的上部成为从开口部42、44向驱动器外壳12的外部突出的状态,该开口部42、44形成在后外壳12B的离开中央位置的位置。
[0033]板枢轴46 (倾动构件)倾动自如地保持在驱动器外壳12的前表面。即,在后外壳12B的前表面中央部形成有凹球部48,在板枢轴46的背面中央部形成有凸球部50 (图4)。利用通过该凹球部48与凸球部50之间相嵌合而成的球接头结合,将板枢轴46保持为相对于后外壳12B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倾动自如。在凸球部50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开口部51,凸起部14自该开口部51向上方突出。在构成凹球部48的壁面上,切口 52沿该壁面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4处。在板枢轴46上,连结部54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4处,该连结部54将中央部(形成有凸球部50的部分)与其周缘部连结起来。各连结部54沿各切口 52的深度方向滑动自如地嵌合于各切口 52。由此,板枢轴46在相对于驱动器外壳12旋转被阻止的状态下倾动。在板枢轴46的下表面的与调节螺母28、30的前端部的凸球部28a、30a相面对的位置形成有凹球部53、53 (图4),凸球部28a、30a嵌合于凹球部53、53,而分别进行球接头结合。
[0034]在板枢轴46的凸球部50的背面(上表面)形成有凹球部56。在凹球部56中收纳有帽支承件60,该帽支承件60具有凸球部58。在帽支承件60上沿其中心轴线形成有圆柱状的圆孔62 (图4),凸起部14自该圆孔62向上方突出。在凸起部14的外周面与圆孔6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内自上方收纳有螺旋弹簧64。螺旋弹簧64的下端部被帽支承件60的圆孔62的下端的小径部62a (图4)的上表面接受、支承。
[0035]倾动装置10例如像以下那样组装。将安装有蜗杆36、38的电动机20、22收纳在前外壳12A的凹部21、23内。将调节螺母28、30拧在外螺纹构件16、18上。将蜗轮24、26与调节螺母28、30同轴地套入到调节螺母28、30,使蜗轮24、26的下部旋转自如地保持于凹部32、34。此时,蜗轮24、26与蜗杆36、38啮合。将后外壳12B盖在前外壳12A上。将板枢轴46载置于后外壳12B上。帽支承件60收纳在板枢轴46的凹球部56内。在凸起部14的外周面与圆孔6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内收纳螺旋弹簧64。在此状态下,自上方将螺杆66拧入凸起部14的顶部的螺纹孔14a内进行固定,从而使倾动装置10 —体化。压板68保持于螺杆66,通过将螺杆66拧在凸起部14上,来利用压板68压缩螺旋弹簧64。在因该压缩而产生的螺旋弹簧64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帽支承件60向下方推压板枢轴46,而在凹球部48与凸球部50之间及凹球部56与凸球部58之间产生适当的摩擦力。利用该摩擦力能够将板枢轴46相对于驱动器外壳12保持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任意的倾动角度。
[0036]板枢轴46的倾动中心O (图4)形成于凹球部48、56及凸球部50、58的球中心。板枢轴46的下部外周面46a形成为以倾动中心O为中心的凸球状。前外壳12A的周缘部内周面12Ab形成为以倾动中心O为中心的凹球状。在板枢轴46进行倾动时,板枢轴46的下部外周面46a与前外壳12A的周缘部内周面12Ab之间相互滑动。倾动装置10被3根螺杆(未图示)固定在后视镜外壳(未图示)内。即,该3根螺杆从倾动装置10的前表面侧插入板枢轴46的前表面的4个开口部45 (图2)中的被适当指定的3个开口部45内,之后穿过后外壳12B的螺纹通孔47 (图2)及前外壳12A的螺纹通孔49 (图3)而拧在外后视镜(车门后视镜、挡泥板后视镜等)的后视镜外壳内的凸起部(直接形成于后视镜外壳的凸起部或在固定有后视镜外壳的框架上形成的凸起部)上。由此,后外壳12B以在其与该凸起部之间隔着前外壳12A的状态螺纹固定于该凸起部。通过这样做,倾动装置10被固定于后视镜外壳内。即,3根螺杆的头部卡定于后外壳12B,后外壳12B及前外壳12A在该3根螺杆的紧固下被一体化,而固定于后视镜外壳内的凸起部。在倾动装置10的板枢轴46的前表面安装有后视镜组件(日文:S 9—寸7'7 〃 '>一)74,该后视镜组件74将后视镜72保持于后视镜架(日文:务9 一 *卟夕' 一)70。
[0037]图5放大表示调节螺母28、30。在调节螺母28、30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与板枢轴46的凹球部53、53 (图4)进行球接头结合的凸球部28a、30a。在调节螺母28、3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纳外螺纹构件16、18的空部76、76。空部76、76在调节螺母28、30的后端部开口。调节螺母28、30的后端部被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的5个腿部77分割。在各腿部77的内周面侧均形成有用于与外螺纹构件16、18的外螺纹进行螺合的爪部78。在调节螺母28、30的侧面形成有突出部80。突出部80能与蜗轮24、26的轴线方向上的槽及切口 24a、26a(图2)卡合,用于使调节螺母28、30以相对于蜗轮24、26无法绕轴线方向进行相对旋转但在轴线方向能相对于蜗轮24、26移动自如的方式与该蜗轮24、26连结。在空部76里侧的抵接面(凸球部28a、30a的背后位置)上形成有凹球部82、82。凹球部82、82与后述的滑块90,92 (图7)的顶端的凸球部(连结部)90b、92b相嵌合而进行球接头结合。为了使凸球部90b,92b与凹球部82、82的嵌合容易地进行,而在凹球部82、82的周壁面的一部分周壁面上形成有缺口(切口)82a。
[0038]接下来根据图1、图6?图11说明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其中,图1、图11表示滑块92侧的结构,但滑块90侧的结构也是如此。在图6中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中,螺钉86、86,滑动接触件91、93由金属构成,除螺钉86、86,滑动接触件91、93,密封橡胶98,印刷电路板94,橡胶制O型密封圈104、104以外的部分能够由塑料构成。在图6中,安装有滑动接触件91、93的棒状的滑块90、92 (移动件)沿轴向移动自如地收纳在壳体主体88内的左右空部108、108。印刷电路板94以与滑动接触件91、93相面对且无法移动的方式收纳在使空部108、108之间相连的空部109。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构成为如下:滑块90、92收纳在空部108、108,印刷电路板94收纳在空部109,利用壳体盖96将壳体主体88的上端的开口部88c堵上。利用壳体主体88和壳体盖96构成传感器壳体95。壳体主体88与壳体盖96之间通过使突出形成在壳体主体88的外周面的4个部位的爪部97与在壳体盖96上的与爪部97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的U字状部99卡合而相互连结(暂时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98的连接器100插入于在壳体盖96的中央部形成的孔96a内。连接器100与印刷电路板94的连接器102连接。检测用配线101自连接器100引出。在将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组装到倾动装置10上后,连接器100能够从传感器壳体95的外侧相对于连接器102进行装卸。滑块90、92的轴部90a、92a穿过壳体主体88的下表面的圆孔88a、88a (图1)能够沿轴向移动地向传感器壳体95的外部突出。在组装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后,使滑块90、92的向传感器壳体95的外部突出的轴部90a、92a穿过O型密封圈104、104插入到在图1中的前外壳12A的背面设置的开口部17a、17a (外螺纹构件16、18的连通孔17、17的开口部),将壳体主体88的下表面载置于前外壳12A的背面,使螺钉86、86贯穿壳体盖96的螺纹通孔96b、96b(图6),且贯穿壳体主体88的螺纹通孔88b、88b拧入于前外壳12A的螺纹孔12Aa、12Aa。由此,将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固定安装于前外壳12A的背面。此时,螺钉86、86的头部被壳体盖96卡定,因此通过爪部97与U字状部99之间的卡合而暂时固定的壳体主体88和壳体盖96之间在螺钉86、86的紧固下被真正固定。
[0039]图7表示由滑块90、92,滑动接触件91、93,印刷电路板94构成的位置检测装置115、117的放大图。滑块90、92例如由纤维增强塑料的一体成型品构成。滑块90、92具有:轴部90a、92a ;在轴部90a、92a的顶端部形成的凸球部90b、92b ;在轴部90a、92a的后端部形成的鼓出部90c、92c。轴部90a、92a的与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成为圆形,该轴部90a、92a沿轴向移动自如地贯穿外螺纹构件16、18的连通孔17、17。凸球部90b、92b形成为具有能够使其贯穿连通孔17、17的直径,该凸球部90b、92b穿过连通孔17、17从连通孔17、17的顶端部伸出(图1)。鼓出部90c、92c的与滑块90、92的轴垂直的剖面形成为非圆形。在鼓出部90c、92c的端面形成有突起90d、92d。与此相对应地,在滑动接触件91、93上形成有孔91a、93a。滑动接触件91、93通过如下这样固定安装于鼓出部90c、92c,即:将突起90d、92d插入孔91a、93a,进而通过热铆使突起90d、92d变形。鼓出部90c、92c以沿轴向移动自如且无法在绕轴的方向旋转的方式收纳于在壳体主体88内部形成的空部108、108(图1、图6、图8)。在印刷电路板94上沿着滑块90、92的移动方向印刷有电阻器111、113。滑动接触件91、93与电阻器111、113接触,并伴随着滑块90、92的移动而沿着电阻器111、113滑动(图1)。滑动接触件91与电阻器111的组合构成位置检测装置115,滑动接触件93与电阻器113的组合构成位置检测装置117。S卩,经由连接器102、100及检测用配线101,利用检测电路(未图示)以电压值检测出滑动接触件91、93与电阻器111、113之间的接触位置,从而能够将滑块90、92的轴向的位置作为与镜面角度相对应的值检测出来。
[0040]参照图9对鼓出部90c、92c以沿轴向移动自如且无法在绕轴的方向旋转的方式收纳于空部108、108的构造进行说明,图9是图8中的D部的放大图。在鼓出部90c上形成有向左右突出且沿滑块90的轴向延伸的突出部90e、90f。与此相对应地,在空部108的内壁面形成有引导槽108a、108b,该引导槽108a、108b用于收纳突出部90e、90f且以该突出部90e、90f沿滑块90的轴向滑动自如的方式引导该突出部90e、90f。利用上述突出部90e、90f与引导槽108a、108b之间的嵌合,使滑块90以沿其轴向移动自如且无法在绕轴的方向旋转的方式收纳于空部108。结果,伴随着滑块90沿轴向的移动,滑动接触件91在电阻器111上滑动。图9表示鼓出部90c侧的结构,但鼓出部92c侧的结构也同样地,构成有突出部92e、92f与引导槽108c、108d (图8)之间的嵌合构造。
[0041]图10表示O型密封圈104的构造。O型密封圈104由橡胶等弹性体的一体成型品构成,整体形成为扁平的圆板状,在中心部形成有中心孔105,该中心孔105为圆形,供滑块90、92的轴部90a、92a沿轴向滑动自如地贯通。在临近中心孔105的位置形成有密封部104a,该密封部104a的被通过中心轴线的面剖切而得到的剖面如图10的(b)所示那样为圆形。密封部104a对滑块90、92的穿过中心孔105的轴部90a、92a液密地密封,并允许轴部90a、92a沿轴向移动(滑动)。在密封部104a的外周缘部与密封部104a连续地形成有延伸部104b,该延伸部104b自密封部104a向外侧延伸。如图10的(b)所示,延伸部104b形成为板状,具有一定的厚度,其比密封部104a薄。延伸部104b被夹持在前外壳12A与壳体主体88之间。延伸部104b发挥如下作用:使前外壳12A与壳体主体88之间液密地密封,对密封部104a伴随着滑块90、92沿轴向的移动而在该轴向上被带着移动进行抑制。
[0042]图1表示将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安装于倾动装置10的状态。在前外壳12A的背面与连通孔17、17同轴地突出形成有连续的圆形的壁部121、121。并且,在壳体主体88的背面与圆孔88a、88a同轴地突出形成有连续的圆形的壁部123、123。壁部121、121的直径大于壁部123、123的直径,壁部123、123的外径(外周面的直径)与壁部121、121的内径(内周面的直径)大致相同。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通过使壁部123、123嵌合于壁部121、121的内周侧而定位于倾动装置10,在被定位后的状态下利用螺钉86、86安装于倾动装置10。O型密封圈104、104收纳在壁部123、123的内周侧的空间124、124,直接夹在、并压接(挤压)、配置在前外壳12A与壳体主体88的相对面之间。
[0043]图11表示图1中的配置有O型密封圈104的部位的在C-C向视位置的放大图。在壳体主体88背面的圆孔88a与壁部123之间,与该圆孔88a、壁部123同轴地形成有连续的圆形的突条125。在利用螺钉86、86 (图6)将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安装于倾动装置10后,在螺钉86、86的紧固力的作用下,突条125在整个周向上咬合在O型密封圈104的延伸部104b中的径向上的中途位置。螺钉86、86隔着滑块90、92配置在滑块90、92的两侧的位置,并且沿着与滑块90、92的轴部90a、92a平行的方向螺纹紧固,使前外壳12A与传感器壳体95之间相互连结,因此突条125能够无偏向地咬合于延伸部104b。通过该咬合,壳体主体88与前外壳12A之间的对接面被液密地密封,能够阻止水从外部自该对接面的外侧经由该对接面之间、以及移动件92的轴部92a与壳体主体88的圆孔88a的周壁面之间的间隙G进入到传感器壳体95内。并且能够对密封部104a随着滑块92沿轴向的移动而在该轴向上被带着移动进行抑制。由于能够抑制密封部104a移动,因此能够确保密封部104a对轴部92a的密封良好,能够阻止水从外部经由连通孔17及间隙G进入到传感器壳体95内。在前外壳12A的背面的、配置有密封部104a的部位的最靠内周位置(临近连通孔17的位置)上形成有与连通孔17同心状地被切除而成圆形的凹部126。凹部126用于收纳密封部104a。凹部126构成压接解除部,该压接解除部发挥以下的作用:解除前外壳12A和壳体主体88对密封部104a的压接或者使该压接比延伸部104b处的压接弱。利用压接解除部126抑制密封部104a被压扁,因此能够防止滑块92的轴部92a与中心孔105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由此,滑块92能沿轴向顺畅地移动(滑动)。并且,突条125不是咬合于O型密封圈104的延伸部104b的径向上的最靠内周位置而是咬合于中途位置(即、O型密封圈104在离开密封部104b的位置被固定),因此突条125不会过度地阻碍密封部104a的动作,不会妨碍移动件92相对于O型密封圈104沿轴向顺畅地滑动。
[0044]在图1中,调节螺母28、30内的凹球部82、82与滑块90、92的凸球部90b、92b之间的连结,例如是通过以下的方式实现的:在镜面角度检测装置84安装于倾动装置10之后,对电动机20、22进行驱动,而使调节螺母28、30拧到外螺纹构件16、18的最深位置。即,若从凹球部82、82与凸球部90b、92b之间处于连结解除的状态起,将调节螺母28、30拧到外螺纹构件16、18的最深位置,则滑块90、92的鼓出部90c、92c的端面抵接并卡定于壳体盖96的内表面(图1中的附图标记92c’所表示的位置),凸球部90b、92b被推入凹球部82、82内而与凹球部82、82相嵌合,滑块90、92与调节螺母28、30连结。或者,若用手以较大力量将调节螺母28、30推向外螺纹构件16、18,则腿部77弯曲,从而爪部78与外螺纹构件18的外周面的螺纹槽之间的卡合解除,调节螺母28、30被推向外螺纹构件16、18直到滑块90、92的鼓出部90c、92c的端面抵接于壳体盖96的内表面,因此,利用该方法也能够使滑块90、92与调节螺母28、30连结。滑块90、92 —旦与调节螺母28、30连结,则滑块90、92从动于调节螺母28、30而沿轴向移动。
[0045]在如图1那样滑块92与调节螺母30连结的状态下,对电动机22进行驱动而使调节螺母30旋转时,调节螺母30的爪部78与外螺纹构件18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卡合,从而使调节螺母30沿着外螺纹构件18在轴线方向上移动,与凸球部30a进行球接头结合的板枢轴46以倾动中心O (图4)为中心在上下方向倾动,能够调整后视镜72在上下方向上的镜面角度。此时,对于滑块92而言,其凸球部92b与调节螺母30内的凹球部82进行球接头结合,由于鼓出部92c的突出部92e、92f与空部108的壁面的引导槽108c、108d之间的卡合而使得该滑块92的在轴向上的旋转被阻止,在该状态下,该滑块92利用球接头119 一边相对于调节螺母30在绕轴的方向进行相对旋转,一边从动于调节螺母30而沿轴向移动。滑块92的鼓出部92c在下述范围内移动,即在图1中附图标记92c’(最深位置)、92c〃(最浅位置)所示的位置(附图标记92c所表示的位置为中间位置)之间移动。滑块92相对于驱动器外壳12在轴向上的位置是利用与滑动接触件93和电阻器113之间的接触位置相对应的电压值进行检测的,根据该电压值检测后视镜72在上下方向上的镜面角度。[0046]后视镜72在左右方向上的镜面角度的调整及检测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S卩,在对电动机20进行驱动而使调节螺母28旋转时,调节螺母28沿着外螺纹构件16在轴线方向上移动,与凸球部28a进行球接头结合的板枢轴46以倾动中心O (图4)为中心沿左右方向倾动,能够调整后视镜72在左右方向上的镜面角度。此时,对于滑块90而言,其凸球部90b与调节螺母28内的凹球部82进行球接头结合,由于鼓出部90c的突出部90e、90f与空部108的壁面的引导槽108a、108b之间的卡合而使得该滑块90的在轴向上的旋转被阻止,在该状态下,该滑块90利用球接头119 一边相对于调节螺母28在绕轴的方向进行相对旋转,一边从动于调节螺母28而沿轴向移动。滑块90的鼓出部90c在下述范围内移动,即在图1中的附图标记92c’、92c〃所示的位置所对应的位置之间移动。滑块90相对于驱动器外壳12在轴向上的位置是利用与滑动接触件91和电阻器111之间的接触位置相对应的电压值进行检测的,根据该电压值检测后视镜72在左右方向上的镜面角度。
[0047]其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用于将调节螺母28、30与滑块90、92连结的球接头119 (图1)而言,在靠调节螺母28、30侧的部分形成凹球部82、82,在靠滑块90、92侧的部分形成凸球部90b、92b,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地在靠调节螺母28、30侧的部分形成凸球部,在靠滑块90、92侧的部分形成凹球部。并且,构成球接头119的凹球部、凸球部只要为能够使调节螺母28、30和滑块90、92在绕轴的方向进行相对旋转的大致球形即可,没有必要为完整的球形。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调节螺母28、30与滑块90、92之间通过球接头119连结,但并不限定于球接头,能够采用使滑块90、92以能够在绕轴的方向与调节螺母28、30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调节螺母28、30的各种连结构造。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板枢轴46与后视镜保持件70 (图2)彼此独立地构成,但也可以采用使板枢轴与后视镜保持件一体化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一体化的后视镜保持件构成倾动构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外后视镜的情况,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内后视镜。
【权利要求】
1.一种镜面角度检测装置,该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倾动装置,该倾动装置包括:基部构件;倾动构件,其用于将后视镜以规定的倾动中心倾动自如地支承于上述基部构件;外螺纹构件,其竖立设置于上述基部构件;螺母构件,其后端部旋转自如地拧入而盖在上述外螺纹构件的自由端部上,其前端部旋转自如地连结在上述倾动构件中的离开上述倾动中心的位置;以及驱动装置,其能使上述螺母构件可逆地旋转,使该螺母构件沿着上述外螺纹构件移动,而使上述倾动构件倾动;该镜面角度检测装置为在能够利用上述倾动构件的倾动动作对上述后视镜的角度进行调整的汽车用后视镜装置中的、用于检测上述后视镜的倾动角度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其中, 该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包括: 连通孔,其沿着上述外螺纹构件的轴线设置; 移动件,其沿上述连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自如地贯穿该连通孔,该移动件的前端部在上述螺母构件的上述前端部的背后位置以能够使该移动件绕该螺母构件的轴线方向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与该螺母构件连结,该移动件能在其相对于上述外螺纹构件的相对旋转被阻止的状态下从动于上述螺母构件,从而沿着该外螺纹构件移动; 位置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上述移动件在沿着上述外螺纹构件的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基部构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移动件与上述螺母构件之间利用球接头相互连结,该球接头形成在该螺母构件的上述前端部的背后位置与该移动件的上述前端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移动件具有:轴部,其能够贯穿上述外螺纹构件的上述连通孔;连结部,其配置在上述连通孔的前端部的外侧,用于与上述螺母构件连结;鼓出部,其配置在上述连通孔的后端部的外侧,该鼓出部的与该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剖面不是圆形, 上述鼓出部配置在空部,该空部形成在上述基部构件侧,用于以使该鼓出部在上述移动件的轴向移动自如且使该鼓出部无法在绕轴的方向进行旋转的方式收纳该鼓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空部形成在传感器壳体内,该传感器壳体固定在上述基部构件的竖立设置有上述外螺纹构件的面的背面侧,上述移动件的上述轴部自上述传感器壳体伸出而贯穿上述外螺纹构件的上述连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位置检测装置具有: 电阻器,其沿着上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配设在上述基部构件侧;接点构件,其配设于上述移动件的上述鼓出部,与上述电阻器接触, 上述接点构件随着上述移动件的移动而沿着上述电阻器滑动。
6.一种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中, 该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镜面角度检测装置。
【文档编号】B60R1/072GK104002733SQ20141005844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0日
【发明者】铃木健太郎, 本宫正宏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