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防撞吸能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2087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车辆防撞吸能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包括安装在保险杠与车身纵梁之间的吸能管件,吸能管件的长度方向与车身身长方向一致,吸能管件受车身方向撞击时溃缩吸能,吸能管件的径向截面为八边形。将构成吸能盒的吸能管件设置成八边形,相对于传统四边形吸能盒多了四个拐角,强度更高,在受到撞击时能够更好的吸收能量。
【专利说明】车辆防撞吸能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
【背景技术】
[0002]车辆在以较高速行驶撞击前方障碍物时,车辆会受到很大的冲量,产生较大的阻碍加速度使得车辆由高速瞬间降至静止,原本较大的动能几乎全部转化成车辆的内能,使得车辆受到严重的破坏和变形,导致驾驶舱内人员的伤亡。因此在车辆设计中,通常采用在车辆前部安装一吸收这些能量的吸能盒。目前,市场上的吸能盒多为四边形截面,其结构强度不高,没有合理的布排加强劲,吸能效果不佳,在受到撞击时不能很好地吸收能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其在受到撞击时能够更好的吸收能量。
[0004]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保险杠与车身纵梁之间的吸能管件,吸能管件的长度方向与车身身长方向一致,吸能管件受车身方向撞击时溃缩吸能,吸能管件的径向截面为八边形。
[0005]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将构成吸能盒的吸能管件设置成八边形,相对于传统四边形吸能盒多了四个拐角,强度更高,在受到撞击时能够更好的吸收能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槽型板件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
[0009]图4是图1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发明采取的方案如图1、3所示,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包括安装在保险杠与车身纵梁之间的吸能管件10,吸能管件10的长度方向与车身身长方向一致,吸能管件10受车身方向撞击时溃缩吸能,吸能管件10的径向截面为八边形。吸能管件10的径向截面为八边形,相对于传统四边形吸能盒多了四个拐角,强度更高,吸能效果更好。当然,这里的八边形可以为正八边形或者非正八边形,八边不包括相邻边之间形成的小弧形过渡段。
[0011]进一步的方案为,吸能管件10为锥管状且与车身纵梁相连接的一端管径大于另一端管径。换种方式来说吸能管件10是锥管状,其中大径管段与车身纵梁固接,这种结构可以引导吸能管件10的溃缩方向,使吸能管件10的小管径段沿着管长方向逐渐朝向缩入大管径段一侧收缩,从而避免吸能管件10在吸能过程中产生弯曲,保证有效的溃缩距离,提高吸能效果。吸能管件10的管壁上冲压有长条状的溃缩加强筋11,溃缩加强筋11的长度方向与吸能管件10的管长方向垂直。溃缩加强筋11即可起到加强吸能管件10强度的作用,又能起到受撞击时引导吸能管件10溃缩方向的作用。
[0012]更为具体的方案为,溃缩加强筋11为吸能管件10管壁向管体内侧冲压形成。溃缩加强筋11沿吸能管件10的管长方向在吸能管件10的管壁上呈层状设置,同一层的溃缩加强筋11沿管件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层的溃缩加强筋11呈交错状布置。吸能管件10为两相同的槽型板件IOa对合搭接后焊接而成,槽型板件IOa的结构如图2所示,两个结构相同的槽型板件IOa槽口相对且沿槽宽方向错位放置,即槽型板件IOa的槽壁交替搭接,具体搭接方式如图4所示,槽型板件IOa相互贴合的槽壁即为焊接边。现有的吸能管件10多由两个结构不同的板件组合而成,组装时经常会出现放错件的现象,极易造成产品的报废,组装难度大,生产成本高。而本申请中的槽型板件IOa的结构相同,所以可以避免放错件的现象,降低组装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3]吸能管件10的管壁上开设有车辆涂装电泳时供电泳液流入和流出吸能管件10管腔的通孔12。通孔12可在两槽型板件IOa对合搭接焊装时起定位作用,进入涂装电泳后可以起到漏液孔的作用,使电泳液能够顺畅流通,保证了电泳效果,避免了吸能盒内腔易生锈的风险。槽型板件IOa搭接边处采用点焊连接,比烧焊形式连接质量更加可靠,连接强度更高。使用时,以横截面较小一端与前保横梁连接,以横截面较大一端与车身前纵梁20前端连接,如图3所示。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吸能管件10的长度,并可同时适当增减溃缩加强筋11个数和调整溃缩加强筋11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保险杠与车身纵梁之间的吸能管件(10),吸能管件(10)的长度方向与车身身长方向一致,吸能管件(10)受车身方向撞击时溃缩吸能,吸能管件(10)的径向截面为八边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吸能管件(10)为锥管状且与车身纵梁相连接的一端管径大于另一端管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吸能管件(10)的管壁上冲压有长条状的溃缩加强筋(11),溃缩加强筋(11)的长度方向与吸能管件(10)的管长方向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溃缩加强筋(11)为吸能管件(10)管壁向管体内侧冲压形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溃缩加强筋(11)沿吸能管件(10)的管长方向在吸能管件(10)的管壁上呈层状设置,同一层的溃缩加强筋(11)沿管件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层的溃缩加强筋(11)呈交错状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吸能管件(10)为两相同的槽型板件(IOa)对合搭接后焊接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防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吸能管件(10)的管壁上开设有车辆涂装电泳时供电泳液流入和流出吸能管件(10)管腔的通孔(12)。
【文档编号】B60R19/34GK103818330SQ201410058177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0日
【发明者】李硕, 李程, 陈晓峰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