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562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对应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状态位移而高性能地变更座椅座垫的座面角度。将第一状态下的座椅座垫(4)的座面形成为随着从座椅后方朝向座椅前方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的状态,通过使臂部(10)比第一状态更向前侧倾斜,由此使座椅座垫(4)向第二状态位移并使座椅座垫(4)的前部侧比第一状态时更向下方移动,从而使第二状态下的座椅座垫(4)的座面比第一状态时更接近平坦的状态。
【专利说明】
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在交通工具室内移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这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公知具备座椅座垫、从座椅座垫立起的座椅靠背、及连结机构(座椅轨道、滑动轨道)的车辆用座椅(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在公知技术中,将座椅轨道配置在仪表板后方侧的地板面上,并且沿着交通工具室内的前后方向延长。在该状态下将座椅座垫下部的滑动轨道组装于座椅轨道,由此使车辆用座椅面对仪表板且将车辆用座椅配置成能够在地板面上滑动移动。并且,在身材大的乘员的情况下,使车辆用座椅向后侧滑动移动,而使车辆用座椅远离仪表板。而且,在身材小的乘员的情况下,使车辆用座椅向前侧滑动移动,而使车辆用座椅接近仪表板。
[0004]然而,在这种座椅结构中,考虑到座椅的就座性等,优选使座椅座垫的座面角度与乘员腿部的弯曲形状一致。
[0005]例如,就座时的乘员腿部弯曲成大致倒V字状,大腿部朝向上方且在膝部向下方弯曲的同时向仪表板下部(踏板)延伸。
[0006]因此,使座椅座垫的座面例如对应于身材大的乘员,形成为随着从座椅后方朝向座椅前方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的状态。由此,在身材大的乘员的情况下,能够以使乘员腿部自然弯曲的状态就座。
[0007]在此,在公知技术的结构中,在座面角度不变的状态下,交通工具用座椅前后地滑动移动。因此,在对应于身材小的乘员而使交通工具用座椅向前侧滑动移动的情况下,就座性可能会恶化。
[0008]S卩,身材小的乘员与身材大的乘员相比,若不使大腿部的倾斜角度平缓,则脚够不到踏板。因此,在使座椅座垫的座面角度对应于身材大的乘员的情况下,身材小的乘员将其大腿部强烈地按压于座面的同时(以与座面的干涉大的状态)进行就座。
[0009]虽然也能够使座面角度对应于身材小的乘员而形成为平缓,但是这样的话,对于身材大的乘员的就座性恶化(例如在大腿部与座面之间产生间隙)。此时,也能够使座椅进一步向后方移动而使身材大的乘员腿部的弯曲程度对应于身材小的乘员的腿部的弯曲程度,但是由于室内空间的关系而向后方的移动量存在极限。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2-158201号公报
[0013]并且,在公知技术(座面角度不变的结构)中,为了纠正上述的不良情况,典型地将座椅座垫的座面角度对应于平均的乘员的体格进行设定。然而,这样的话,容易成为没有成为最适合身材大的乘员和身材小的乘员这双方的座面角度且无论在哪种乘员的情况下就座性都变差的结构。实用新型内容
[0014]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的点而做出,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对应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状态位移而高性能地变更座椅座垫的座面角度。
[0015]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第一方案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座椅座垫和以能够立起的方式与座椅座垫连结的座椅靠背。并且,座椅座垫经由连结机构而与交通工具的室内结构体连结,能够在第一状态与比第一状态靠交通工具前部侧配置的第二状态之间位移。
[0016]在这种座椅结构中,优选能够对应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状态位移而高性能地变更座椅座垫的座面角度。
[0017]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连结机构具有从座椅座垫向下方延伸的臂部和将臂部的端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室内结构体上的安装部。并且,利用以安装部为基点的臂部的旋转动作(立起放倒或斜倾动作),使座椅座垫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摆状地位移。
[0018]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状态下的座椅座垫的座面形成为随着从座椅后方朝向座椅前方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的状态。而且,使臂部比第一状态向前侧倾斜,由此使座椅座垫向第二状态位移并使座椅座垫的前部侧比第一状态时向下方移动,从而使第二状态下的座椅座垫的座面比第一状态时接近平坦的状态。
[0019]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连结机构将第一状态时的座面形成为随着从座椅后方朝向座椅前方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的状态,由此能够使该状态下的座面角度对应于身材比较大的乘员。而且,利用臂部的斜倾动作(比较简单的结构)使第二状态时的座面比第一状态时接近平坦的状态,由此能够使该状态的座面角度对应于身材比较小的乘员。
[0020]【实用新型效果】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案,能够对应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状态位移而高性能地变更座椅座垫的座面角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第一状态时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概略侧视图。
[0023]图2是第二状态时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概略侧视图。
[0024]【标号说明】
[0025]2 交通工具用座椅
[0026]4 座椅座垫
[0027]6 座椅靠背
[0028]8 头枕
[0029]10 臂部(连结机构)
[0030]BR 托架(安装部、连结机构)
[0031]Al 旋转轴
[0032]CMl 第一模型
[0033]CM2 第二模型
[0034]AP 脚踝部
[0035]EP 眼部
[0036]GP膝部
[0037]SP肩部
[0038]HP臀部点
[0039]FS地板面
[0040]PD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参照图1?图2,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在各图中,适当地向交通工具用座椅前方标注符号F,向交通工具用座椅后方标注符号B,向交通工具用座椅上方标注符号UP,向交通工具用座椅下方标注符号DW。
[0042]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辆(交通工具的一例)的室内设置有地板面FS (大致平坦的底板面)、仪表板(省略图示)、及交通工具用座椅2 (参照图1)。并且,仪表板配置在车辆前部侧,并且在仪表板的下部侧配置踏板H)。
[0043]并且,交通工具用座椅2具有座椅结构构件(座椅座垫4、座椅靠背6、头枕8)和后述的连结机构。座椅靠背6以能够立起放倒的方式与座椅座垫4后部连结。而且,头枕8与座椅靠背6 (立起状态)的上部连结。
[0044]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将座椅结构构件(4、6、8)经由连结机构(详细情况后述)而配置在地板面FS上,并且使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位移(参照图1及图2)。在图1的第一状态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中,座椅结构构件向交通工具后部移动而远离仪表板(成为适合于身材大的乘员的配置位置)。而且,在图2的第二状态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中,座椅结构构件比第一状态更向交通工具前部移动而接近仪表板(成为适合于身材小的乘员的配置位置)。
[0045]并且,在上述的座椅结构中,优选能够对应于乘员的体格差异,根据各状态来变更座椅座垫4的座面角度(详细情况后述)。
[0046]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座椅座垫4的座面角度在水平状态下对应于平均的乘员的体格,形成为随着从座椅后方朝向座椅前方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的状态。而且,利用后述的结构,对应于交通工具用座椅2的状态位移,高性能地变更座椅座垫4的座面角度。以下,详细说明各结构。
[0047][连结机构]
[0048]本实施例的连结机构具有座椅座垫4的臂部10和托架BR (安装部的一例)(参照图1及图2)。
[0049]臂部10是平板状的部位(在侧视图中为大致I字状),从座椅座垫4 (座椅框架4F)的背面大致中央向地板面FS侧延伸。而且,托架BR是在地板面FS上突出设置的平板构件,能够将臂部10的端部安装成旋转自如。
[0050]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将座椅座垫4的前部侧配置在比后部侧稍靠上方的状态,并且将座椅结构构件配置在第一状态时的位置。此时,将臂部10形成为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逐渐向后方倾斜的状态(后倾姿势),并且将臂部10的下端经由旋转轴Al而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托架BR。并且,将臂部10形成为随着以旋转轴Al (托架BR)为基点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位移而逐渐成为立起姿势的结构(进行旋转的结构)。
[0051][第一状态时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52]参照图1,利用连结机构,将座椅结构构件形成为第一状态,并且远离仪表板(在适合于身材大的乘员的位置)配置。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锁定机构(省略图示)将臂部10维持成后倾姿势,由此能够将座椅结构构件形成为第一状态。
[0053]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将臂部10维持成后倾姿势,由此座椅座垫4前部与后部侧相比配置在上方。因此,能够使座椅座垫4的座面对应于身材大的乘员,形成为随着从座椅后方朝向座椅前方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的状态(与水平状态时相比倾斜角度大的状态)。而且,伴随着座椅座垫4的倾斜而座椅靠背6稍微后倾,由此能够使身材大的乘员以使其上半身稍微后倾的状态就座。
[0054]因此,准备仿照了身材大的乘员的第一模型CMl (相当于SAE规格中的AM95),使其以自然的状态就座于交通工具用座椅2。
[0055]此时,第一模型CMl以使上半身(肩部SP)稍微后倾且使臀部(臀部点HP)向座椅座垫4后部较大地陷入的状态就座。并且,第一模型CMl的腿部弯曲成大致倒V字状,大腿部从臀部点HP (座椅基准点BP)向前方且上方倾斜。而且,在从大腿部靠前面的部分,在膝部GP向前方且下方弯曲,并且脚踝部AP向踏板延伸。此时,大腿部沿着座椅座垫4的座面配置且适度地陷入于座椅座垫4(能够适当地维持身材大的乘员与座椅的关系性)。
[0056]而且,通过以使上半身(肩部SP)稍微后倾且使臀部向座椅座垫4后部较大地陷入的状态就座,能够阻止眼部EP (视线)的位置升高为必要以上。
[0057]在此,对第一状态的公知技术(座面角度不变的结构)的问题点进行补充说明。
[0058]在公知技术中,将座椅座垫4的座面角度对应于平均的乘员的体格进行设定(例如设定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中间的倾斜角度)。
[0059]并且,在公知技术的结构中,成为第一状态时的座椅座垫4的座面角度比本实施例平缓且座椅靠背6稍微立起的状态。
[0060]因此,在公知技术的结构中,在第一状态下,在尽量避免大腿部与座面的分离的需要方面,第一模型cml(为了与实施例进行区别而以小写字母表示)的臀部点hp稍靠后方配置。在该状态下,第一模型cml使其上半身(肩部sp)稍微立起的同时就座于座椅座垫4,因此眼部印(视线)的位置升高为必要以上。
[0061][第二状态时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62]接下来,利用连结机构,将座椅结构构件形成为第二状态且与仪表板接近(在适合于身材小的乘员的位置)配置(参照图2)。
[0063]此时,在本实施例中,使臂部10以旋转轴Al (托架BR)为基点比第一状态向前侧倾斜而形成为立起姿势,并且使座椅结构构件摆状地位移。并且,利用锁定机构(省略图示)将臂部10维持成立起姿势,由此能够将座椅结构构件与仪表板接近配置(形成为第二状态)。
[0064]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连结机构,将座椅座垫4的座面角度形成为适合于身材小的乘员的角度。
[0065]在本实施例中,伴随着臂部10的立起而座椅座垫4摆动,且座椅座垫4前部向下方倾斜(移动),并且座椅座垫4后部向上方倾斜(移动)。因此,能够使座椅座垫4的座面对应于身材小的乘员,而比第一状态时接近平坦的状态。而且,伴随着座椅座垫4的平坦化而座椅靠背6比第一状态立起,由此能够使身材小的乘员以使其上半身立起的状态就座。
[0066]因此,准备仿照了身材小的乘员的第二模型CM2 (相当于SAE规格中的JF05),使其以自然的状态就座于交通工具用座椅2。
[0067]此时,第二模型CM2以使上半身(肩部SP)立起且使臀部(臀部点HP)向座椅座垫4后部较轻地陷入的状态就座。并且,大腿部从臀部点HP (配置在座椅基准点BP的稍靠下方)向前方且上方(比第一模型CMl平缓地)倾斜。此时,大腿部沿着比较平坦的座椅座垫4的座面配置,并且适度地陷入于座椅座垫4 (能够适当地维持身材小的乘员与座椅的关系性)。
[0068]而且,通过以使上半身(肩部SP)立起且使臀部向座椅座垫4后部较轻地陷入的状态就座,能够阻止眼部EP (视线)的位置降低为必要以上。
[0069]在此,对第二状态的公知技术(座面角度不变的结构)的问题点进行补充说明。
[0070]在公知技术中,如上述那样将座椅座垫4的座面角度对应于平均的乘员的体格进行设定,由此第二状态时的座面角度比本实施例陡。
[0071]并且,在公知技术的结构中,为了避免大腿部与座面的过度的干涉,在第二状态下,使第二模型cm2较浅地就座(臀部点hp稍靠前方配置)。因此,第二模型cm2使其上半身(肩部sp)稍微后倾的同时就座于座椅座垫4,因此眼部ep (视线)的位置降低为必要以上。
[0072]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状态时的座椅座垫4的座面形成为随着从座椅后方朝向座椅前方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的状态,从而能够对应于身材比较大的乘员。而且,将第二状态时的座椅座垫4的座面形成为比第一状态时平坦的状态,从而能够对应于身材比较小的乘员。此时,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利用臂部10的旋转动作(比较简单的结构),使座椅结构构件从第一状态时位移至第二状态。
[0073]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对应于交通工具用座椅2的状态位移,高性能地变更座椅座垫4的座面角度。
[0074]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并不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可采取其他各种实施方式。(I)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状态时使座椅座垫整体比水平状态倾斜配置(使前部朝向上方侧且使后部朝向下方侧)的例子。也可以与之不同,在第一状态下,将座椅座垫水平配置,并且仅将座面设定为对应于身材大的乘员的倾斜角度。(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仪表板的后方配置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例子,但交通工具用座椅可以配置在其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等各种其他构件的后方。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将连结机构安装于地板面的例子,但可以安装于车室壁体等各种室内结构体。(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臂部10从后倾姿势向立起姿势位移的例子,但不是要对臂部的动作进行限定。例如也能够通过使臂部从立起姿势成为前倾姿势,使座椅结构构件从第一状态位移至第二状态。而且,臂部的结构(形状、尺寸、配置位置)根据座椅结构能够适当变更。
[0075](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臂部10和托架BR(安装部)经由旋转轴Al进行安装的例子,但不是要对它们的安装方法进行限定。例如使臂部的端部为凹凸状,与托架的上部侧的凹凸啮合并安装。并且,可以形成为使臂部的端部与托架上部啮合的同时使臂部旋转的结构。(5)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应用于车辆、飞机、电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全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结构,但是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结构可以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省略头枕)。
【权利要求】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座椅座垫和以能够立起的方式与座椅座垫连结的座椅靠背,并且所述座椅座垫经由连结机构与所述交通工具的室内结构体连结而能够在第一状态和比所述第一状态更靠交通工具前部侧配置的第二状态之间位移,其中, 所述连结机构具有从所述座椅座垫向下方延伸的臂部和将所述臂部的端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室内结构体上的安装部,并且利用以所述安装部为基点的所述臂部的旋转动作,使所述座椅座垫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摆状地位移, 将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座椅座垫的座面形成为随着从座椅后方朝向座椅前方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的状态, 通过使所述臂部比第一状态更向前侧倾斜,从而使所述座椅座垫向所述第二状态位移并使所述座椅座垫的前部侧比所述第一状态时更向下方移动,使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座椅座垫的座面比所述第一状态时更接近平坦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比所述第一状态更立起。
【文档编号】B60N2/10GK203937530SQ201420307638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0日
【发明者】久野晓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