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后牵引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9687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后牵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后牵引器,涉及机械设备配件领域,包括后牵引器本体、牵引机构和自锁机构,所述后牵引器本体包括固定底板、“U”型固定块和空心缸体,固定底板的中心设有方形孔,“U”型固定块垂直设置在固定底板上,“U”型固定块的两侧设有同轴的圆柱孔,空心缸体的侧壁上设有腰孔,空心缸体垂直设置于U”型固定块上,空心缸体的中心与圆柱孔同轴;牵引机构设置于空心缸体上;自锁机构设置在U”型固定块和固定底板之间,此设计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通过撞击实现自动锁住,结构稳固,防止脱钩现象,通过脚踏摘钩,减少了劳动强度,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种自动后牵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配件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后牵引器。

【背景技术】
[0002]后牵引器多用于物流行业,与器具车连接使用,而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的后牵引器多为人工手动操作,操作繁琐,且比较笨重,装夹不便,浪费人力和时间,除此,在运输过程中也比较容易脱落,给运输带来麻烦,增加了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后牵引器,以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后牵引器,包括后牵引器本体、牵引机构和自锁机构,后牵引器本体包括固定底板、“U”型固定块和空心缸体,固定底板的中心设有方形孔,“U”型固定块垂直设置在固定底板上,“U”型固定块的两侧设有同轴的圆柱孔,空心缸体的侧壁上设有腰孔,空心缸体垂直设置于U”型固定块上,空心缸体的中心与圆柱孔同轴;牵引机构包括卡柱、踏杆、卡柱弹簧和底盖板,卡柱为盲孔结构,卡柱的侧壁上设有小孔,踏杆与小孔相连接,踏杆在腰孔内自由运动,卡柱弹簧设置于卡柱和底盖板之间,底盖板与空心缸体的端部相连接,卡柱可穿过空心缸体在U”型固定块侧的圆柱孔上运动;自锁机构包括撞块、撞块弹簧和后盖板,撞块在方形孔与“U”型固定之间运动,撞块与卡柱可拆卸连接,撞块弹簧设置于撞块与后盖板之间,后盖板与固定底板可拆卸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方形孔上的2个对立内壁上设有第一滑道,与对立内壁相连接的一个内壁上设有第二滑道,所述“U”型固定块的2个“U”型面内壁均设有第三滑道,所述“U”型固定块与空心缸体相连的一侧面的内壁上设有第四滑道,第四滑道与该侧的圆形孔相通,第一滑道与第三滑道大小相同且相通,第二滑道与第四滑道大小相同且相通,所述撞块的2个对立外壁上设有滑块,与对立外壁相连接的一个外壁上设有斜块,滑块在第一滑道和第三滑道内自由运动,斜块在第二滑道内和第四滑道内自由运动。
[0006]优选的,所述卡柱的一端设有卡槽,斜块与卡槽可拆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踏杆与小孔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撞块的上端为圆弧型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空心缸体的端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底盖板上设有外螺纹,底盖板与空心缸体螺纹连接。
[0010]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后牵引器后牵引器本体上设有牵引机构和自锁机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通过撞击实现自动锁住,结构稳固,防止脱钩现象,通过脚踏摘钩,减少了劳动强度,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牵引器本体的剖视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牵引器本体的仰视图;
[0015]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后牵引器本体;11、固定底板;111、第一滑道;112、第二滑道;113、方形孔;12、“U”型固定块;121、圆柱孔;122、第三滑道;123、第四滑道;13、空心缸体;131、腰孔;2、牵引机构;21、卡柱;211、卡槽;22、踏杆;23、卡柱弹簧;24、底盖板;
3、自锁机构;31、撞块;311、斜块;312、滑块;32、撞块弹簧;33、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自动后牵引器,包括后牵引器本体1、牵引机构2和自锁机构3,后牵引器本体I包括固定底板11、“U”型固定块12和空心缸体13,固定底板11的中心设有方形孔113,“U”型固定块12垂直设置在固定底板11上,“U”型固定块12的两侧设有同轴的圆柱孔121,空心缸体13的侧壁上设有腰孔131,空心缸体13垂直设置于“U”型固定块12上,空心缸体13的中心与圆柱孔121同轴;牵引机构2包括卡柱21、踏杆22、卡柱弹簧23和底盖板24,卡柱21为盲孔结构,卡柱21的侧壁上设有小孔,踏杆22与小孔相连接,踏杆22在腰孔131内自由运动,卡柱弹簧23设置于卡柱21和底盖板24之间,底盖板24与空心缸体13的端部相连接,卡柱21可穿过空心缸体13在U”型固定块12两侧的圆柱孔121上运动;自锁机构3包括撞块31、撞块弹簧32和后盖板33,撞块31在方形孔113与“U”型固定块12之间运动,撞块31与卡柱21可拆卸连接,撞块弹簧32设置于撞块31与后盖板33之间,后盖板33与固定底板11可拆卸连接。
[0017]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方形孔113上的2个对立内壁上设有第一滑道111,与对立内壁相连接的一个内壁上设有第二滑道112,所述“U”型固定块12的2个“U”型面内壁均设有第三滑道122,所述“U”型固定块12与空心缸体13相连的一侧面的内壁上设有第四滑道123,第四滑道123与该侧的圆形孔121相通,第一滑道111与第三滑道122大小相同且相通,第二滑道112与第四滑道123大小相同且相通,所述撞块31的2个对立外壁上设有滑块312,与对立外壁相连接的一个外壁上设有斜块311,滑块312在第一滑道111和第三滑道122内自由运动,斜块311在第二滑道112和第四滑道123内自由运动。
[0018]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卡柱21的一端设有卡槽211,斜块311可直接卡在卡槽211里,此设计简单,方便操作。
[0019]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踏杆22与小孔螺纹连接,安装拆卸便捷。
[0020]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撞块31的上端为圆弧型结构,能够使撞击物快速与撞块31接触,给撞块31最大的撞击力。
[0021]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空心缸体13的端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底盖板24上设有外螺纹,底盖板24与空心缸体13螺纹连接,安装方便。
[00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静止状态,自锁机构3的后盖板33通过螺丝钉固定在固定底板11上,撞块31在撞块弹簧32的作用下,穿过方形孔113与“U”型固定块12相接触,牵引机构2的底盖板24通过螺纹固定在空心缸体13的端部,踏杆22穿过腰孔131与卡柱21螺纹连接,卡柱21在卡柱弹簧23的作用下,穿过空心缸体13到达与之相连的圆柱孔121上,此时撞块31外侧壁上竖直向上的斜块311卡在卡柱21的卡槽211内,互相固定住;自锁状态,当物体撞击撞块31,撞块31在撞块弹簧32的作用下向后运动,卡柱21恢复自由,卡柱21在卡柱弹簧23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穿过U”型固定块12的两侧的圆柱孔121,将物体锁住,此时撞块31在撞块弹簧32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将物体顶住,进一步固定了物体,有效预防脱钩;解锁状态,只需用脚踩一下踏杆22,卡柱21向后运动,将物体移除,操作便捷,节约时间,此时,撞块31在撞块弹簧32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卡柱21在卡柱弹簧23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撞块31外侧壁上竖直向上的斜块311卡在卡柱21的卡槽211内,互相固定住。
[0023]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后牵引器的后牵引器本体上设有牵引机构和自锁机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通过撞击实现自动锁住,结构稳固,防止脱钩现象,通过脚踏取物,减少了劳动强度,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牵引器本体、牵引机构和自锁机构,后牵引器本体包括固定底板、“U”型固定块和空心缸体,固定底板的中心设有方形孔,“U”型固定块垂直设置在固定底板上,“U”型固定块的两侧分别设有同轴的圆柱孔,空心缸体的侧壁上设有腰孔,空心缸体垂直设置于U”型固定块上,空心缸体的中心与圆柱孔同轴;牵引机构包括卡柱、踏杆、卡柱弹簧和底盖板,卡柱为盲孔结构,卡柱的侧壁上设有小孔,踏杆与小孔相连接,踏杆在腰孔内自由运动,卡柱弹簧设置于卡柱和底盖板之间,底盖板与空心缸体的端部相连接,卡柱可穿过空心缸体在U”型固定块两侧的圆柱孔上运动;自锁机构包括撞块、撞块弹簧和后盖板,撞块在方形孔与“U”型固定板之间运动,撞块与卡柱可拆卸连接,撞块弹簧设置于撞块与后盖板之间,后盖板与固定底板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孔上的2个对立内壁上设有第一滑道,与对立内壁相连接的一个内壁上设有第二滑道,所述“U”型固定块的2个“U”型面内壁均设有第三滑道,所述“U”型固定块与空心缸体相连的一侧面的内壁上设有第四滑道,第四滑道与该侧的圆形孔相通,第一滑道与第三滑道大小相同且相通,第二滑道与第四滑道大小相同且相通,所述撞块的2个对立外壁上设有滑块,与对立外壁相连接的一个外壁上设有斜块,滑块在第一滑道和第三滑道内自由运动,斜块在第二滑道内和第四滑道内自由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的一端设有卡槽,斜块与卡槽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杆与小孔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块的上端为圆弧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后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缸体的端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底盖板上设有外螺纹,底盖板与空心缸体螺纹连接。
【文档编号】B60D1/28GK203957755SQ201420365148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闫兰生 申请人:闫兰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