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68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基于2014年3月2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出愿编号2014-60125号,在此引用该日本出愿的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的空调装置,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利用搭扣配合将安装部件固定于空调壳体的外表面。

具体而言,在安装部件设有具有定位孔的板状的突起片。在空调壳体设有钩状的保持片和可插入定位孔的定位销。另外,保持片具有从空调壳体的外表面突出的脚部和从脚部的顶端部曲折地延伸且与突起片卡合的卡合部。并且,脚部的截面形状成为圆弧状。

并且,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并且将突起片夹持在空调壳体的支承面与卡合部之间,从而将安装部件固定于空调壳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9039406号说明书

然而,对于以往的空调装置,脚部的与定位销相对的面、及卡合部的要与突起片卡合的面在使用模具来成形空调壳体时会成为倒扣部。并且,脚部的截面形状是圆弧状,因此,无法利用滑动芯对成为倒扣部的面进行成形。

因此,利用对空调壳体的内表面进行成形的模具对成为倒扣部的面进行成形,就在空调壳体形成起模孔。其结果,空调风从该起模孔向外部泄漏,因此,存在空调性能降低、产生漏风声音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方面,其目的在于防止从起模孔漏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空调壳体,该空调壳体具有供空调风流通的空气通路,并且使用模具进行成形;以及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固定于空调壳体的外表面,安装部件具有板状的突起片,该板状的突起片从安装部件的壳体主体部突出,并且具有贯通的定位孔,空调壳体具有:从外表面突出并与突起片卡合的保持片;以及从外表面突出并插入定位孔的定位销,保持片具备:脚部,其从外表面突出并且能够弹性变形;以及卡合部,其从脚部的顶端部曲折地延伸,与突起片的比定位孔靠顶端侧的部位卡合,在沿着突起片的突出方向观察时,脚部配置于不与定位销重叠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此方案,卡合部的与突起片卡合的面(称为卡合部卡合面)、以及脚部的与卡合部卡合面相连的面成为倒扣部,但脚部在沿着突起片的突出方向观察时配置于不与定位销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使滑动芯沿着突起片的突出方向移动而形成该倒扣部。因此,能够移除空调壳体的起模孔而防止漏风。

附图说明

对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利用下述的详细的记述而变得更明确。其附图如下: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空调壳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右侧视图。

图6是图3的VI-VI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3的保持片的图。

图8是与成形模具一起表示图7的VIII-VIII截面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进行车厢内的空气调节的空调装置具有能够使用模具进行成形的树脂制的空调壳体2。此外,在此仅示出空调壳体2的一部分,空调壳体2成为箱形状,在其内部具有供空调风流通的空气通路,并且收容有冷冻循环的结构部件(即、蒸发器、加热器芯等。未图示)、对空调风的吹出口进行开闭的吹出口门等(未图示)。

在空调壳体2的外表面21固定有对吹出口门进行驱动的作为安装部件的伺服电机1。

伺服电机1具有树脂制的壳体11。壳体11具有箱状的壳体主体部111和多个板状的突起片112。并且,在壳体主体部111内收容有电动机等(未图示)。另外,突起片112从壳体主体部111突出,形成有贯通的圆形的定位孔112a。

如图1~图6所示,在空调壳体2上形成有:从外表面21突出并插入定位孔112a的多个定位销3;以及从外表面21突出并与突起片112卡合的多个保持片4。

定位销3具有:从定位销基端到中间部为止的销基部31、位于比销基部31靠定位销顶端侧的销定位部32、以及位于比销定位部32更靠定位销顶端侧的销引导部33。

销基部31具有:从定位销基端延伸到中间部为止的圆柱状的基部圆柱部311;以及从基部圆柱部311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三个板状的基部板部312。并且,突起片112与基部板部312的定位销顶端侧的端面即销支承面312a抵接。

销定位部32形成为圆柱状,且与定位孔112a嵌合。

销引导部33成为朝向定位销顶端而变细的圆锥状。另外,销引导部33在沿着突起片112的突出方向即突起片突出方向B(图3的图纸垂直方向。图6的图纸左右方向)观察时配置于与后述的卡合部43重叠的位置。并且,在将伺服电机1组装于空调壳体2时,销引导部33将定位孔112a引导至销定位部32。

保持片4配置于比定位销3远离伺服电机1的位置。换言之,在保持片4与伺服电机1之间配置有定位销3。

保持片4包括:两个脚部41,从外表面21突出并且能够弹性变形;肋42,从脚部41突出;卡合部43,从脚部41的顶端部曲折地延伸,且与突起片112的比定位孔112a靠突起片顶端侧的部位卡合。换言之,两个脚部41的顶端部彼此由卡合部43连结,保持片4成为门形的形状。

在此,将定位销3的突出方向(图3、图5的图纸上下方向)设为定位销突出方向C,将与突起片突出方向B和定位销突出方向C均正交的方向(图3的图纸左右方向)设为卡合部方向D。

脚部41配置于相对于定位销3沿卡合部方向D偏移的位置。换言之,在沿着突起片突出方向B观察时,脚部41配置于不与定位销3重叠的位置。

在沿着突起片突出方向B观察时,肋42从脚部41的面中的位于与定位销3相反的一侧的脚部第一面411突出。

卡合部43相对于定位销突出方向C倾斜。因此,卡合部43的定位销3侧的引导面431也相对于定位销突出方向C倾斜。更详细而言,引导面431以如下方式倾斜:沿着在将伺服电机1组装于空调壳体2时的组装朝向即电机组装朝向E(图6的图纸向下)而暂时靠近定位销3。并且,在将伺服电机1组装于空调壳体2时,突起片112的顶端在引导面431滑动。

卡合部43的电机组装朝向E侧的端面即卡合面432与突起片112的比定位孔112a靠顶端侧的部位卡合。另外,卡合面432与三处销支承面312a中的一处销支承面312a相对。

接着,说明空调壳体2的成形。

如图6~图8所示,空调壳体2的成形模具5具有:对外表面21侧进行成形的上模具51和滑动芯52;以及还对空调壳体2的内表面22侧进行成形的下模具(未图示)。

在此,三个板状的基部板部312中的具有与卡合面432相对的销支承面312a的基部板部312、脚部41的位于与肋42相反的一侧的脚部第二面412、脚部41的位于与定位销3相反的一侧的脚部第三面413、卡合部43的位于与引导面431相反的一侧的卡合部背面433、以及卡合面432成为倒扣部。

并且,这些倒扣部由滑动芯52形成。即在沿着突起片突出方向B观察时脚部41配置于不与定位销3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使滑动芯52沿着突起片突出方向B移动而形成该倒扣部。因此,能够移除空调壳体2的起模孔。

此外,在形成空调壳体2后,滑动芯52沿着滑动芯52的起模朝向即芯起模朝向F(图6的图纸向左。图8的图纸向下)移动。此外,芯起模朝向F与突起片突出方向B平行。

脚部41的面中的、除脚部第二面412和脚部第三面413之外的面由上模具51进行成形。并且,上模具51在成形空调壳体2后可沿着上模具51的起模朝向即上模具起模朝向G(图6的图纸向上)移动。此外,上模具起模朝向G与定位销突出方向C平行。

在形成空调壳体2后,首先,上模具51和滑动芯52中的滑动芯52沿着芯起模朝向F移动。此时,由于滑动芯52与保持片4之间的接触部的粘合,导致保持片4被拉向芯起模朝向F侧而保持片4要变形,但肋42成为被保持于上模具51的状态,因此,可防止保持片4的变形。

接着,对伺服电机1的向空调壳体2的组装进行说明。

首先,将销引导部33插入突起片112的定位孔112a,进一步使伺服电机1移动,使定位孔112a与销定位部32嵌合。此时,伺服电机1被圆锥状的销引导部33引导而能够顺利地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为止。

另一方面,在将销引导部33插入到定位孔112a的时刻,突起片112的顶端与引导面431抵接。若从此处进一步使伺服电机1移动,则伺服电机1使突起片112的顶端在倾斜的引导面431滑动且突起片112推卡合部43而使脚部41弹性变形(即、使保持片4挠曲)。

并且,如图6所示,若使伺服电机1移动到突起片112与销支承面312a抵接的位置,则脚部41由于恢复力而恢复成原来的形状(即保持片4的挠曲消失),突起片112与卡合面432卡合。由此,完成伺服电机1的向空调壳体2的组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滑动芯52对倒扣部进行成形,因此,能够移除空调壳体2的起模孔而防止漏风。

另外,在由上模具51保持着肋42的状态下进行滑动芯52的起模,因此,能够防止在对滑动芯52进行起模时的保持片4的变形。

另外,通过使引导面431倾斜,从而在伺服电机1的向空调壳体2的组装时使突起片112的顶端与引导面431抵接,因此,组装时没有弹性后让,组装性得以提高。

另外,设有圆锥状的销引导部33,因此,能够将伺服电机1顺利地引导到销定位部32与定位孔112a嵌合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两个脚部41的顶端部彼此由卡合部43连结,但卡合部43也可以在中间分离。换言之,两个脚部41的顶端部彼此也可以不连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片4具有两个脚部41,但脚部41也可以设为一个。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论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除特别明示为必需的情况以及被认为原理上明显为必需的情况等外,自不必说,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不一定为必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言及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时,除特别明示为必需的情况以及被认为原理上明显被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外,不限定于其特定的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言及结构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被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外,不限定于其形状、位置关系等。

本发明依据实施例进行了记述,但可理解成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例、结构。本发明也包含各种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此外,各种组合、方式,甚至包含仅一个要素、其上或其下的其他组合、方式也纳入本发明的范畴、思想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