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桌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8174发布日期:2018-08-07 22:0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桌板装置,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在桌板主体的可用状态和桌板主体沿交通工具用座椅折叠的收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桌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桌板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第一现有技术)(参照图13~图14)。在该第一现有技术中,交通工具用座椅101的桌板装置104包括:组装于座垫102的座垫框架112上的基础框架13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于该基础框架130的桌板主体150;以及架设于所述基础框架130与桌板主体150之间的大致U字状的弹簧杆170。该弹簧杆170的基端(大致U字状的根部)172能够移动地钩挂固定在形成于桌板主体150的长孔154。另一方面,该弹簧杆170的两自由端(大致U字状的顶端)174侧以能够沿着形成于基础框架130上的凸轮构件140的一对凸轮面142转动的方式铰接于基础框架130。该一对凸轮面142的各一端142a或各另一端142b能够保持弹簧杆170的两自由端174侧。

因此,该桌板装置104当在一对凸轮面142的各一端142a保持弹簧杆170的两自由端174侧时,弹簧杆170的基端172能够以使桌板主体150成为呈大致水平的可用状态的方式,保持桌板主体150。另外,该桌板装置104当在一对凸轮面142的各另一端142b保持弹簧杆170的两自由端174侧时,以成为桌板主体150沿着交通工具用座椅101折叠的收纳状态的方式,能够由弹簧杆170的基端172保持桌板主体150。由此,当切换弹簧杆170的两自由端174侧在一对凸轮面142的各一端142a或各另一端142b上的保持时,该桌板装置104能够在能够使用桌板主体150的可用状态或收纳桌板主体150的收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91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当桌板装置104处于可用状态时,若在桌板主体150上载置较重的物品进行使用,则有可能导致弹簧杆170的两自由端174侧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挠曲。若像这样发生挠曲,则弹簧杆170的两自由端174侧的保持从一对凸轮面142的各一端142a向各另一端142b切换,因此该弹簧杆170的基端172有可能在长孔154内进行移动。因此,有可能导致桌板装置104从可用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由此,无法在桌板主体150上载置较重的物品进行使用。

本发明是旨在解决这样的课题的技术方案,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可用状态下在桌板主体上载置较重的物品也能够进行使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桌板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其如下构成。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具备:基础框架,组装于座垫或座椅靠背的框架,并具有形成为大致圆弧状的一对凸轮面;桌板主体,铰接于基础框架,且具有长孔;以及大致U字状的弹簧杆,其基端能够在长孔内移动,其两自由端铰接于基础框架,通过铰接,两自由端侧能够沿着一对凸轮面转动。一对凸轮面的各一端或各另一端能够保持弹簧杆的两自由端侧。并且,当在一对凸轮面的各一端保持弹簧杆的两自由端侧时,弹簧杆的基端能够以使桌板主体成为可用状态的方式,保持桌板主体。另外,当在一对凸轮面的各另一端保持弹簧杆的两自由端侧时,弹簧杆的基端能够以使桌板主体成为沿着交通工具用座椅折叠的收纳状态的方式,保持桌板主体。桌板主体上组装有手柄,该手柄在桌板装置处于可用状态时,锁定弹簧杆的基端相对于长孔的移动。手柄上形成有凹槽,当大负载作用于处于可用状态的桌板主体上时,弹簧杆的基端能够进入所述凹槽。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当限制弹簧杆的基端的移动时,也能够限制(锁定)弹簧杆的两自由端侧相对于一对凸轮面的各一端的保持。因此,也能够限制(锁定)桌板装置从可用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由此,即使在可用状态下在桌板主体上载置较重的物品,桌板装置也不会从可用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其结果,即使在可用状态下在桌板主体上载置较重的物品,也能够进行使用。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当大负载作用于可用状态下的桌板主体时,因该施加的大负载而倾倒的弹簧杆的基端进入手柄的凹槽。由此,之后该手柄的旋转被限制。其结果,即使在大负载作用于桌板主体的状态下对手柄进行操作,手柄也不会接受该操作,因此能够防止该桌板主体被折叠。

另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桌板装置,其中,弹簧杆的基端的剖面为圆形,在凹槽形成有平面状的凹面。凹面被设定为与弹簧杆的基端进入凹槽时的进入方向正交。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进入凹槽中的弹簧杆的基端在凹面上滑动,从而能够防止其从该凹槽脱落。由此,可靠地限制手柄的旋转。其结果,即使在大负载作用于桌板主体的状态下对手柄进行操作,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弹簧杆的基端被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该桌板主体被折叠。

另外,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桌板装置,其中,手柄铰接于桌板主体。当弹簧杆的基端进入凹槽时,弹簧杆的基端的中心、凹槽的凹面与弹簧杆的基端的接触点以及手柄的铰接部的中心这三点被设定为形成于同一直线上。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进入凹槽中的弹簧杆的基端在凹面上滑动,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其从该凹槽脱落。由此,更加可靠地限制该手柄的旋转。其结果,即使在大负载作用于桌板主体的状态下对手柄进行操作,也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弹簧杆的基端移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该桌板主体被折叠。

另外,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桌板装置,其中,弹簧杆的基端的剖面的形状与凹槽的剖面的形状形成为相对应。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能够以简便的构造获得上述技术方案2~3的效果。

另外,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桌板装置,其中,所述弹簧杆的基端的剖面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剖面的形状为相同的形状。

另外,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桌板装置,其中,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所述桌板主体形成为大致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座椅的整体立体图,表示桌板装置的桌板主体处于可用状态时。

图2是图1的桌板装置的放大图,表示从下侧观察的状态。

图3是从正面观察图1的桌板装置的基础框架的图。

图4是从前侧观察图1的桌板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表示在图4中对手柄进行操作的状态。

图7表示在图1中将桌板装置的桌板主体切换为收纳状态的状态。

图8是图7的桌板装置的放大图,表示从下侧观察的状态。

图9是从正面观察图7的桌板装置的基础框架的图。

图10是从前侧观察图7的桌板装置的示意图。

图11表示在图4中大负载作用于桌板装置的桌板主体的状态。

图12是图1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现有技术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主视图,表示桌板装置的桌板主体处于可用状态时。

图14是从正面观察图13的桌板装置的凸轮构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12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例子,将说明“具有三列座椅的小型厢式小汽车的右侧的第二座椅1(以下,简称为“第二座椅1”)”。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前、后、左、右表示上述附图所记载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即以在小型厢式的内部配置有第二座椅1的状态为基准时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

首先,参照图1,说明第二座椅1的结构。该第二座椅1是一人就座的独立型座椅,主要由具有垫脚凳2a的座垫2和具有头枕3a的座椅靠背3构成。

该座垫2主要包括:由左侧的侧框架12、右侧的侧框架、前部框架以及后部框架(均未图示)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的座垫框架10;以覆盖该座垫框架10的方式组装的缓冲垫14;以及覆盖该缓冲垫14的表面的缓冲罩16(参照图4)。

此外,返回图1,在该座垫2的左侧的侧框架12与右侧的侧框架的各外侧组装有左缓冲挡板20和右缓冲挡板22。由此,能够遮掩座垫2的内部,因此能够提高第二座椅1的外观性。另外,该座垫2的左侧组装有桌板装置4。

在此,参照图1~图5来详述该桌板装置4,该桌板装置4主要由基础框架30、桌板主体50以及弹簧杆70构成。以下,分别说明这些基础框架30、桌板主体50以及弹簧杆70。

首先,说明基础框架30。该基础框架30以形成桌板装置4的骨架的方式由弯折而形成为大致曲柄状的金属制的构件构成。该基础框架30的第二座椅1侧的表面(与第二座椅1相对的面)被树脂制的挡板32覆盖。由此,对于坐在第二座椅1上的乘客(以下,简称为“乘客”)而言,能够遮掩基础框架30,因此能够提高桌板装置4的外观性。

另外,在该基础框架30的顶端(上端)30a分别紧固有由金属制的构件形成的一对铰接托架34。该紧固分别通过螺栓(未图示)和螺母N1来进行。在该铰接托架34形成有能够插入后述的铰接销P1的通孔34a。另外,在该基础框架30紧固有具有一对凸轮面42的树脂制的凸轮构件40。该紧固通过螺栓(未图示)和螺母N2在四个位置处进行。

该凸轮面42形成为在其一端42a(上端)与另一端42b(下端)之间具有大致圆弧状的突起部42c(参照图3)。即,凸轮面42的一端42a与另一端42b以相对于突起部42c形成凹陷的方式形成。当这样形成时,能够通过作用于后述的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的挠曲的反作用力将该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侧(比自由端74略靠近基端72的部位)保持在该一对凸轮面42的各一端42a或各另一端42b。

此外,该一对凸轮面42的各一端42a以当在该各一端42a自身保持后述的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侧时该弹簧杆70朝向上方的方式形成。另外,与此相反,该一对凸轮面42的各另一端42b以当在该各另一端42b自身保持后述的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侧时该弹簧杆70朝向下方的方式形成。基础框架30被如上所述地构成。

接着,说明桌板主体50。该桌板主体50以具有能够载置物品(未图示)的承载面50a的方式,由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树脂制的构件构成。该桌板主体50上形成有一对引导件52。该引导件52上形成有能够供后述的弹簧杆70的基端72移动的长孔54。

另外,在该桌板主体50的一端一体地形成有一对铰接托架56。在该铰接托架56形成有能够供后述的铰接销P1插入的通孔56a。此外,该桌板主体50的一对铰接托架56的各通孔56a和上述基础框架30的一对铰接托架34的各通孔34a以能够分别插入铰接销P1的方式相对应(一致)地形成。

另外,一端形成操作部60a且另一端形成锁定部60b的手柄60经由铰接销6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接于所述桌板主体50的背面侧(承载面50a的相反侧的面)(参照图4~图5)。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该铰接销62的中心称为“中心C”。此时,铰接销62中插入有扭力弹簧(未图示),扭力弹簧的一端卡挂于桌板主体50,另一端卡挂于手柄60。

由此,在桌板装置4处于后述的可用状态时,能够以使锁定部60b限制弹簧杆70的基端72在该桌板主体50的一对长孔54中的移动的方式将手柄60向桌板主体50施力。该手柄60的锁定部60b上形成有凹槽66,当大负载作用于处于后述的可用状态的桌板主体50时,弹簧杆70的基端72能够进入凹槽66。

在该凹槽66形成有平面状的凹面66a。该凹面66a设定为与弹簧杆70的基端72进入该凹槽66时的进入方向正交(参照图12)。此外,在该桌板主体50的背面侧固定有橡胶58,该橡胶58用于防止操作部60a被进行操作后的手柄60因扭力弹簧的作用力而返回时对桌板主体50的击打声。桌板主体50被如上所述地构成。

接着,说明弹簧杆70。该弹簧杆70由剖面形成为圆形的大致U字状的金属制的构件构成。该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大致U字状的顶端)74以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的方式被弯折。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该弹簧杆70的基端72的中心称为“中心A”(参照图5)。弹簧杆70被如上所述地构成。

接着,说明上述基础框架30、桌板主体50以及弹簧杆70的组装的构造。分别在基础框架30的一对铰接托架34的各通孔34a和桌板主体50的一对铰接托架56的各通孔56a中插入铰接销P1。由此,能够使桌板主体50相对于基础框架30绕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轴旋转。

此外,在该被插入的铰接销P1的外周面形成有啮合爪P1a(参照图2)。由此,能够防止该插入的铰接销P1从这些通孔34a、56a脱落。另外,该弹簧杆70的基端(大致U字状的根部)72以在形成于桌板主体50上的两长孔54中能够移动的方式被卡挂。

另一方面,该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大致U字状的顶端)74铰接于凸轮构件40。由此,能够使弹簧杆70相对于凸轮构件40转动。此外,该铰接是在通过凸轮构件40的一对凸轮面42使两自由端74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挠曲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如上所述,能够通过作用于该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的挠曲的反作用力将该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侧保持在该一对凸轮面42的各一端42a或各另一端42b。

此外,如已说明的那样,当将该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侧保持在凸轮构件40的一对凸轮面42的各一端42a时,弹簧杆70将会朝向上方。因此,弹簧杆70的基端72以使桌板主体50形成为大致水平的方式抵接桌板主体50的两长孔54的内表面。由此,能够将桌板主体50保持在形成为大致水平的可用状态。由此,能够在桌板主体50的承载面50a上载置物品进行使用。

此时,由于弹簧杆70的基端72也抵接桌板主体50的两长孔54的各一端54a的内表面,因此能够防止保持在可用状态的桌板主体50产生松动。另外,此时,如已说明的那样,锁定部60b限制弹簧杆70的基端72在该桌板主体50的两长孔54中的移动。由此,在桌板装置4处于可用状态时,能够相对于基础框架30锁定桌板主体50,因此能够在桌板主体50的承载面50a上载置较重的物品。

基础框架30、桌板主体50以及弹簧杆70的组装通过这样的构造来进行。通过这样的组装构造而构成桌板装置4。此外,该桌板装置4的基础框架30的基端30b经由左缓冲挡板20的通孔20a与固定在座垫2的左侧的侧框架12上的托架24紧固(参照图4)。

接着,参照图1~图11,说明上述桌板装置4的作用。作为该作用的说明,说明将桌板主体50从可用状态(参照图1~图5)向收纳状态(参照图7~图11)切换的步骤。

首先,乘客从图4所示的状态,进行对手柄60的操作部60a进行操作(拉起)的第一操作(参照图6)。该第一操作为克服扭力弹簧的作用力的作业。接着,乘客在保持进行该第一操作的状态下进行沿着第二座椅1折叠桌板主体50的第二操作。于是,弹簧杆70将以其基端72在长孔54中移动的方式倾倒。即使移动的基端72伴随着该倾倒动作而越过手柄60的锁定部60b,也在继续该第一操作的状态下继续该第二作业。当然,也可以在该移动的基端72越过手柄60的锁定部60b时取消该第一操作而仅继续第二操作。

此时,伴随着该倾倒动作,该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侧开始从一对凸轮面42的各一端42a跨越到突起部42c上。因此,该弹簧杆70以其两自由端74侧彼此靠近的方式开始挠曲。由此,该弹簧杆70将沿着桌板主体50相对于凸轮构件40的折叠方向转动。

此后不久,当该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侧到达一对凸轮面42的各另一端42b时,该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侧的挠曲解除,因此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侧被到达的各另一端42b所保持。当以这种方式保持时,如已说明的那样,弹簧杆70将会朝向下方。因此,以使桌板主体50沿着第二座椅1折叠的方式,弹簧杆70的基端72抵接桌板主体50的两长孔54的内表面。

由此,将桌板主体50保持在沿着第二座椅1折叠的收纳状态(参照图7~图11)。此时,由于弹簧杆70的基端72也抵接桌板主体50的两长孔54的各另一端54b的内表面,因此能够防止在保持于收纳状态的桌板主体50产生松动。这样,能够将桌板主体50从可用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当该切换结束时,将同时停止所述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当然,如上所述,当取消第一而仅继续第二操作时,将仅停止该第二操作。

另外,与此相反,在将桌板主体50从收纳状态向可用状态切换的情况下,乘客进行拉起桌板主体50使其形成为大致水平的操作即可。于是,弹簧杆70的基端72越过手柄60的锁定部60b而返回锁定的状态,并且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侧也返回被一对凸轮面42的各一端42a保持的状态。由此,能够使桌板主体50返回可用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座椅1的桌板装置4被如上所述构成。根据该结构,一端形成操作部60a且另一端形成锁定部60b的手柄60经由铰接销6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接于桌板主体50的背面侧(载置面50a的相反侧的面)。该手柄60形成为:在桌板装置4处于能够使用的状态时,锁定部60b限制弹簧杆70的基端72在桌板主体50的一对长孔54中的移动。当如此限制弹簧杆70的基端72的移动时,也能够限制(锁定)弹簧杆70的两自由端74侧相对于一对凸轮面42的各一端42a的保持。因此,也能够限制(锁定)桌板装置4从使用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由此,即使在可用状态下在桌板主体50上载置较重的物品,桌板装置4也不会从可用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其结果,即使在可用状态下在桌板主体50上载置较重的物品也能够进行使用。

另外,根据该结构,手柄60的锁定部60b上形成有凹槽66,当大负载作用于可用状态下的桌板主体50时,弹簧杆70的基端72能够进入凹槽66。因此,当大负载作用于可用状态下的桌板主体50时,因该施加的大负载而倾倒的弹簧杆70的基端72进入手柄60的凹槽66。由此,以后,该手柄60的旋转被限制(参照图12)。其结果,即使在大负载作用于桌板主体50的状态下操作手柄60,手柄60也不接受该操作,因此能够防止该桌板主体50折叠。

另外,根据该结构,弹簧杆70由剖面形成为圆形的大致U字状的金属制的构件构成。另外,在凹槽66形成有平面状的凹面66a。该凹面66a被设定为与弹簧杆70的基端72进入该凹槽66时的进入方向正交。因此,进入凹槽66的弹簧杆70的基端72在凹面66a上滑动,能够防止其从该凹槽66脱落。由此,可靠地限制该手柄60的旋转。其结果,即使在大负载作用于桌板主体50的状态下对手柄60进行操作,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弹簧杆70的基端72被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该桌板主体50折叠。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该凹槽66的凹面66a与弹簧杆70的基端72的接触点称为“接触点B”(参照图12)。

另外,根据该结构,一端形成操作部60a且另一端形成锁定部60b的手柄60经由铰接销6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接于桌板主体50的背面侧(承载面50a的相反侧的面)。然后,在可用状态下对桌板主体50作用大负载而使弹簧杆70的基端72进入凹槽66时的、弹簧杆70的基端72的中心A、手柄60的凹槽66的凹面66a与弹簧杆70的基端72的接触点B、以及手柄60的铰接销62的中心C这三点被设定为形成于同一直线上。因此,进入凹槽66的弹簧杆70的基端72在凹面66a上滑动,能够可靠地防止其从该凹槽66脱落。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限制该手柄60的旋转。其结果,即使在大负载作用于桌板主体50的状态下对手柄60进行操作,也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弹簧杆70的基端72被移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该桌板主体50折叠。

上述内容仅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定于上述内容。在实施例中,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例子,说明了“第二座椅1”。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交通工具用座椅”也可以是各种交通工具的座椅,例如,“船舶的座椅”、“飞机的座椅”、“铁道车辆的座椅”等。

另外,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如下方式,即,弹簧杆70由剖面形成为圆形的大致U字状的金属制的构件构成,在凹槽66形成有平面状的凹面66a。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弹簧杆70的基端72的剖面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凹槽66的剖面的形状也可以是与该基端72的圆形相对应的圆形。在该情况下,能够以简便的构造获得上述效果(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桌板主体50被折叠的效果)。当然,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三角形、四方形、六边形等)。

另外,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如下方式,即,桌板装置4的基础框架30的基端30b经由左缓冲挡板20的通孔20a与固定在座垫2的左侧框架12的托架24紧固。即,说明了该桌板装置4的基础框架30的基端30b组装于座垫两侧的框架上的方式。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该桌板装置4的基础框架30的基端30b组装于座椅靠背3侧的框架上的方式。

标号说明

1、第二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2、座垫;3、座椅靠背;4、桌板装置;10、座垫框架;12、左侧的侧框架;30、基础框架;42、凸轮面;42a、一端;42b、另一端;50、桌板主体;54、长孔;60、手柄;66、凹槽;66a、凹面;70、弹簧杆;72、基端;74、自由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