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低成本拉伸负载罩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817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轻质低成本拉伸负载罩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内行李舱的负载罩盖。



背景技术:

轿车(例如旅行车、运动型多功能车或两厢车中的一种)的行李舱通常开口于客舱并且从外面看存储在行李舱内的任何物品都一览无余。这部分是美学问题而部分是安全问题。此外,当车辆加速、操作和减速时存储物品可能会无阻地来回移动。

例如US5618077和DE102008014876中所述的常规负载罩盖设备包括相对于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横向设置在行李舱前部内的盒子或细长形外壳。所述外壳通常设置在后座的上部处,并且,在外壳内随着卷轴展开卷轴可旋转地支撑可滑动地向后拖拉以覆盖行李舱的织物或柔性织物。细长形外壳可能相对来说是障碍,因为它们占用了行李舱内的一定空间,特别是如果座位可折叠以给出更多空间时,其中外壳经常是可释放地被设置于横向侧板并且需要被移除和存储在其它地方以便不妨碍庞大的行李或其它大型物品。这些技术方案相对地昂贵、复杂并且容纳移动部件的沉重组件导致咯咯的噪声并且更容易失败。其它可选方案包括例如DE1630866描述的简单方案,其中负载罩盖一端紧固于后座并且另一端紧固于后车门(tail gate)且包括弹性可拉伸的织物以负责后车门打开和用于被放置在行李舱内的不同尺寸的行李。期望具有不那么妨碍和优选更轻且比常规负载罩盖设备更有成本效率的负载罩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提供改进的负载罩盖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这些和其它目标通过用于车辆内部行李舱的负载罩盖(load cover)设备获得。负载罩盖设备包括车辆的后车门(tailgate)、具有连接于车辆后车门的固定端的负载罩盖以及具有用于可释放地将负载罩盖的前端连接于行李舱前侧的紧固件的前部。当连接时,负载罩盖在后车门关闭位置中延伸距离D关闭,并且在后车门打开位置中延伸距离D打开,从后车门中的开口沿行李舱纵向方向沿着负载罩盖延伸至罩盖的前端测得。负载罩盖的固定端设置在后车门内部,其中负载罩盖延伸内部距离D内部并且穿过后车门中的开口伸出,其中,负载罩盖的至少一部分是有可恢复弹性的从而它在带有D缩回的第一长度的缩回位置、带有D关闭的第二长度的后车门关闭位置与带有第三长度D打开的后车门打开位置之间可拉伸。

术语D缩回、D关闭、D打开、D内部在详细说明中说明。距离指的是负载罩盖设备的位置。

在负载罩盖至少大部分缩入后车门且不覆盖行李舱的缩回位置,其中除了重力和来自于保持构件或固定点的反作用力之外,基本上没有力作用于负载罩盖上。在负载罩盖的前部可释放地连接于行李舱前部且负载罩盖覆盖至少大部分行李舱的水平区域的后车门关闭位置,后车门关闭。在负载罩盖的前部可释放地连接于行李舱前部且至少覆盖行李舱的大部分水平区域的后车门打开位置,同时后车门打开,其中负载罩盖的行李舱覆盖部分的至少大部分基本上以与参照车辆的水平面呈角度倾斜。

此外,在后车门关闭位置与后车门打开位置之间,可能具有其中负载罩盖延伸大于D打开距离的距离Dmax的位置。这是在后车门的枢转打开/关闭移动期间后车门的开口距行李舱前侧的最大距离。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很清楚前部可包括紧固件例如环和钩、磁铁、夹具或压配合紧固器具。可选地,前部可为细长构件,例如沿负载罩盖的相对末端横向延伸的杆,类似于如US5618077中图1所示的杆17。该细长构件可具有比负载罩盖更宽的横向延伸,并且该细长构件的末端可例如与行李舱前部处的钩子接合,或与行李舱横向侧板内的开口接合,该开口适用于容纳和保持细长构件的末端。

此外,前部可包括由常规负载罩盖设备已知的平面构造,例如DE102008014876B3的图1所示的结构6。该平面构造可为成型在塑料内的平面凸起或包括纤维和树脂的混合物或者可为层压品。此外,平面构造可进一步封闭在织物、皮革、乙烯树脂等等内。平面构造可包括用于与例如侧板、C支柱或车辆后座内的钩子或保持器接合的手柄和横向伸出末端。

由常规负载罩盖设备可知的平面构造可受到由于手柄的形成和正常使用所致扭转和/或张应力的限制。发明人已经认识到,通过从前部移除手柄和令使用者推压前部可获得其它优点。如果移除手柄则前部可延伸至更大的纵向长度。后车门中的负载罩盖和在行李舱前方用于所述前部的紧固元件的配置与设置在行李舱前部处负载罩盖设备上的无手柄前部的操作相比可允许无手柄前部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操作。

紧固件可与固定地设置于行李舱前部、行李舱横向侧板内和/或行李舱地板上或附近的相应保持元件、开口等等接合。此外,保持元件可被设置于车辆的后座,其中车辆后座能在直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折叠。可具有设置在车辆内多个位置处的紧固器具。因此,后车门关闭位置与后车门打开位置之间的负载罩盖的延伸可进一步根据前端连接于哪个保持元件上和/或后座设置在哪个位置而变化。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后车门通常被理解为车辆的掀背或后门,其围绕车辆的横轴铰接,该横轴可通常与车顶的后端对齐。负载罩盖应该被理解为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后车门结构中的箱室内,或通过后车门结构的凹槽和覆盖后车门内侧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面板形成的箱室内,内是参照车辆的内部。后车门中的开口可被理解为进入箱室的开口。

术语“可恢复弹性”和“可拉伸”应该被理解为意指可重复地伸长和缩回并且可恢复弹性地缩回至静止状态的材料特性,例如橡胶或合成弹性体材料。例如,如果不施加力则负载罩盖将因此力图缩回至缩回位置,即静止位置。可恢复弹性可有利地防止当负载罩盖处于后车门关闭位置时负载罩盖下垂或松垂或至少减少连接的前部与后车门中开口之间的垂下。负载罩盖的主要弹性扩展方向也可为车辆的纵向。但是,负载罩盖的一部分被包括在后车门的内部,由此也可具有沿后车门纵向的弹性扩展,根据后车门的位置,该方向相对于车辆纵向变化。

负载罩盖进入后车门中的配置提供了当负载罩盖缩回而不使用时负载罩盖的存储,其中所述存储不占用行李舱的任何空间。此外,与如果输送大型物品时使用者需要与车辆分离地存储的常规负载罩盖设备的盒子相比,需要时负载罩盖总是可用的。后车门中的负载罩盖设备消除了对额外外壳的需要,这能够减重。当根据本发明设置在后车门内部时负载罩盖可提供对后车门的额外声音抑制。

根据一个实施例,负载罩盖设备的负载罩盖不可旋转地缠绕或卷绕至卷轴上。负载罩盖的可恢复弹性使得不需要旋转卷轴或其它移动部件,这可降低成本并且同样降低故障的风险。去除移动部件也可减轻重量和/或噪音例如当车辆移动时或罩盖可被向前拖拉至D打开位置或送回缩回位置D缩回来自移动部件的咔哒噪声。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后车门设置在打开位置并且负载罩盖从缩回位置被拉至开启位置时,这不导致任何部件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负载罩盖所连接至的构件或杆静态地连接于后车门;静态连接意味着当负载罩盖从缩回位置被拉至开启位置时构件或杆不移动;但是,当力被施加于负载罩盖时可能会有微小的初始移动,随后构件或杆不移动。额外地或可选地,在后车门内部引导负载罩盖的至少一个构件或杆静态地连接于后车门。额外地或可选地,在后车门内部引导负载罩盖的所有构件或杆静态地连接于后车门。

根据一个实施例,负载罩盖具有(D内部+D打开)/(D内部+D缩回)的延伸率。此外,当罩盖处于静止状态时负载罩盖设备可具有等于或小于D内部+D缩回的初长度。负载罩盖设备在使用中的最终长度可为D内部+D打开。可选地,负载罩盖设备在使用中的最终长度可为D内部+Dmax。最终长度短于罩盖开始破裂或塑性变形的长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负载罩盖包括抵靠前部的不透明部分,其中当处于所述后车门关闭位置时与所述前部结合的所述不透明部分具有沿纵向的至少长度D关闭的延伸。此外,与前部结合的不透明部分可为后车门关闭位置下负载罩盖仅有的可见部分。可选地,与前部结合的不透明部分可为后车门关闭位置下和后车门打开位置下仅有的可见部分。不透明部分的不透明度提供了行李舱的可视罩盖,出于美学和安全的原因这是有利的。不透明部分可具有小于10%或小于5%或小于3或小于1%的可见光透射率。

此外,被设置为更朝向固定端的负载罩盖其余部分可以是透明的。例如负载罩盖被分为设置在固定端与前端之间的两个或更多部分使得可通过包括一个或多个不同材料的部分形成负载罩盖。因此,一个或多个其它部分具有可从车辆内部和/或外部辨别的不同的特性。例如,一个或多个其它部分的一种或多种其它材料可包括不那么密集的织物、穿孔的或具有光泽面的稀疏织物,所述列表并非穷尽。材料密度减小的优点在于降低了重量。不可见或几乎不可见部分可具有更少的光学要求,这可增加材料的可选择范围。

根据一个实施例,负载罩盖的至少不透明部分具有覆盖行李舱至少90%横向延伸的横向延伸。此外,不透明部分可连续地横过负载罩盖的横向延伸。负载罩盖设置的更朝向固定端的其它部分都可分别具有小于不透明部分横向延伸的横向延伸。比不透明部分更小的横向延伸件的使用可减轻重量。此外,较小的横向延伸件的使用能够降低成本,因为部件更小或由于需要更少修改的部件的更大可用性。

根据一个实施例,负载罩盖可包括设置在前部附近的罩盖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端附近的罩盖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罩盖第二部分可具有大于所述罩盖第一部分的延伸率的延伸率λ第二。罩盖第一部分可被称为除所述前部之外的罩盖最前部。类似地,罩盖第二部分可被称为最后部的负载罩盖部分。此外,当负载罩盖在缩回位置、后车门关闭位置与后车门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时,罩盖第二部分可扩展和/或缩回大于罩盖第一部分。罩盖第二部分可扩展和/或缩回大于罩盖第一部分的扩展和/或缩回的2倍以上,或5倍以上或10倍以上。此外,罩盖第一部分可为不透明部分。

由于罩盖第二部分可以比罩盖第一部分更大地延伸地设置在后车门内部,这使得能够使用可具有更适于弹性扩展和收缩但例如是不美观或对阳光敏感的等等的材料。罩盖第一部分可类似地对弹性具有更低的要求,因此具有更适于视觉上覆盖行李舱的特性的材料例如皮革、合成皮革、乙烯树脂等等以及具有例如更耐阳光、更大的扭转刚度等等的特性的材料可能是允许的。

根据一个实施例,负载罩盖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罩盖第一部分与罩盖第二部分之间的罩盖第三部分,其中罩盖第三部分具有大于λ第二的延伸率λ第三。虽然罩盖第二部分可适于具有使得罩盖第二部分能够适应缩回位置与后车门关闭位置之间负载罩盖的可拉伸扩展和/或缩回的大部分的延伸率,但是罩盖第三部分可适于适应后车门关闭位置与后车门打开位置之间负载罩盖可拉伸的扩展和/或缩回。罩盖第三部分适于仅在后车门关闭位置与后车门打开位置之间的移动和后车门打开位置时可见。这就能够使用比罩盖第一部分更富有弹性并且例如比罩盖第一部分对阳光更敏感但比罩盖第二部分更不敏感的材料用于罩盖第三部分。其它优点可例如是使用用于美学原因选择所排除的材料,例如比罩盖第一部分更薄的材料,或穿孔材料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切口件的材料。

根据一个实施例,罩盖第二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条带。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弹性条带可被理解为每个都具有小于行李舱第四横向延伸或小于行李舱第六横向延伸或小于行李舱第十横向延伸的横向延伸的可恢复弹性材料。一个或多个弹性条带可例如为一个或多个橡胶带或一个或多个弹性聚合物带,所述列表并非穷尽。

根据一个实施例,罩盖第三部分具有可小于或等于D打开与D关闭之间的差的最终长度。

根据另一实施例,罩盖第二部分具有可小于D内部的最终长度。此外,负载罩盖设备可被修改以使罩盖第二部分在缩回位置、后车门关闭位置和后车门打开位置均容纳于后车门中。这可降低对罩盖第二部分的要求,例如美学要求、光敏度等等,从而降低成本和/或容许对其它不适宜材料的更大选择范围。

根据一个实施例,负载罩盖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细长形路由构件,细长形路由构件设置为比所述负载罩盖的所述固定端距离所述后车门中的所述开口远,使得所述负载罩盖从所述固定端经由所述细长形路由构件延伸距离D内部至所述开口,且随后延伸以穿过所述后车门中的所述开口伸出。

根据一个实施例,D打开可比D关闭大15%+/-10%。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前部包括大于后车门中开口的平面构造。当负载罩盖设备可释放地连接于行李舱前侧时平面构造可具有覆盖行李舱的至少10%纵向延伸的长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平面构造可释放地连接于后车门。平面构造例如设有磁铁,磁铁在缩回位置可释放地保持平面构造。在缩回位置,平面构造可基本上平行于后车门。平面构造在缩回部分中的可释放连接可减少负载罩盖设备的噪音,因为前部被保持到位。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平面构造当可释放地连接于后车门时适于覆盖后车门中的存储凹槽。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存储凹槽应该被理解为后车门内侧的凹槽,内是当后车门关闭时相对于车辆的内部而言的,并且其中凹槽因此是远离车辆内部的凹槽。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示出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方面,其中:

图1示出带有负载罩盖设备的剖面细节的车辆透视图;

图2示出带有负载罩盖设备的后车门的局部截面;

图3a-c示出负载罩盖的示例实施例的示意性顶视图;以及

图4a-c示出负载罩盖设备处于不同位置处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4a-4c说明距离Dclosed(D关闭),Dopen(D打开),Dinternal(D内部)和Dretracted(D缩回)的定义。

图4a示出处于后车门关闭位置中的负载罩盖设备,D关闭被定义为后车门中开口A的前部与连接于行李舱前部处的罩盖B前端之间沿负载罩盖的距离。

图4b示出处于后车门打开位置的负载罩盖设备;D打开被定义为类似的基准点A与B之间经由E沿负载罩盖的距离,在E处,所述前部的紧固件与设置在行李舱前部处的相应保持元件接合。

图4c示出处于缩回位置的负载罩盖设备;D缩回被定义为负载罩盖从后车门中开口A的前部延伸的距离,即,当未使用负载罩盖时A与B之间的距离。

D内部被定义为负载罩盖从固定端C延伸至后车门中开口A的前部的距离,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经由细长形路由构件D示出。

在下文的详细说明中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要理解,除非特别地指示,否则不同实施例的特征能在实施例之间互换并且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但是本发明可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不应当被诠释为局限于此处阐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深入和完整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类似的元件。还要注意,为了清楚起见,附图示出的一些组件的尺寸不同于例如本发明实际实施时的相应尺寸,并且不认为是限定性的。主要参照带有朝向客舱的行李舱的车辆描述示例实施例,藉此认为附图在比例表面是示意性的,因为根据型号的不同,车辆大小不同并且行李舱和后车门的构造各异。

对下面的描述来说,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上”、“下”、“右”、左、“垂直”、“水平”、“纵向”、“横向”、“内”、“外”、“内部”、“外部”、“顶部”、“底部”、“前”、“后”或“背面”等等指的是当本发明安装在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车内时的情形。

图1示出旅行车类型等的示例车辆1的后透视图。车辆1如图1所示定向为使得背侧和左侧在图1中示出。车辆1具有能够从车辆1后部对行李舱14进行装载和卸货的后车门2,该行李舱14被包含在车辆1内部并且在图1中沿竖直轴线穿过后车门2局部截面示出。后车门2正向上摆动并且被示为关闭,在该位置它几乎覆盖车身后侧的全宽和全高。图1所示的后车门2是带有覆盖后车门上部大部分区域的整体式车窗的一体门。箱室8或空腔形成于后车门2内,该箱室8覆盖后车门下部的大部分宽度和高度。箱室8可例如形成于后车门下部的中空外形内或通过将内部面板设置于后车门而形成,其中后车门和内部面板成形为使得形成箱室8,例如通过设置彼此面对的凹截面形状。

图1示出设置在箱室8内沿后车门2的宽度延伸的细长杆5。细长杆5被固定地设置于后车门2的底部并且平行于车辆的横轴线。负载罩盖4的末端沿着细长杆5被紧固器具例如接缝、胶、铆钉、焊接等等所紧固。这就提供了沿负载罩盖4的第一横向侧或短侧(即固定端19)的直线固定。在图1中,负载罩盖4包括用于覆盖行李舱的一体式矩形弹性编织物。编织物可包括织物、弹性聚合物、弹性体、乳胶、橡胶等等的一种或多种,并且术语编织物不应当被解释为排除非织薄片(non-weaved sheets)例如成型乳胶。负载罩盖4形成负载罩盖设备3的可活动部分,其在图1中示出为处于后车门关闭位置。在后车门关闭位置,负载罩盖4在后车门2内从箱室8下部处的细长杆5竖直穿过箱室8延伸至开口(图1未示出),负载罩盖4穿过该开口纵向延伸至行李舱14的前面,在此处,前部10可释放地连接。负载罩盖4在车窗的底线下面水平地延伸越过行李舱14,并且覆盖行李舱14的基本整个宽度。在缩回位置、后车门关闭位置和后车门打开位置,负载罩盖的固定端19和前端18通常是平行的和横向对齐的并且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横向延伸。此外,负载罩盖4的长边实质上彼此平行且垂直于短边。

图2示出从车辆内部观察的后车门2的截面透视图,其是处于后车门关闭位置的负载罩盖设备3的另一个实施例。负载罩盖从细长杆5穿过箱室8,延伸出后车门中的开口9并且向前。前部10的紧固件13包括细长杆,其具有比平面构造11更长的横向延伸。紧固件13的末端与固定地设置于车辆1内部且支撑和保持负载罩盖4的钩状的保持元件12接合。负载罩盖4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它包括从箱室8伸出的第一部分6和包含在箱室8内的第二部分7。第一部分6是不透明的并且例如可通过织物或多层织物或成型聚合物薄片或其混合物或组合物的厚纺织物形成,所述列表并非穷尽。第二部分7可包括沿细长杆5分布的多个平行弹性条带,例如橡胶带。当前部10被释放并且负载罩盖4缩回到缩回位置时,第二部分7可弹性地缩回以使得95%以上的第一部分6被容纳于箱室8内并且平面结构11可向下折叠从而平靠在后车门上。后车门进一步包括在开口9的内侧处设置在箱室8中的带有圆形表面的圆形杆或细长构件,这样提供了可减少负载罩盖4上在负载罩盖4从后车门内的延伸部穿过开口9过渡到基本上垂直的延伸部的位置处的磨损的表面。

图2进一步示出后车门2包括在后车门2面向内部的一侧上的存储空间或凹槽20。凹槽20可为矩形并且可被设置为接纳一个或多个物品以便被存储且可从车辆后部获取。在该实施例中,物品21是示警的三角架。后车门2进一步包括与设置在前部10的平面构造11上的接合元件15接合的接合元件15'。接合元件15例如可包括磁铁、含铁元件、尼龙搭扣带等等,这并非穷尽的列表。

将参照图3b在功能上描述负载罩盖4。当负载罩盖设备处于缩回位置时,仅负载罩盖4的前部10从后车门伸出并且可见。当负载罩盖4从缩回位置移动至后车门打开位置或后车门关闭位置时,负载罩盖4穿过开口9被从后车门2拉出使得第一部分6的伸出长度增加且变得可见,直至负载罩盖被拉伸至从后车门2伸出的覆盖距离D打开或距离D关闭的长度,在该拉伸长度处负载罩盖4可在行李舱的前部处被紧固。负载罩盖4的第二部分7在该移动期间可保持容纳于后车门2中以便被遮蔽而不可见。罩盖第二部分7可显著地比罩盖第一部分6更有弹性。弹性随着罩盖第二部分7长度增加的百分比可为弹性随着罩盖第一部分6增加的百分比的两倍以上,或5倍以上或10倍以上。

此外,如图3a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设置在第一部分6与第二部分7之间的又一部分,第三部分17。当负载罩盖设备从后车门打开位置移动或移动至后车门打开位置时罩盖第三部分17向外拉伸以从后车门伸出和可见,因此罩盖第一部分6弹性更小并且与图3b所示的实施例相比纵向延伸更短。

此外,参照图3c描述第三示例实施例。负载罩盖4包括单个弹性部分,第一部分6,在缩回位置其隐藏在后车门2的箱室8内,并且在后车门打开位置和后车门关闭位置其自身被拉伸至从后车门局部伸出且局部容纳于后车门中。

图3a示出根据一个示例实施例的负载罩盖4的示意性顶视图。负载罩盖4被示为与车辆1和负载罩盖设备的其它组件例如后车门2的箱室8和开口9分离。如图3a所示的负载罩盖被设置为水平表面而无外力作用于其上。参照图3a中的示意图,负载罩盖4以基本上矩形的形状从右到左延伸,并且纵向的初始总长度等于从固定端19至前端18测得的Dtotal,L1。负载罩盖可从固定端19至前端18进行描述,固定端19形成第二部分7上的边缘,所述边缘包括高弹性材料片(例如橡胶),具有沿负载罩盖的横向延伸分配的多个纵向的切口。

第二部分7连接于第三部分17,后者邻接于与第二部分7的固定端相反的末端。第三部分17形成矩形件,其在静止状态(state of rest)具有比其横向延伸更小的纵向延伸。第三部分17包括弹性平面和扁平的材料件或片,例如乳胶板或以橡胶织物加强的平织布,所述列表并非穷尽。第三部分17延伸至第一部分6,其形成带有连续和不透明表面的矩形件、扁平件,即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部分6形成不透明部分6。第一部分包括比第二部分7和第三部分17更密集的织物或它可包括能够令不超过10%或不超过5%或不超过3%或不超过1%的可见光穿过第一部分6传递的材料例如乙烯树脂。第一部分6延伸至前部10,前部10包括形成扁平矩形件的平面构造11。平面构造的形状可有利地适于令前端18适配行李舱前部的布局。例如,凹或凸形都是可能的。邻近于第一部分6,前部10在每个横向侧上包括横向伸出的紧固件13以便与设置在行李舱内的相应保持元件(未示出)接合。邻近于前部10,第一部分6在横向中心处具有切口14,切口14可在边缘周围被加强以避免切口扩展。紧固件13形成横向设置在邻近于切口14的前部上的刚性细长构件(未示出)的横向末端使得使用者可以保持和/或推动细长构件穿过切口14。此外,平面构造10可形成为具有大于200mm的纵向延伸而在平面构造10中无手柄。

此外,图3a所示实施例的前部10包括形为例如磁铁、尼龙搭扣带或按钮的接合元件15。接合元件15设置在邻近于前端18的每个拐角附近,该接合元件适于可释放地连接于后车门(未示出)上和/或行李舱(未示出)前部处的相应的接合元件(未示出)从而减少前部10的无意移动、振动或噪音。

第二部分7和第三部分沿公共横向边缘22彼此连接。可通过缝纫、粘合、铆钉、焊接、卡固等等形成所述连接。所述列表并非穷尽。

类似地,第三部分17和第一部分6沿公共横向边缘23彼此连接并且第一部分可类似地连接于前部10。此外,第三部分17与第二部分7之间的公共横向边缘22可包括可与后车门(未示出)的开口(未示出)接合的横向突出部从而可防止第二部分7穿过开口(未示出)伸出。

图3a是该实施例的示意图,人们需要注意在所示出的静止状态下,负载罩盖4从固定端19至前端18的总长度等于距离Dtotal,L1(即D总,L1)。Dtotal,L1可优选短于Dretracted(即D缩回)使得在缩回位置由于负载罩盖的弹性而具有预张力,因为预张力可减少不期望的移动、振动或噪音。此外,该实施例的第一部分6在所示静止状态下可具有比其在后车门打开位置下的纵向延伸短小于10%的纵向延伸。第二部分7可优选适于弹性地扩展为等于或大于在所示静止状态下第一部分6的纵向延伸的纵向延伸。

图3b示出根据不同于图3a的示例实施例的负载罩盖4的示意性顶视图。从固定端19说明负载罩盖4,负载罩盖4从第二部分7延伸至第一部分6再至前部10至前端18。固定端19形成第二部分7上的边缘,该边缘包括多个等间隔彼此分离的平行条带。与图3a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前部10包括设置在前端18附近而非第一部分6附近的紧固件13。

图3b是该实施例的示意图,人们可以注意到在所示静止状态下,负载罩盖4从固定端19至前端18的总长度等于距离Dtotal,L2。不论为了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辆(未示出)还是由于图3b所示负载罩盖4与图3a所示的负载罩盖4弹性特性不同,Dtotal,L2不一定等于Dtotal,L1。但是,Dtotal,L2可类似于Dtotal,L1,短于D缩回,使得在缩回位置由于负载罩盖的弹性而有利地具有预张力,因为预张力可减少不期望的移动、振动或噪音。此外,该实施例的第一部分6例如可包括乙烯树脂并且在所示静止状态下可具有比其在后车门打开位置下的纵向延伸短小于5%的纵向延伸。负载罩盖4的第一部分6和第二部分7的所示纵向长度优选等于或小于长度Dinternal(即,D内部)。第二部分7可优选适于弹性地扩展为等于或大于第一部分6在所示静止状态下的纵向延伸的纵向延伸。

图3c示出根据不同于图3a和3b的示例实施例的负载罩盖4的示意性顶视图。从固定端19描述负载罩盖4,负载罩盖4从第一部分6延伸至前部10再至前端18。此外,与图3a和图3b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前部10包括细长杆,细长杆的横向末端形成紧固件13。形为凸唇或突出部的手柄14设置在前部10的细长杆的中心上。

图3c是该实施例的示意图,人们可注意到在所示静止状态下,负载罩盖4从固定端19至前端18的总长度等于距离Dtotal,L3(即,D总,L3)。不论为了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辆(未示出)还是由于图3b所示负载罩盖4与图3a所示的负载罩盖4或与图3b所示的负载罩盖4弹性特性不同,Dtotal,L3不一定等于Dtotal,L1或Dtotal,L2。Dtotal,L3可小于或等于Dinternal(即,D内部),使得在缩回位置由于负载罩盖的弹性而有利地具有预张力,因为预张力可减少不期望的移动、振动或噪音。此外,该实施例的第一部分6可弹性地扩展至等于或大于后车门打开位置下距离D内部和D打开总和的纵向延伸。

图4a示出车辆1后部的截面,包括后车门2、行李舱16和负载罩盖设备3。后车门2关闭并且负载罩盖设备3处于其中前部10连接于行李舱16的前部处的后车门关闭位置。前端18被设置为抵靠车辆1的后座,前端18设有以直线示出的基准B以便阐明用于测量负载罩盖4的延伸的基准点。此处示为钩子的保持元件12支撑和保持前部10的邻近于所述前部与负载罩盖4的第一部分6之间的公共连接边缘的紧固件13。第一部分6被拉伸以在前部10与设置在后车门2内的固定端19之间延伸。后车门中的开口9具有面向内部的前侧,被示为用直线标记的基准A以阐明用于测量负载罩盖4的延伸的基准点。在后车门2内部,负载罩盖4在后车门2的下部处与固定端19连接并且圆形细长构件24在开口9附近支撑负载罩盖4。当负载罩盖4的第一部分6拉伸和缩回时,负载罩盖4可在圆形细长构件24之上自由活动。基准C由在固定端19处引出的直线标记以阐明用于测量后车门2内负载罩盖4延伸的基准点。

后车门内部负载罩盖设备3的两个可选实施例如图4a下面的4a'和图4a”的截面细节所示。第一可选实施例包括设置在后车门2的箱室8的竖直中心处的形为细长形圆杆5的细长构件5。圆形路由构件25设置在低于细长杆5处并且另一圆形构件24设置在高于细长杆5处。负载罩盖4可被设置为从连接于细长杆5的固定端19处的基准C向下延伸至圆形路由构件25处的基准D,绕着该圆形路由构件25所述负载罩盖被定路线为朝圆形构件24向上自由移动,绕着该圆形构件24其朝在开口9前面的基准线自由地路由。因此,负载罩盖设备3可被设置为使得负载罩盖4从C经由D延伸至A,从而距离D内部可长于后车门2的箱室8的高度。细长杆5可被设置为邻近于后车门2的内侧横向延伸。圆形构件24和圆形路由构件25可被设置为邻近于后车门2的外侧横向延伸。细长杆和圆形细长构件24、25的纵向间隔可使得负载罩盖延伸的同时减少缠结的风险。

第二可选实施例包括负载罩盖4的经由紧固器具例如按钮、钉子、胶、焊接、压配合固定等等连接于后车门2下侧的固定端19。箱室8内的圆形细长边缘24'可被设置在开口9附近。负载罩盖4可被设置为从固定端19处的基准C朝圆形边缘24'延伸出,负载罩盖绕着该圆形边缘在开口9的前面朝基准线A自由地路由。

图4b示出如图4a所示的车辆1的后部的截面。但是,后车门2打开并且负载罩盖设备3处于后车门打开位置并且前部10连接于行李舱16的前部处。以与图4a相同的方式设置前端18,但是额外地紧固件13被示出为具有用直线标记的基准E以阐明用于测量负载罩盖4延伸的基准点。前部10的平面构造11在E与B之间水平地延伸。在打开的后车门中,第一部分6被拉伸以在E处的前部10与开口9前面处的基准A之间倾斜地延伸。后车门2和封闭组件可类似于图4a。人们可注意到,紧固件13可设置在前端18处,在这种情形下B和E可重合或者负载罩盖4在B与E之间的延伸可相对于车辆放置其上的水平面倾斜。

图4c示出如图4a所示的车辆1后部的截面。但是,负载罩盖设备3处于缩回位置同时第一部分6缩入后车门2并且前部10向下折叠平靠在后车门2的面向内部侧上。前端18被设置为向下面向行李舱16的地板,并且基准F以直线示出以阐明用于测量负载罩盖4延伸的基准点。第一部分6的较小伸出延伸和前部10的平面构造11在A与F之间竖直地延伸。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是,若干可选方案以及组合也是可能的,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图4a中手柄的位置和形式可用于任何其它实施例,例如图2、3b和3c的实施例。其它示例包括负载罩盖可包括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的类似织物部分。负载罩盖的至少一个部分可以是弹性的。第二部分可能比第三部分更有弹性或者第三部分可能比第二部分更有弹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根据车辆的型号,行李舱和后车门的尺寸和相对比例可能变化从而负载罩盖设备的所述部分的尺寸和比例以及用于负载罩盖设备的适宜材料可能变化。

此外,第三部分可包括可连接于后车门内的单个点的条带。

这些和其它明显的改进必须被认为在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应注意到,上述实施例示出而非限定本发明,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设计很多可选实施例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