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目结构、防眩目后视镜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83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防眩目结构、防眩目后视镜及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目结构、防眩目后视镜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汽车的迅速普及,汽车的行驶安全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后视镜作为汽车驾驶员重要的安全辅助设备,作用是观察车后的车况。但是如果在夜间行车时遇到了后面车大灯照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光,形成局部盲区甚至短暂失明,对速度和距离的感知力下降,造成了司机的炫目,容易造成事故。因此一种具有防眩功能的后视镜很有意义。

目前后视镜的防眩目主要是阻止灯光中的强烈光线透过车窗和后车的强光通过后视镜反射到人眼。现有汽车远光灯防眩技术,一般是通过反射、折射或者吸收的方法来减少到达人眼的光通量的方式防眩,包括黄色镜片、黄色半透明滤光板和防眩晕膜层。防眩晕膜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

现有防眩晕技术存在诸如:对强光反应不够灵敏、应用不够广泛、光线普遍减弱影响行车视野等问题,而且具有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等不利因素,因此,需要一种对强光线能够快速反应,能够在汽车上使用广泛,且不会大量影响行车视野的防眩目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目结构、防眩目后视镜及车辆,可以有更多功能应用以及应用于更加广泛的显示用途,且不会影响行车视野。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眩目结构,包括:

透光的第一基板;

能够使所述第一基板透射过来的光线反射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盒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形成空腔;

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能够在所述空腔内运动的多个微粒胶囊;

以及,能够控制所述微粒胶囊运动方向的控制机构;

其中,所述微粒胶囊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微粒胶囊在所述控制机构控制下向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区域所在方向运动,并聚集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区域;

在所述第二状态,至少部分所述微粒胶囊在所述控制机构控制下运动至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中部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微粒胶囊为带电微粒胶囊;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使得所述空腔内产生电场的电场激励装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带电微粒胶囊在所述电场激励装置控制产生的第一电场中向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区域所在方向运动,并聚集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边缘区域;

在所述第二状态,至少部分所述带电微粒胶囊在所述电场激励装置控制产生的第二电场中运动至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中部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电场激励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侧边缘位置处的第一电极;

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能够形成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的平行电场;

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工作状态的控制单元;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所带的电性与所述带电微粒胶囊的电性相反,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所带的电性与所述带电微粒胶囊的电性相同;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所带的电性与所述带电微粒胶囊的电性相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所带的电性与所述带电微粒胶囊的电性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基板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

或者,所述电场激励装置包括两个第一电极和一个第二电极,其中,两个第一电极中一个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侧边缘,另一个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电极之间,以将所述空腔划分为第一部分腔体和第二部分腔体,所述第一部分腔体和所述第二部分腔体内分别设置有所述带电微粒胶囊。

进一步的,多个带电微粒胶囊至少包括:

能够当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发生运动的多个第一微粒胶囊;以及,能够当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发生运动的多个第二微粒胶囊;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进一步的,多个带电微粒胶囊还包括:

能够当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发生运动的多个第三微粒胶囊;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其中,所述第一微粒胶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微粒胶囊的尺寸;

所述第二微粒胶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三微粒胶囊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微粒胶囊包括:

胶囊外壳以及容置于所述胶囊外壳内的带电粒子;其中,

所述胶囊外壳的外表面为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和透射的反射表面,所述带电粒子为透明带电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微粒胶囊能够吸收预定光线,所述预定光线包括红外线、紫外光、蓝光中的一个或多个。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包括如上所述的防眩目结构。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防眩目结构,具有非防眩目状态(即第一状态)和防眩目状态(即第二状态),在防眩目状态下,可以控制微粒胶囊运动至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中部区域,由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部区域有微粒胶囊的存在,会大大减弱入射到人眼的光强,实现防眩目的目的;而在非防眩目状态下,可以控制微粒胶囊运动至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边缘区域,从而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光线没有阻挡,而不会影响行车视野。

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防眩目结构可在防眩目的同时,选择性加入吸收某类光线的胶囊粒子,选择性滤过有害光线(如红外线,紫外线、有害蓝光等),达到过滤有害光线的效果,由此可见,本发明所提供的防眩目结构有更多功能应用,以及应用于更加广泛的汽车显示用途。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防炫目结构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防炫目结构的在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而小于第二预设值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表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防炫目结构在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值而小于第三预设值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防炫目结构在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防炫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防眩目技术存在应用不够广泛、光线普遍减弱影响行车视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眩目结构,其可以在起到防眩目的功能的同时,不影响行车视野,且具有更多的功能应用以及更加广泛的汽车显示用途。

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防眩目结构包括:

透光的第一基板100;

能够使所述第一基板100透射过来的光线反射的第二基板200,所述第二基板200与所述第一基板100对盒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基板100之间形成空腔;

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能够在所述空腔内运动的多个微粒胶囊300;

以及,能够控制所述微粒胶囊300运动方向的控制机构;

其中,所述微粒胶囊3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微粒胶囊300在所述控制机构控制下向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边缘区域所在方向运动,并聚集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边缘区域;

在所述第二状态,至少部分所述微粒胶囊300在所述控制机构控制下运动至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中部区域。

本发明所提供的防眩目结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实施。所述第一基板100为透明层,所述第二基板200的衬底基板上沉积反射层薄膜202。该防眩目结构具有非防眩目状态(即第一状态)和防眩目状态(即第二状态),如图所示,在防眩目状态下,可以控制微粒胶囊300运动至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中部区域,由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中部区域有微粒胶囊300的存在,会导致从第一基板100入射的部分入射光被吸收或者被在微粒胶囊300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而减少到达第二基板200的光量,第二基板200上的反射光再次在微粒胶囊300表面发生吸收、反射和折射,减少了通过第二基板200到达人眼的光量,从而会大大减弱入射到人眼的光强,实现防眩目的目的;如图所示,而在非防眩目状态下,可以控制微粒胶囊300运动至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边缘区域,从而使得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的光线没有阻挡,而不会影响行车视野。

并且,可在防眩目的同时,选择性加入吸收某类光线的胶囊粒子,选择性滤过预设光线(如红外线,紫外线、有害蓝光等有害光线),在保证司机的正常行驶下,达到过滤预设光线的效果,由此可见,本发明所提供的防眩目结构,可以具有更多功能应用,以及应用于更加广泛的汽车显示用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防眩目结构,优选的,所述微粒胶囊300为带电微粒胶囊;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使得所述空腔内产生电场的电场激励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在所述电场激励装置控制产生的第一电场中向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边缘区域所在方向运动,并聚集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边缘区域;

在所述第二状态,至少部分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在所述电场激励装置控制产生的第二电场中运动至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中部区域。

采用上述方案,在非防眩目状态下,可以利用电场激励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的空腔内产生第一电场,从而控制微粒胶囊300向所述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边缘区域所在方向运动,而在防眩目状态下,可以利用电场激励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的空腔内产生第二电场,从而控制微粒胶囊300运动至所述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中部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来实现,例如:所述控制机构还可以是能够在所述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的空腔内产生磁场,所述微粒胶囊300可以是带有磁性的透明磁性微粒胶囊,通过控制空腔内产生的磁场方向和大小,来控制微粒胶囊运动,以实现防眩目和非防炫目两种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电场激励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至少一侧边缘位置处的第一电极401;

与所述第一电极401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402,所述第一电极401与所述第二电极402之间能够形成与所述第一基板100平行的平行电场;

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极401和所述第二电极402的工作状态的控制单元;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401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所带的电性与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的电性相反,所述第二电极402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所带的电性与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的电性相同;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401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所带的电性与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的电性相同,所述第二电极402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所带的电性与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的电性相反。

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由于与第一电极401的电性相反,与第二电极402的电性相同,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会向所述第一电极401所在方向运动,并吸附在第一电极401上,而第一电极401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至少一侧边缘位置处,从而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会聚集在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边缘区域;

在第二状态时,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由于与第一电极401的电性相反,而与第二电极402的电性相同,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会从所述第一电极401向所述第二电极402所在方向运动,由于带电微粒胶囊300之间会存在同性排斥,因此,至少部分带电微粒胶囊300会运动至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中部区域。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电极401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二电极402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的所述第二基板200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在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401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相对的两侧边缘。

图5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电场激励装置包括两个第一电极401和一个第二电极402,其中,两个第一电极401中一个第一电极401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第一侧边缘,另一个第一电极401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所述第二电极402为透明电极,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电极401之间,以将所述空腔划分为第一部分腔体和第二部分腔体,所述第一部分腔体和所述第二部分腔体内分别设置有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

在上述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401有两个,且第二电极402设置在两个第一电极401之间,而将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的空腔分割成两部分腔体,在两部分腔体内分别设置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如此,在第一状态时,第一部分腔体内的带电微粒胶囊300会吸附于构成所述第一部分腔体的第一电极401上,第二部分腔体内的带电微粒胶囊300会吸附于构成所述第二部分腔体的第二电极402上;在第二状态时,第一部分腔体内的带电微粒胶囊300会向位于中部区域的第二电极402运动,而使得至少部分带电微粒胶囊300运动至所述第一部分腔体的中部区域,同样的,第二部分腔体内的带电微粒胶囊300会向位于中部区域的第二电极402运动,而使得至少部分带电微粒胶囊300运动至所述第二部分腔体的中部区域。采用上述方案,与第一种实施例相比,更有利于带电微粒胶囊300的分布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可以带正电荷或负电荷,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包括:胶囊外壳3001以及容置于所述胶囊外壳3001内的带电粒子3002;其中,所述胶囊外壳3001的外表面为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和透射的反射表面,所述带电粒子3002为透明带电粒子3002。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的胶囊外壳3001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和透射,从而使得在微粒胶囊300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

此外,在本发明所提供的防眩目结构中,优选的,如图1至图5所示,多个带电微粒胶囊300至少包括:能够当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发生运动的多个第一微粒胶囊301;以及,能够当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发生运动的多个第二微粒胶囊302;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的带电微粒胶囊300至少有两种,即,第一微粒胶囊301和第二微粒胶囊302,且驱动所述第一微粒胶囊301和所述第二微粒胶囊302运动的电场强度不同,也就是说,第一微粒胶囊301和第二微粒胶囊302的驱动电位大小不同,如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极401和第二电极402上施加的驱动电位大小,来控制不同的带电微粒胶囊300运动,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实现不同程度的防眩目功能,或者,根据实际需求来实现过滤掉不同预设光线的效果。

以下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防眩目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多个带电微粒胶囊300分为三种,分别为第一微粒胶囊301、第二微粒胶囊302和第三微粒胶囊303,其中所述第一微粒胶囊301能够当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发生运动,所述第二微粒胶囊302能够当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发生运动,所述第三微粒胶囊303能够当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发生运动,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以带电微粒胶囊300带负电荷为例,在白天等情况下,没有炫光发生时,如图1所示,通过驱动IC向第一电极401上施加正电位,向第二电极402上施加负电位,且驱动电位的大小能够使得第一电极401和第二电极402之间产生的第一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值,则第一微粒胶囊301、第二微粒胶囊302和第三微粒胶囊303都聚集在第一电极401一侧,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中部视角区域没有微粒胶囊300存在,入射光从第一基板100入射后通过第二基板200上的反射层发射出;

而夜间等情况下,有炫光发生,需要有防眩目功能时,通过驱动IC向所述第一电极401上施加负电位,向第二电极402上施加正电位,可以根据外界入射光的光强度,来控制第一电极401和第二电极402上的驱动电位大小,以使得第一电极401和第二电极402之间产生的第二电场,其中,

当入射光的强度较弱时,使得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小于第二预设值,如图2所示,仅第一微粒胶囊301被驱动而均匀分布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中部视角区域,而第二微粒胶囊302和第三微粒胶囊303的驱动电位较大而不能驱动,仍聚集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边缘区域,则,入射光通过第一基板100入射到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对盒的盒内时,由于第一微粒胶囊301的存在,会导致部分入射光被吸收或者被在第一微粒胶囊301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减少达到第二基板200上反射层的光量,反射光再次在第一微粒胶囊301表面发生吸收、反射和折射,减少了通过第二基板200到达人眼的光量,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入射到人眼的光强;

当入射光的强度较强时,使得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二预设值,小于第三预设值,如图3所示,第一微粒胶囊301和第二微粒胶囊302均被驱动而均匀分布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中部视角区域,而第三微粒胶囊303的驱动电位较大而不能驱动,仍聚集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边缘区域,则,入射光通过第一基板100入射到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对盒的盒内时,由于第一微粒胶囊301和第二微粒胶囊302的存在,会导致部分入射光被吸收或者被在第一微粒胶囊301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减少达到第二基板200上反射层的光量,反射光再次在第一微粒胶囊301和第二微粒胶囊302表面发生吸收、反射和折射,减少了通过第二基板200到达人眼的光量,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入射到人眼的光强;

当入射光的强度更强时,使得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大于第三预设值,如图4所示,第一微粒胶囊301、第二微粒胶囊302和第三微粒胶囊303则全部被驱动而均匀分布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的中部视角区域,则,入射光通过第一基板100入射到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对盒的盒内时,由于第一微粒胶囊301、第二微粒胶囊302和第三微粒胶囊303的存在,会导致部分入射光被吸收或者被在第一微粒胶囊301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减少达到第二基板200上反射层的光量,反射光再次在第一微粒胶囊301、第二微粒胶囊302和第三微粒胶囊303表面发生吸收、反射和折射,减少了通过第二基板200到达人眼的光量,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入射到人眼的光强。

由此可见,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三种带电微粒胶囊300的驱动电位差异,可以通过电场大小和电位控制,实现三种带电微粒胶囊300的驱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01和第二电极402上施加的驱动电位的大小,可以是,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中外界光线的强度来进行手动控制,以调整合适的防眩目状态;还可以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防眩目结构中,还可以包括:一用于检测外界光线强度的检测器;以及,一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的外界光线强度来控制向所述第一电极401和所述第二电极402上施加驱动电位的驱动IC的工作状态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以根据所述检测器所检测到的外界光线强度来控制驱动IC向所述第一电极401和所述第二电极402上施加驱动电位,由此实现针对不同光线强度自动调整微粒胶囊300数量,以达到自动调整防眩目状态的目的。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分为三种,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带电微粒胶囊300还可以有两种或多种,对此不进行限定。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使得第一微粒胶囊301、第二微粒胶囊302和第三微粒胶囊303的尺寸大小不同,来实现三种带电微粒胶囊300的驱动电位不同,尺寸越大的带电微粒胶囊300的驱动电位越大,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粒胶囊30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微粒胶囊302的尺寸,所述第二微粒胶囊302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三微粒胶囊303的尺寸,优选的,第一微粒胶囊301、第二微粒胶囊302和第三微粒胶囊303的直径分别为10um、60um、150um左右。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三种带电微粒胶囊300的驱动电位不同。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微粒胶囊300能够吸收预定光线,所述预定光线包括红外线、紫外光、蓝光中的一个或多个。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微粒胶囊300可以选择性加入吸收某类光线的胶囊粒子,选择性滤过预设光线(如红外线、紫外线、有害蓝光等有害光线),在保证司机的正常行驶下,达到过滤预设光线的效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当所述微粒胶囊300具有至少两种时,可以是,其中一种微粒胶囊300能够吸收某一预定光线(如:第三微粒胶囊303可吸收紫外线),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驱动不同的微粒胶囊300,来选择是否对预定光线进行过滤。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防眩目结构可以用于制作防眩目后视镜,但是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是应用于领域中,起到防眩目作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包括如上所述的防眩目结构。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防眩目后视镜,实现了后视镜的防眩功能,实现了汽车的安全驾驶性,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施。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