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889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自动头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自动头枕,所述自动头枕能够使得设置在座椅上部并且支撑乘客头部的头枕根据乘客的需求更便利且更舒适地覆盖并支撑头部。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头枕避免在碰撞的过程中由于颈部弯曲造成颈部和头部受伤,并且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通过贴近头部从而维持便利的乘坐舒适性。如图1所示,头枕安装在座椅靠背的顶部从而支撑乘客的头部和颈部。头枕由头枕靠垫20和连接至座椅框架10的撑杆30构成。头枕杆40在撑杆30中形成并且连接至座椅框架10从而在头枕靠垫20的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因此,通过调节头枕的高度从而进行适合于乘客的高度和需要的高度调节。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头枕的缺点在于,致动机制结构50设置在座椅靠背中并且座椅靠背中可致动的部段是有限制的,因此头枕的撑杆的可致动范围是有限制的。此外,由于在被意外的外力(后方碰撞等)调节之后头部不能稳定地支撑在原位,因此存在包括颈部受伤程度增加等的安全性问题,在就坐状态下当致动单元不可见时使用者需要将手臂伸到头部后方来调节头枕,并且由于头枕不可见,当未识别致动方向时,难以致动头枕。此外,当使用者正面观察头枕的同时致动头枕时,难以精确地调节头枕以感觉就坐状态下的便利性。

公开于背景技术部分的上述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的信息并不构成在本国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解决所述问题并且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自动头枕,通过在头枕中使用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致动的倾斜结构来实现比相关技术更大的致动范围,所述自动头枕可以更便利地支撑头部,而无论座椅靠背的封装构造如何,从而提供满足使用者要求的便利性。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自动头枕,包括:头枕靠垫,其联接至车辆座椅靠背的撑杆;驱动模块,其联接至撑杆并且包括马达和螺杆,所述螺杆被设置成通过马达而前后移动;靠垫支架,其联接至头枕靠垫的后表面并且延伸至后侧,并且在所述靠垫支架上形成具有狭缝孔的延伸部分和突出至后侧的联接部分;驱动连杆,其具有预定厚度的板状,在头枕靠垫的后侧与驱动模块的螺杆联接,包括在顶部延伸的具有狭缝孔的引导单元和在底部延伸从而当驱动模块被驱动时前后移动的铰接部分;马达连杆,其一侧与驱动模块联接并且另一侧向下延伸;以及引导连杆,其具有板状,顶部的一侧联接至靠垫支架,顶部的另一侧联接至驱动连杆,并且底部与马达连杆联接。

靠垫支架的联接部分可以在靠垫支架的延伸部分的底部形成。

靠垫支架的多个联接部分和延伸部分可以形成为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并且可以在致动连杆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引导单元和铰接部分,因此致动连杆的铰接部分销钉联接至联接部分从而可枢转。

引导连杆的底部可以与马达连杆的另一侧销式联接(pin-couple)。

引导连杆的一侧可以与靠垫支架的延伸部分的狭缝孔销式联接并且引导连杆可以通过致动模块的致动在延伸部分的狭缝孔中移动。

引导连杆的另一侧可以与致动连杆的引导单元的狭缝孔销式联接,因此另一侧可以在狭缝孔中移动。

自动头枕可以进一步包括罩,其在头枕靠垫的后侧覆盖头枕靠垫的后表面。

根据具有所述结构的自动头枕,相关技术中的自动头枕致动结构安装在座椅靠背上,因此操作范围存在限制,但是致动结构安装在头枕本身上从而保证更宽的操作范围。特别地,由于可以通过致动连杆的引导单元的狭缝孔的长度决定头枕靠垫前后移动的行程量,有利的是必要时仅通过改变狭缝孔的长度即可实现设计自由度。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头枕致动结构,通过加入马达连杆使得引导连杆被马达连杆支撑从而增强结构稳定性,因此除去了在使用头枕靠垫之时在靠垫支架以及引导连杆和致动连杆之间产生的间隙。通过除去部件之间的间隙,头枕靠垫更为稳固并且便利地支撑使用者的头部从而保证满足使用者要求的行程,并且便利性和舒适性得以增加从而提高适销性并且通过保证品质提高品牌形象。

此外,通过在本发明中额外组合单独的传感器等可以实现自由安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相关技术中的自动头枕的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头枕的图。

图3为显示图2在致动之后的形状的图。

图4为具体显示图3的头枕靠垫的后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案的自动头枕。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自动头枕的图,图3为显示图2在致动之后的形状的图,并且图4为具体显示图3的头枕靠垫100的后侧的图。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案的自动头枕包括:头枕靠垫100,所述头枕靠垫100联接至车辆座椅靠背(未显示)的撑杆200;致动模块300,所述致动模块300联接至撑杆200并且包括马达310和螺杆330,所述螺杆330被设置成通过马达310而前后移动;靠垫支架400,所述靠垫支架400联接至头枕靠垫100的后表面且延伸至后侧,并且包括具有狭缝孔411的延伸部分410和突出至后侧的联接部分;致动连杆500,所述致动连杆500具有预定厚度的板状,在头枕靠垫100的后侧与致动模块300的螺杆330联接,包括在顶部延伸的具有狭缝孔511的引导单元510和在底部延伸从而当致动模块300被致动时前后移动的铰接部分530;马达连杆600,所述马达连杆600的一侧与致动模块300联接并且另一侧向下延伸;以及引导连杆700,所述引导连杆700具有板状,顶部的一侧联接至靠垫支架400,顶部的另一侧联接至致动连杆500,并且底部与马达连杆600联接。

自动头枕为这样的设备:可以通过马达310的力调节头枕靠垫100的角度,并且撑杆200联接至车辆座椅靠背的顶部并且头枕靠垫100联接至撑杆200的前侧。由通过支架350联接至撑杆200的马达310和通过马达驱动的螺杆330构成的致动模块300联接在撑杆200和头枕靠垫100之间。通过驱动马达310来操作螺杆330,因此头枕靠垫100可以前后移动。

尺寸与头枕靠垫100的面积对应的靠垫支架400联接至头枕靠垫100的后表面。在靠垫支架400中形成延伸部分410,所述延伸部分410延伸至后侧并且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的狭缝孔411。在延伸部分410的底部上形成联接部分430,所述联接部分430突出至头枕靠垫100的后侧。靠垫支架400的多个联接部分430和延伸部分410成对形成并且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

具有预定厚度的板状的致动连杆500联接在致动模块300和靠垫支架400之间。致动连杆500在头枕靠垫100的后侧与致动模块的螺杆330联接。此外,具有狭缝孔511的引导单元510延伸至致动连杆500的顶部并且铰接部分530延伸至致动连杆500的底部。当致动模块300被致动时,致动连杆500前后移动。因此,基于引导单元510和铰接部分530的每一者的中心进行操作。因此,由于可以通过致动连杆500的引导单元510的狭缝孔511的长度决定头枕靠垫100前后移动的行程量,因此有利的是必要时仅通过改变狭缝孔511的长度即可实现设计自由度。此外,引导单元510和铰接部分530成对形成从而在两侧分别形成。因此,致动连杆500的铰接部分530在对应于靠垫支架400的联接部分430的位置处形成,并且联接部分430和铰接部分530彼此销式联接从而主要通过销式联接而可旋转。

具有板状的马达连杆600可以在致动模块300中的马达310的顶部形成从而覆盖马达310的一部分。马达连杆600的一侧与致动模块300的马达310联接并且另一侧向下延伸。

此外,可以形成具有板状的引导连杆700,所述引导连杆700同时联接至靠垫支架400、致动连杆500和马达连杆600。引导连杆700可以形成为具有三个顶点使得顶部的一侧联接至靠垫支架400,顶部的另一侧联接至致动连杆500,并且底部与马达连杆600联接。

因此,引导连杆700的底部可以与马达连杆600的另一侧销式连接,并且引导连杆700的顶部的一侧与靠垫支架400的延伸部分410的狭缝孔411销式联接,且销钉可以随着致动模块300的致动在延伸部分410的狭缝孔411中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且引导连杆700的顶部的另一侧与致动连杆500的引导单元510的狭缝孔511销钉联接,因此销钉可以在狭缝孔511中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此外,马达连杆600用于调节通过致动模块300的致动由引导连杆700产生的间隙。当引导连杆700的底部可能未被支撑时,在使用者挤压头枕靠垫100之时头枕靠垫100通过间隙被推至后侧,因此确定了较短的行程。然而,引导连杆700联接至马达连杆600因此引导连杆700支撑在马达连杆600上从而除去间隙,因此头枕靠垫100可以更稳定地支撑使用者的头部。

在所述实施方案中,显示并且描述了引导连杆700仅在靠垫支架400和致动连杆500的每一者的一侧形成,但是揭露了靠垫支架400、致动连杆500、马达连杆600和引导连杆700的形状可以根据设计或环境尽可能多地变化。

此外,自动头枕可以进一步包括罩800,所述罩800通过在头枕靠垫100的后侧覆盖头枕靠垫100的后表面从而覆盖自动头枕。

当描述自动头枕的操作时,当使用者通过向前调节自动头枕而操作单独形成的开关(未显示)等时,致动模块300的马达310操作,因此螺杆330移动至前方并且随着螺杆330的移动,致动连杆500围绕靠垫支架400的联接部分430旋转从而向前移动。之后,引导连杆700主要通过固定的马达连杆600和引导连杆700的底部的销钉联接而旋转,并且引导连杆700的顶部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在靠垫支架400的延伸部分410的狭缝孔411和致动连杆500的引导单元510的狭缝孔511中向下滑动,因此头枕靠垫100向前移动。当头枕靠垫100再次向后移动时,头枕靠垫100与上述操作相反地操作,因此向后移动。

因此,根据自动头枕,相关技术中的自动头枕致动结构安装在座椅靠背上,因此操作范围存在限制,但是致动结构安装在头枕本身上从而保证更宽的操作范围。特别地,由于可以通过致动连杆的引导单元的狭缝孔的长度决定头枕靠垫前后移动的行程量,有利的是必要时仅通过改变狭缝孔的长度即可实现设计自由度。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头枕致动结构,通过加入马达连杆使得引导连杆被马达连杆支撑从而增强结构稳定性,因此除去了在使用头枕靠垫之时在靠垫支架以及引导连杆和致动连杆之间产生的间隙。通过除去部件之间的间隙,头枕靠垫更为稳固并且便利地支撑使用者的头部从而保证满足使用者要求的行程,并且便利性和舒适性得以增加从而提高适销性且通过保证品质提高品牌形象。

此外,通过在本发明中额外组合单独的传感器等可以实现自由安全的功能。

已经结合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这些实施方案中做出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本发明的范围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中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