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逃生口盖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244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车用逃生口盖和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安全防护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用逃生口盖和具有该车用逃生口盖的车辆。



背景技术:

当行驶中的车辆遇到突发状况时(例如发生强降雨、两车甚至多车相撞等事故),受到撞击或者其他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车辆侧门无法开启,这时,驾乘人员需要通过打开车辆尾门逃生,现有车辆尾门打开困难、耗时较长,在紧急情况,使得驾乘人员陷入险境之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逃生口盖,能够便于开启车辆的尾门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车辆尾门上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逃生口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用逃生口盖,所述逃生口盖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开启工具,所述开启工具用于开启车辆的尾门锁。

可选地,所述逃生口盖的侧面上设置有支撑爪,该支撑爪上形成有用于卡接所述开启工具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支撑爪包括一对支撑板,该一对支撑板在所述逃生口盖的侧面上平行且间隔布设,该一对支撑板的同一侧边缘形成与所述开启工具的外周面相匹配的弧形槽,该弧形槽的端口形成向外凸出且间距小于所述弧形槽的直径的引导径。

可选地,所述一对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逃生口盖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一对限位板,该一对限位板的间距与所述开启工具的长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逃生口盖大体呈矩形,该矩形的四条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舌、第二卡舌、第三卡舌和第四卡舌,以用于分别对应卡接于逃生口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一对限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卡舌和第四卡舌相向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开启工具呈圆柱形杆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尾门,所述车辆尾门的尾门内板上开设有通往尾门锁的逃生口,该逃生口经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逃生口盖罩盖,所述开启工具设置在所述逃生口盖靠近所述尾门锁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逃生口盖上可拆卸地设置开启工具,使得开启工具在不使用时可以存放到逃生口盖上,在使用时则可以直接从逃生口盖上取下,以用于开启车辆的尾门锁,进而避免开启工具丢失。此外,将开启工具设置在逃生口盖上,可以使驾乘人员在距离车辆的尾门锁最近的位置拿到开启工具,缩短自救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车用逃生口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尾门的尾门内板的立体结构图,其中,逃生口盖未装配在逃生口上。

图3是车辆尾门的尾门内板的立体结构图,其中,逃生口盖装配在逃生口上。

附图标记说明

1逃生口盖 11第一卡舌 12第二卡舌

13第三卡舌 14第四卡舌 2开启工具

3支撑板 31加强筋 4限位板

5逃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用逃生口盖和安装该逃生口盖的车辆。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车用逃生口盖,该逃生口盖1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开启工具2,开启工具2用于开启车辆的尾门锁。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的车辆,该车辆的车辆尾门的尾门内板上开设有通往尾门锁的逃生口5,逃生口盖1罩盖在逃生口5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逃生口盖中,通过在逃生口盖1上可拆卸地设置开启工具2,使得开启工具2在不使用时可以固定在逃生口盖1上,当需要使用时则可以直接从逃生口盖1上取下,以用于开启车辆的尾门锁,进而避免开启工具2丢失。此外,逃生口盖1罩盖在逃生口5上,即逃生口盖1距离尾门锁的距离很小,将开启工具2设置在逃生口盖1上,可以使驾乘人员快速拿到开启工具2,缩短驾乘人员的自救时间,尤其适用于SUV车型。

如图1所示,在逃生口盖1的侧面上设置有支撑爪,该支撑爪上形成有用于卡接开启工具2的凹槽。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开启工具2,既便于开启工具2的固定,又便于开启工具2的拿取。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开启工具2为呈圆柱形杆体结构。将圆柱形开启工具2的任意一端插入到尾门锁的锁门内,将锁门内的叶片锁芯从锁门的一端拨动到另一端,则尾门锁开启。

进一步地,支撑爪包括一对支撑板3,该一对支撑板3在逃生口盖1的侧面上平行且间隔布设,即该一对支撑板3在垂直于逃生口盖1的侧面上平行且间隔地向外延伸。该一对支撑板3的同一侧边缘形成与开启工具2的外周面相匹配的弧形槽,该弧形槽的端口形成向外凸出且间距小于弧形槽直径的引导径。

以在一对支撑板3的上边缘形成弧形槽为例,即在一对支撑板3的上边缘形成有开口朝向一对支撑板3的上边缘开设的弧形槽,对应开启工具2的形状,弧形槽为与圆柱形的开启工具2的圆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槽,则圆弧形槽对应形成的圆形槽直径等于开启工具2的直径,开启工具2收纳到弧形槽内,弧形槽上端的两个端口处的板材竖直向上延伸,形成悬臂结构,且两个端口处的板材之间的间距小于开启工具2的直径,这样,由悬臂结构构成的引导径能够限制开启工具2的移动,以防止其自行脱落到支撑板3外。

此外,弧形槽的槽口还可以朝向一对支撑板3的下边缘或者外边缘开设,对于此种布设方式均应落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增加一对支撑板3的强度,防止变形,一对支撑板3之间还可以连接有加强筋31。

通过支撑爪只能将开启工具2设置在逃生口盖1上,而其沿长度方向仍可以移动,为了进一步地限制开启工具2移动,在逃生口盖1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一对限位板4,该一对限位板4的间距与开启工具2的长度相等。即通过设置沿逃生口盖1的侧面垂直向外延伸的限位板4,可以将卡接在支撑爪上的开启工具2的两端分别抵顶到对应的限位板4上,以使得开启工具2在各个方向得到限位。

其中,逃生口盖1大体呈矩形,该矩形的四条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舌11、第二卡舌12、第三卡舌13和第四卡舌14,以用于分别对应卡接到逃生口5的边缘。当需要开启逃生口盖1时,驾乘人员按下第一卡舌并向外拉则可以将逃生口盖1取下。

可选地,一对限位板4分别设置在第三卡舌13和第四卡舌14相对的一端,这样,当开启工具2的两端抵顶到限位板4上时,第三卡舌13和第四卡舌14分别对限位板4施加支撑力,使得限位板4形成受力平衡,防止限位板4变形。

每个逃生口盖1的侧面可以间隔设置两个上述支撑爪,以使得开启工具2平直放置在逃生口盖1上,避免出现开启工具2倾斜放置而导致其卡接不稳等现象,其中,“平直”指开启工具2水平或者竖直放置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开启工具2可拆卸地安装在逃生口盖1的内侧面上,即安装在逃生口盖1嵌入到逃生口5的侧面上,从而避免开启工具2干涉车内乘客乘坐或者影响车内物件放置等。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逃生口盖针对尾门锁不便于开启的现象,通过在逃生口盖1上可拆卸地安装开启工具2,使得开启工具2在不使用时可以固定在逃生口盖1上,当需要使用时则可以直接从逃生口盖1上取下,以用于开启车辆的尾门锁,进而避免开启工具2丢失,方便实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