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栖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8296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水陆两栖自行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陆两栖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水陆两栖自行车。



背景技术:

陆地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陆地交通工具,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与此同时,水上自行车作为一种娱乐工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目前集二者于一身的既能陆地通行又能水上通行,既能作为交通工具又能作为娱乐工具的水陆两栖自行车较少;而且已有的水陆两栖自行车,其在水上行使的悬浮力都要由自行车本身以外的悬浮物进行提供,在陆地行使时,再将悬浮物拆除掉,使用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自行车,其依靠自身轮胎放置状态的切换,即能满足在水上行使提供悬浮力,又能满足在陆地行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水陆两栖自行车,包括自行车主体,所述自行车主体包括车架、转动连接在车架后端的纵向分布的转动轴、设置在转动轴两端的后轮、固定在车架上且通过链条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脚踏板、固定在车架前端的前轮叉、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在前轮叉底端的单叉前轮,所述转动轴两侧分别固定有随转动轴一同转动的桨叶驱动轮,所述桨叶驱动轮包括套接固定在转动轴上的轮套、均匀固定在轮套周向上的驱动桨叶;还包括有用于实现后轮由竖直放置状态切换为水平放置状态的后轮状态切换装置、用于实现单叉前轮由竖直放置状态切换为水平放置状态的前轮状态切换装置,两后轮分别通过后轮状态切换装置连接在转动轴一端,且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竖直水平切换装置,所述单叉前轮通过前轮状态切换装置连接于前轮叉底端。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后轮状态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法兰盘、第二连接法兰盘、第一紧固螺栓螺母组件、第一连接螺栓,所述后轮一侧中心位置处固定着第二连接法兰盘且后轮中心位置处嵌入有与转动轴端部花键配合的花键槽,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盘底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法兰盘底端,所述转动轴端部转动连接地贯穿第一连接法兰盘,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底端向下延伸出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螺栓螺纹连接在连接座上。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前轮状态切换装置包括第三连接法兰盘、第四连接法兰盘、第二紧固螺栓螺母组件、第二连接螺栓,所述单叉前轮通过连接件连接置于前轮叉左侧,所述连接件顶端固定有第四连接法兰盘,所述第三连接法兰盘固定在前轮叉底端,所述第四连接法兰盘右端铰接于第三连接法兰盘右端,所述第三连接法兰盘右端向外延伸出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螺栓连接着第二连接螺栓。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车架的把手上固定有喷水水枪,所述喷水水枪连通有引水软管。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喷水水枪是电动水枪。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喷水水枪是手动水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栖自行车,其在陆地行使时,保持后轮及单叉前轮为竖直放置状态,即可向传统自行车一样正常行使;其在水上行使时,通过后轮状态切换装置调节后轮至水平状态放置,且不影响转动轴转动,通过前轮状态切换装置调节单叉前轮至水平状态放置,利用两个后轮及一个单叉前轮水平放置状态下的浮力为自行车提供悬浮力,同时,可由脚踏板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驱使驱动桨叶转动提供自行车水上前行的驱动力;通过自行车自身轮胎放置方式的调整,在不增加外在悬浮物的情况下,便可同时满足自行车水陆两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桨叶驱动轮的侧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轮竖直放置状态下,通过后轮状态切换装置与转动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轮水平放置状态下,通过后轮状态切换装置与转动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叉前轮竖直放置状态下,通过前轮状态切换装置与前轮叉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单叉前轮水平放置状态下,通过前轮状态切换装置与前轮叉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胎上盒盖密封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胎上盒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了带有充气式浮力圈轮胎的自行车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车架,2-转动轴,3-后轮,4-脚踏板,5-前轮叉,6-单叉前轮,7-驱动桨叶,8-轮套,9-后轮状态切换装置,10-前轮状态切换装置,11-第一连接法兰盘,12-第二连接法兰盘,13-第一紧固螺栓螺母组件,14-第一连接螺栓,15-第一连接座,16-花键槽,17-第三连接法兰盘,18-第四连接法兰盘,19-第二紧固螺栓螺母组件,20-第二连接座,21-第二连接螺栓,22-喷水水枪,23-引水软管,24-连接件,25-把手,26-容纳盒,27-盒盖,28-充气式浮力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7可知,水陆两栖自行车,包括自行车主体,所述自行车主体包括车架1、转动连接在车架1后端的纵向分布的转动轴2、设置在转动轴2两端的后轮3、固定在车架1上且通过链条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轴2转动的脚踏板4、固定在车架1前端的前轮叉5、通过连接件24转动连接在前轮叉5底端的单叉前轮6。

所述转动轴2两侧分别固定有随转动轴2一同转动的桨叶驱动轮,所述桨叶驱动轮包括套接固定在转动轴2上的轮套8、均匀固定在轮套8周向上的驱动桨叶7。利用脚踏板4带动转动轴2转动进而驱使驱动桨叶7转动为自行车水上前行的提供驱动力。

还包括有用于实现后轮3由竖直放置状态切换为水平放置状态的后轮状态切换装置9、用于实现单叉前轮6由竖直放置状态切换为水平放置状态的前轮状态切换装置10。

两后轮3分别通过后轮状态切换装置9连接在转动轴2一端,且转动轴2转动连接于竖直水平切换装置,具体的:后轮状态切换装置9包括第一连接法兰盘11、第二连接法兰盘12、第一紧固螺栓螺母组件13、第一连接螺栓14,所述后轮3一侧中心位置处固定着第二连接法兰盘12且后轮3中心位置处嵌入有与转动轴2端部花键配合的花键槽16,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盘12底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法兰盘11底端,所述转动轴2端部转动连接地贯穿第一连接法兰盘11,具体的,该处第一连接法兰盘11内固定有滚动轴承,转动轴2转动连接在滚动轴承内,可实现转动轴2自身转动而不会带动第一连接法兰盘11旋转;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11底端向下延伸出第一连接座15,所述第一连接螺栓14螺纹连接在连接座15上。

利用后轮状态切换装置9切换后轮3放置状态的操作方式:进一步参照图4, 当后轮3需要切换为竖直放置状态时,转动后轮3至竖直状态,穿过第一连接法兰盘11的转动轴2端部则花键配合在后轮3的花键槽16内,然后再将第二连接法兰盘12顶端与第一连接法兰盘11顶端通过第一紧固螺栓螺母组件13固定在一起,实现转动轴2带动后轮3同步旋转。进一步参照图5,当后轮3需要切换水平状态放置时,拆除第一紧固螺栓螺母组件13,向下翻转后轮3至水平状态,然后第二连接法兰盘12与第一连接座15接触,并利用第一连接螺栓14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即可;由于转动轴2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法兰盘11内,实现了转动轴2与后轮3之间分离,后轮3则不受转动轴2的影响。

所述单叉前轮6通过前轮状态切换装置10连接于前轮叉5底端,具体的:前轮状态切换装置10包括第三连接法兰盘17、第四连接法兰盘18、第二紧固螺栓螺母组件19、第二连接螺栓21,所述单叉前轮6通过连接件24连接置于前轮叉5左侧,所述连接件24顶端固定有第四连接法兰盘18,所述第三连接法兰盘17固定在前轮叉5底端,所述第四连接法兰盘18右端铰接于第三连接法兰盘17右端,所述第三连接法兰盘17右端向外延伸出第二连接座20,所述第二连接座20上螺栓连接着第二连接螺栓21。

利用前轮状态切换装置10切换单叉前轮6放置状态的操作方式:进一步参照图6,当单叉前轮6需要切换为竖直放置状态时,转动单叉前轮6至竖直状态,第四连接法兰盘18被翻转至与第三连接法兰盘17相接触,且两者右端铰接固定在一起、左端再通过第二紧固螺栓螺母组件19固定在一起,即可实现连接件24与前轮叉5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参照图7,当单叉前轮6需要切换为水平放置状态时,拆除第二紧固螺栓螺母组件19,向下翻转单叉前轮6至水平状态,第四连接法兰盘18抵触在第二连接座20上,利用第二连接螺栓21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即可。

其在陆地行使时,保持后轮3及单叉前轮6为竖直放置状态,即可向传统自行车一样正常行使。其在水上行使时,通过后轮状态切换装置9调节后轮3至水平状态放置,且不影响转动轴转动,通过前轮状态切换装置10调节单叉前轮6至水平状态放置,利用两个后轮3及一个单叉前轮6水平放置状态下的浮力为自行车提供悬浮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栖自行车在不增加外在悬浮物的情况下,便可同时满足自行车水陆两用的需求。在制造过程中车架可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以降低总重,轮胎的制作要同时满足陆地行使要求及水上悬浮提供足够浮力要求。

为增加自行车在水上行使时的娱乐性,在车架1的把手25上固定有喷水水枪22,所述喷水水枪22连通有引水软管23,该喷水水枪22可以是电动水枪或手动水枪,该处的电动水枪或手动水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都属于现有知识,此处不再赘述。在水上行使时,骑行者可以利用喷水水枪22喷水玩耍,增强了自行车的娱乐性,在陆地上行使时,可将喷水水枪拆下或者不拆喷水水枪而将引水软管盘起收藏好,不影响正常行使即可。

更好的,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轮胎另一种解决方案:轮胎采用硬塑料空心轮胎,轮胎上安装有环形的容纳盒,容纳盒内固定有充气式浮力圈,容纳盒上固定有可开合的盒盖,盒盖关闭时与容纳盒密封配合,如果载重量过大时,可为充气式浮力圈充气进而为自行车及骑行者提供辅助增強浮力的功能,充气式浮力圈不需使用时收纳到容纳盒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