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汽车的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224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汽车的保险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汽车的保险杠。



背景技术:

保险杠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当汽车与其它车辆或障碍物发生碰撞时, 能保护乘客安全、降低车体损害程度;在碰撞过程中,轿车前保险杠需要溃缩吸收尽可能多的能量,以实现对行人、车辆格栅和发动机罩等部件的保护,保障行人安全并降低车辆维修费用,因此,汽车前保险杠系统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现有保险杠的上部过短,同时不够平滑,当发生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时,首先与保险杠相撞部位在膝关节附近,对膝关节损伤很大,部分保险杠为节约成本未添加任何缓冲装置,或者当缓冲装置受力过大时,因其自身连接的不牢固,造成缓冲效果不佳,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给对行人带来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更加轻质, 为汽车的整体节油做出贡献,同时减小对行人的伤害的重型汽车的保险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型汽车的保险杠,包括保险杠面罩,所述保险杠面罩分为上部和下部,保险杠面罩的上部为平滑的圆角面,保险杠面罩的下部中间设置格栅,保险杠面罩的后端布设保险杠横梁,保险杠横梁的两侧分别布设有保险杠纵梁,格栅的下部增设副保险杠,保险杠横梁与保险杠纵梁之间安装有减振器,减振器和保险杠纵梁的接口处设置支托架,所述支托架包括上护架和与上护架相互进行插接的下护架,上护架和下护架均为“n”字型,下护架的宽度小于上护架的宽度,下护架内部的两侧布设海绵垫层,上护架和下护架的侧面分别开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安装螺栓。所述保险杠面罩为模压热塑性复合材料一体成形。

进一步地,所述保险杠面罩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雾灯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护架和下护架的表面均进行圆弧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下护架的两端位于上护架的内部,上护架和下护架中间的间距均不大于纵梁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重型汽车的保险杠,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面罩上部为平滑的圆角面,保证其造型平整光顺,使其圆角过渡更加平滑,可以有效保护膝关节,减小对行人的伤害;增设的副保险杠防止它向保险杠内侧移动,降低膝盖受到的侧向弯曲;减振器通过自身的变形将碰撞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内能予以吸收,并将横梁传递来的碰撞力均匀地传递到纵梁骨架上,同时防止内侵量过大造成发动机等重要零部件的损坏,支托架的设置一方面用于减小碰撞过程中减振器后端的收缩变形,另一方面在支托架的保护下,使保险杠更加稳固,本实用新型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更加轻质, 为汽车的整体节油做出贡献,同时减小对行人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汽车的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汽车的保险杠的保险杠横梁、纵梁和减振器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汽车的保险杠的上护架和下护架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1为保险杠面罩,2为保险杠横梁,3为格栅,4为雾灯口,5为副保险杠,6为保险杠纵梁,7为上护架,8为减振器,9为下护架,10为海绵垫层,11为螺栓孔,12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重型汽车的保险杠,包括保险杠面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面罩1分为上部和下部,保险杠面罩1的上部为平滑的圆角面,保险杠面罩1的下部中间设置格栅3,保险杠面罩1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雾灯口4,保险杠面罩1的后端布设保险杠横梁2,保险杠横梁2的两侧分别布设有保险杠纵梁6,格栅3的下部增设副保险杠5,保险杠横梁2与保险杠纵梁6之间安装有减振器8,减振器8和保险杠纵梁6的接口处设置支托架,所述支托架包括上护架7和与上护架7相互进行插接的下护架9,上护架7和下护架9的表面均进行圆弧平滑过渡,上护架7和下护架9均为“n”字型,下护架9的宽度小于上护架7的宽度,下护架9的两端位于上护架7的内部,下护架9内部的两侧布设海绵垫层10,上护架7和下护架9的侧面分别开设有螺栓孔11,通过螺栓12将上护架7和下护架9固定为一体,上护架7和下护架9中间的间距均不大于纵梁6的宽度,所述保险杠面罩1为模压热塑性复合材料一体成形。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和改进等,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