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914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警告标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于车辆发生故障时,以自动或手动方式使伸缩构件上升并同时启动发光构件,使发光构件于高处发出警示以提醒后方车辆,让驾驶可不必下车放置警告标志以避免发生危险,另外,驾驶也可依所需将伸降机构由致动机构上取下,作为手持式警示或指挥棒使用,而达到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安装与维修以及广泛运用的功效。



背景技术:

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汽车于行使途中因故障而无法继续行驶时,应滑离车道于路肩待援,除亮起警示灯外,更应于车辆后方一百公尺处设立警示标志,以提醒后方来车。

但是,由于一般的警示标志皆为一放置于地面上的三角形标志,因此,常会因为高度不足而使后方驾驶忽略该警告标志;而为改善前述现有警示标志的缺陷,便有相关技术人员研发出一种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319866号的“车用警示灯的改良结构”,虽该专利可改善现有警告标志高度不足的问题,但是有鉴于诸多事故皆于驾驶下车摆放警示标志时发生,故,该专利案并无法符合实际使用的所需。

因此,更有相关技术人员进一步研发出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434701号的“浮式车辆警示装置”,而其虽可解决上述现有警告标志以及第M319866号专利案需下车摆放的缺陷,然而,当所在环境有强风吹动时,该囊体便会受风力的影响而产生吹至车底、吹至低处或任意飘动的情形发生,使得后方驾驶无法有效判断警示的位置,且其囊体内所填充的为较空气轻的氦气或氮气等气体,若充气量不足则无法飘浮,反的若充气过量便会使囊体破裂,使得其充气构件需要较佳的精准度,而导致有结构复杂、以及不易装设与维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持续存在,由此可将致动机构设置于车辆的适当位置处并与车用电源连接,而于车辆发生故障时,以自动或手动方式以致动机构带动伸降机构的伸缩构件上升,并同时启动发光构件,进而使发光构件于高处发出警示以提醒后方车辆,让驾驶可不必下车放置警告标志以避免发生危险,另外,驾驶也可依所需将伸降机构由致动机构上取下,作为手持式警示或指挥棒使用,而达到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安装与维修以及广泛运用的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警告标示结构,其包括有:一致动机构;以及一与致动机构活动连接的伸降机构,其包括有一与致动机构连接的伸缩构件、及一活动设于伸缩构件顶端的发光构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致动机构包括有一连接伸缩构件的驱动构件、一设于驱动构件上的连接部、及一连接驱动构件的电控构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驱动构件为气压缸、油压缸、马达或弹性元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连接部为磁性体、粘胶或螺丝。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电控构件包括有一电源线及一设定开关。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伸缩构件可为圆形、方形或三角形。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发光构件为发光二极体灯条。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驱动构件上设有一连接座,而该伸缩构件设有与该连接座活动连接的对接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致动机构 11 驱动构件

12 连接部 13 电控构件

131 电源线 132 设定开关

14 连接座 2 伸降机构

21 伸缩构件 211 对接连接器

22 发光构件 3 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3,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中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车用警告标示结构,其至少由一致动机构1以及一伸降机构2所构成。

上述所提的致动机构1包括有一驱动构件11、一设于驱动构件11上的连接部12、及一连接驱动构件11的电控构件13,其中该驱动构件11为气压缸、油压缸、马达或弹性构件,该连接部12为磁性体、粘胶或螺丝,而该电控构件13包括有一电源线131及一设定开关132。

该伸降机构2与致动机构1活动连接,其包括有一与驱动构件11连接的伸缩构件21、及一活动设于伸缩构件21顶端的发光构件22,其中该伸缩构件21为金属或非金属的弹性材质,且该伸缩构件21可为圆形、方形或三角形,而该发光构件22为发光二极体灯条。

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可利用连接部12以磁性吸附、粘贴或螺接的方式将致动机构1架设于车辆3的后方或前方(如:后行李箱盖或引擎盖)位置处,并将电控构件13的电源线131与车用电瓶或点烟器插座已取得电源,且可将设定开关132设置为自动、手动或与车辆的(或)警示灯及安全气囊连接,如此,可达到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维修的效果。

而当车辆3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则依前述设定开关132的设定而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开启致动机构1的驱动构件11,让驱动构件11带动伸降机构2的伸缩构件21进行上升的动作,使发光构件22藉由伸缩构件21上升至高于车顶的适当位置处,并同时启动其顶端的发光构件22发出闪烁或持续性的光源,进而使发光构件22于车辆3的高处发出警示灯号以提醒后方车辆,让驾驶可于气候不良、天色不佳或其他状况发生时,皆不须自行下车放置警告标志以避免发生危险,达到易于操作、可使其他车辆提早回避以及迅速救援的功效,以取代现有的三角警告标志;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构件21为金属或非金属的弹性材质,因此,可于使用时避免因外力产生有折断的情形。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中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中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除上述第一实施例所提结构形态之外,更可为本第二实施例所提的结构形态,而其所不同之处在于,该驱动构件1上设有一连接座14,而该伸缩构件21设有与该连接座14活动连接的对接连接器211。

由此,可依实际使用的所需将伸降机构2由致动机构1上取下,进而作为手持式警示或指挥棒的使用,进而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所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车用警告标示结构确实有效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可将致动机构设置于车辆的适当位置处并与车用电源连接,而于车辆发生故障时,以自动或手动方式以致动机构带动伸降机构的伸缩构件上升,并同时启动发光构件,进而使发光构件于高处发出警示以提醒后方车辆,让驾驶可不必下车放置警告标志以避免发生危险,另外,驾驶也可依所需将伸降机构由致动机构上取下,作为手持式警示或指挥棒使用,而达到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安装与维修以及广泛运用的功效,终使本实用新型势必更进步、实用且符合使用者需求,理已具备专利申请的基本要件,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申请。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得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技术范围,因此凡参照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日后取得专利所涵盖的范围内,特此一并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