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063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车钥匙只是采用蓝牙与汽车连接,通讯距离短,无法远程控制,也无法远程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实现对汽车的实时远程监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通讯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电池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通讯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电池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通讯模块无线连接外部车辆,或者无线连接与所述外部车连无线连接的服务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按键模块信号,转发至所述通讯模块,并由所述通讯模块无线发射至所述外部车辆或服务器。

优选地,所述显示模块包括触控层,其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以将接收的控制信息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传送至所述通讯模块,并由所述通讯模块无线发射至所述外部车辆或服务器。

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

蓝牙单元、WiFi单元和SIM卡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还包括:

充电模块,该充电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电池模块连接;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Micro USB接口和/或无线充电线圈。

优选地,所述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还包括:

声音采集模块,其为咪头,与控制模块连接以将采集的声音信息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传送至所述通讯模块,并经所述通讯模块传送至呼叫终端,所述呼叫终端与通讯模块建立通讯联系的手机终端。

优选地,所述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还包括:

振动模块,其为振动马达,与控制模块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振动信号并发出振动,所述振动信号是指当通讯模块接收所述车辆状况信息或寻找指令并经过控制模块时,控制模块发出的振动信号,所述寻找指令是由与通讯模块建立通讯联系的手机终端所发出。

优选地,所述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还包括:

定位模块,其为GPS感应器,与控制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通讯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通讯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电池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通讯模块无线连接外部车辆,或者无线连接与所述外部车连无线连接的服务器,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实现对车辆的近远程控制;

2、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还可通过通讯模块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并通过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3、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的充电模块还提供Micro USB接口和无线充电线圈两种充电方式,方便使用;

4、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的振动模块还提供振动马达,具有提醒功能;

5、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的采集模块还提供咪头,具有录音功能;

6、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的定位模块还提供GPS感应器,具有定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01,显示模块102,按键模块103,电池模块104,通讯模块105。该装置通过通信模块105与车辆终端进行近程通讯,或通过服务器与车辆终端进行远程通讯,或通过服务器与手机终端通讯。

上述控制模块101为主控,用于其它各模块的连接。

上述显示模块102为触摸显示屏,用于查看车辆状态信息。上述车辆状态信息,包括:车门状态、车窗状态、车尾箱状态、车锁状态、胎压状态、车灯状态、发动机状态、车辆行驶状态、电瓶电压状态、剩余油量信息、平均油耗信息、车辆里程、续航里程、发动机转速信息、车辆防盗信息、报警信息、车辆车主信息。

上述按键模块103为功能遥控按键,用于控制汽车。上述功能遥控按键具体包括四个功能按键,分别为开锁键、关锁键、开尾箱键、自定义功能键。功能遥控按键是以蓝牙方式与车辆的通讯模块连接,达到控制车辆的目的。

上述电池模块104为锂电池,用于为本装置提供能量。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锂电池为聚合物高密度锂电池,容量达到600mAh(mAh为电池容量单位,中文名称为毫安时),可保证3~4天的续航时间,待机时间可达1个月。

上述通讯单元105,用于与车辆进行通讯。上述通讯106模块配置了三种通信单元,分别为蓝牙单元,WiFi单元,SIM卡单元。上述蓝牙单元为蓝牙天线,上述WiFi单元为WiFi天线,上述SIM卡单元为SIM卡座和无线天线,可支持2G/3G/4G/5G。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还包括充电模块106。充电模块106提供了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包括Micro USB接口和无线充电线圈。由于目前无线充电器并未普及,所以设置有Micro USB接口,以便在缺乏无线充电器时使用。在通常的情况下,无线充电器置于车辆钥匙孔附近,只要钥匙插入孔内,便可为智能车钥匙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还包括声音采集模块107。声音采集模块107为咪头。咪头,俗称为麦克风,是一种音频采集工具。此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特色功能,授权号码拨打智能车钥匙,智能车钥匙自动接听,可监听周围环境声音。此功能可帮助车主快速判断车钥匙所在环境,尽快找出车钥匙。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还包括振动模块108。振动模块108为振动马达。当车辆出现异常情况,智能车钥匙接收到异常情况信息时,该模块会产生振动,提醒车主。在一些情况下,车主未能及时寻获智能车钥匙,此时可通过经过认证的手机终端APP发出寻找指令。通讯模块105接收到该寻找指令,经上述主控处理,振动模块108产生振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还包括定位模块109。定位模块109为GPS感应器。该模块能定位车钥匙的地理位置信息。

通讯模块105通过WiFi单元或SIM通讯单元,与服务器连接,再通过服务器与车辆的通讯装置连接,实现对车辆的远程监控。当存在WiFi热点时,可通过上述显示模块102的触摸显示屏,输入WiFi密码,实现联网。或者通过SIM卡单元连接。当处于联网状态下,智能车钥匙可接收车辆终端通讯模块发送的车辆状态信息,也可以发出一些控制指令,比如开后备箱,关闭后备箱,打开车门,打开车窗,关闭车窗,打开发动机,关闭发动机,打开车载空调,关闭车载空调。

特别地,通讯模块105对外通讯均采用加密方式均采用加密方式。当以蓝牙方式对外通讯时,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采用的是加密蓝牙传输协议。当以3G方式对外通讯时,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采用的是加密GPRS传输协议。当以WiFi方式对外通讯时,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采用的是加密WiFi传输协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通讯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通讯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电池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通讯模块无线连接外部车辆,或者无线连接与所述外部车连无线连接的服务器,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实现对车辆的近远程控制;

2、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还可通过通讯模块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并通过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3、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的充电模块还提供Micro USB接口和无线充电线圈两种充电方式,方便使用;

4、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的振动模块还提供振动马达,具有提醒功能;

5、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的采集模块还提供咪头,具有录音功能;

6、该智能车钥匙控制装置的定位模块还提供GPS感应器,具有定位功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