屉式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029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屉式储能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储能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屉式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的储存和运输也被越来越多地需要。通常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以便应用于各种用电产品,其中电动汽车、充电车等设备均是将电池包集成化为一个储能单元再进行使用的,以便节约电池包的安装空间,提高电池包单位空间内的电能密度。

但是,现有技术中电池包被安装到储能单元后不容易被取出,当其中一个电池包发生损坏时,储能电源不便维修和替换电池包,设置在取出被损坏的电池包的过程中,往往会因操作不当损坏其他正常电池包。同时,由于集成后的储能单元重量和体积都较大,使得储能单元不易于与对接目标进行电能更换。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储能单元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储能单元因重量和体积都较大而不易与对接目标进行电能更换并且当储能单元内的某个电池包发生损坏时不易于维修和替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屉式储能装置,用于与对接目标配合来装卸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该储能装置包括支架;该支架上设置有多个能够放置至少一个电池包的搁置单元,且通过对所述搁置单元施加外力,能够使得该至少一个电池包能够移出/置入相应的所述搁置单元。

在上述储能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器柜,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电器柜内,并且所述多个搁置单元以层叠的排布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架。

在上述储能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电物流车还包括动力传动部,所述动力传动部与所述多个搁置单元分别相连接,所述动力传动部能够带动所述搁置单元运动,该运动能够使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包移出/置入相应的所述搁置单元。

在上述储能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搁置单元包括并列设置的多根滚轴,所述多根滚轴的两端分别以能够同步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架相连接。

在上述储能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驱动马达,

每个所述驱动马达与至少一个所述搁置单元相连接,并能够驱动与该驱动马达对应的至少一个搁置单元运动。

在上述储能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搁置单元对应的多个离合器,每个所述离合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搁置单元相连接。

在上述储能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搁置单元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所述驱动马达,并将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直接与所述搁置单元传动连接。

在上述储能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充电控制柜;以及充电控制系统,其放置在所述充电控制柜内,并与所述电器柜相连接,用于监控所述电池包的状态信息。

在上述储能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温控柜;以及温控系统,其设置在所述温控柜内,并与所述电器柜相连接,用于使得所述电池包处于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在上述储能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调整部,所述调整部用于调整所述储能装置相对于所述对接目标的位置,以使得所述搁置单元能够将其内的电池包转送至所述对接目标内,并且/或者将所述对接目标内的电池包转送至所述搁置单元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储能装置内设置多个搁置单元,使得电池包能够很容易地被取出或被放进储能装置内,具体是,由驱动马达驱动搁置单元中的滚轴旋转,进而将放置到搁置单元上的电池包推进或推出储能装置。进一步,储能装置通过温控系统保证电池包在规定的温度下工作,通过充电控制系统监控每个电池包的状态信息,以便将电池包进行集中管理。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装置内的电池包能够被容易地取出和放进,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装置还可以与同样设置有搁置单元的换电小车和换电式移动充电车相结合运用。

方案1、一种屉式储能装置,用于与对接目标配合来装卸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支架;

该支架上设置有多个能够放置至少一个电池包的搁置单元,

且通过对所述搁置单元施加外力,能够使得该至少一个电池包能够移出/置入相应的所述搁置单元。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屉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器柜,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电器柜内,并且所述多个搁置单元以层叠的排布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架。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屉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物流车还包括动力传动部,所述动力传动部与所述多个搁置单元分别相连接,

所述动力传动部能够带动所述搁置单元运动,该运动能够使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包移出/置入相应的所述搁置单元。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屉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搁置单元包括并列设置的多根滚轴,所述多根滚轴的两端分别以能够同步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架相连接。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屉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驱动马达,

每个所述驱动马达与至少一个所述搁置单元相连接,并能够驱动与该驱动马达对应的至少一个搁置单元运动。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屉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搁置单元对应的多个离合器,每个所述离合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搁置单元相连接。

方案7、根据方案5所述的屉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搁置单元设置有相应的所述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直接与所述搁置单元传动连接。

方案8、根据方案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屉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

充电控制柜;以及

充电控制系统,其放置在所述充电控制柜内,并与所述电器柜相连接,用于监控所述电池包的状态信息。

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屉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

温控柜;以及

温控系统,其设置在所述温控柜内,并与所述电器柜相连接,用于使得所述电池包处于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方案10、根据方案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屉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

温控柜;以及

温控系统,其设置在所述温控柜内,并与所述电器柜相连接,用于使得所述电池包处于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方案11、根据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屉式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调整部,所述调整部用于调整所述储能装置相对于所述对接目标的位置,以使得所述搁置单元能够将其内的电池包转送至所述对接目标内,并且/或者将所述对接目标内的电池包转送至所述搁置单元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屉式储能装置的等轴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屉式储能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屉式储能装置与换电式移动充电车结合应用时的等轴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屉式储能装置与换电式移动充电车结合应用换电时的正视图;

图5是图3中本实用新型的屉式储能装置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电器柜;2、电池腔;3、温控系统;4、充电控制系统;5、传动装置;6、电池包;7、充电车;51、搁置单元;52、驱动马达;53、第一传动带;511、滚轴;512、固定板;513、第二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传动装置只具有三个搁置单元,但是这种数量关系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屉式储能装置主要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电器柜1、温控柜(图中未标示)和充电控制柜(图中未标示)。电器柜1内设置有电池腔2,电池腔2内设置有传动装置5,该传动装置5上放置有电池包6。温控柜内设置有与电器柜1连接的温控系统3,该温控系统3用于使电池包6始终保持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该工作温度范围,例如,根据电池包6的使用性能设定工作温度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温控系统3可以采用水冷的方式对电池包6进行冷却,也可以采用风冷、油冷以及其他合理且可实现的冷却方式对电池包6进行冷却。充电控制柜内设置有与电器柜1连接的充电控制系统4,该充电控制系统用于监制每个电池包6的充电、储能以及温度等信息。

进一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电器柜1、温控柜和充电控制柜分体设置,例如,将温控柜和充电控制柜分别设置于电器柜1的两侧,只要保证温控系统和充电控制系统能够与电器柜1连接即可。

如图1至图5所示,传动装置5主要包括支架(图中未示出)和安装在该支架上的三个层叠设置的搁置单元51,每个搁置单元51上放置有一块电池包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搁置单元51的数量以及设置在每个搁置单元51上电池包5的数量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需要作出适当调整。传动装置5还包括固定于支架上的驱动马达52和三条第一传动带53,三条第一传动带53的一端与驱动马达52的输出轴连接,三条第一传动带53的另一端分别与每个搁置单元51连接。驱动马达52上设置有离合器组(图中未标示),离合器组与驱动马达5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离合器组包括三个同轴串联的、与三条第一传动带53分别对应的离合器(图中未标示),每个离合器通过相应的第一传动带53与搁置单元51相连接,使得驱动马达52能够通过每个离合器分别驱动每条第一传动带53运动进而带动与该传动带22连接的搁置单元51运动。进一步,三个离合器之间也能够相互抱紧锁定,以便驱动马达52能够通过相互抱紧锁定的离合器同时驱动两个或三个目标搁置单元51同时转移其上的电池包6。并且,驱动马达52和离合器的动作可以由充电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优选地,驱动马达52采用电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选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或异步电机,进一步,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液压马达作为驱动马达52。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一传动带53还可以是传动链等具有等同传动效果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也可以设置三个驱动马达52,每个驱动马达52分别通过一条第一传动带53与一个搁置单元51直接相连。并且,每个驱动马达52也可以由充电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进一步,在电池包3重量较大、驱动马达52输出扭矩较小时,也可以采用两套第一传动带53和驱动马达52共同驱动搁置单元51。

如图2和图5所示,每个搁置单元51主要包括:多根滚轴511、两个固定板512和第二传动带513,两个固定板512分别固定到支架上,并且每根滚轴511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固定到固定板512上,每根滚轴511的设置有伸出固定板512的连接端(图中未标示)。伸出同一侧固定板512的各个连接端通过第二传动带513连接到一起,使得当其中一根滚轴511转动时,其他的三根滚轴511会通过第二传动带513被带动旋转。如图5中所示,每个搁置单元51中最左端的一根滚轴511与第一传动带53连接。进一步,当驱动马达52驱动第一传动带53运动时,第一传动带53会带动搁置单元51最左端的滚轴511旋转,然后该滚轴511会驱动第二传动带513运动,从而通过第二传动带513带动搁置单元51上其他的滚轴511旋转,进而实现输送电池包6的目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二传动带513还可以是传动链。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搁置单元51上滚轴511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进一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支架和电器柜1可以设置成一个整体。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装置具有上述结构,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装置还能够与同样设置有传动装置5的移动换电小车、移动物流车、换电式移动充电车等对接目标相结合运用。

图3至图5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装置和换电式移动充电车7相结合运用的实施方式。优选地,可以在储能装置的底部设置调整部(图中未示出),使得储能装置在与换电式移动充电车7换电时,储能装置能够通过该调整部调整其相对于换电式移动充电车7的位置,以便使储能装置内的电池包6对准换电式移动充电车7内电池包的放置位置。为了使储能装置与换电式移动充电车7能够自动进行换电,换电式移动充电车7内也需要设置有传动装置5(如图4所示),以便将电池包6从储能装置内运送至换电式移动充电车7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在储能装置和换电式移动充电车7之间进行换电时,需要先将换电式移动充电车7内的乏电电池包6卸载,或者将换电式移动充电车7内的乏电电池包6直接转送至空的储能装置内,然后再将储能装置内的满电电池包6转送至换电式移动充电车7内。

进一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调整部设置成不同的结构,例如,轨道和轨道轮、旋转装置、举升装置等。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装置的使用情况还可以在电池腔2内或传动装置5上设置固定装置,防止储能装置在运输过程中电池包6发生震动和碰撞,例如,储能装置作为电动汽车储能单元(动力单元)时。进一步,电池包6可以是全新的电池包,也可以是梯次利用的电池包。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传动装置5也可以是只包括滚轴511和固定板512,电池包6的放入与取出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实现。进一步,传动装置5也可以不予设置,在电池腔2内设置滑轨,在电池包6上设置滑槽,当该滑槽与滑轨配合时,电池包6能够在其上滑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搁置单元51除了以层叠的方式安装在支架上,还可以以水平并列的方式安装在电池腔2内,此时放置于其上的电池包6也需得竖直放置。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装置作为储能单元时,当其中的某个电池包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能够被很容易的取出;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装置通过温控系统3使其内的所有电池包6始终处在被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通过充电控制系统4能够实时监控所有电池包6的充电、储能及温度等信息,便于电池包6的集中管理。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