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319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专利申请总体涉及汽车电子,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而如何给电动汽车充电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要求汽车必须行驶至指定位置的充电站,然后通过电缆接入汽车充电。通常,这样的有线充电的充电站建造成本高,而且由于充电站的数量少,覆盖局限,使得电动汽车的使用者感觉不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全自动驾驶逐步成为可能,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将无法满足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需要。有的无线汽车充电系统通过电磁感应给电动汽车充电,但这种方法需要在汽车内及其周围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如果充电时司机和乘客在汽车内,该较强的电磁辐射容易对人的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专利申请提供一种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光伏电池面板,安装于汽车底部;RFID设置于地面或低于地面;RFID读取器,与汽车车身相连,通过读取所述RFID,记录车辆充电的位置信息;至少一个LED灯,设置于汽车车身的下方,其亮、灭状态及颜色指示所述光伏电池面板的剩余电量及充电状态;相机模组;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相机模组相连;红外光源;第二传动装置,与所述红外光源相连;以及控制器与所述相机模组,所述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红外光源及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分别相连,该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传动装置旋转,并控制所述相机模组捕捉汽车底部的预设图案,并在该相机模组捕捉到所述预设图案后控制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做相应的旋转,使得所述红外光源投射红外光至所述光伏电池面板,对该光伏电池面板进行充电。所述相机模组,所述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红外光源,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以及所述控制器设置于地面或低于地面。所述预设图案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汽车车身下方的动态显示的图案,该动态显示的图案可根据不同情况变换。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相机模组捕捉到的预设图案,分析得出该光伏电池面板的型号,并通过检索第一数据库,获取并执行第一最佳充电方案。所述控制器分析相机模组捕捉到的LED灯的实时影像,得出所述光伏电池面板的剩余电量及充电状态,并通过检索第二数据库,获取并执行第二最佳充电方案。

所述的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还可以包括定位装置,设置于汽车的两侧,用于限定汽车的位置,使得所述相机模组能够在可允许的旋转角度下捕捉到汽车底部的所述预设图案。所述至少一个设置于汽车车身下方的动态显示的图案可以为二维码。在充电开始后,所述动态显示的图案可以变换为实时代表所述光伏电池面板的剩余电量及充电状态的图案。所述控制器可以根据相机模组捕捉到的该图案,检索第三数据库,获取并执行第三最佳充电方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光伏电池面板,安装于汽车底部;相机模组;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相机模组相连;红外光源;第二传动装置,与所述红外光源相连;以及控制器与所述相机模组,所述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红外光源及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分别相连,该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传动装置旋转,并控制所述相机模组捕捉汽车底部的预设图案,并在该相机模组捕捉到所述预设图案后控制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做相应的旋转,使得所述红外光源投射红外光至所述光伏电池面板,对该光伏电池面板进行充电。所述相机模组,所述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红外光源,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以及所述控制器设置于地面或低于地面。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相机模组捕捉到的预设图案,分析得出该光伏电池面板的型号,并通过检索第一数据库,获取并执行第一最佳充电方案。

所述的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还可以包括:RFID设置于地面或低于地面;以及RFID读取器,与汽车车身相连,通过读取所述RFID,记录车辆充电的位置信息。所述的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LED灯,设置于汽车车身的下方,其亮、灭状态及颜色指示所述光伏电池面板的剩余电量及充电状态。所述控制器可以分析相机模组捕捉到的LED灯的实时影像,得出所述光伏电池面板的剩余电量及充电状态,并通过检索第二数据库,获取并执行第二最佳充电方案。

所述预设图案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汽车车身下方的动态显示的图案,该动态显示的图案可根据不同情况变换。所述至少一个设置于汽车车身下方的动态显示的图案可以为二维码。在充电开始后,所述动态显示的图案可以变换为实时代表所述光伏电池面板的剩余电量及充电状态的图案,所述控制器可以根据相机模组捕捉到的该图案,检索第三数据库,获取并执行第三最佳充电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汽车底面预设图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申请的可穿戴心电图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参见图1,该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安装于汽车底部的光伏电池面板(图1中未示出),相机模组101,第一传动装置103与所述相机模组101相连,红外光源105,第二传动装置107与所述红外光源105相连,以及控制器108与所述相机模组101,第一传动装置103,红外光源105及第二传动装置107分别相连。该控制器108控制所述第一传动装置103旋转,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103控制所述相机模组101捕捉汽车底部的预设图案。在该相机模组101捕捉到所述预设图案后,所述控制器108控制所述第二传动装置107做相应的旋转,使得所述红外光源105投射红外光至所述光伏电池面板,并由此对该光伏电池面板进行充电。

如图1所示,所述相机模组101,第一传动装置103,红外光源105,第二传动装置107以及控制器108设置于汽车的下方,优选地,设置于地面或低于地面。当以上装置设置低于地面时,可以在其上方覆盖一层透明材料,如钢化玻璃。该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还包括定位装置109,设置于汽车的两侧,用于限定汽车的位置,使得所述相机模组101能够在可允许的旋转角度下捕捉到汽车底部的预设图案。在本实施例中,当汽车底部与图1中方框104重合时,相机模组101可以捕捉到汽车底部的预设图案。

图2是图1所示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的侧视示意图。参见图2,该汽车包括车身202与四个车轮205。所述光伏电池面板207安装于车身202的下方,车轮205的上方。所述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进一步包括RFID读取器201及RFID 203。本实施例中,该RFID读取器201与车身202相连,该RFID 203设置于车身202下方,优选地,设置于地面或低于地面。该RFID读取器201通过读取所述RFID 203,记录车辆充电的位置信息。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汽车底面预设图案的示意图。参见图3,所述预设图案包括一个或多个设置于车身202下方的图案309。该图案309可以是二维码。当图案309为多个时,各图案309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图案309为动态显示,即图案309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时变换。

参见图3,该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车身202下方的一个或多个LED灯。本实施例中,四个LED灯301~307的亮、灭状态及颜色指示所述光伏电池面板的剩余电量及充电状态。例如,当LED灯301,303,305为红色长亮,而LED灯307熄灭时,表示该光伏电池面板的电量剩余25%,处于未充电的状态;而当LED灯301,303,305为红色长亮,而LED灯307为绿色闪烁时,表示该光伏电池面板的电量剩余25%,并且正在充电。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案309及LED灯301~307的总面积相对所述光伏电池面板的有效面积其实很小,因而其设置不会影响该光伏电池面板的正常充电。

不同型号的光伏电池面板所需的最佳充电方案一般而言是不一样的。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08根据相机模组101捕捉到的预设图案控制第二传动装置107旋转,使得所述红外光源105投射红外光至所述光伏电池面板,并由此对该光伏电池面板进行充电。同时,控制器108根据该预设图案,选择适合车辆所携带的该光伏电池面板的第一最佳充电方案。更具体的地,控制器108分析该预设图案,得出该光伏电池面板的型号信息,并通过检索一第一数据库,获取并执行该第一最佳充电方案。

同一型号的光伏电池面板在不同的状态下所需的最佳充电方案一般而言也是不同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08根据分析相机模组101捕捉到的LED灯的实时影像,分析得出所述光伏电池面板的剩余电量及充电状态,并据此选择最适合该光伏电池面板当前状态的第二最佳充电方案。更具体的地,所述控制器108通过分析LED灯的实时影像,得出该光伏电池面板当前的剩余电量及充电状态,并通过检索一第二数据库,获取并执行该第二最佳充电方案。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案309为动态显示。在充电开始后,图案309由预设图案变换为实时代表所述光伏电池面板的剩余电量及充电状态的图案。所述控制器108根据相机模组101捕捉到的该图案,通过检索一第三数据库,获取并执行最适于所述光伏电池面板实时状态的第三最佳充电方案。

以上各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光汽车充电系统,可以方便地在汽车行进的道路路面上或者稍低于路面安装,汽车只需在行进过程中,暂停行驶,稍加等候,即可充电。在所述系统的处理速度足够快的情况下,甚至在汽车慢速行驶的过程中即可对汽车进行充电,而不需要汽车完全停稳。因而该系统尤其适合设置于交通信号灯或收费点的等候及慢速行进区域。在使用该系统对汽车进行充电时,司机和乘客可以不用下车,非常方便。由于采用红外光光伏充电,该系统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其安全性大大优于基于电磁辐射的无线汽车充电系统。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申请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专利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